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道不等式的证明看如何获得思维方法的灵感之2
(许兴华数学/选编)
从一道不等式的证明看如何获得思维方法的灵感(2)
(广东深圳育才中学 王 扬)
【相关阅读】1.从一道分式不等式的证明看如何获得思维方法的灵感
首先声明,从今天开始,笔者打算写一个分析解题的系列,昨天(从一道分式不等式的证明看如何获得思维方法的灵感10281005)的一文作为系列(1),和大家一起探索数学问题的由来以及解法的获得过程,基本素材我们将大多选择一些竞赛题目或经典题目为蓝本,展示问题以及解法的渊源,第一阶段,我们将选择一些不等式问题展开,后面我们还将选择一些平面几何赛题进行展开,敬请关注。
今天我们将从一道熟悉的竞赛分式不等式以及解答过程,从分析该题的解决过程为大家展示如何发现一道好题,又如何完成一道好题的证明过程,从而让读者也能领悟到一些命题与解题的方法,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方法透析:在此,笔者仍遵循自己的新近著作名称《从分析解题过程学解题》一书的思想,对此题目及其解答予以阐述,看看原作者对自己的题目及其解答里面揭示出什么规律。
证明:由条件以及6元均值不等式,得
进一步分拆为两个分式之和,对于其它两个式子做类似变形,下来观察出六个式子的轮换对称结构,立刻联想到运用多元均值不等式便宣告结束。
渊源探索:这是巴尔干赛题出现9年后演绎出的一道新题,仔细分析上题的解题过程——即学会《从分析解题过程学解题》学编题。
方法透析:仔细分析上题的解题过程——即学会《从分析解题过程学解题》学解题。
证明:由条件以及二元均值不等式得
到此结论证明完毕。
评注:看看本题的证明过程与上题的证明过程是多么的相似啊,所以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本题的编拟过程就是来源于上面的巴尔干竞赛不等式。
可见,对一道已有题目的解答过程进行有效透彻的分析,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标志,这个至关重要环节经常运用于我们的编拟题目以及解题过程,我们的解题能力不提高可能也难。
类似于昨天的那道题目,是否可以将本题从变量个数方面予以推广,留给读者联系及思考吧!
【作者简介】王扬,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早期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中国北方多省数学竞赛活动的主讲教师,广东省数学奥林匹克业余学校特邀教练,发表初等数学、中学数学教学、数学竞赛方面有影响(被别人作为参考文献)的论文100多篇,创立了多个数学定理和数学方法(斯蒂瓦特定的空间移植;张角定理的空间移植;费尔马点的空间移植),籍20余年业余时间写作《从分析解题过程学解题——竞赛中的几何问题研究》一书,该书主要介绍平面几何竞赛题以及解法的渊源演变,成功演绎出后来几年的若干竞赛题,试图为学生提供一套解决竞赛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