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潜航》—— 小说连载之六、七

西沪港战友之家 深海蛟龙 2021-02-11


    点上方西沪港战友之家归队

这里是复退海军的网上精神营地。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西沪港战友之家”然后点关注即可成功归队!


前文回顾:

《潜航》——小说连载之一

《潜航》—— 小说连载之二

《潜航》—— 小说连载之三


文/成文




第006章 第一口淡水


可以看出,他们七个人,都是内陆长大的孩子,有的根本从来没见过什么是海,连海水是咸的都不知道。所以,都不约而同的往不高的山上走去,愿无所不有的山上,能给他们带来一点儿希望。


远远地落在了几个人的后面,陈雨杰漫无目标地顺着海边走着。


凭着零零碎碎的记忆,陈雨杰没有随大家一起往山上去。记得姨父说过,大海是神秘的,只要你能想得到,没有难倒人的事儿!


现在,自己真的来到了这处荒无人烟的地方,也许,这里除了蓝色的大海,什么也不会有。


突然,前边一个不大的海岔子吸引了他的目光,陈雨杰双眼一亮:嘿!有办法了!


他三步并作两步走,小跑着到了海岔边上。


他首先弯下腰,伸手捞起一块锅盖大小的、脏兮兮的塑料布,又捞起两个圆圆的浮子,一个是塑料的,有点儿破,另一个是玻璃的。一转身,一块破烂的木板又被他当成了宝贝,三下两下拖上岸。


看着这几样东西,陈雨杰精神倍增。


首先,他把塑料布、塑料浮子用海水洗了又洗,看看确实干净了,才放心地把塑料布放在一块大石头上凉着,还小心地搬了一块砖头大小的鹅卵石压在上面,生怕不大的海风给刮跑了。然后,掏出随身的小水果刀,把那只看起来又脏又破的塑料浮子修整了一番,成了一只小开口的塑料“坛子”。最后,他用双手挖了一个大大的砂坑,把“坛子”放在中间,盖上塑料布,用细细的砂子把塑料布的周边压实。


大约十几分钟后,奇迹发生了:塑料布上,不断升腾的雾气慢慢地变成了水珠,然后水珠越积越多,一会儿功夫,竟顺着塑料布中间的低凹处滴滴哒哒地流水了,而且全部流进下面的“坛子”里。


半小时后,“坛子”里的水满了。陈雨杰小心翼翼地从砂子里捧出“坛子”,小小地喝了一小口,细细地品了品,两只眼睛很快眯成了月牙:成功了!成功了!


“水来喽!”


陈雨杰兴奋地捧着“坛子”小跑着回到他们的临时驻地。见68、63和66号刚刚回来,气儿还没喘匀。


66号见陈雨杰大呼小叫地回来了,就气不打一处来:


“我说62号,61号不是说了么,这里没淡水,只有——海——水!忽悠谁呢?”


66号为了水的事儿,已经闹过一次笑话了,这回有点儿学乖了,怎么也不肯上别人的当了。


切!63号似乎同意66号的看法,瞄了陈雨杰一眼,又百无聊赖地靠在树干上不动了。


陈雨杰有点急了,说:


“你们不信?看我的!”


当着三个人的面,陈雨杰一低头,“咕、咕”两大口喝了下去。


66号一愣神,两眼放光,一骨碌爬了起来:


“我尝尝……嘿,还真不是咸的哩!”


“真的?我也尝尝!”


63号一步蹿到陈雨杰身边,先是喝了一小口,然后“咕、咕、咕”喝了个底朝天。旁边68号都看得急了,后悔自己刚才没抢过来,瞪着一对乞求的眼睛,嚷嚷着:


“嗨、嗨,兄弟,你倒是给我留点啊!”


“水在哪儿?我再去打!”


66号说。跟大家一样,他也是一脸的兴奋。


陈雨杰见大家认可了自己的人造淡水,不无得意地扬了扬头,抬起胳膊随意一划拉,说:


“水,这不是?到处都有,恐怕你打回来的是咸的,我打回来的那就是淡的!”


