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取消“打卡”留痕,让安全教育回归初衷



11月16日,市教育局发布消息,切实纠正“成都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强制注册账号、在班级群或家长群通报未完成学习人员名单、让家长代替孩子看视频并完成作业等现象,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每月确定一次安全教育班会课,组织学生在校集中收看、学习、交流讨论。

消息一出,引起了家长老师们的关注与热议。但是,在取消家长“打卡”后,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如何落到实处?怎么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跟着成教君一起来看。








新都区正德实验小学









成都市金沙小学

学校(幼儿园)集中

上好安全班会课



成都市第三幼儿园


州市廖家小学






此前平台打卡,学校只需要统计并督促学生家长“完成即可”,至于学习效果如何,并没有有效的检验方式,同时“自主”的平台打卡与学校教育安排“脱节”,会出现“内容重复”的情况。这也就使得,家长老师“嫌麻烦”,学生“没兴趣”,资源“未利用”。


然而,政策落地后,这样的情况有了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家长们不用下班还帮孩子“打卡”了。同时因为“学习不能停”,除了按规定开足开起相关课程外,也倒逼学校根据实际,主动创新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催生出更实用且特色的课程、更有趣且灵活的活动、更专业且系统的演练,让安全教育真正地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孩子们的兴趣反而更高了。



部分区县安全班会课表👇👇



利用平台资源创新教育模式

郫都区城南小学


自2022年来,学校就主动探新路、寻良方,通过构建实施安全教育‘1+X’课程体系,从小在学生心田种上安全的种子。“1”指国家课程《生命生活与安全》。“X”指校本课程的5个模块,即每天放学前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给学生进行2分钟安全教育;每周放学前教师对学生进行5分钟安全教育;每月进行一节安全晨会;每个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提醒和安全教育知识普及;每个学科进行安全教师渗透,各个学科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渗透安全教育。


成都市郫都区西川汇锦都学校


通过“每周一课”进行安全教育开学初,“每周一课”会连续呈现同学们在不同场所行为规范的视频,比如到食堂该怎么做?怎样午休?上下楼怎么走……让同学们形成规则意识,开启在校安全生活第一步。


学期期间,“每周一课”会根据学生本周出现的主要安全问题,结合安全教育平台的资源,制作课件,并向同学们教授,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比如地震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等知识就是通过“每周一课”定期对全校学生进行教育。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蜀都分校


通过打造教育新阵地——“五分钟安全教育场”来落实。在学校原安全教育安排的基础上,继续丰富安全教育形式,利用每天中午午休前五分钟安全教育平台的安全知识学习,学生安全知识小课堂的录制传播,校园安全绘画展,校园安全小科技制作等,让枯燥的说教“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同时充分挖掘家长资源,结合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家长安全讲坛,由“泡爸泡妈”亲身说法讲安全,教小泡泡家庭安全常识,提升家庭安全意识。


丰富游戏与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

成都市第三幼儿园


老师通过组织角色游戏、区角游戏等把安全教育融入游戏模式中,幼儿可以在玩耍的同时学到有关火灾、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比如:利用区角游戏记住自己的家庭住址、父母的电话号码等;利用游戏《打电话》教会幼儿记住各种报警、求救电话,并可快速求救。


同时利用大创游游戏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直观掌握各项安全技能及如何应对危险,比如:通过表演让幼儿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面对陌生人的各种诱惑该如何拒绝;通过模拟“逛商场”,表演和爸爸妈妈走散了怎么办等。


成都市成华小学


学校通过创编“安全情景剧”,夯实安全活动主载体,探索新模式。学校安全保障中心、学生成长中心携手组织学生创编校园安全情景剧,以剧润心,协同育人。师生们从“安全教育平台”获得启发,将防范校园欺凌、课间10分钟安全、体育活动安全、上放学交通安全、防火防灾安全等内容进行创剧、排剧,利用班会、集体朝会、“生·生·安”课、纪念日主题教育等时机,师生、员工、家长共同看剧、评剧。


坚持“常态化”“体验式”的安全教育

成都市第十三幼儿园


成都市第十三幼儿园强化体验式安全教育。除了在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外,还组织幼儿到附近的消防站、社区安全中心等地开展安全教育实践活动,体验和感受消防员的生活工作日常。定期开展安全演练,通过演练强化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幼儿园每学期定期开展不少于两次的应急演练,演练科目涵盖火灾、地震、暴力侵入、防汛等。


