查看原文
其他

东北法律市场寻找机遇并思考如何破局

《商法》编辑部 商法CBLJ
2024-08-26

“铁锈”渐褪


曾经的工业基地,现已“铁锈斑驳”,作为振兴东北战略的一部分,注入活力并打破体制僵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已成为该区域法律市场的主旋律

有一个地方像东北一样,如此强调国企的重要性。这里是新中国工业化起步的重镇,在计划经济时代作为重工业的火炬手,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刚解放的新中国视之为“共和国长子”,这一称呼还多用于指代国有企业。


但自改革开放以来,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总量的比例急剧下降,从1978年的13%降至去年的4.8%。在发展轨迹上,昔日繁荣的工业重镇与美国中西部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里逐渐变成为“中国的铁锈地带”。


作为离不开经济发展的下游产业,法律行业在东北的业务数量和服务质量长期不振,似乎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然而,地平线上也出现了希望的曙光。


今年一季度,东北经济数据出炉,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三省的经济增速分别为4.7%、5.1%和8.2%,全面跑赢了4.5%的全国平均水平。这似乎预示着两年前国务院批准的《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的方向是正确的。该方案的其中一个核心正是发展民企、改革国企。


一些律所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对企业生态的重大变革,紧随着体制改革带来的法律服务机遇。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坚守传统的国企业务阵地,利用长久以来积累的经验,为这些区别于民营企业、拥有自成一套企业文化的区域性主流企业提供服务,并观望着民营企业实力的壮大。


尽管东北的大部分地区没有像沿海地区那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是这里毗邻俄罗斯,临近韩国与日本,配合“一带一路”倡议的路线,将当地的法律市场力量延伸至东北亚经济圈。


与此同时,虽然举步维艰,全国性律所仍看好东北地区的潜力,陆续进驻并精准布局,留意三个省份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市场的差异。


东北法律市场的发展轨迹,就是东北振兴计划的缩影。预测这里的发展或许为时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东北地区的“斑驳锈迹”正在被逐渐打磨掉。


“国”字号市场

东北靠重工业起家,往往造成一种误解,让外界以为东北三省的国企数量远多于沿海地区。但现实情况正好相反。若以公开数据计算,截至2021年,辽宁省国企资产总额为2.8万亿,不足广东省的六分之一;东北国企资产总额最高的城市哈尔滨,其规模仅相当于广州的14%。



但这并不意味着国企丧失了在当地的主导地位。“东北的经济主力是国有企业,这使得法律服务市场的非市场化因素更加浓厚,”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大连办公室的高级合伙人赵通说。


“比如许多法律服务的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导致法律服务机构的选用、定价等往往是政府有更大决定权,”他说。


东北的民营企业依然不成气候。根据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2021年,东北三省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仅有七家上榜,比2019年减少了三家,远少于广东省的51家。


大成律师事务所长春办公室高级合伙人王哲说:“国企和政府法律服务在东北地区仍占据法律服务市场较大份额,而且市场空间广阔,有继续深入挖掘的潜力。”


这一潜力指的不仅是国企既有的法律需求,更是《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要求提升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而产生的新业务。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下,大量的国有企业需要通过破、改,来实现资源的重新整合,以促使企业焕发新的活力,”功承律师事务所的长春新区办公室主任袁菲菲说。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正是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一环。2021年,发改委与国资委专门就东北地区的国企混改制定了实施方案,允许企业内部拥有不同所有制的资本构成。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引入其他资本,代替仅由国有资本控股的情况。



转型之路带来的阵痛,催生不少重组业务。“老国企需要重新焕发活力,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卸掉历史上形成的沉重包袱,轻装上阵,”王哲说。


“但是国有大型企业的重组比较复杂,”大成所沈阳办公室的高级合伙人刘璇说,“除由市场因素决定外,其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也决定着国有大型企业的重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受经济整体布局的影响,所以国有大型企业的重组业务虽并不罕见,但并非律师行业的普遍关注重点。”


她认为,去年最活跃的执业领域是合规与破产。对于破产业务,她以辽宁为例指出,自2017年在市场化、法制化破产理念指导下,破产案件的数量出现井喷。


“淘汰过剩产能,使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主体依法退出市场,使仍具备一定运营能力的债务人企业摆脱困境焕发生机,以及保交楼政策的推行等,都使得破产业务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刘璇说。


去年,国资委确定这一年为央企“合规管理强化年”。恒信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王恩群说:“合规相关法律服务是区域内律所都在研发的新领域……包括反垄断、反腐败、环境保护、数据隐私等方面的合规,很多律所都在开发相关法律服务产品。”


德恒律师事务所沈阳分所合伙人黄晓行预计:“企业合规领域或将因此成为未来律所业务的增长点。”



东北亚引擎

东北地理位置毗邻俄罗斯,临近韩国和日本,这为其塑造了具有一定外向型特征的法律市场,但在过去,相关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开发。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去年中国对俄罗斯进出口占中国贸易总额的3%。


黄晓行认为,受限于地缘政治现状,东北的区域外贸市场不够活跃,对应的涉外法律服务也需要持续培育。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俄双边贸易额在去年达到了1903亿美元,是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并在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同比增长40.6%,达到1145.4亿美元。


据王哲分析,自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对中国商品需求量增加,其中包括汽车等大宗商品。


“中俄两国之间贸易的互补性较强。因此中俄之间的外贸法律服务需求也必将增大,包括跨境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对外投资等方面的法律服务,”王哲说。


赵通也留意到,部分东北企业已在俄罗斯设立办事处。


不同国家的政策对接加强了东北的地缘优势。德和衡律师事务所沈阳分所的高级合伙人刘桐阳说:“‘一带一路’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战略、韩国‘新北方政策’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与韩国发展战略对接的强大动力。”



