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七届爱故乡大会精彩回顾 | 论坛三: 青年有为·文旅发展


第七届爱故乡大会暨湖湘乡村振兴论坛

2019爱故乡主题宣传片



编者按

2019年10月26日-27日,以“学雷锋 兴乡村”为主题的第七届爱故乡大会暨湖湘乡村振兴论坛在湖南长沙市望城区靖港镇千龙湖圆满成功举办。本届大会历时两天,来自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300多名代表与会,是一场理论与实践交融、传统与现代碰撞,共话乡村振兴命题的思想盛宴。


故乡的人文之美,青年的创新创意,因为对家乡的热爱,对乡村建设的执着,故乡在青年人身上散发新的光芒。2019年10月27日上午,你可以感受到青年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无限魅力,包括:乡土记录、民俗民艺、文化创意等案例。


▲第七届爱故乡大会暨湖湘乡村振兴论坛合影


主持人

▲主持人: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讲师 刘永春


分享嘉宾


上 半 场


罗曙锋:湖南安化县大福爱乡志愿者团队负责人

分享主题:《不做故乡陌生人》



罗曙锋老师分享了大福爱乡协进会的实践和探索。自2012年筹备以来,团队通过乡土文化的传播和一些针对大福镇的实践活动,带动返乡青年和在地青年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罗老师重点从推动大福爱乡团队实践行动的收获感想、核心动力两方面具体分享。大福爱乡会是一个通过互联网来撬动全镇青年面向全国为家乡服务的组织机构。以内生力量连接全镇青年,形成自发性、持续性和引领性的发展模式。


(1)自发性。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民俗活动、乡镇庆典或公共节庆活动,大福爱乡会也有类似的活动,包括:中秋民俗活动、乡村马拉松、声乐培训等,这些均是青年们自发自愿参与的。

(2)可持续性。历时7年,大福爱乡会能够坚持下来的原因主要有:活动具有自发性与内生的持续性、连接了本地群众与组织、核心志愿者的积极参与、组织架构的优化。

(3)引领性。大福爱乡会能够起到良好的领导和带头作用,让群众自发的传播乡土文化、建设地方风气等。


大福爱乡协进会的五个工作原则:不直接经手钱、自愿自发、民间智囊团和资源发动机、强调合作、把好事做出好口碑;四个使命:扶助乡土自信,保育乡土文化,凝聚乡土认同,促进乡土发展。


胡宇波:长沙市望城区靖港镇副镇长

陈 佩:湖南省益加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副主任

分享主题:《立青计划:成事需立志,青春好还乡》



胡宇波:

胡镇长简要介绍了立青计划的缘起。最开始是源于长沙首个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雷锋讲堂”开讲,靖港镇组织了将近40多个人,自愿报名的形式,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每周四晚上,总共20个课时的学习,连续从1月份到6个月份,开展6个月,课程的设置上包括文化、旅游、乡土、乡村振兴。在开展过程中,正好与湖南爱故乡团队和北京爱故乡有了对接,针对靖港青年的立青计划提出。
“立青”取自靖港之“靖”,农业有文化,农业有青年。青年成长营、立青空间、立青会客厅、立青生活市集等活动相继出现,万人立青,乡村振兴。“立青”是爱故乡在靖港的行动与探索。以“立人”为核心,通过激活内生动力,唤起群众发现乡土价值,参与家乡建设,激发乡村振兴的热情。



陈  佩:

陈佩老师重点从立青是什么、立青实践、未来构想三个方面介绍立青计划。


(1)立青是什么:立青1.0版本中,立青的关键在于政府与社会合作的联合发起。再深入些,立青希望由参与其中的人自己来定义。她希望青年带动全社会,只要有青春的心都可以参与到立青计划。


(2)立青实践:自立青计划发起以来,完成了立青青年成长营、乡土实践、立青LIVE、立青生活市集、立青会客厅等活动。以青年成长营为例,具体课程包括经典学习、晨读、茶礼等,重新认识家乡,建立与故乡的联系。


(3)未来构想:以立青可持续生活社区的概念来推动立青空间的呈现;选一个村级点,与家庭农场合作,建立立青可持续生活体验的综合空间;以青年部落的形式,建立小型空间,融合艺术形式,传递美好生活。


最后,陈老师希望青年人在靖港找到空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探索返乡青年的乡村振兴之路。