龙泉驿区向阳桥小学


学校坚持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以提升应急能力。比如以“预防为主,生命至上”的消防应急演练、保安人员反恐防暴应急演练等各类演练,演练科目紧跟现实需要、突出应急避险要素、关注跨部门协调联动能力、聚焦生命第一基本原则,活动中尽可能引导师生参与其中,基本达到人人懂应急、能应急、会应急预期效果。


崇州市江源小学


学校经常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让同学们学习到遇到紧急情况应该如何应对。在不同的季节告诉大家易发的安全风险,比如夏季不能到池塘边玩耍,冬季家里要注意用电安全,通过学校老师的安全教育帮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受伤,发生危险,让大家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单纯的打卡“完成任务”,无法帮助学生安全素养的提升。如何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仅靠学校“单打独斗”的是不行的。为此,学校紧抓家校共育,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与各个部门联动,同时完善校内日常管理机制,营造出“多方共同参与”的学校安全教育新格局。


搭建沟通机制加强家校共育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学校将家校共育放在首位,以节日为契机,以评价为突破口,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如亲子阅读“小手牵大手”共护生命安全活动,心理健康周活动,学生人人有奖状评价活动,学生人人上舞台、个个展精彩活动等。并梳理各学段相关安全知识要点,拟订《致学生和致家长一封信》,倡导学生和家长共读一封信。 


新津区实验初级中学


学校通过加强家庭、学校、社区之间的交流、沟通、协作,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生命与安全教育机制。充分利用家委会、街道社区资源,通过法治讲堂、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等,加强生命与安全教育。



整合社会资源实现部门联动

七中育才学校银杏校区


加强与社区、街道、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联动,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参与锦江区构建的“心育联盟”“快乐加油站”“社区龙门阵”等组织,深入社区、小区楼宇,开展形式多样的咨询宣讲活动。


学校还与交警三分局共同发起了“学交规,护成长”的联合教育行动。交警三分局民警组织干警进校宣传,并组织学生实地学习道路安全相关知识。同时,宣传干警向全校班主任老师上了一堂交通安全常识示范课,让班主任掌握了如何向学生及家长如何进行普及性、专业性更强的宣传素材、宣传方式。并与学生们一起拍摄了宣传短片,由学生参演,学生示范,贴近学生生活。


新津区第一小学


学校邀请新津区消防大队、新津区司法局、新津区交警十四分局、五津镇派出所等到校为孩子们讲解相关安全知识;与区红十字会联合开展应急救护活动,结合“生命教育体验馆”开展安全场馆课程,带着孩子走进场馆,深入学习体检急救知识,提升安全知识技能和实操能力。



完善管理机制营造安全有序环境

郫都区新民场小学


学校充分借鉴吸纳基层“微网实格”治理经验做法,努力实现学校安全管理向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建设跃升:

一是拓展“微网实格”内涵和外延,将学校安全治理设置为总网格、网格、微网格、小微网格。

二是将全校按照科室职能设置5个网格30个重点防范风险点,按照19个班级设置19个微网格,每个班级设置心理委员、楼道安全委员、活动安全等5个小微网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三是抓住班主任和班级管理这个重点,通过班主任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班务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升,切实把握安全治理重点环节、重点时段。


田家炳中学


田家炳中学每天有专人对校舍、体育器材、食品卫生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上报整改;各班班主任每周根据检查记录本安排班级安全员对本班教室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上报整改,提高学生的隐患排查能力;各处室每月对本处室负责的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上报整改。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中粮祥云分校


学校结合实际形成安全应急中心协调、师生身心健康数据库运用、家校社联动、五支队伍(安保、护校队、家长护卫队、班主任队伍、值周巡查队)守护、五个保障支撑的“11255”安全工作法,为师生营造安全有序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

校园安全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石

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根本保障

愿我们的孩子们都成长在一个

安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



信息来源,请认准官方渠道

成都市教育局官方微信【成都教育发布】

编辑|邹邹(实习)   校对|木子、石头

推荐阅读

守护学生明眸“视”界!来看成都经验②

跟着名师去学习!课表上新啦

守护学生明眸“视”界!来看成都经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取消“打卡”留痕,让安全教育回归初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