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深圳又有大动作,今年再释放12平方公里产业用地!

深圳梦 2019-10-07


近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出台《关于促进工业区转型升级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提出了推进工业区连片改造升级试点工作的具体举措,并确定了产业和空间发展目标。


今年深圳计划安排土地整备项目共169个,计划全市完成土地整备资金拨付不少于180亿元,较大面积产业用地土地整备将是重点,目前已梳理出33片共78平方公里较大面积的产业空间,在其范围内今年将整备完成不少于12平方公里产业用地。


深圳发布促进工业区转型升级方案


7月25日,记者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了解到,该局联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出台《关于促进工业区转型升级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简称《方案》)。


该《方案》针对目前我市工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缺乏顶层设计、引导不足,尚未实现产业需求与空间供给的精准匹配等问题,提出了推进工业区连片改造升级试点工作的具体举措,并确定了产业和空间发展目标,即以政府主导的连片工业区为突破,打造具有持续增长动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新引擎,力争形成定位清晰、产业集聚、空间集中、运作高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据了解,在《方案》起草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会同市产业部门、各区政府成立工作组,历时6个月完成对全市超过7000个总计约260平方公里工业区的地毯式调查,并首次建立了深圳市工业区基础信息数据库,全面掌握了全市工业区空间、产业、效益、租金、管理等数据信息,填补了以往工业区基础信息数据的空白,充分掌握了工业区特点及不足,为起草《方案》提供了依据。



根据《方案》,我市确定的工业区转型升级主要目标包括两个方面:


主要目标

一是在产业上,通过科学引导各类产业行业布局与发展,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力争形成定位清晰、产业集聚、空间集中、运作高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是在空间上,以政府主导的连片工业区为突破,打造具有持续增长动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新引擎,以市场主导的各类工业区为主体,激发一批工业区自主转型升级典范。


力争实现全市工业区向创新驱动、功能完善、空间优质、成本适中、集约高效的高质量产业空间转型。


在推进工业区连片改造升级试点工作主要措施方面,《方案》提出:首先由政府划定试点片区,制定实施计划。各区政府在现状产业发展滞后、空间形态老旧、配套设施不足的工业区连片区域中,选择若干个用地规模30公顷以上的片区作为改造试点,并拟定实施计划,初步明确片区产业升级路径、主导改造模式、土地或用房贡献规模、拟落实重大公共配套设施、意向引入重大产业项目及科技基础设施等内容。


同时,由政府组织开展试点片区规划研究。试点片区计划经市政府批准后,各区政府将同步开展片区产业发展研究和空间整合研究,明确产业发展目标与要求,并按照产城融合原则和高标准城市设计要求,合理布局各类产业空间、配套设施和公共空间。



《方案》要求市、区政府积极探索资金、空间、产业等多种政策的创新,促进试点片区实施。包括明确市场参与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试点片区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创新土地利用方式,探索实践产业空间以租为主、租让结合的综合利用方式;加大规划统筹力度,加强更新、整备、查违、清退等各类存量开发模式间的政策衔接,合理制定综合实施路径。


针对工业企业自主改造升级动力不足的问题,《方案》提出,鼓励具有合法产权的产业用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通过综合运用新建、扩建(加建)、拆建三种方式组合的路径提高容积率,由符合规定的政府部门一站式审批。另外,对于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因技术改造、扩大产能需要,由工业企业自行开展拆除重建且改造方向以普通工业用地为主的,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强


深圳今年将释放12平方公里产业用地


2019年07月25日,记者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今年深圳计划安排土地整备项目共169个,计划全市完成土地整备资金拨付不少于180亿元,较大面积产业用地土地整备将是重点,目前已梳理出33片共78平方公里较大面积的产业空间,在其范围内今年将整备完成不少于12平方公里产业用地。


据悉,去年,深圳共完成土地整备13平方公里,城市更新供应土地257公顷,处置闲置土地130公顷,综合整治旧工业区140万平方米。十大专项行动开展3年来,深圳共盘活土地约40平方公里,为深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据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深圳计划安排土地整备项目共169个。其中,福田区6个、罗湖区4个、南山区12个、盐田区6个、宝安区38个、龙岗区22个、龙华区25个、坪山区13个、光明区28个、大鹏新区11个、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4个。


该负责人介绍,土地整备资金方面,今年,深圳计划全市完成土地整备资金拨付不少于180亿元。其中,土地整备项目资金为179.84亿元,用于各区土地整备项目;其他资金0.16亿元,用于土地整备政策咨询评估、土地整备项目跟踪及评估、相关基础课题研究等工作。


今年年初举行的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量质并举保障产业空间。日前召开的十大专项行动工作会议暨土地整备攻坚现场会指出,要对标光明“科学城速度”,整合更多集中连片的产业空间,吸引更多百亿级、千亿级项目落地。



对此,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深圳将较大面积产业用地土地整备作为今年深圳土地整备工作的重点。目前,深圳已梳理出33片共78平方公里较大面积的产业空间,集中在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坪山、光明、大鹏等7个区(新区)。


该负责人提出,在较大面积产业空间片区范围内,深圳今年将整备完成不少于12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在土地整备措施上,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区联动的协调工作机制;二要加强政策创新,加快各类低效产业用地整备;三要推进项目精细化管理,加强任务考核督办。在落实以上措施的同时,深圳将通过空间统筹、政策统筹、规划统筹、建设统筹,实现产业用地规模由小变大、政府储备土地由少变多、产业空间布局由分散到集聚、土地利用效益由低到高,为重大项目落地打好“提前量”。(深圳商报 记者 江南鸾)


深圳出新政支持实体经济 “工改工”项目将有啥变化(问答实录)


近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出台《关于促进工业区转型升级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将对城市发展产生什么变化?


