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冬奥火炬,深圳设计;深圳研发冰壶机器人;深圳企业亮相北京冬奥会|深圳特事 研发冰壶机器人辅助运动员训练

深圳梦 2022-06-24

【深圳特事】就是深圳特区的事,特别的事,特事需要特别办的事。也同时发布深圳最新政策、人事、法规、产品、技术、品牌、服务、数据等。


冬奥火炬,深圳设计!


2月2日至4日,
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火炬接力举行,
冬奥正式进入北京时间。



象征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的冬奥会火炬,其外形极具动感和活力,犹如一条舞动的丝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殊不知,这样一个火炬外观设计出自阿里巴巴一支年轻的设计团队。


这其中,就有来自天猫精灵深圳设计团队的洪文明、李文思、吴光浩等三位主创设计师,他们跳出工业设计的窠臼,站在人文的高度实现对国之礼器的艺术创作,最终脱颖而出,经北京冬奥组委主席办公会审议选定为最终胜出作品,名为“飞扬”。
左起:吴光浩 洪文明 李文思
大征集


2020年4月28日,深圳湾后海阿里中心办公室,天猫精灵设计团队的洪文明接到了设计部主管李剑叶的消息,同步集团市场部传达的关于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外观设计的征集活动。



冬奥火炬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重要元素。此次设计要求造型新颖、美观大方,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并且能够激发火炬手和观众的神圣感,较好展现火炬接力活动的活力与激情。
“当时得到这个消息后,大家都很兴奋,对工业设计专业来讲这是个不能错过的机遇和挑战。”洪文明说

在征集阶段,包括洪文明、李文思、吴光浩等二十人的设计团队在李剑叶的带领下在短短三周时间完成了十多款火炬方案的完整设计,经过内部的层层筛选,阿里巴巴团队最终决定向冬奥组委提交5支火炬设计方案。
“我们围绕赛场标识、冰雪元素、中国文化、双奥之城、民族精神等理念展开火炬设计,方案的主题涵盖了陶瓷、长城、冰雪、飘带、梅兰竹、飞天、旗袍以及科技绿色等设计元素。” 吴光浩说。
2020年6月初,经过一个月紧锣密鼓的设计攻关,5款火炬应征方案的外观模型正式展开制作。由于北京突发疫情,导致原定28日从东莞“人肉快递”至北京组委会的设想无法执行,只能通过快递。而为了让快递及时送达,则需要26日提前完成模型手办的交付。


原本已颇显紧张的制作日程,进一步提前了2天,设计团队成员直接驻扎在模具厂,加班加点不间断工作,以期实现最快速的调整与反馈。最终,五套包括火炬主题及火炬盆等周边配套的设计方案,最终顺利抵达北京冬奥组委火炬外观设计应征办公室并签收。


8月5日,已沉寂一月之久的工作群里,弹出火炬项目负责人饶杰兴奋的留言:“阿里送选的方案直接进入前三了!”
“公开征集共有128个有效方案入选,奥组委直接发布了进入前三的通知,但很快我们了解到,在奥组委的第一轮前十名的评选中,阿里的五个方案有两个被选进前十,而其中的“瓷火之美”方案直接进入了前三,这个成绩让我们非常骄傲和开心。” 洪文明说,等待了一个月,这个结果让项目组所有的人都热血澎湃,成员们有太多的问题想问,比如是哪个方案入选、评委有什么反馈等等。
但还没来得及问,甚至还没来得及相互祝贺,项目组马上得到通知,当天到北京奥组委参加信息传达会。顿时,无形的压力随之弥漫开来,所有人清晰地意识到,此时此刻,才是项目真正开始的时候。

当头一棒


2020年8月7日,阿里集团内部完成火炬项目组的重新组建与启动。

洪文明、李文思、吴光浩等人作为主创设计师,进驻北京阿里中心项目室集中办公,与另外两家入选团队同期开始设计方案的深化修改,正式展开为9月20日提交完整火炬方案的攻坚战。

进入“三甲”的方案是“瓷火之美”,北京奥组委尤为看重该方案中的“中国心”元素,对入选设计方案的修改建议是“火炬设计可以打开思路”,突破思维局限,在保留现方案核心理念基础上加大设计的广度和跨度。


李文思说:“我们在选中方案上进行深化修改,尽量保持原方案核心特征——即‘中国心’、飘带卷曲而上的动态、瓷火的概念、科技奥运的特点;同时增加更为发散变化的特征,例如雪花的概念、双奥之城、北京的特征应用等等,在形态上实现更大突破。”

8月5日至13日是阿里火炬设计团队的“蜜月期”,设计小组在北京“轻松愉快”地工作了一周,直到13号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一行到项目室听取第一轮设计方案的汇报,然后将方案全部否定,设计小组才发现被当头一棒——尽管调整数版方案,但北京奥组委仍然觉得“整体感觉还需大胆放开思路”,无法达到预期。


