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织布的怀想
手织布的怀想
苏晓初
下午品读北朝才女苏蕙的织锦回文诗《璇玑图》,想象着苏才女坐在织锦台上时那曼妙的、恍若神女的仪姿,记忆中关于手织布的点点滴滴,如光影浮动,闪耀在脑海中,一缕思绪慢慢地游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手织布是老粗布的雅名。关于这种纯棉布的工艺流程我不是很清楚,只记得弹棉花、纺线、织布这几个环节。但是,它激起了我对幼年绕膝亲人身旁尽情欢闹的甜蜜回忆。
母亲纺线的样子还是那么亲切。柔和的灯光下,她侧坐蒲团上,一手摇动纺车,一手把棉条拉成细细的棉线。她哼着歌谣,旁边站着我们的小姐弟,追逐戏嬉。那时候,母亲是那么年轻,漂亮,笑态可掬。
爷爷是我和弟弟的保护神。遇到别的小孩欺负我们,他一声吼,就会把他们吓跑,青兰布上衣和白布腰带的大裆裤是爷爷那个时代的象征。衣服是纯棉老粗布缝制,透气,吸汗,厚实,保暖。那时候,农村生活清苦,一件衣服穿的时间长,哥哥穿过弟弟穿,姐姐穿罢妹妹穿是常事。那中自己织就的布料,越穿越薄软,也就越舒适。它传递着温馨的亲情。
已过世的姑母曾是织布高手。别人织的床单花格只有蓝白两种颜色,她则加进了一种深红色,所以艳丽不少。上中学时,《金梭和银梭》唱红大江南北,每当唱起“金梭和银梭日夜在穿梭,时光如流水督促你和我……”我就想起姑母坐在织布机上织布的样子:双脚上下踏动架板,双手轮换拉紧线闸,利落地传递梭子的样子。我不知道姑母一生织了多少床单布,在我结婚时,她已经60多岁了,还拿出一条她亲手裁好的床单送给我做贺礼。那条床单,花格蓝、白、深红三种颜色巧妙搭配,线条细腻、优雅,让我爱不释手,成为我居家生活的珍品,陪伴了我十多年,经久耐用。
外婆也是织布高手,她飞梭的样子和姑母一样优美!记得小时候,乘外婆织布离开的间隙,好奇的我还偷偷地坐上织布机,试着学织布。外婆性情严谨,她一回来,我便赶紧跳下来,嘻笑着跑开。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织布对女人来说,是很严肃的事情,一根根线条密密排列,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
我们老家用过的织布机十年前还在,它一直被拆成部件放在仓库里。后来,老公他三姐想织布,我们就把它拿出来,一件件刷洗干净了,并不缺什么物件,让她拉回她家里去了。
《璇玑图》是手织布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孜孜伤情,侧君在时;梦想劳形,宁自感恩。”苏才女的回文诗,从下一句逆读则就成了“孜孜伤情,宁自感恩;梦想成形,侧君在时”。苏才女织就的《璇玑图》,代表了手织布技艺的高峰,而她与丈夫窦滔夫妻情长,恩爱偕老的的故事也使《璇玑图》成为手织布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我的前辈们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在农耕文化历史长河中,平凡得几乎可以被忽略不计。但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对生活,对子女,对世间的大爱,却汇成了我时时回忆的一股股暖流。
儿子是从来没有见过纺线和织布机的。合上书,我漫步室外,回想着这绿色环保的布料,它还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首选面料,它的工艺在祖国大地的另一处并没有消失!沐着四月的暖阳,小跑一会,闻花香,赏鸟语,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我慢慢地尘封了自己刚才的那一段记忆……
也许你还喜欢下列文章
苏晓初,凤翔县人。文学爱好者。
您的每一次肯定 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投稿邮箱 7374509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