66号见陈雨杰捅了自己的痛处,红着脸说:


“吹吧,吹吧。”便不作声了。


这个时候,64号、65号和67号两手空空、无精打采地回来了。


听说陈雨杰搞到了淡水,都一脸的兴奋。于是,陈雨杰被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一起来到了他的那个造淡水的砂坑前。


“就这个啊!?就这个能出淡水?”66号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大家疑惑的眼神中,陈雨杰当场操作起来。


二十多分钟后,陈雨杰打开塑料布,一罐清澈透底的淡水呈现在他们面前。


几个人心悦诚服了。


就这样,7个人从得到第一罐淡水开始,恶劣的生存环境便把他们紧紧地绑在了一起。陈雨杰也顺理成章地成了他们的“头儿”,因为大家认为他聪明、点子多。


在陈雨杰的安排下,大家各有分工,他们沿小岛周边拣拾到各种漂浮物,有养殖海带用的各种塑料浮子、玻璃浮子、酒瓶子,有破旧木板和长短粗细不一的绳子,还有人在另一处海岔子里发现了半条差不多只剩下骨架的小木船和一只锈迹斑驳、破得几乎走了样的旧铁桶。


在平时,这些都是百分百的垃圾,但在这个时候,在他们眼中却成了一等一的生活必须品和宝贝。


塑料浮子和酒瓶子,是理所当然的储水器具,而玻璃浮子、破铁桶则成了做饭用的玻璃锅和铁桶锅。


有的破木板上打了许许多多的铁钉、铁片或铁丝,也很快成为他们制作钓鱼杆、渔叉等的原材料或工具,剩下最没有价值的木板,他们就利用小岛上光照特别足的自然条件,晒干了后作为储备燃料用。


在这样的小岛上,最不缺的资源就是海产品,但也不是时时都有。


下午4点多钟,是这里的最低潮位。


陈雨杰拎着他们自制的简陋工具和一块破渔网片,逮到了几条鱼和几十个大小不一的海参与贝类。


64号在林子里抓到了一条大莽蛇,摘了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野果。


当然不用担心那些野果能不能吃,因为64号打小就跟着爷爷和父亲在东北的山里打过猎,什么样的果子能吃、什么样的果子不能吃还是分得清的。


大约晚上八点钟的时候,大家正饥肠辘辘、几乎前胸贴后背的时候,才吃上了一天来的第一顿饭。


烤鱼、铁板烤海参和清肫蛇肉汤,另加一份野果。


看起来蛮不错的伙食,但他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些东西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也不知道第二天还能不能再有这样的东西吃。还有,大家哪里能吃饱啊?不过填一下饥饿的肚子而已。


最让陈雨杰担心的是火种的问题。刚才,他就差点要用最原始的钻木取火的法子了,巧得很,64号是个吸烟的主儿,虽然新兵训练严禁吸烟,但这小子还是偷偷地藏了小半盒香烟和火柴在身上,否则,他们十有八九要茹毛饮血般吃生的了。


因为,钻木取火,谈何容易啊!


这些没有任何调味品的东西,饿极了的时候还感觉不出什么,要一旦吃出腥味,到了入口就想吐的地步,那就麻烦大了。还有,这南方的岛上,有毒的昆虫、蛇多得是,还不知道有没有攻击性的猛兽,如狼、豹子什么的。因此,陈雨杰这个“民选班长”就真的义不容辞的担起了班长的责任。


饭后,陈雨杰主持召开了他当兵生涯中的第一次班务会。


他首先宣布收缴了64号的火柴,用烟盒的锡纸把那小半盒火柴小心地包起来,又用一小块塑料布裹了又裹,生怕受了潮;安排了岗哨,宣布由大家轮流值班,以保证大家的安全;用那些白天拣来的破木板、木棍等点起一堆篝火,三个人一组背靠背的睡觉;睡觉时,必须把裤脚扎紧,防止毒蛇或昆虫钻进裤管咬伤人。


此外,他还根据小岛当前的情况,严肃了五条纪律:第一,从明天开始,任何人不得单独行动,至少两人为一组;第二,无论哪一组到哪里去,一定要请假或告知其他同志所要去的大致方位,并不得超过半天时间;第三,所有食物必须平均分配,个人没有支配权;第四,安全第一,不得冒险;第五,不得私自摘食任何野果,尤其是那些形状、颜色漂亮的野果。


最后,他严肃地说:


“同志们,如果大家还相信我这个班长,那么就请无条件地遵守这五条纪律,不能有半点变通!大家能不能做到?”


