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20: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觉悟者 结构学 2020-02-20

中国社会一年喝掉的白酒就足以两次灌满整个西湖。在过去的20年,中国社会有约4亿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城市人群所消耗的牛羊肉需要饲料去喂养——南美最大的优质天然牧场叫潘帕斯草原,今天的潘帕斯草原已经不再大规模养牛,而是用来种植大豆和玉米出口中国。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经意的行为,一旦乘以某个基数就会产生让人膛目结舌的效果,并让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变成非常严重的问题——人是一切社会问题的起点,也是一切社会问题的终点!


每个人的行为都受其精神结构所驱动——精神结构包括对自我的判断和对自我与外部资源关系的判断,以及依据以上二者的判断所形成的生存策略。这两个判断都是从个人视角产生的,受制于观察的视野和信息筛选的偏好。它天然就具备自我遮蔽性。不但会产生失真,而且会自动将失真的判断作为形成生存策略的“事实依据”。继而驱动自己去将生存策略作用于现实,并重复以上步骤——即便判断是失真的,只要生存策略作用于现实并得到了符合预期的反馈,这种失真的判断就会被循环叠加并自我强化,甚至自我催眠——这也是旁氏骗局屡屡得手的根本原因所在!


悖论


千百年来,我们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从来就不曾改变过——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组织方式的进步,信息传播的便捷,都只是将这些问题引入到更宏大的规模或者转移到更深远的时空之中。


人的价值和意义,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秩序与自由的边界等等。这些不会因为科技元素的发展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问题所引出的各种各样的冲突都是由那个永恒的悖论衍化出来的——生命体对资源的无限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终极矛盾。只要永恒的悖论无法回避,不管载体和工具的规模及能力强化到什么程度,也只不过是把矛盾转移出去,稍做延缓而已!


我们在《结构学》的框架中阐述过:生命体是基因的载体,生命体是一种能够从外部攫取资源并转化为能量维持自身存在的结构。生命体对资源的无限占有源于基因对能量的无限需求。基因对能量的无限需求是因为要最大限度的追求载体的规模和多样性来应对各种可能的情况,保障其延续。另外,基因需要多样性载体的反馈来修正自身,并无限度接近最优状体。


既然生命体所有的求存行为都源于一个根本性的悖论:基因对能量的无限需求与载体转化能量的有限能力之间永恒的矛盾。那么,为何有人选择佛系,而不是用尽一切办法去占据资源?明明能占据资源放纵欲望的人为何选择洁身自好,自律克制?林则徐说:苟以国家生死以,岂以祸福趋避之。这种无我的行为,难道不是与生命体对资源的无限需求相违背么?


佛系


中国人在志得意满之时,往往推崇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儒家——天生我才必有用,直挂云帆济沧海。如果遭受了比较大的挫折和打击,面对困境无能为力;往往推崇超然世外的道家——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如果现实的困境逐渐消磨了所有的热情,无能为力并逐渐坠入彻底绝望的深渊,就会推崇大彻大悟的佛家——万事皆空!无论是庙堂之上,还是江湖之中;贩夫走卒和士大夫在这一点上表现的惊人的一至。我们只能认为它是一种底层的逻辑在牵引,是一种文化属性。我们在结构学的框架中解释过:所谓文化就是一个群体在共同的生存环境中所形成的共同生存策略。


人的所有行为都由内在的驱动力所驱动。这种驱动力的形成源于生命体的精神结构——对自我的判断和对自我与外部资源关系的判断,以及由以上两个判断所形成的生存策略。驱动你采取各种行为的就是你的生存策略,它会直观的表现为内心的恐惧或欲望。


一个人在生活中四处碰壁找不到出口,其精神结构对自我判断和自我与外部资源关系的判断就会产生反向的失真,从而形成消极的生存策略,在个人感受上表现为恐惧和逃避——这种减少能量支出的行为恰恰是为了求存。富的时候挥霍,穷的时候节俭都是惯性使然。天天吃糠咽菜并非是不喜欢吃肉,主要是因为吃不起!佛系的人并不是因为他喜欢佛系,你送他一套房,再给他100万。你看他还佛系不佛系!


一切行为都由其精神结构形成的生存策略所驱动。生命体不管采取哪种生存策略都是为了自身的存续。那些无法在生存竞争中胜出的生命体,往往以反向进化来减少自身对能量的需求:自然界中有些食草动物其实也吃肉。它们之所以改吃草,是因为以它们的生存能力在同样的时间内吃草所能转化的能量能维持自身的存续,而用来寻找和捕获肉食则无法维持自身的生存,久而久之就改吃草了! 庄子曾经讲过这样的故事:林子里其它的大树都被砍伐去做东西了,有一颗弯曲的疙瘩树什么都做不了,故而无人砍伐,反而能够长期存续。弱者通过自废武功,反向进化让自己变成鸡肋,以求无用而存,这也是一种求存的生存策略。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千百年来中国农民其实就是一种这样的生存策略!