张传辉:黔桂乡村深度游村寨联盟执行主任

分享主题:《青春作伴好还乡》



张传辉主任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与返乡的初衷。2003年到2010年,在广东外出打工,这个过程中他感觉到城市走不进,随着小孩出生、上学,也有了反思。2010年机缘巧合下,返回家乡,开始组建青年公益团队,主要做公益助学的事情。2018年,发起黔桂乡村深度游村寨联盟。当时,18个村寨自发形成联盟,联合起来,抱团取暖。
张主任详细介绍了村寨联盟。由于黔桂两地的民族村寨旅游出现舞台化、商业化萌芽、本地居民参与度不高、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现象,“乡村深度游”应运而生,旨在留住村寨的根,让更多在外年轻人看到家乡发展、在地村民有就业机会。
自村寨联盟成立以来,联盟团队举办了数十场培训与交流,启动与支持10多个村寨开展文化记录、生态修复的实践活动和5个示范性项目,具体工作内容包括:村寨文化记录与资料调查、深度游产品设计、生活美学、讲好村寨故事等。同时,还举办乡村电影节、相约乡见音乐节等文化品牌活动,以实践行动来发掘村寨文化、保存与记录村寨语言、重拾本地居民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张主任希望村寨联盟将来能够成长为扎根乡村的公共平台,让村寨成为大家身心安顿的幸福家园。


点评环节



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原院长,教授  陈兴义: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学雷锋·兴乡村,这个命题非常好,雷锋精神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就是螺丝钉精神,螺丝钉虽小,但是作用非凡,少了一颗螺丝钉可能就要出大问题,螺丝钉有专业精神、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位不同代表的发言,让我感触颇深。罗曙锋老师有三个关键词:自发、持续、引领。团队成员志趣相投,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才可能走到最后。因为乡愁情怀,把在外的年轻人都连接到一起了,一起为家乡出谋划策;大福爱乡协进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延续下去了,从深度来理解,这是一种价值的体现,当价值体现了,社会认可了,那我们才有可能持续;作为一个团队,也要不忘初心:年轻人的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正是因为这份初心,才坚持走下去,这也是爱故乡、爱家乡的初心。
胡宇波镇长是研究生毕业,乡镇干部特别不容易,提出立青计划难能可贵。从胡镇长身上,看到了乡村希望、乡村振兴的未来,乡村大有作为。陈佩与张传辉,一个是从象牙塔走出来的大学生,一个是从社会大学走出来的年轻人。年轻人无论从哪个大学走出来,最后把他们的先进思想、前卫的思维方式带到了农村,这一点非常重要。
未来的农村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有远见的人,把新的思维方式带到农村,他们同样能共享新时代的农村,这不仅是物质成果,还有精神成果。年轻人走向农村,未来农村天地广阔,大有作为。


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与新媒体学院院长,爱故乡文学与文化小组组长  黄 灯:

今天很让我感动,自己来受教育的,自己疑惑多年的问题也得到了解释,我在大学里面教学,我教的学生好多是留在城里面,如果家境不好的话出路越来越窄了,我们70后还好一点,80后好一点点,90后的路已经封死了,按照以前的路径设计,他们没有出路怎么办,我们乡村可能就是那批年轻人的出路,三个案例解答了我的疑惑。


下半场


张  斌:云南大理蓝续绿色文化发展中心副理事

分享主题:《创办社会企业“蓝续”,传承白族扎染文化》  



2012年,张斌老师和妻子小白(张翰敏)返乡,共同创办社会企业“蓝续”,希望可以将大理的蓝染延续下去,做小而美的而又有趣的事情。大理深度游的需求、手工艺品的空白,推动了他们做“蓝续”社会企业的决心。同时,还有外部的客观环境支持:大理有文化旅游基础、周城村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落,2000多年的村子,白族风土人情底蕴深厚、700多年的传统扎染技艺、老院子百废待兴。
刚开始,碰到些困难,家人的不理解、村民的议论等。后来发现返乡要和自己擅长的相匹配,决定“蓝续”要以传统手艺的再生作为载体,致力于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包括和老人学扎染技艺、做社区活动等。要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把原来观光旅游+旅行社和表演的旅游老模式,转变为现在做的私人定制+优质体验+延伸的体验活动+口碑,好的口碑是企业生存的非常重要的核心内容。
传统技艺价值保护也是生产力。2014年,全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2468万人次,深度体验在地文化已成为人出行的新需求。因此,“蓝续”借用这个形势,开展了五大项目:以扎染为主的在地文化深度体验,创新工艺和产品、出品美好的扎染物件、社区店与体验相结合,周城乡土文化和自然资源再呈现、社区学堂-搭建传统文化的桥梁、薄技在(白族甲马技+羊毛毡技)。
张老师展示了“蓝续”的团队,包括本地年轻人、设计团队、活动团队、本地手艺人等。未来,“蓝续”希望创办大理蓝博物馆、打造扎染生产示范基地等。最后,张老师希望我们不忘初心,怀大爱,做小事,守本分,能坚持。


刘  明:湘西乡土作家,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顾问

分享主题:《网络文字与青年乡土情怀》



刘明老师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无论是年少时期,因为家乡没有电而选择读电力中专,还是后来进工厂工作。他受到沈从文先生的影响,一直坚持读书坚持写作,写普通人的故事。他说,人生的道路不能选择,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