“我们此时才发现,囿于此前的入选方案,大家无法放下原有设计束缚,形成了思维定式。团队成员意识到,火炬设计不是做传统的工业设计,火炬首先是一个国之礼器。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转译诠释,成为设计阶段最大的挑战。但一名设计师想要走得更远,做好中国设计,必须把文化这一短板补齐。” 李文思说。



陷入“魔咒”


“我们来北京之前,以为之前的方案既然进入前三,应该也八九不离十,大家都认为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些调整和修改即可,没想到第一次汇报方案就被全部推翻,从那天开始,我们几乎是两天一小改,四天一大改。” 洪文明告诉记者。


奥组委在8月13号的反馈,对项目组意味着一切都要回到起点。而这时,离下一个汇报节点(17日),只剩下4天时间。


8月13日开始,设计团队一边头脑风暴,一边调整策略。


吴光浩回忆说,他们彻底清空了项目室,擦掉了此前的所有板书,也清空了自己,决定好好“寻根”。设计团队又一次像最初出发那样,将“哲学”“全球”“中国”“北京”“奥运”等关键词写在项目室的墙上,从新开始。


8月17日凌晨5点,经过前面三天三夜的激烈讨论和脑暴,设计团队在新的设计策略下,分别完成了基于“心、合、联、融”这四个方向的方案设计,向奥组委进行第二次汇报。



在这一次评审中,组委会领导普遍反馈这里面“联”的方案的外形设计有较大的突破,飘带缠绕和中空的形式新颖,既有红旗漫卷的形象语意,也有中国传统的虚空之意;同时对这个方案的出火形式也极有兴趣,这种基于中空形式的环绕向上的燃烧结构,和往届火炬完全不同;并对阴韵丹律的配色体系表示认同。但组委会也同时表示,目前这个方案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飘带向上的形式过于规则。对于飘带的形式依然是接下来需要重点要调整的点。


8月18号,设计团队稍作调整后便即刻重新出发,他们将“心”方向作为保底方案作完善。“联”方向作为重点优化方向完善,全员投入,提出尽可能多的造型上的演化方案。


设计团队针对飘带的旋转效果,手边的任何东西都成为设计的载体,他们直接用触手可及的材料做雕塑验证,纸片、香蕉、口罩、泡沫都成为飘带最直接的展现材料。



短短两天时间,设计团队输出了十余款设计方案,8月20日下午5点,设计团队准时完成了第三轮方案的提交。



但到了8月23日,冬奥组委会在经过两天的评审之后,给到设计团队的反馈比预想的更加折磨,第三轮方案中不论是“心”还是“联” ,都没有跳脱出过于规则的阴影。为此,组委会向项目组明确再增加了一周时间给到项目组进行设计优化调整----即8月31日为最终提交方案时限,否则将因为期三周的外观手板时间而错过9月20日的最终火炬样品提交。


“好像陷入了‘过于规则魔咒’,此前大家刚刚松弛下的神经又一次紧绷了起来,所有人百感交集,不知道完美的目标是什么。” 吴光浩说。

终见彩虹


8月24号,设计团队再次重新出发,开始为第四轮汇报做准备,这个过程,飞扬的雏形在一步步形成,设计团队首次尝试用银色与红色的渐变配色体现冰雪与圣火融合;大胆提出将单层飘带直接拆分为内外层结构来表现,这个特征大大增加了飘带从各个角度的视觉层次,增加了火炬的厚重感;通过正负形渐变方式,为火炬设计了从雪花过渡至祥云的纹样,以呼应双奥之城和冬奥会特点。



但所有这一切依然没有摆脱那个魔咒,8月27日,第四轮汇报,除了细节方面的认可,整体造型依然和奥组委预想的有较大落差。


8月29日,灵感枯竭、思维僵持之际,项目负责人饶杰再次来到组委会,向北京冬奥组委艺术总监林存真请教,希望通过讨论找到更清晰的方向和更具象的参考。

而一片枯叶成为这场火炬设计马拉松的转机。

林存真在同饶杰交流之际,意外发现桌上一片落叶的形态正是她想要表达的火炬飘带应该具有的自然灵动、飘逸向上的形态。于是迅速拍下叶子的视频,给到了设计团队。


“这片叶子给了我们很强的冲击感,作为工业设计师,我们习惯了在设计开端便思考产品批量化制造生产的可行性,因此对于这样一个完全不规则的,超越了简单机械的螺旋造型,大家内心深处其实是有抵触的。” 洪文明说。

2020年8月30日晚上8点,经过两天的方案调整,第五轮设计汇报在项目室展开,但即便如此,对于整体造型设计,奥组委专家组依然没有认可。

“8月31日是发手板之前最后一次汇报的机会,此时的反馈等于是我们要在一个晚上时间内再次重新来一遍,当时设计团队所有人都沉默了。”李文思说。

然而转机也在被否定的那一刻出现,林存真在看过展示的方案之后,被李剑叶在项目室墙上的一张草图所吸引,她认为这就是我们值得尝试去深化的方案。


洪文明说,这是设计团队最后一次机会了,当时汇报完已经是晚上10点半,距离31号7点半汇报只剩9个小时,团队完全没有时间再进行建模渲染表达,李剑叶当机立断,让设计师直接上二维来模拟三维效果。设计团队以一个小时对焦一次的节奏,在凌晨4点完成了6个方案的设计,并在接下来的2个小时内,完成打印、等比例纸模制作、刻录等一系列汇报前的准备,于6点整准时出发。