能——!6个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陈雨杰满意地说:“好,今晚的岗哨就先从我开始,然后依次是63号、64号、65号、66号、67号和68号,每人两小时。开始睡觉!”


在篝火摇曳的光影中,劳累了一天的6名新兵很快睡着了。


陈雨杰一点儿睡意也没有。


他坐在旁边的一块大石头上,手里摆弄着一根一米多长的树枝,那是准备用来驱赶毒蛇用的,他的裤管早已经用拣来的尼龙绳扎了个结结实实,蛇类、虫类的肯定是钻不进去的。燃烧的火堆里不时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那是一些不知名的飞虫一头扎进去后,尸体发出的爆裂声,然后就会有几颗火星希希拉拉地顺着火苗向上窜去。


这倒省下蚊帐了。眼看着飞蛾、蚊子前赴后继地钻进了火堆,陈雨杰最担心的“花蚊子叮人、叮一口一个大疱”的问题,随着火堆的光亮迎刃而解了。


宿营地一片迷迷茫茫,远处偶尔能见到时隐时现的点点光亮,那是远方偶然驶过的船只的航行灯。落日后的小岛陷入了黑沉沉的夜幕中,静静地,只有各种昆虫发出时大时小的声音。火光以外,什么也看不到。


陈雨杰每隔几分钟就起身在火堆四周走一走、看一看……。


在这座陌生的小岛上,有没有攻击性极强的狼、豹子?


陈雨杰的担心不无道理。    

 

 

 

007章  抬“楼”上山


“起床了!起床了!”


天刚蒙蒙亮,陈雨杰就把大家叫醒了。虽然没有嘹亮的军号声,更没有随之而来的口号声和整齐的脚步声,人也少了很多,但军营里应有的紧张气势一点儿也不少。


其实,这那里能叫做是起床了,根本就没睡在床上,都在背靠背地坐着呢。应该说“睁眼了”才更准确、更贴切些,只是当兵几个月以来,已经习惯了部队里的一个个的名词。比如说,叠被子叫做整理内务,睡觉叫做就寝,洗脸、刷牙、洗脚统称为洗漱……


大家坐直了身子,柔了柔眼睛,站起来伸个懒腰,就各自找个地方放了水,然后用海水抹了把脸,就围拢到陈雨杰旁边来了。


“62号,我们今天准备干点啥?”


“头儿,咱今天吃什么?”


是啊,今天干什么?今天吃什么?陈雨杰也不知道应该干什么,更不知道吃什么。他自己与这六名新战士一样,也是才入伍不足三个月的新兵,只不过他脑子灵光一些,见识多一些、书本知识多一点点而已。


陈雨杰想了想,说:


“我觉着咱们应该先有个固定的窝才好。这样吧,我和64号去山上伐几根木头,准备着搭个窝棚。66号、68号去摸鱼,63号、67号去岛子的北边,看看能不能有什么新收获,65号去弄淡水。”


安排妥当后,大家各自出发了。


南方的天亮的早,现在虽然才不到六点钟,但已经是艳阳高照了。


陈雨杰紧了紧裤腰带,把不时“抗议”几声的肚子使劲地挤了又挤,让他不再发出那可恶的“咕噜”声。其实,刚刚围坐在一起的时候,陈雨杰就已经听到过那此起彼伏的“咕噜”声。大家自己都清楚,彼此间也都知道,但就是没有一个人吱声。也真是难为他们了,7个人都是清一色的年轻人,十八九岁的年龄,消化力特强,就头一天晚上那顿半饥不饱的海鲜,早不知道去了那里了,又过了一宿,每个人的肚子不饿得“咕咕”叫那才怪呢。


