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稿 | 环评机构如何转型做好环保管家?

zzls1121 环评互联网 2020-09-29

环评互联网|带你看世界


谈谈转型 谈谈管家

作者 | zzls1121

本文首发于【环评论坛】环保管家版块




进入17年,管家服务开始流行起来,身边也突然多了几个公司开始打环保管家的牌,这是个新鲜说法但也是老物新用,

  • 比方说国家明文发的污染治理推荐第三方一站式治理,这个不就是区域的行业污染源综合整治找个设计院做技术支撑嘛,这个14年我们就在做,

  • 比方说污染源普查调查,规划委托第三方,这个也正在做,一污普的时候有些地方也在做,这些都是换汤不换药。

其实就是政府买服务,这种政府参与的市场营销,即使体量的巨大也不能代表市场的繁荣。

其实环保转型的压力不在那个大型的咨询机构,更多的压力在小型,在今后的几年里,肯定会出现这些小型环保咨询公司的竞争疯狂期,一批会死掉,一批会找准发展点继续生存下去,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为啥说转型环评公司最迫切,以后项目级别越来越低,加上什么规划环评+表之类的制度推行,以后业务越来越少,怎么办?

同时呢,其他环保行业也在转型,人家治理公司不能光搞治理了,监测公司也不能老低头做实验室了,但是工程类公司反正一直都那样,监测公司现在如火如荼,还是上升行业。

他们一旦发现准入门槛低了,不说资质了,咱也进来吧,所以环保公司一管家,各个行业都要进来,这一批环评人,说起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真干起来估计连个池子都不会垒。

老本行是咨询,那么咨询行业以后怎么办,国家一直在嚷嚷着取消资质,说不定以后做个环评也是建设单位搞搞挂个工程师名字就得了,这个有识之士不得找个出路啊,要不以后环评机构真成了代办工商证、汽车环保证的了。

这个行业也就歇菜了。



现在国家优先鼓励的,是专业园区的托管式服务,但是这个我觉得是先天不足,

  • 一个是这个机构仍然没有摆脱政府买服务的范畴,反是政府买服务的,都不长久,一个是阶段性,

  • 一个是各种。。。。。不利于市场竞争,咱不说了。

先不说专业园区现在很多地方都有专区环保局或环保站。环保系统也是有一批专家式人才的哦,咨询能干的其实他们都能干,之所以不干是因为他不在那个位置所以不干。

我们这里也有这个例子啊,我们这里是2+26城市,做某园区的综合整治,环保局内部开会,说整治主要方式是1.2.3.4.5.6.7.8.9,然后聘请了个国家级的设计院和某著名大学博导作为托管式技术服务,设计院进来一番摸排也出了个1.2.3.4.5。

局长一看,这还没我们出的文件要求的细,设计院拿过来一看,好像是哦,方案也改成123456789,其实环保部门是具备干这些事情的能力的。

比方说污染源普查,原来不都是环保部门干嘛,现在委托第三方并不是他们干不了,所以这个政策的购买服务总归不是纯市场化的东西,可能明天出一道文就不让执行了,这个有行政风险,有很大的可替代性。

另外园区整个聘请个第三方,你打算怎么切入,你垄断园区内企业的各项环保业务吗?那么环保部门敢不敢给你背锅,这算不算垄断,这算不算红顶中介。

有政策的不确定性,现在发展园区的管家服务是给这些大型的或者与当地政府关系良好的中型的咨询类企业、各种大学教授们以后政策不能干环评了可以干管家嘛,好歹也是顾问说起来也好听不用顶个红顶的帽子了。

这些组织一个进入的机会,但是这个对于多数小型的环评机构来说,利好的其实不多,更多的是为人家叫好

我们需要琢磨的是怎么跟着人家趟的路子也捞点干的。



环评机构或者说小型环评机构向环保管家转型的优势在哪里?

或者说环评从业者转型的优势是什么?