刘老师有着多年的采访、当记者的工作经验。2014年3月20日,刘老师走进十八洞村,梳理村中村民的情况,整合村落自然与文化资源,把十八洞村的故事写出来。经过一番策划,整合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社的资源,2016年,新闻联播连播5个头条,创造了湖南的新闻史,十八洞村也因此受到外界的关注,成为网红名村。


刘老师认为,人的一生都在寻找回乡的路,作为一个城市的边缘人,乡村的异乡人,心灵一直都在流浪。回到家乡,心才安宁。故乡,才是心灵出发的地方。


孙  恒:民谣歌者,爱故乡艺术团团长

分享主题:《村歌点亮生活》



孙恒老师从为什么做村歌、什么方法和村歌效果来详细介绍近两年“村歌计划”的实践成果。



1、为什么做村歌?

孙老师一直在关注群众文化是什么样的。很多主流文化并不是大众文化,是工业化的生产机制。那么,新时代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最常用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是什么,这些问题是值得思考的。他在想,如何用音乐参与乡村发展,音乐如何介入乡村生活。假如,每一个村庄都有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是老百姓创作的,唱我们自己的歌,那得多开心。因此,孙老师与他的团队开始尝试,去年在南塘村和郝堂村开始试点。


孙老师认为,乡村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在地的村民,我们不是文化下乡,文化是不可能给予的,必须靠每个人的参与、体验和创造。最了解村庄的人是谁,是村庄的主人,是在地的村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对这里的文化、历史都很熟悉。


2、用什么方法做村歌?

孙老师和他的团队采用方法为:参与式集体创作,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到村庄走访调研,向乡村、向村民学习;

(2)组织村民,开展2-3天的音乐工作坊,参与式集体创作,编词曲;

(3)词曲出来后,需要磨合;后期,专业的编曲、录音和制作,最后,形成村歌。



3、村歌的效果如何?

村歌是和村民一起讨论的,歌养心,歌不仅仅是娱乐的功能,还有教育的功能,音乐教育、艺术教育。一首歌,如果村庄老百姓都喜欢的话,首先是村庄文化集体的表达,能够凝聚人心,也是一个村庄的名片,帮助村民提高文化自信与自豪感。
最后,孙老师给大家播放了两首村歌:重庆联丰村村歌《山水联丰》、河北晴隆县石城子村《石头也香甜》。


点评环节

黄灯院长:

黄灯老师认为,今天所有的发言人都是问题导向下采取行动。7位发言者都有着城市经验,切换视角后,重新发现乡村价值,反哺家乡。
罗曙锋在深圳过得那么舒服也愿意回来。刘明赚那么多钱也愿意把资源利用起来,回馈乡村。胡宇波没有按照自己的路子,放弃传统的既定的,回到村里面,我觉得这是非常有远见的。所有的事情,最后都要落实到人。今天发言的很多是年轻人,他们利用网络形式,这个老人做不来的,所以这个事情也只有年轻人才可以做的。“立青计划”是在全社会发生的事,年轻人才是未来。越是有抱负的人,从最小的事情做起,从最基层的事情做起。
无论是刘明、张传辉还是孙恒,都非常脚踏实地、知行合一。真的想解决一些问题,必须要靠自己,实事求是。不要抱怨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我们只要想做事情,就去做,有困难就去解决。我也会好好的改造自己的,变成有志青年。


陈兴义教授:

陈兴义老师说:“张老师的‘蓝续’创业不易,准确把握了市场。任何事情只要做到了极致,就能得到社会承认,就有市场,就会可持续发展。刘明老师,你可能不知道,我也是你的粉丝,刚才有很多金句,我刚才都记下来了,你们人生也会走得很好,也会发展的很好。孙恒老师的关于乡村的歌曲,每一个村歌,前途无量,大有市场。立青计划很有意义,我准备把这个信息带到河南理工大学,带回我的学校,我想后面对接一下,看看有没有可能为家乡做一点事。我爱故乡,我爱家乡。”


主持人刘永春老师最后总结到,今天论坛分享的非常精彩,从7位分享人身上都看到了人的主体性、主动性,他们做这件事情都是基于自觉自愿自主,在事情中我们会发现会有很多的创新、很多的点子,振兴乡村不仅仅可以从旅游、社会企业,歌曲入手,每个人也可以从自己擅长的地方入手参与到乡村建设当中,只要有主体精神。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第七届爱故乡大会暨湖湘乡村振兴论坛在长沙望城成功举办!

精彩回顾 | 主题论坛: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分享

精彩回顾 | 论坛一: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精彩回顾 | 论坛二:集体经济·三产融合

让家乡成为小镇青年的“诗和远方”

故乡是观察世界的基础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联系人:口皓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邮箱:iguxiang2012@163.com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微信公众号:aiguxiang2012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爱故乡网:https://www.aiguxiang.com.cn

亲,您还满意么扫码,关注爱故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