望京20楼这间项目室的灯光,陪伴着北京从黑夜到清晨一点点亮起来。

8月31号中午12点30分,汇报现场终于传来捷报,洪文明与李文思,吴光浩在望京项目室接到了“包括“中国心”“飞天”和“凌霄”在内的三款方案都通过,可以进行手板制作”的消息。就在大家欢呼的同时,透过项目室的落地窗,成员们看到望京的上空赫然出现了一道彩虹。


筑梦深圳
始于创新,终于坚韧。

火炬接力是奥运会的精髓和象征,而火炬的外观设计是奥运会最重要的视觉内容之一,它向世界展示了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和传递。而深圳设计团队的几个年轻小伙同他们的团队一起把这项重任漂亮地完成了。

“创新”在整个项目过程中一以贯之,设计团队大胆提出“开放”设计、夹层出火、盘旋燃烧,不给自己设限。

洪文明说,设计团队“三进一”的过程,可谓是“低开高走”:团队曾一度徘徊在落选的悬崖边缘,在不断的碰撞与自我否定中,他们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孜孜不倦吸取外界建议,不断突破自我。

“承接这一项目,也许是我们这一代设计师有生之年与国家使命最为贴近的一次机会。因此无论如何,我们没有犹豫的可能。干就完了。”洪文明、李文思和吴光浩这样告诉记者。

创新不仅是深圳的基因,也是飘逸火炬的精神内涵。作为80、90后,这三位设计师都已经在深圳成家立业,成为新一代深圳人。在他们看来,深圳不仅是创新创业之城,也是创意设计之都,在这座年轻、包容、充满活力的城市,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外形极具动感和活力,红色渐变到银色。整体造型受大自然启发,自然界的流线力量充满生机。火炬主体采用螺旋设计,看上去像是一条舞动的丝带。在整个火炬的下方,图案逐渐从祥云变为剪纸风格的雪花。奥运圣火在顶端燃烧。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会徽刻印在火炬中间位置。采用碳纤维和复合材质打造,重量轻、耐高温。火炬主要的燃料是氢气。


在这里让我们为深圳设计点赞
(来源:读特融媒实验室 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

深企为“科技冬奥”提供保障 

研发冰壶机器人辅助运动员训练


自动抓取冰壶、平稳释放、精准击打。日前,深圳企业乐聚机器人联合哈工大计算学部、松灵机器人等研发的冰壶机器人正式进入冰壶赛场测试,其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弥补冰壶战术分析手段的不足,辅助运动员进行训练,为“科技冬奥”计划提供重要保障。据介绍,冰壶机器人自2019年开始研发,是科技部“科技冬奥”国家重点专项课题。北京冬奥会期间,这款冰壶机器人将作为科技赋能冰雪体育的标志性成果,在“冰立方”比赛现场进行展示,并在群众体验场与观众进行互动。

(来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


深圳企业亮相北京冬奥会


即将开幕的北京冬奥会,华为、迈瑞、荣耀、中集等深圳企业亮相。“深圳制造”为北京冬奥会保驾护航,用特殊方式参与冬奥盛会。


1月29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北京冬奥组委会、中国奥委会共同举办的以“共享科技冬奥”为主题的论坛上,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中,通过创新与北京冬奥会结合,展示了张家口赛区医疗保障定点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的急救诊疗工作。而来自深圳的迈瑞医疗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提供的智慧医疗科技设备,助力北京冬奥会赛事医疗保障工作。


据介绍,运动员在比赛中受伤时,经现场的巡逻队员和滑雪医生初步诊治和处理后,需要进一步诊治的,会直接用救护车转运到最近的冬奥会定点医院。在急救车内,远在医院会诊中心的专家将迅速完成“云端会诊”,伤员的检测数据由迈瑞的便携式彩超和监护仪生成,并第一时间通过远程影像平台传输至医院。在了解会诊信息后,崇礼院区指挥中心可以快速下达救治指令。云端会诊为运动员争取了黄金救治时间,远程指导急救工作的展开让云端会诊成为现实。


在冬奥会定点救治医院,迈瑞医疗不仅提供了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便携式超声、体外诊断等先进的产品和设备,还搭建了“瑞智联”和“瑞影云++”两大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瑞智联”能够整合多种床旁数据,打破跨科室信息壁垒,让医疗人员完成智慧、精准、高效的临床信息处理,实现医疗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利用。“瑞影云++”可以满足超声远程质控、教学培训、远程会诊等智慧医疗场景,能够满足院内跨病区、跨科室,以及跨医院、跨地域的会诊需求。


此间专家表示,迈瑞等深圳高新技术企业亮相北京冬奥会,显示了深圳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雄心与实力。


(来源:深圳特区报)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