好歹还有水喝,这也是勉强支持下去的唯一支撑。


陈雨杰和64号带上他们唯一的“砍刀”向山上走去。


这“砍刀”说是把刀,其实不过是一块厚一点的大铁片罢了,这还是从那条小破船的骨架上废了好大的劲拆下来的,虽然没法子开刃,钝得不能再钝了,但总比没有强得多了。


接近中午的时候,陈雨杰和64号终于砍了十七八棵还算粗的树干。在靠近一块巨石一侧的平坦砂地上,用拣来的旧绳子和刚刚砍伐的树干,支起了一间屋子的框架,然后用折来的树枝和叫不上名字的各种灌木,厚厚地码在屋项,再横扎两条固定用的树条,一间小屋就初具规模了。


因为工具所限,砍来的树干比较细,所以本应四条腿的小屋搭成了八条腿,而且为了防蛇侵,人不能睡在地面上,所以抬高了约一米多。然后铺上旧木板和各自的棉衣,那是再舒服不过的一间楼房了。


陈雨杰与64号骄傲、风趣地称这间不能再简陋的茅屋为“八脚吊楼”。


在陈雨杰的点拨下,大家基本掌握了潮汐规律,所以今天捉到的鱼、螃蟹和其它海味比昨天多了不少。


66号68号也兴冲冲地回来了。看到拔地而起的“八脚吊楼”,两人围着足足转了三圈,“啧啧”称妙的同时,那嘴咧的,怎么也合不上,连声说:这下子咱们不用打地铺、练坐功了。


最让陈雨杰高兴地是,63号、67号巡北(小岛北侧)回来,竟然带了两大串的椰子,足足有十几个。


虽然不清楚这么大个子的野果该怎么吃,但陈雨杰却记得很清楚,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影里,就有喝椰子汁、吃椰子肉的镜头,但到底怎么个喝法、怎么个吃法,他也不知道。


大家七手八脚地好容易弄开了一个,每个人喝了一小口椰汁、吃了一小块椰肉后,又各自忙活开了。


就这样,在大家的努力下,吃的东西解决了。虽说每天只能勉强吃上两顿不饥不饱的饭,但起码来说不用担心饿肚子了;自己造出来的淡水,虽然不太甘甜,却总比没水喝好得多;他们因地制宜造出来的房子,虽然简陋,但六个人同时睡觉,一点儿也不显拥挤;还有,他们因陋就简粗制的几样工具,满足日常需要还是绰绰有余。


想想这两天来小有成就,陈雨杰不禁沾沾自喜起来。他觉得,自己这个临时班长没辜负了大家的期望,总的来说可以用两个字来表达:不错。


晚上,六个人躺在刚刚完工的“八脚吊楼”上美美地睡着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陈雨杰感到,自己正坐在一架小的不能再小的飞机上,毫无规律地摇晃着,迎面而来的大风刮得自己气都喘不过来。


“醒醒!都醒醒!风太大、涨潮了!”


是值夜班的66号在叫。


陈雨杰一骨碌爬起来,这才发现,刚才自己是在做梦。


睡前还很温和的天儿,现在却是狂风大作,至少有九级,阵风差不多有十级。海浪乘着大风,一个劲地往岸边灌,而且似乎一浪高过一浪,已经快要冲到他们的“八脚吊楼”了。


“八脚吊楼”楼顶空空的,树枝和茅草早已不知去向。


不好!要坏事!这是陈雨杰的第一反应。


“快!你们四个把屋子抬到上面去,其他人跟我来!”


