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译中国 | 王晓辉:孙悟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

《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比较特殊,属志怪小说,除了主线搭上玄奘取经的历史事实之外,几乎所有的情节都是想象和虚构。

既然讲的是唐僧取经的故事,主角当然应该是唐僧,但小说的作者却把唐僧描写成了一个糊里糊涂、好歹不分、平庸迂腐的和尚,把主角的位置给了上天入地、变化多端、降妖捉怪、无所不能的大徒弟孙悟空。

孙悟空何许神也?我们常说,人都有父母,谁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可孙悟空还就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西游记》第一回:

那座山(花果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我们来看一下这一段描述的英文怎么翻译:“There was once a magic stone on the top of this mountain which was thirty-six feet five inches high and twenty-four feet round. It was thirty-six feet five inches high to correspond with the 365 degrees of the heavens, and twenty-four feet round to match the twenty-four divisions of the solar calendar. On top of it were nine apertures and eight holes, for the Nine Palaces and the Eight Trigrams. There were no trees around it to give shade, but magic fungus and orchids clung to its sides. Ever since Creation began it had been receiving the truth of Heaven, the beauty of Earth, the essence of the Sun and the splendor of the Moon; and as it had been influenced by them for so long it had miraculous powers. It developed a magic womb, which burst open one day to produce a stone egg about the size of a ball. When the wind blew on this egg it turned into a stone monkey, complete with the five senses and four limbs.”

这段译文摘自外文出版社1993年版的《西游记》英译本,译者是詹纳尔(William John Francis Jenner)。译文结构简练,干净利落,与原文中说书讲故事的口吻十分契合。文中比较难翻译的是“九宫”“八卦”“天真地秀”“日精月华”。中国人都知道九宫格,但知道“九宫”的人就不多了,更何况外国读者了。我曾问过身边的几个外国朋友,他们都知道Eight Trigrams,也知道八卦的形状,但对于Nine Palaces,大都不知所云,还有一个一口气给我罗列出世界上九个著名的宫殿,白金汉宫、故宫、卢浮宫、凡尔赛宫……

中国古代将天宫按井字划分为九个等份,分别为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夜晚从地上观察星宿的位置和移动关系,由此确定方向和季节的变化。芝加哥大学教授余国藩(Anthony C. Yu)将“九宫”译为Palaces of Nine Constellations,似乎更近了一步。关于“天真地秀,日精月华”,詹纳尔逐字翻译为“the truth of Heaven, the beauty of Earth, the essence of the Sun and the splendor of the Moon”,结构对等,清楚明了,十分难得。余国藩教授则采用了归纳的方法,将“真”与“秀”合并,“精”与“华”合并,译成“it had been nourished for a long period by the seeds of Heaven and Earth and by the essences of the sun and the moon”,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如此说来,这孙悟空与《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来历倒是十分相似,都是由石头变来的。不过,想象归想象,孙悟空这个角色总得有个原型或者想象的依据吧?对于这个问题,前辈大学者已有研究。
鲁迅先生认为孙悟空的原型是古本《山海经》中的水怪无支祁,出生在豫南桐柏山中的花果山,“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轻利倏忽”,曾率十几万山精水怪与大禹作战,战败被囚,压在淮河下游的龟山之下。这一点与孙悟空的人生经历倒也有几分相似。
胡适先生则认为印度神话故事中的神猴哈努曼是孙悟空的原型:“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西游记》考证)

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有个神猴哈努曼,他的来历颇为神奇。有一天,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神(Lord Shiva)和雪山女神帕尔瓦蒂(Parvati)化身为猴子玩耍时,怀上了孩子。但女神又不想生一个像猴子一样的孩子,于是湿婆神就派风神(Vayudeva)将胚胎移植到被贬为猴的天宫歌女Anjana的身体里。哈努曼是天神的种子,一出生便力大无穷,又得诸神的加持和赐福,所以神通广大,不惧水火,御风飞行,太阳神苏利耶(Suryadeva)甚至慷慨地将百分之一的光芒给了他。哈努曼善于变化,能移山跨海,也曾被一个妖怪吞入口中,他在妖怪的肚子里翻江倒海,杀死了妖怪之后又钻了出来。这与《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中孙悟空变作一只小飞虫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又从嘴里飞出来的情节如出一辙。巧合的是,哈努曼的兵器是大神毗湿奴所赐,梵文叫Gada,也是一根棒子,比连环画上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短一些,顶端还有个圆头

