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环评工程师的职业荣誉感
环评工程师的职业荣誉感
窗外下起了2022年的第一场雪,温度也降到了零下十几度,有个朋友给我打电话咨询,说他做的一个项目环评被抽检,提了一些问题,现在让申诉,问我他到底需要申诉吗?
我奇怪为什么不申诉呢,结果他说申诉了估计也是被通报,通报的内容确实也存在,但是都不影响预测结果,但是硬抠导则、规范也不能说错。
小伙子的心像窗外的大气一样凉,刚刚登记了环评师,就被抽到,单位的老同志都说申诉了也没用,别说的多了又牵扯到其他问题,还不如直接认了算了,沉默到底,扣分拉倒。可自己觉得有点不服气,感觉犯了是“环评师都会犯的错误”。
环评即使一直在弱化,一直在放管服,市场一直在萎缩,但是也不知为什么,却能一直站在风口,引发一次又一次的舆情——这个工程师被扣分,那个工程师被通报,这个工程师一星期做了几十份环评,那个工程师“抄袭”都抄错,这个职业的荣誉感怎么也提升不起来。
这难道就是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吗?
最近看一通报,抽查39份报告,23份质量有问题,这是基准面和问题导向出现了问题啊!环评的规范、导则到底怎么用,怎么把握?
当做一本研究报告,大家会宽容以对。
当做一本生死诉状,大家会睚眦必报。
当你以研究报告的形式要求形成准入约束的文件效果,那么只能做到字字珠玑了。
一个少则几十页多则上千页的报告,环保的政策、文件、标准之多,更新之快,想一点错都没有,太难了。
部里现在连查重的方法都想出来了!可是,编个制式的文件难道不应该都是重复的才对吗?一个工艺,规模差不多的企业,工艺、原料、产污节点什么的有啥不能“抄”的。
环评的抄能叫抄吗?
从业至今,审批的,复核的,已有上百个项目了,整体说下来:
从技术层次分析,没有找不到问题的报告。
从事后监管分析,这些问题多数都不是问题。
比如源强核算方法不符合核算指南、排污许可等等规范要求的,影响达标排放了吗?排气筒少算了几米,影响评价等级了吗?有个项目排放vocs不上措施都能达标,措施符不符合“不得单一活性炭吸附的治理措施”的要求有什么意义呢?
环评的价值是指导企业建立起以达标排放、环境改善为目的的经济可行、合法、合规的环境治理、管理体系。
准入难道不应该是最低要求吗,为什么环评总是要搞的那么严格,那么复杂呢?为什么管理者总是纠结于环评质量呢,环评质量的高低能够多大程度决定企业环境管理的水平呢,要不要建个回归方程溯源分析一下?
不认清实质,怎么提升环评工程师荣誉感,你就是一个帮企业拿批文的掮客,我找工程师干也是干,我找借证的枪手干也是干。服务好的不一定是水平高的,甚至某种程度上水平高的估计服务还不一定好。
经验丰富的大律师收费就比刚入行的高,但再好的律师也有打输官司的时候,打输了官司是业主负责,难道法院还要处罚律师以后不能上岗?!
医生也是这个道理,医生取得资格证行医,水平越高嘴越臭,病人为了自己的健康肯定要选择水平高的,具体过程中有问题,按照合同、约定等各管一摊呗。
为什么环评就一定非要通过呢?
这个世界唯一不会改变的是世界一直在改变,环评也在不停的发生改变,排污许可的核心制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这个改变的进程,环评上关注的,当时纠结的已经无法在许可证上反应出来,对企业的管理最终聚焦与排放方式、浓度和许可量。
这就是以后环评的导向。
只有切实的履行环评的主体责任在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应当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内容和结论负责”这样的法律思想,才能建立合理的追责体系。需要合同法约束的交给合同,需要市场约束的交给市场。
什么时候,我们不仅可以宏观上讲“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环保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可以在微观上说“某某环评工程师在某某重大项目环保论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时候才能马马虎虎说荣誉感。
END
编辑:君君.环评互联网
可参照!将环境空气质量管理经验应用到“双碳”工作 2022年1月实施国家及省市环境相关法律政策与标准汇编 地下水基础知识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文规范『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机构』质量管理 七部门 | 关于进一步做好小水电分类整改工作的意见 『环评云助手』小程序免费接入开放,支持公众号、小程序 二十个省市危险废物跨省转移规定汇总 目前已发布的环保管家服务类标准汇总(更新至2021.10.26) 【环评云助手】开放19000余份『全国及地方法律法规及标准导则』数据接口服务 超强总结!各省市农村污水治理最新标准
下载[环评云助手]app
扫描上方二维码 和50W+环评人一起进入云时代 20000+法律法规库、百万下载量、免费环评公开课
| 声明: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已申明原创之作品,转载需申请并获本号授权!
| 投稿、授权、商务及其他请加微信号:eianet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