我经常接触的一些环评工程师,他们常年在底层打拼,上给环保局挡枪,下给企业通路子,他们懂得环保政府,熟悉各种规范,明白各种规避,有原则,有把握,可灵活,游走于规则之间。

这些人是这几十年环评制度培养成长出来的一批工程师,和工程类工程师比他们政策掌握灵活,懂沟通,熟悉规划,熟悉程序,和监测类的比,优势比较多不说了。

这个其实很多层面上在园区第三方的带动下向企业发展是个出路。




接下来在分析哪些企业需要什么类型的咨询或者管家服务。


那些大国企、比方说联合钢企、电企这些巨无霸,一个小型的咨询类公司很难插进去手,而且这些公司都有比较完善的环保管理,人家一个部长都是985出来的搞了十几年环保了,对于自己企业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对于环保部门也是称兄道弟,说个题外话你环保部来检查都是我给你设计参观路线,所以环保管家服务出来以后,对这些人其实是利好,提高企业环保部门的作用。

我认识的有钢企的环保部长可以从原来拿车间中层的绩效到现在可以那分厂厂长的绩效,有电企的高级专员可以拿到申报排污证的专项奖金,这都是进步。

但是他们对环保管家服务的需求层次就要高很多,你的意见是人家的补充,人家有监测能力,监测机构不用你联系,有工程有人家常年合作的设计院,难题人家有自己的研究院,你没有多大的伸展空间,所以这种企业的服务更多的是实务的服务。

比方说填报个报表啦,搞个阶段性方案,搞得治理计划啊,帮助应付下环保部门啦,即使这些活,小型机构也不定挤进来,大企业病嘛,大企业那和政府区别也不大。



在就是中小型企业了,我和一个从事管家服务的公司详聊过,看过他们的报价,一年的费用低的可怜,我说这个估计也就是个车马费。

人家说是啊,就是个不赔钱就行,挣钱靠附加服务,我签一个企业,万一上个项目搞个环评、搞个自评估、搞个验收、搞个清洁生产、搞个排污许可申报、搞个自行监测申报、搞个综合整治方案,填个排查清单这不是都要钱嘛,这又不是免费的,万一遇到个事情给环保部门沟通沟通,现在还得忽悠忽悠税务的,这不都是业务吗。

好吗说起来一个老板俩工程师圈十几个企业过得蛮滋润了。但是说实在话,这个准入门槛低,但对人的专业要求非常高,这些需要企业付费不假,但是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你一个老板签个合同,招俩刚毕业的学生干点活,然后各种业务做个差价,刚接触的项目又写的比较垃圾,一个业务做得不好,就影响下一个业务,而且你目的是不是为了给企业提供咨询,是为了接人家的项目,目的不纯影响业务质量提高,价格低是优势,但长期看必然要淘汰。



所以成立两年的公司就签了几个合同,根本走不动。现在对于企业来说有个好的切入点就是排污许可证,反正以后的环保管理就是围绕排污许可的,这个也不需要资质,经过多年环评的锻炼,填个报表很简单,但是你得给企业争取最大的利益,你不能为填报而填报,填完了让企业做难死。

排污许可下一步就是各类台账和执行报告,自行监测,变更文件,补充申报,刚刚出的文件,自行监测也不需要环保部门比对了,全部责任在企业,你怎么保证自行监测数据有效,怎么在现有规划下最大限度的维持企业的利益,这些以后是长期的工作,在签合同的时候给企业签个两三年的长期服务协议,其实就类似于管家了。

通过这个长期的协作,建立信任,可以让一些利,给企业一些实在的帮助,以后他的环保业务都是你的,尤其一些小企业,老板都是瞎,啥也不懂,你只要这个搞的好,让他以后少找麻烦,他会看准你,啥事都找你,但是前提是自己的环保业务水平要能上去。



但是打铁就得自身硬,环评人也不能天天盯着环评一个点,要和环保部门紧密联系,知道人家热点是啥,知道关注点是啥,指导企业要维护企业的利益,很多人一进来拿着条文就要求企业这样那样,比环保要求还死板,怎么服务人家,怎么顾问人家。

我就曾经见过一个环评机构的工作人员,什么都是业主怎么不给提供,做的不好就是业主提供资料不全,业主都把报表给你了,你还打算让业主把物料平衡给做出来啊。

这个行业刚进来,一定得有个熟悉的工程师负责,建立口碑,才能打出去牌子,管家门槛低,但实际操作对能力要求高,互联网免费的都是最贵的,技术行业门槛低的也是最难的。向司马懿的那个管家猴急,你的在主家想吃饭的时候给端过来,还得热的,伴随式服务,一站化管理还得让司马懿觉得是自己人,这才是能发展壮大……

本文首发于【环评论坛】新开通『环保管家』版块,更多干活分享中!



END

本期编辑 | 刘小楠


本 期 推 荐 阅 读


这是一个有态度  不忽悠的公众号

环评互联网EiaNet


扫描二维码,下载最实用的【环评云助手】APP

一手掌握4200+环评人最关注的标准导则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论坛来畅所欲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