陈雨杰本来就想把茅屋建在沙滩以上约三十几米远的那堆乱石上的,但考虑到吃的东西本就不多,不想让大家爬上爬下的消耗体力,就把茅屋搭在海边的沙滩上了。


庆幸的是,他和64号在搭这茅屋时没敢节省体力,用那些个破旧的尼龙绳,把十几根树干捆绑得紧紧的,以致四个人抬着跑上半山坡后,仍然结结实实的。


唯一不敢恭维的是那屋顶,早就被大风吹得无影无踪了。这让陈雨杰想起自己老爹曾经说过的话:种地一定要上心,胡弄地皮就等于胡弄肚皮。


这句话竟然在这里应验了。他原来的确留了个小心眼:茅屋结构马虎不得,一定要经得住六个小伙子的重压;至于屋顶吗,不过是遮挡露水雾气而已,就不打紧了。


这边且不说四个人哪里来的力气,手忙脚乱地抬了茅屋到了半山腰的空地上。


那边陈雨杰带了两个人匆匆来到制淡水的地方。


本来一字摆开的十几个盛满了淡水的塑料浮子和酒瓶子,已经不见了踪影,汹涌的海水,早已把这里冲涮得平平整整,看不出一点点原有的痕迹。


正当几个人还在惋惜着他们的淡水和塑料布时,陈雨杰突然一声歇斯底里的大叫:


“快跑!上山!”


他们谁也没问为什么,更没顾得上看看周边情况,都没命一般连滚带爬地上了山坡。刚到一块大石头后,只见一个近十米的大浪,在哗啦啦的咆哮声中,狠狠地砸在了他们刚刚落脚的地方。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大浪被摔成无数的小块块,向山上掷去,然后卷着砂石、吐着白沫,喘息着退了回去。


陈雨杰三个人虽然没被追来的海浪卷走或浇湿,却也不禁激愣愣地打了个寒颤:好险呀!


这时,远处一个闪电,伴着一声惊雷,大雨倾盆而下。


雨中,陈雨杰使劲地搓了两把脸,说:


“走吧。”


七个人重新聚在了一起。


大家无一例外地被雨水淋透了。


因为刚才是在梦中被哨兵叫醒、情况紧急,所以有三个人是光着脚的,有两个人只穿了一只鞋,只有陈雨杰和66号哨兵是穿着鞋的。


看看64号左脚碰破皮流血了,陈雨杰脱下自己的一只鞋丢了过去,说:


“穿上吧,可别嫌臭啊,有一只总比没有要强得多。”


这当口,陈雨杰仍然不失幽默与诙谐。


陈雨杰接着说:“大家都看到了,吃饭的家巴什,都让龙王爷收回去了,都说说,怎么办?”


“62号,看,这是什么!”


67号手里像变戏法似的多了一样东西,并用石头敲了两下,发出“咣、咣”的响声。


“桶锅!?怎么搞回来的?”


陈雨杰眼睛一亮,惊讶地问道。


67号得意地笑了笑,说:


“昨天吃过饭洗干净了,我就随手挂在咱这‘八脚吊楼’的一角,刚才也没注意,就一块抬上来了。”


看到这只被当作铁锅用的破水桶还在,陈雨杰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他知道这只破水桶此时意味着什么。


在这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七个人处心积虑置办起来的所有家当,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中损失惨重。没有这只锅,就意味着大家基本上要吃生的,能烤着吃的除了鱼以外,像海参、各种贝类、螃蟹等等,最好是煮着吃,营养不营养的暂且不说,却不至于因为食物半生不熟而吃坏了肚子。


要是真有哪一个吃坏了肚子而上吐下泻,在这荒无人烟的小岛上,那才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呀。

 

---未完待续--- 

 



连载 | 《夜色朦胧的海》

▌连载 | 《你好!我的港湾》

▌原创 | 献给潜艇兵战友

▌原创 | 我爱你!美丽的西沪港

▌原创 | 难忘西沪港

▌原创 | 致心中的西沪港

▌原创 | 永远的老战友

▌原创 | 西沪港,我们来了!

▌原创 | 远山的呼唤——西沪感想

▌原创 | 二十年弹指间--遥远的军营

▌原创 | 初识潜艇

▌原创 | 我所经历的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

▌原创 | 我为你自豪!心中记忆永存的西沪港!

▌原创 | 挂光荣之家三轮车的故事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西沪港战友之家”获取。

投稿或购物咨询请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

“西沪港战友之家”是一家致力于促进退伍战友们情感交流、信息共享的民间组织。欢迎老兵将家中的土特产品上架到“水兵便利店”销售,有货源的战友可添加微信:154443939咨询,产品标准为:自家生产,货真价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