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刚刚,广东答复:“中国硅谷”升级为“世界硅谷”!

深圳梦 2019-10-07

被誉为“中国硅谷”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 要延伸到香港了

深圳梦 按

当深圳梦上一篇文章:香港宣布发展“世界新硅谷”!“香港+深圳+东莞”将引爆粤港澳大湾区,刷屏时,我们就知道,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一定会延展到香港,如此,“中国硅谷”才能升级为“世界硅谷”。近日,广东省科技厅正在联合香港、澳门组织编制《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该计划有望近期发布并实施。与此同时,7月30日,广东省政府在回复全国人大代表、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霍震寰建议的答复函中透露,下一步,广东将通过加强与香港的科技创新合作,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延伸到香港,形成以广深港为湾区的三大核心引擎。

据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省政府答复一批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 将延伸到香港

“以广深港为湾区的三大核心引擎,建设‘广深港科技走廊’”“深圳新增宝龙科技城等5个创新节点”……近日,针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一批意见建议,广东省政府作出了相关答复,其中答复函中有不少涉及深圳的重要信息。

A 建设“广深港科技走廊” 形成广深港三大核心引擎

关于霍震寰代表提出的《关于科创领航,集群发力,粤港澳共建产业大湾区的建议》,省政府在答复函中提到,将以广深港为湾区的三大核心引擎,建设“广深港科技走廊”。

答复函称,2017年9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明确了珠江西岸各地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加强与广州、深圳、香港等城市创新要素的对接,推动创新成果直接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转化生产,助力广深港科技走廊建设。下一步,广东省将通过加强与香港的科技创新合作,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延伸到香港,形成以广深港为湾区的三大核心引擎。同时加强与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城市及香港、澳门的合作,扩大创新资源配置范围,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现代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深港两地创新资源优势将高度互补。答复函提到,深圳具有产业链完善和产学研结合紧密的优势,借助香港高端国际化的科技资源,可以形成更加强大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香港可借双方合作建设全球性科技创新中心的机遇,将教育和科技创新服务发展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同时推进香港科技研发资源与深圳制造和市场资源的深度整合。目前,深圳市正在联合香港将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深方科创园区(包括河套C片区和福田保税区)约4平方公里,打造成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下一步,深圳市将以创新和科技为主轴,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携手香港共建世界级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答复函还指出要打破行政地域壁垒,构建符合湾区发展趋势的机制。其中提到,将通过深入实施粤港、粤澳联合创新资助计划,通过多边或双边合作,联合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创新平台共建、协同推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应用,有力推动粤港澳三地产学研深入融合;继续深化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多渠道保障的新型住房保障体系,让人才发挥才能,解决生活后顾之忧。



B 深圳新增5个创新节点 将光明小镇打造成珠三角样本

上述答复函还提到,深圳市编制了《深圳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实施方案(2018—2035年)(征求意见稿)》,将新增宝龙科技城、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光明中大城等5个创新节点。加快发展深圳坂雪岗科技城,高水平规划建设深圳国际生物谷和深圳空港新城。

记者了解到,近期出炉的《深圳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实施方案(2018—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到,结合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布局,选择4个创新基础好的区域打造为核心战略平台,带动周边具有创新潜力的20个节点,形成各具主导功能的创新区块,构建“4核20节点”的空间格局。

上述4大核心创新平台,指的是深圳空港新城、深圳高新区、深圳坂雪岗科技城、深圳国际生物谷,总面积约95.9平方公里。其中,空港新城规划范围最大,达45.5平方公里,将打造技术标准领先、市场前景广阔的未来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国际会展贸易、现代服务等功能,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城、国际一流空港都市区。重点发展海洋、智能装备、航天航空产业。坂雪岗科技城则将放大华为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发挥技术溢出和人才溢出效应,培育打造国际科技研发高地和特区一体化先行示范区。重点发展通讯设备、5G产业。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上述20个创新节点中,有5个为新增节点,分别是宝龙科技城、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中大城、华侨城光明小镇。宝龙科技城定位为深圳市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粤东北的“桥头堡”、龙岗区打造东部中心重要的科技产业支撑点、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典范区。阿波罗未来产业城的定位是国家军民融合改革创新示范区、产城融合的引领区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验区。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的定位是建设成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打造深圳中部重要的金融与现代服务业标志性园区。中大城的定位是集科研、创新、生态于一体的、大学与城市融合且富有人文气息的文化新城,成为重要的区域性教育高地、医疗高地和创新高地。华侨城光明小镇的定位是,集都市农业、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和运动生活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小镇,树立新型城镇化的珠三角样本。



