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1亿元!深圳要打造“新标杆+新地标+新引擎”!计划今年底开工

深圳梦 2019-10-07

“难产”十几年的深圳新科技馆项目有了可喜进展。昨天,记者从市政协“新科技馆建设情况”监督性视察中获悉,深圳新科技馆将力争今年年底开工,2023年竣工对外开放。市政协副主席王大平参加活动。


于1987年建成开放的深圳科学馆面积1.2万平方米,是深圳重大文化设施之一。但随着深圳城市规模剧增,且逐渐发展成为高科技之都,新建科技馆的呼声日益高涨。记者了解到,早在2006年,深圳新科技馆就已立项,但由于种种原因,新科技馆建设一直迟迟未能启动。


十几年来,深圳市政协委员不断呼吁尽快建设新科技馆。2016年1月,政协委员马建文在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上提出了新科技馆建设难问题。随后,在各部门的协调下,新科技馆选址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旁。后选址再次变更,现选址光明中心光辉大道与光明大道北段交界处,轨道6号线光明站西侧。


据介绍,新科技馆被列为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总用地面积约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1亿元。其东侧将建设约5万平方米的科普公园。据了解,目前该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开展前期工作。目前,科技馆项目已具备进场施工条件,力争年底开工。


“新科技馆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作为一直为此奔走呼吁的委员,有一点小小成就感。”参加视察的市政协委员说。但委员们也认为,要寻找新科技馆十几年来“难产”的原因,加快该项目建设的进度。同时,在新科技馆的设计和建设上要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理念,以超前眼光高起点设计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匹配的科技馆。(深圳特区报 记者 周元春)



深圳将有一个什么样的新科技馆?


作为深圳市新一轮重点规划建设的“新十大文化设施”,深圳科技馆(新馆)近日又有了最新进展。深圳科技馆(新馆)何时建成?有何亮点?如何建设?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对此进行了独家分析梳理:


新科技馆何时建成?


9月16日,市政协对新科技馆的建设情况进行了监督性视察。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新科技馆的建筑工程方面,力争2019年年底开工建设,2023年12月底前,建筑工程竣工验收。

展教工程方面,2022年开展布展施工、展项安装工作,争取2023年底开馆试运行。



总体定位:科学探索中心+公众创新中心


一直以来,关心科普的市民对于科技馆的功能实现有着较高期待,如何增强实用性、凸显科技感、加强体验感、提升参与感,是科技馆的重要使命所在,那么这次的深圳科技馆(新馆)能给市民带来惊喜吗?


据了解,深圳科技馆(新馆)在功能定位上,提出了打造“双中心”的概念。


即打造一座代表深圳城市形象、彰显深圳城市品味、突显深圳科技和创新发展的国际一流特大型公益性科学探索中心和公众创新中心。

总体目标:新标杆+新地标+新引擎


深圳科技馆(新馆)将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深圳特色、高点定位”开发建设,打造成深圳市乃至大湾区重要公共文化设施的新标杆;将成为深圳市科学传播的殿堂,创新培育的摇篮,城市宣传的封面,深圳市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地标;塑造成推动光明科学城与中心区建设发展的新引擎。


功能分区:七大功能区 细分受众体验


深圳科技馆(新馆)规划了7大功能区,不同的功能区对应了市民的不同实际需求。分别是科技展示区、科普影院区、创新实践区、科技交流区、公众服务区、业务管理区,以及科普公园区。


其中,科技展示区建筑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是科技馆的核心区域,按受众年龄层次分为“童趣岛”、“探索家”和“创想城”,分别主要面向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及创新创业群体。



新科技馆有何突出优势?