大自然中有一些动物到了冬季,因为外部生存环境的恶化,即便全天用来捕食也会入不敷出。所以,它们进化出另外一种生存方式——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就进行长期间的冬眠,冬眠的时候能把心跳降低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几乎不消耗能量。这也是一种不得已的生存策略。如果一个地区的气候发生改变,让它们在那个时间段能够比较容易找到食物。那么,那些采取冬眠策略的动物的冬眠时间就会相应缩短,甚至取消冬眠!


动物的行为比较好理解。但生活中人的有些行为确实反常,比如,有的人明明很有钱却过得像苦行僧一样。有些人明明有放纵的资格却极度的自律。有的人甚至会主动自杀。这些都违背生命体对资源的无限需求,以及生命体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其生存结构中求得存续!又该如何理解呢?


无我


生命体在没有受到无法突破的约束力限制之前,对资源的无限需求是不会停止的。一旦生存策略反复作用于现实都无法突破,就会反向进化,自废武功——无论是追求佛系、不婚、丁克的人,还是在找不到食物的季节选择冬眠的动物,都是这种生存策略的外在形式。


停机


我们在《F3:结构力量》中阐述过内在冲突的循环不断消耗能量的原理。精神结构对自我和自我与外部资源关系判断的不确定性变化,会造成持续的死循环,这种循环叠加就像同时踩着油门和刹车造成发动机空转。情绪如同仪表盘上的各种指示标记。一旦陷入这样的死循环之中,熄火反而会让车如释重负。精神结构失真的判断,不仅会造成类似同时踩住油门和刹车的消耗状况,而且还会在循环叠加的过程中自我强化,不断的把新的失真作为下一轮判断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一旦陷入循环叠加和自我强化的内在冲突之中就无法解脱,最终会选择自杀的原因——它是一种让车熄火的方式!因为人的大脑无法像计算机那样先停机再重启。大脑作为生命体精神结构的载体与整个生命体是统一的有机体。所以,只能以干掉生命体的方式来停机。


自杀源于精神结构的异化造成的奔溃,让生命体无法驱动自身的所有部件去贯彻存续的本能。只要没有坠入趋于崩溃的死循环。生命体的精神结构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生存策略去求得存续——包括自动形成一种保护机制,让生存竞争中处于下风的个体能够以某种虚构的神圣感和优越感获得存续的动力。


激励


生命体的行为受一种内在激励机制的驱动。所有的激励机制都必然产生一个导向性。所有受此激励机制驱使的个体都是在为其所从属的整体转嫁成本。生命体是一种结构特征,这样的结构特征既存在于类似于你我的个体,也存在于由个体构建而成的整体。对于整体的生命体而言,所有的组成个体是只是其自身的一部分,就如同个体的手足。你或许无法理解一些个体为何会做出自我牺牲——比如军队慷慨赴死奔赴战场,这显然与求存相违背。但是,你却能够轻易的理解这种情况:当左手被毒蛇咬伤,右手立刻拿刀砍掉被咬伤的左手。右手在大脑的驱使下,用刀砍掉左手是一种保命的行为。那么,作为整体生命体的一部分,一部分人在某种具有求存导向性的激励机制的驱使下,主动选择牺牲自己也是为了保障整个族群这个大生命体的存续!


工蜂


大自然中蜜蜂这种族群进化出一种特殊的分类——工蜂,它既不是雄性也不是雌性,而是一种从不繁衍一生辛劳的特殊类型。这样的内部分工能够让蜂群得到最优的资源配置,也最大限度的保障蜂群的繁衍和存续。整个蜂群才是一个生命体,其中的任何个体仅仅是蜂群这个生命体的组成部分。就如同人身上的手、脚、眼睛这些组成部件一样!