C 回复设立“香港村”建议 解决好香港同胞的住房问题

针对梁志祥等7位委员提交的《关于在内地设立港人社区的提案》,省政府在答复函中专门就“在广东省部分城市设立‘香港村’”等具体建议作了答复。

答复函指出,近年来,我省逐年加大住房供应力度,建设住宅小区以满足内地及港澳来粤居民居住。当前,我省大部分城市对于香港居民均采取与内地居民同等对待的政策,在大湾区工作和学习的香港居民至少可以购买一套符合实际需要的自用、自住商品房。下一步,我省将在推进大湾区建设过程中统筹考虑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解决好包括来内地工作生活的香港同胞在内的各类群体的住房问题。

关于“香港村”配备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议,答复函提到,我省在各层次城市规划编制中,充分发挥规划统筹先导作用,严格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及地方相关规划技术标准规划建设城市居住区,确保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等核心指标要求。居住在城市居住区的香港居民可以依托居住区周边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享有相应公共服务。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研究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政策配套,积极降低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学习、生活的成本和门槛,加快建设完善湾区内部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便利衔接的制度安排,努力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更多的动力与活力。(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张东方)


“中国硅谷”升级为“世界硅谷”需要多少人?

香港科大教授李泽湘:创始人1.6万+优秀工程师13.6万



2018年7月5日,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发起人李泽湘在2018前海合作论坛发表了《创科发展,人才先行》的演讲。以下是演讲全文:



总书记在两会广东代表团会议上发言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的报告是怎么理解三条锦囊妙计,如何制定政策来实现这些想法。



发展首先要明白发展什么,有一个共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谈这件事情,这里面包括几个方面是有共识的:芯片、新材料、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新能源、金融科技、生物医药等。


我们对人才、发展产业需要什么的人才,乔布斯有一句名言“1位优秀的工程师顶50个普通的工程师”,充分体现发展产业普通的工程师不足够,我们需要1个顶50个的优秀工程师。


从相关数量级的数据来看,深圳是世界无人机之都,有人说有相关的无人机公司大概3000家,也有人说和产品相关的600家,我就打个折用200家来计算。最近北京有一个数据,北京人工智能公司大概是1000家,我们要发展这些产业,十个行业,如果每个行业每年新增30家公司,每个新公司要30名优秀工程师,每年需要9000位优秀工程师。


当然不止是新增公司,现有的产业要转型升级,要利用新技术,有50家公司期望转型升级,每一家需要50位优秀工程师,这个数字大概2.5万人/年。


香港的数字,我们把大湾区算一下,香港+东莞算一个单位、深圳算一个单位、广州+佛山算一个单位,大湾区其他的城市算一个单位,加起来需要13.6万人/年。



创始人要创办公司大概需要30家公司,涉及十个行业,每个公司至少需要5个联合创始人,这是最顶级的工程师数量。内部创始人转型升级需要2500人,光香港就大概需要创始人级别的优秀工程师需要4000位/年。


我们预估一下,整个大湾区要打造国际科创中心,需要创始人至少1.6万人,而且优秀工程师13.6万人,这是需求的阶段。从哪里来?有几个方面,一个是从大学、研究院,还有一些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现在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来。


可以是自己培养、内地引进、国外引进,从这几个角度看一看内地或是本土到底提供的是什么情况。我们现在要找工程师,我们需要从哪些专业找?工科是计算机、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理科是数学、物理、生命科学。


从哪儿找?大家看看大学的排名,在大湾区当然各种各样的排名也不是共识,至少是个参考,一个是QS排名,能排在世界前100位的大湾区大学有港大、港科大、港中文、城市大学。你会说我们不应该用学校的排名,应该用专业排名,我也把计算机、电子与信息专业排名,港科大14,港科大26。这是你去找优秀工程师的依据。


这里面又是另外一组数据,全球计算机领域对高影响的计算机学者有一个统计数据,前1000名里,美国有632人,内地有29人,香港13人,这是我们面对的情况。港科大电机系50位的教授一半以上是IEEE Fellow。右边是论文引用指数影响力变化趋势,内地有很大的发展,影响力刚刚过了平均值,香港这些年算是增长比较快的地方,看完数据就知道发展新兴产业去哪儿找人。


下面看看这些地方到底有多少人可以挖掘出来?这是港科大计算机系每年培养的学生数,本科有300名学生,我认为能达到优秀级别的要乘系数,这个系数大概是0.5,有150位;硕士30位,乘0.8是24个;博士50位,本科生160。加起来是384位。


电机系,港科大输送950人/年,理学院454人/年。港科大每年输送1531人优秀工程师。香港所有的学校加起来大概是6124位优秀工程师,创业公司要求比较高,本科生能达到这个的达到一到三个点,愿意出来创业的按3%的比例,大概120位学生。


大家都说香港的高科技产业过去这些年成就不大,但是香港有一件事做得很对,就是发展高等教育产生了一批非常不错的成果、人才,这些人才在大湾区、新兴产业,机器人、人工智能、微电子、生物科技、医疗、金融科技,创办了一批五年后回头看是影响世界、影响大湾区的高科技公司。