面积超大

总用地面积约6.6万㎡,总建筑面积12.5万㎡,包括建筑工程、展教工程两部分。

位置超好

位于光明中心区光辉大道与光明大道北段交界处,地铁6号线翠湖站西侧,距光明城站4.8公里,未来可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半小时可通达香港、广州,交通优势明显。

区位优势明显

光明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深圳科技馆(新馆)选址于光明科学城“一心两区”中的“一心”,即光明中心区的核心位置。


紧邻楼村水北岸,生态环境优越;周边将聚集科学公园、光明书城、美术馆等一大批公用设施,人文环境优越。


科学公园内还将提供5万平方米的科普公园作为科技馆的室外展区,打造室内外有机融合的特色科技馆。


交通方面,光明区在科技馆周边的光明大道北段、光辉大道主干道正加快建设,轨道6号线将于2020年5月28日开通运营,为科技馆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保障。


新科技馆与现有科技馆有何区别?


在运营管理模式上,深圳科技馆(新馆)以公益性为基础,强调创新性与运营的可持续性,积极探索新的用人方式和运营管理机制,主要体现在:

创新性:由深圳市科学馆采用总分馆制进行运营管理;创新用人方式和运营管理机制。

公益性:把握公益属性,这是国家法规的要求,也是深圳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

可持续性:采用绩效目标管理下的财政拨款机制;实现运营可持续发展


当前,深圳科技馆(新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资源背景、深圳市创新有为的政治生态,正朝着超越传统科技馆的运营思维、打造3.0版本的“深科馆”模式推进。


新科技馆为何立项10年难建成?


为什么需要一个新科技馆?这与深圳过去科学馆的功能日益萎缩有关。


坐落在深圳上步中路的深圳科学馆,于1987年建成,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曾是深圳早期的八大文化建筑之一,也是市民为之骄傲的城市地标,但时至今日早已名存实亡,除保留少量科普陈设外,科学馆内几乎每层都被商业性培训机构所占据。



于是,建设新科技馆的呼声日益强烈。市人大代表陈洁曾公开表示:

“原有的科学馆显然已无法满足深圳少年儿童的科普需求,无论软硬件条件都难以担当教化、启蒙、引导200万少儿的重大职责,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快规划建设新的科学馆或科技馆。


作为市政府立项的重大工程项目,其实深圳科技馆(新馆)在2006年就已经立项,但立项近10年仍未建成,其中有何缘由?


据南方一省媒报道,科技馆新馆项目曾历经多次选址变更,直到2011年,市规土委给市政府办公厅去文,建议将科技馆新馆纳入BOT模式建设,与华润总部基地整体规划,并压缩科技馆建设用地规模,将科技馆新馆用地面积由立项之初的7万平方米压缩为0.9万平方米。


为此,市人大代表李继朝曾建议,重新选址、满足科技馆建设的基本条件,或在现有选址的基础上扩大面积。并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重新统筹规划新科技馆建设,扩大建筑用地面积和建设规模。


此后,又因财政资金问题,市发改委建议由特区建发集团通过企业融资,负责科技馆新馆的内容建设与运营。


总之,选址变更拖延、建设面积争议、资金问题难纾等成为立项后拖延无进展的根源。


如今,最新的深圳科技馆项目进展情况显示,用地规模达6.6万㎡,总建筑规模12.5万㎡,深圳正以快速度、高标准建设科技馆新馆。



最新进展有何亮点?


开展多次专家研讨及广泛调研


2019年以来,市科协先后邀请英国、德国、日本知名展览制作公司,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专家,清华大学科技史权威学者,以及深圳科技界、教育界专家人士建言献策;还先后赴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浙江省科技馆、广东科学中心等场馆调研。


积极推进馆企合作


深圳科技馆谋划与华为、腾讯、比亚迪等有代表性的企业合建独立企业展馆,利用公益平台撬动企业力量参与,依托深圳科技产业优势,为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保持常展常新。目前已与比亚迪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据了解,下一步光明区将按照深圳科学技术馆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任务分工,为深圳科技馆的建设做好服务和配合工作,力图将深圳科技馆建成为:


国际一流特大型公益性科学探索中心和公众创新中心;深圳市科学传播的殿堂,创新培育的摇篮;广大市民想来、愿意来、来了还想再来的;具有深圳特色的科技馆。(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记者:李天南 沈卫卫 文章指导:余治国)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