蜜蜂作为个体,虽然也有脑袋,但无法形成独立的精神结构。其实,人类在2岁以前也无法形成独立的精神结构,所有的行为更接近一种程序设定的本能反应。人类的儿童只有在2岁以后才能无障碍的区分“我”和“你”。“我”和“外部世界”开始彻底分开!全世界的儿童研究专家都不约而同的称人类的这个阶段为“可怕的2岁”。这种不稳定性正是因为人类大脑的神经元密度突破某个阀值从而激活了相关的组件并形成了自己的精神结构。


当生命体一旦形成自己的精神结构也就产生了具有天然自我遮蔽性的信息筛选机制,从而对自我和自我与外部资源关系形成一种具有偏向性的判断,并基于这样的判断形成自己的生存策略。这种生存策略会直观的表现为恐惧和欲望,并驱使着生命体的各组成部分采取行动。因为所有的个体生命体的精神结构都各不相同,同样的生存环境得出的判断也各不相同,生存策略自然会各不相同——即便对同一个机会,也会有的人感到兴奋,有的人感到恐惧——这势必造成各行其是。所以,由拥有精神结构的生命体构建而成的更大整体,必须形成一种内在的约束力,并通过具有明确导向性的激励机制,让所有的生命体在边界之内并按照有利于整体存续的目的,有序的采取行动!


诚如所有的组织都不能容忍把部门的私利放在首位,而反复强调应该顾全大局,以整个组织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不管是采取教育的方式,还是采取奖励和惩罚的方式,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个体的独立行为对整体利益的破坏。就如同你不能容忍当你走路的时候,你的脚每走一步都会权衡自身的利弊并跟你讲条件来决定下一步走不走。所有的大众教育都是为了统一思想、统一行为、统一目标——人类社会从最早的原始崇拜开始,所有的意识形态都在做这种事情。它不仅仅能把越来越多的个体纳入其中构建起更大规模的整体,同时,形成一种内在的激励机制,让所有个体相互制约又相互支撑,形成规模庞大的有序结构并呈现出生命体的特征。


无我


没有任何一个具有独立精神结构的个体会把自己占有的生存资源奉献给另外一个独立个体,除非有利于自身的存续。因此,只有放下自我,为共同的存续配置资源,个体才会被这种有利于整体生存也有利于自身生存的激励机制所驱使,并成为形成结构力量和转嫁成本的载体,甚至在必要的时候牺牲自己当下或未来的生存资源!


资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有的激励机制都是在不断用未来的生存资源来换取当下的生存资源,用抽象的资源换取具象的资源。用高门槛的资源换取低门槛的资源。个体在具有明确导向性的激励机制的驱使下,在占据后一种资源的同时不断把前一种资源置换出去——就如同把现金换成收条、花钱买表扬、用高溢价买特别的体验… 总而言之,在这个过程中,整体的生存策略得以执行并不断将成本转嫁给个体。


形成结构力量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空手套白狼的过程,但它与旁氏骗局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能自我实现,兑现承诺。经济发展的唯一方式就是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为了完成社会基础结构的升级,从而综合性的提升资源利用率,往往会通过激励机制的导向性去形成结构力量实现突破,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对个体进行某种有序的强制性的约束,甚至不断转嫁成本给个体,直接或间接的牺牲其利益,但从长远来说是有利的。因为这一切正是为了解决那个终极悖论所演化出来的问题。然而,生命体的精神结构决定了对事物洞察的层次和理解的深度。从而演化出不同的求存行为,甚至产生破坏性的行为。


一个族群中如果没有仰望星空的个体是可悲的,也是极度危险的。对于群体中仰望星空的个体而言,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个体都是达到目的的工具——这个目的就是族群的存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其精神结构需要从自身抽离出来,而与整个大的生命体融为一体。苟以国家生死以,岂以祸福趋避之——这不是什么情怀,而是一种需要!


群体中的领袖人物之所以无我,是因为他有更大的诉求,需要用到更大的工具才能实现其诉求。其观察的视角和对信息筛选的出发点也不是为了个体自我的存续——所有个体的自我遮蔽性之所以形成,正是因为有利于个体的自我存续这个目的,而纯粹的理性需要开天眼的视角和冷峻的决断,因此,必须要从个体的自我遮蔽性中抽离出去。理性需要不断的跳出自我遮蔽,它和死亡都是与个体的自我实现分离,所以,真正的领导者往往拥有大无畏的精神,务实的态度和纯粹的理性——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任何依靠欺骗建立起来的东西都无法长久。要用到结构力量的人必须置身其中,只有超越个体的自我,其精神结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整体存续融为一体,才能建立起激励机制不断转嫁成本并让所有的个体在其驱动之下形成结构力量。


结构学进阶发消息:觉悟社

提问发消息:守夜人总司令

知识星球需2周升级,暂时无法提问,先看精华内容

F3:结构力量

C1:他们到底怕什么?

C2:宗教是统治工具吗?

几次成功的结构学预判

C9:教育是最高的门槛!

C8:什么是真正的力量!

C16:十字路口的新选择!
C15:士大夫才是真正的统治者

C19:行为预判的结构学应用

向正在坍塌的地方踹上一脚!

A28:40年前的今天改变了世界!

A34:烂父亲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