随着东北亚经济圈内贸易往来不断增加,域内的法律服务需求也应运而起。为促进这一发展,东北地区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国际商事法庭——长春国际商事法庭——创办时的定位正是致力于平等保护中外投资人合法权益,助力东北亚区域国际经济合作,为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司法力量。


但赵通担心,国内熟悉俄罗斯的法律人才不足、语言沟通能力尚待提高,这可能会导致在方兴未艾的俄罗斯市场失去潜在的服务目标。他也留意到,东北地区的日韩企业不断减少,导致相关法律服务需求也在减弱。


功承所的袁菲菲说:“东北的经济热点一直在沈阳、大连城市带,这个城市带的对外经济有明显的‘日韩’特点,大量日韩资金和技术对辽宁省的对外贸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她补充说,近年,“大量日韩资本转移到了青岛、烟台一带,对沈阳、大连城市带造成一定冲击,亟需当地考虑更为积极的政策予以改变。”



各有倚重

东北三省工业基础相同,地理位置也相近,法律服务具有很强的同质性,然而,背靠各自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它们仍然各有所长。


2022年,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三省的GDP依次递减,分别为28975亿元、15901亿元和13070亿元。


虽然目前尚无完整的东北地区最新律师规模数据,但根据2016年至2020年的资料来看,各省的律师规模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是相符的。



“辽宁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一个人口净流入的省份,特别是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的核心城市,仍然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必然会反射到法律服务市场上,”大成所的刘璇说。


与另外两个省份不同,辽宁更接近北京、河北等地,王哲认为,可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围绕国家战略,在高科技领域提供更加优质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恒信所擅长海事业务的王恩群说:“大连是我国重要港口城市,这使得辽宁在海事法律服务、国际贸易领域具有一定优势。”


黑龙江是东北最依赖农业的省份。去年,这里的第一产业比例为22.7%,远高于辽宁的9%与吉林省的12.9%。


赵通说,这一领域仍有许多法律服务空白需要填补。


“目前农业生产日渐显露集中农场化和金融化的趋势,但对于土地的集中、流转、折价入股等法律纠纷尚未形成特色和专业化的法律服务,尚待进步完善。”


“这些领域是经济发达地区所不具备的,越来越多的资本投入规模化种植项目,这个领域可能吸引法律人才进入,”他说。



尽管吉林在去年的经济表现最差,但这里却拥有三个省份中数量最多的专业法庭,包括知识产权法庭、金融法庭、破产法庭、互联网法庭以及环境资源法庭。这五个法庭在各自所属类别中均为东北地区的首家,且全部设立在长春市。


东北的经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依然属于后段班,地区产业结构亟需调整,这使得各级政府对招商引资空前重视,并积极推出大型建设项目,希望为吸引本土或外地企业创造良好环境。


“有了这些机会,律师的服务能力能不能跟上?这将是最大的挑战,”大成所吉林市办公室的高级合伙人于耀武说,“贸易和投资法服务将成为东北地区新的业务增长点,吸纳人才将成为竞争的新趋势。”


王哲说,目前东北在多个领域人才不足,例如对外贸易、知识产权、反垄断、反倾销、海商海事。


赵通则担心,东北政府部门官本位思想太严重,会让人才却步。


德恒所的黄晓行建议:“可以通过财税倾斜或者优惠,吸引法律服务人才聚集和业务提升。”


各行其道

尽管东北的魅力尚未完全恢复,但它仍然吸引着非本地律所前来建立分所,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开拓东北亚市场。作为深圳本土所代表之一,华商律师事务所在吉林省长春市设立了东北地区的首家分所,该分所也是华商所成立初期规模最大的分所。


该所的长春分所合伙人张嘉良说,东北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延伸区域,而长春极佳的区位优势使得这里的涉外法律服务需求与日俱增。



华商所在今年3月亦乘胜追击,启动了沈阳办公室,这是该所布局东北亚经济圈的第二站。


张嘉良还看准了东北地区在向绿色能源转型过程中尚未开发的机遇。长期以来,该地区的传统工业城市一直依赖于煤炭和钢铁行业。随着中央政府力争在2060年实现净零排放,东北三省纷纷制定了清洁能源建设规划。


辽宁规划了48个重大清洁能源项目,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吉林力争到2025年,光伏发电装机达到800万千瓦,打造三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黑龙江则致力于开发适合严寒地区的清洁能源,计划到2025年实现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的目标。


“东北地区正处于转型阶段,‘绿色发展’逐渐成为主旋律。因此,双碳及环境资源方面的法律服务需求将持续增加,”张嘉良说。


华商所的长春分所亦已成立“环境资源法律服务中心”,以开拓新能源法律服务市场。


相比之下,东北本土律所恒信所的拓展计划更为谨慎。“各地的法律市场规模是相对一定的,盲目扩张并不一定带来好的收益,”王恩群说。


“另一方面,由于本所是团队化管理模式,对品控有很高要求,过多设立分所也不利于质量管控。”


尽管恒信所在东北已经扎根近30年,王恩群认为,面对外来竞争者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在市场上也遇到过一些挑战,例如个别律所存在低价竞标的行为,连锁律所借用全国资质竞标,”他说。


功承所的袁菲菲亦不讳言,受三年疫情影响,东北也毫不例外地出现了经济下滑。“我们的客户多为政府及大型国有企业,客户的付费能力亦不能摆脱经济的影响。”


她庆幸,该所采用的公司制管理模式在非常时期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能够确保为律师提供良好的收益,从而保证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水平不会有所下降。


“越是艰难,越不能放弃高标准的业务交付和团队服务,”她说。

往期精选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为了让您第一时间获取专业法律资源

请常点“在看”

并将CBLJ 商法设为星标


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商法》专题相关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商法CBLJ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