问:为什么要起草《方案》?


为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战略任务,日前,深圳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加快深圳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规划建设高质量新型产业园区,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区,探索园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本次《方案》的出台是基于深圳在科技产业创新发展方面的高目标定位,结合城市在工业区转型升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做出的重要部署。


此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牵头开展全市工业区调查,并首次建立工业区基础信息数据库。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全市总用地规模超过20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量的1/4。同时,工业区内承载了全市约3/4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贡献了全市约4/5的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


然而,用地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缺乏顶层设计、引导不足,尚未实现产业需求与空间供给的精准匹配,也未建立起全周期精细化的长效管理模式,距离实现多层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方案》的制定和出台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问:推进工业区转型升级主要目标是?


《方案》确定了产业和空间发展目标:


在产业上,通过科学引导各类产业行业布局与发展、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力争形成定位清晰、产业集聚、空间集中、运作高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空间上,以政府主导的连片工业区为突破,打造具有持续增长动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新引擎,以市场主导的各类工业区为主体,激发一批工业区自主转型升级典范。力争实现全市工业区向创新驱动、功能完善、空间优质、成本适中、集约高效的高质量产业空间转型。


问:工业区连片改造升级将如何开展?


《方案》提出以“抓大片”为手段,强化政府统筹作用,推进工业区连片改造升级试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一是政府划定试点片区,制定实施计划。各区政府在现状产业发展滞后、空间形态老旧、配套设施不足的工业区连片区域中,选择若干个用地规模30公顷以上的片区作为改造试点,并拟定实施计划,初步明确片区产业升级路径、主导改造模式、土地或用房贡献规模、拟落实重大公共配套设施,意向引入重大产业项目及科技基础设施等内容。


二是政府组织开展试点片区规划研究。试点片区计划经市政府批准后,各区政府将同步开展片区产业发展研究和空间整合研究,明确产业发展目标与要求,并按照产城融合原则和高标准城市设计要求,合理布局各类产业空间、配套设施和公共空间。


三是加强政策支撑推动试点片区实施。市、区政府将积极探索资金、空间、产业等多种政策的创新来促进试点片区实施。包括明确市场参与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试点片区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创新土地利用方式,探索实践产业空间以租为主、租让结合的综合利用方式;加大规划统筹力度,加强更新、整备、查违、清退等各类存量开发模式间的政策衔接,合理制定综合实施路径。



问:“工改工”类城市更新管理将产生哪些变化?


从近年来全市“工改工”类更新的实施情况来看,“工改M0”类更新规模占比较高,但“工改M1”和工业区综合整治却始终因改造利润相对较少、租售对象成本敏感等影响缺少市场动力,导致制造业空间升级乏力。对此《方案》进一步鼓励“工改M1”类更新,包括加大地价优惠力度,加强“工改工”更新结构引导等方面。


同时,《方案》提出各区可在工业区综合整治上大胆创新,先行先试。鼓励在满足《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不增加建筑面积的前提下,合理优化现状建筑功能;鼓励各区根据自身特点,在全市城市更新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在简化程序、优化功能、资金补贴、成本控制等方面探索合法合规、可操作性强的综合整治实施模式,调动实体企业及工业区管理主体自主参与综合整治的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首先提出加强成本管控,一方面将通过合理引导拆迁补偿预期、加大对项目倒买倒卖的监督处罚力度,切实降低更新项目实施阶段改造成本;另一方面,将通过研究制定不同片区各类工业楼宇的租赁指导价和补偿标准,对于改造后符合相关条件的工业区给予租金补偿,降低项目后期运营成本。其次,《方案》提出加快落实“工改工”项目实施后的常态化产业监管机制,通过签订产业发展监管协议,全面纳入全生命周期产业监管。


问:政府对工业企业自主改造升级有哪些扶持?


《方案》提出了多项支持工业企业自改的措施:


一是加快出台土地利用相关政策支持工业企业自改提容,鼓励具有合法产权的产业用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通过综合运用新建、扩建(加建)、拆建三种方式组合的路径提高容积率,由符合规定的政府部门一站式审批。


二是完善城市更新相关政策支持工业企业自主更新,对于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因技术改造、扩大产能需要,由工业企业自行开展拆除重建且改造方向以普通工业用地为主的,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


三是加快完善工业企业自改相关保障措施与机制。鼓励各区政府在过渡期安置服务、提供资金扶持、开展改造开发业务指导与帮扶等方面研究出台工业企业自改相关支持措施,最大程度满足实体企业自改需求。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方案》提及的思路及建议已陆续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管理规定》等文件中予以落实,其它内容及要求,各牵头职能部门及各区政府也在积极推进落实之中。


附小知识:

M0:新型产业用地。

M1:一类工业用地亦称普通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环境基本无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工业用地。(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潘润华 通讯员 刘静静)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自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新闻网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