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守护着传统工艺之美,带着“曹氏宣纸”走进松山湖名家文化沙龙
8月25日上午,松山湖名家文化沙龙第八期“百年传承 宣纸流芳”在松山湖学术交流中心一楼举行。本期沙龙邀请到了安徽曹氏宣纸第27代传人曹建勤老师莅临现场进行分享,让观众领略到宣纸国粹流芳千年的独特魅力。许多书法家、国画家以及艺术爱好者怀着学习的热情前来聆听讲座,并展开了热烈的交流。
曹氏宣纸曾经上过央视一档艺术品收藏领域大型活动节目《我有传家宝》,曹老师通过这段视频为我们讲述曹氏宣纸传承28代的故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5359gg4oa&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一张宣纸的诞生,需要历经繁琐复杂的108道工序、上千个日夜,才能从原料造就一张张千年不朽的宣纸。为了让在场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宣纸制作这门手艺,曹老师围绕着宣纸的由来、工艺、品种、特性进行科普与分享,并介绍及展示了各种历代的名纸。
由来:宣纸, 源于曹氏
唐代著名学者张彦远(公元877年)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以“好事者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的表述,首次提到了宣纸的概念。另据《旧唐书》记载,天宝二年(743年),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而宣城郡纸尤为精美。所以说在唐代宣城郡所生产的各种手工纸都统称宣纸。宋末曹大三(1204-1282)迁徙到泾县小岭,以蔡伦术为业,由于采用青檀和燎草为原料和制纸工艺的改进,至明清年间,小岭造纸得到了世人广泛认可。
工艺:片纸不易得,操作七十二
2009年9月30日被例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纸是指:采用安徽省泾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不掺杂其他原材料,并利用泾县独有的山泉水,按照传统工艺经过特殊的工艺配方,在严密的技术监控下,在安徽省泾县内以传统工艺生产的,具有墨性和耐久性等独特性能,供书画、裱拓、水印等用途的高级艺术用纸。
青檀皮和沙田稻草都必须经过一年的加工制作,在造纸工序中“水深火热”指的是“捞纸”与“晒纸”,造纸人必须在艰辛的环境中完成这一道道工艺。
品种:光白自然,细薄均匀
宣纸大类分为生宣和加工宣:生宣是指从纸槽中抄出后经过烘干剪裁好的成品纸;加工宣是指成品纸经过砑光、染色、上色胶等加工工序而成的纸张。细则根据其厚薄、配料、帘纹的不同继而分为不同种类。
特性:墨分五彩,纸寿千年
宣纸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被誉为“纸寿千年,墨润万变” ,而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也曾称"纸寿千年"; 宣纸更被古代诗人誊为:“滑如春冰密如茧”,并被称作“纸中之王”和”纸寿千年”。宣纸具有纸质柔韧,洁白平滑,细腻匀整,不起皱,不掉毛,不怕舒卷,抗老化、久不变色、不蛀不腐、卷折无损等特点。便于收藏,因此有“纸寿千年”之说法。
在宣纸文化历经千百年磨砺后的今天,留给我们的依然是一份质朴的工艺之美,一件件流光溢彩的书画作品背后,是艺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更是造纸匠人锲而不舍的淬炼。曹老师现场带来了各种类的宣纸,为观众更透彻地展示宣纸的文化魅力。其中有些宣纸不仅仅是文明载体,还是可欣赏的装饰品、艺术品。
在交流互动环节,曹老师准备了一些曹氏手工制作的宣纸,让现场的书画艺术爱好者们能够真实感受“曹氏宣纸”的质感。在这些宣纸上挥毫体验过的一位书法家感慨到:“平时有些宣纸很燥,容易洇墨,写出的线条也会走样,但是这些手工制作的宣纸纹理清晰细腻,行笔流畅,能让书写更好地呈现墨色,线条质感饱满。”
在时间面前,万物皆渺小,但是像曹老师这样的匠人用他们的执着与热爱,打磨出不惧流逝的传世之作,用一颗质朴的匠心世世代代守护着传统工艺之美,这正是当今应当推崇的匠人精神。
本期沙龙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为园区群众普及了宣纸知识,更是为艺术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营造了园区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曹老师表示:“讲座现场高朋满座,深深地被这浓厚的文化环境所感染,希望能以己之力通过‘名家文化沙龙’来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7682rfviu&width=500&height=375&auto=0
松山湖名家文化沙龙
松山湖名家文化沙龙是松山湖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品牌活动,主题涵盖音乐、舞蹈、摄影、书法、美术、曲艺、文学等各个艺术领域。每期邀请不同领域的文化名家作为主讲嘉宾,与园区的文艺爱好者相聚在一起,针对感兴趣的文化主题,相互探讨、交流。
文稿:松山湖文联
图片:松山湖文联、松山湖书法协会、松山湖视觉艺术协会
编辑:松山湖文联
【松山湖文联热点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