在史诗《罗摩衍那》中,哈努曼的形象一直是神通广大、忠诚勇敢:

“Hanuman of sun-like radiance, lofty as a hill of gold,

Clasped his hands in due obeisance, spake in accents calm and bold.”(Ramayana Translated by Romesh Dutt page 202)哈努曼像太阳般金光闪闪,如金山一般高大伟岸,他双手合十态度恭谦,语气中带着坚定和勇敢。

“Crossed the ocean's boundless waters, Hanuman in duty brave,

Lighted on the emerald island girded by the sapphire wave,And in tireless quest of Sita searched the margin of the sea,In a dark Asoka garden hid himself within a tree.”(Ramayana Translated by Romesh Dutt page 216)勇敢的哈努曼,跨过无际的海洋,落在浪花环绕的绿岛上;他不知疲惫沿着海岸寻找悉多,来到阿育王城一个幽深的花园,在大树上将真身隐藏。“Dark-eyed chief Dhumraksha sallied with the fierce tornado's shock,Hanuman of peerless prowess slayed him with a rolling rock.”(Ramayana Translated by Romesh Dutt page 258)乌眼悍将鸠摩罗刹从城内冲出,气势汹汹仿佛雷霆震怒;神勇的哈努曼所向无敌,

滚动巨石将对手击毙。

鲁迅和胡适都是考据大师,且学贯中西。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至今仍是立标扛鼎之作;胡适是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极具历史感的学者,所著《两汉人临文不讳考》《水经注考》等,都是他考据功夫的最好体现。鲁迅和胡适,无论是研究方法、思想深度还是对史料的掌握,绝非我辈所能望其项背,所以两位大师的观点,我都心悦诚服。
季羡林先生则认为孙悟空的原型是综合了中国神话中的无支祁和印度神话中的哈努曼。季先生是这样说的:“我看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基本是从印度《罗摩衍那》中借来的,又与无支祁传说混合,沾染上了无支祁的色彩。这样恐怕比较接近于事实。”季先生这种在鲁迅和胡适之间“和稀泥”的观点似乎更有道理。
无支祁是本土妖精,有关他的传说,自《山海经》成书(战国—汉初)以来,流传至今,自然会启发历代说书人和小说作者的想象。只是这个妖精比较凶残,不怎么招人喜欢。
印度神猴哈努曼的传说,在史诗《罗摩衍那》(公元前300年)出现之前就已广泛流传了,而且在印度、泰国、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和中国西藏都有哈努曼的神庙,至今香火不断。
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以来,中国与印度和东南亚各国交往密切,丝路之上,僧众往还,商旅不断,哈努曼的神话必定会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哈努曼神通广大、聪明机智、忠诚勇敢,一定会受百姓和说书人的喜欢,而丝绸之路又是玄奘西行的必经之路,所以说书人和小说家把他们两个撮合在一起也是合情合理的。一个有趣的佐证就是敦煌壁画中的“玄奘取经图”,共有六幅,绘制在瓜州县西夏时代的洞窟里,是中国最早的玄奘取经图,上面已有牵马猴子的形象。
无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或者是中外合资的,孙悟空都是中国文学作品中塑造得最为生动的形象。我从小就喜欢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小人书也不知道翻看了多少遍,还经常幻想自己也能拥有一根如意金箍棒。2016年出访印度,在新德里一家工艺品商店里看到了一尊哈努曼的小铜像,爱不释手,当即买下,至今还摆在家里的柜子上。

- END -

供稿:中国网

编辑:吴泽权

译介中华经典  传播文明精髓

“译中国”文库聚焦展现中华优秀思想文化的经典作品及对外翻译实务,以融通中外的语言,多角度多层次打造凝聚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精神基因、精神标识的对外出版学术品牌,让世界更好认识新时代的中国,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RECOMMEND


推荐阅读

译中国 | 王晓辉:《西游记》是怎样“游”向世界的

译中国|时政话语中数字化简称的翻译策略

译中国|时政话语翻译的总体要求

译中国|黄友义: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中译英工作

译中国 | 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历史的必然
译中国 | 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中翻译的新定位:使命、担当与价值
译中国|赵启正:用说“全球话”的思维担当“翻译中国”的重任
译中国|黄友义:用融通中外的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天猫旗舰店:

一本好书开启新旅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外文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