这里面有从我实验室出来的固高、大疆、李群、云洲、逸动、奇诺动力,有从人工智能出来的奥比中光、商汤、视见。以前说香港没有“独角兽”公司,实际上这里面已经出来一批独角兽或是准“独角兽”公司,五年后这些成果会非常明显。


上面的数据是港科大出来的顶级的能够创办科技企业的联合创始人数量,香港大概120人,这120人打造了一批科技公司。我再算一下大湾区有多少优秀工程师?把香港作为一个单元,深圳作为0.6的系数,广州0.8,其他地方0.3,乘6000多,大概每年产生8400多,这是本土培养出来的。


每年全国引进700万大学生,理工科可能是350万,能够来深圳或是来广东的估计5%,这个数字大概是3.5万。够格成为优秀工程师的数量用20%来算是3.5万。创始人需要1.6万,大湾区只能提供420个,只能满足2.6%。优秀工程师要求是13.6万,我们只能提供6%,这是我们发展科技产业的人才现状。这是我们不得不充分考虑,未来我们怎么办。


我们有些尝试,有些试点来解决这些问题,一个是我自己在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跟广东工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用新型的培养模式,传统的培养模式是很难满足新兴产业的需求培养人才,每年大概有100个。


大疆也在通过RoboMaster举行比赛培养优秀工程师,每年参加比赛的6000多。香港科技大学也在反思,怎么改革工科教育,就像刚刚徐教授讲的,用设计思维来培养学生,用系统工程的理念、动手能力的方式培养一些能创新、能把市场跟科技融合的工程师,但是规模非常小,每年30个。


右边是我们的一些建议,怎么把创新人才培养不仅在大学里进行改革,打造一批新型的K 12,我们在考虑怎么建设新型的STEAM创新科技中学,我们也一直提“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大学,提起来推动非常慢。


这是我们在松山湖做的一些尝试,把人才的培养、新型的机器人学院教育和创业、孵化融合起来,我们叫做产学研真正的一体,把前面总书记的三条要求“发展、创新、人才”,真正把它做到一体化,而不是看成是分割的三个部分。


为什么当年黄埔军校那么有名,用今天来讲,黄埔学校就是二本、三本的学校,不是211、985学校,又是短期的学校,为什么能培养那么多优秀人才,就是边学习、边打仗,毕业以后打二仗,现在的工科教育是完全违背很多基本的常识,所以我们叫以学备战,以战促学,学战结合,培养新型的科创人才,这是我们对香港、对大湾区地方政府,我们在准备如何培养科创人才的几个建议。


怎么聚焦这些领域,怎么打造国际科创中心,打通产学研,我们说了那么多年,实际上到今天为止,不能说我们做到了,实际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以上内容由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提供,由李泽湘教授确认演讲内容,授权深圳梦发布)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将延伸至港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李苑立报道:虽然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尚未颁布时间表,但关于大湾区的工作已经在积极谋划中。记者昨日获悉,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霍震环3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科创领航,集群发力,粤港澳共建产业大湾区的建议》(第7242号),日前获广东省政府公开回覆。


  回覆中透露,下一步,广东将通过加强与香港的科技创新合作,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延伸到香港,形成以广深港为湾区的三大核心引擎。在科研经费跨境使用方面,广东省正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推动实现粤港澳科技资金跨境流动。


  以全域观组织湾区科创


  霍震环在建议中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应进一步加强融合。


  广东省认为该建议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并提出,近年来,广东著力推进珠三角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努力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立足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度参与全球化,打造更大更包容更国际化的开放平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有力推进多项跨境业务


  霍震环对推进深港通计划、人民币跨境业务、科研资金流动等方面的建议,也得到积极回应。


  据广东省回覆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广东省积极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融资平台开展跨境投融资业务。截至2017年年底,累计与香港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9.45万亿元,人民币已成为粤港澳之间第二大跨境结算货币。广东省赴港上市企业已超过220家,到去年为止已佔内地赴香港上市公司约25%。


  广东将通过深入实施粤港、粤澳联合创新资助计划,通过多边或双边合作,联合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和创新平台建设,协同推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应用。


  截至2018年4月,已经有1200多名香港建筑服务领域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帮扶两家港商独资经营的建筑事务所申请甲级设计资质和开业。2016年已试点允许港商独资或控股的开发建设项目,可自主采用香港工程建设模式进行管理。


  对负面清单之外不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领域,广东将赋予港澳服务提供者大陆居民待遇,采取注册登记制的市场淮入模式。争取在自贸试验区内率先实现粤港澳人员、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自由流动。


  在科研经费跨境使用方面,2018年2月,科技部、财政部联合作出规定,将香港科研人员和机构纳入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目前广东省正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推动实现粤港澳资金跨境流动,实现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可通过竞争择优,以多种方式参与省财政科技计划项目并获得项目经费资助。


以上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自南方日报、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香港商报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