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目  录





论点摘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的运行与提升研究

余超文在《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撰文指出, 20世纪晚期以来,随着公共管理所面临的环境和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与多变性,“治理”的概念逐渐取代传统管理,相应地“管理能力”也逐渐被“治理能力”所取代。乡村社会治理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其治理任务目标的实现都需要由实际的治理主体去落实,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归根结底取决于各类治理主体的能力。乡村资源内涵丰富,既包括自然资源又包括社会资源,既包括传统资源又包括现代资源,既包括显性资源又包括隐形资源;从资源的属性来划分,又可分为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等。当前乡村资源现状对乡村治理能力形成诸多阻滞并带来资源整合的难题。随着乡村治理环境的变化,以及治理能力运行面临的主体性、资源性阻滞因素,使治理的模式、手段、方式等工具性因素出现阻滞困境,其关键点在于将治理任务行政化,即以行政系统内部的行政化方式去落实复杂多变的社会化治理任务。关于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需要结合治理环境的变化站在能力运行的总体角度,重点疏通能力运行中的几个关键阻滞点,然后连点成线进而形成合力。一是要以行动者网络构建提升治理主体的行动能力;二是强化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资源的组织能力。资源的组织能力是指以整合的方式,通过组织活动过程来获取、配置和运用资源以实现预期目标的各种活动能力;三是运用善治思维提升治理工具的优化能力;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治理目标的掌控能力。



城乡融合视阈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风险管控路径研究

邓蓉、张警晔在《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撰文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面临农村劳动力就业路径由单一的转移输出向转移输出与回乡创业并重转变;农民就业意愿由单纯的“候鸟”式打工向城镇“归属”化形态转变的新趋势,迫切需要建立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2020年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被列入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试点改革清单中,成为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建设的基础环节。学术界已有的对于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研究,聚焦退出意愿及影响因素和退出路径选择两大方面,却缺乏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风险进行系统剖析和对应策略的思考,可能为各地试点运行或未来铺展实施带来风险隐患,对于农村社会大局稳定构成较大威胁。虽然,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的前提是劳动力非农化、土地保障功能率低下,但是在先期的试点中仍然呈现较大的不确定性,主要存在“孤岛效应”风险、契约时效风险、内生动力风险、垫支回收风险。为此,需要探索风险防范机制:(一)推进整体改革防范单项改革“孤岛”风险;(二)建设制度体系防范单一机制“溢出”风险;(三)完善相关法规配套防范上下行法“冲突”风险;(四)重塑集体经济组织权益地位防范改革主体“缺失”风险;(五)建立多渠道筹资支持体系防范资金“梗塞”风险;(六)利用村规民约防范“诚信”风险。



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贸易关系研究——基于依存性、竞争性与互补性的实证分析

丁英 、李静在《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撰文指出,在RCEP协定签订并生效的背景下,以中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贸易关系为切入点,立足整体,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在分析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贸易状况的基础上,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和HM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出口相似性指数、贸易相似度指数分别测度和揭示了我国与RCEP其他14国双边贸易的依存性、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与RCEP伙伴国贸易总体上是一种竞争性与互补性共存的关系,在产业合作上整体呈现“紧密联系、相互依存、优势互补、潜力巨大”的格局。在依存性方面,我国与14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彼此间对外贸易相互依赖且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同时,我国与14国的贸易依赖程度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14国产业发展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高于我国对14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在竞争性方面,我国与14国出口结构类似,贸易竞争性较强。在互补性方面,我国与14国贸易互补性较强,贸易发展潜力巨大。根据结论,结合RCEP签订生效背景,为进一步增强我国与14国之间贸易的依存性和互补性,深化彼此间贸易合作,避免贸易领域恶性竞争,推动我国与14国贸易加速发展、高水平发展提出应对措施:第一,借助RCEP平台,加强双边贸易合作。第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双边贸易的竞争性。第三,积极创造条件,增强双边贸易互补性。第四,建立相应机制,有效应对贸易争端。



我国基层治理共同体研究:理论进展及未来方向

何继新、栾文婷在《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撰文指出,推进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和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议题。探讨如何实现基层治理共同体的理论发展与政策实践的有机耦合,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是当前基层治理研究领域的关键。作者以“基层治理共同体”为主要议题,选取2010-2022年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文献,从基础性研究、现状认知、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四个层面介绍我国基层治理共同体的理论研究总体现状,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认知评估,认为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有:“行为共同体”与“主体网络协同利益及意愿”;“价值共同体”与“民众治理共生需求”;“组织共同体”与“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变革调适”。指出基层治理共同体未来研究发展方向首先要关注基层治理共同体情感共情。关注共同体内部弱势群体的治理诉求,发挥情感治理同理共情、互律奉行的独特优势,增强弱势群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可行方向。其次是注重基层治理共同体效能评价。基层治理共同体效能评价是推动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再次是纾解基层治理共同体冲突情境。目前,共同体边界模糊不清催生治理盲点、多元主体协同乏力陷入共治困境、资源配置失衡加剧矛盾分化。因此,纾解基层治理共同体冲突情境已成为保持和促进基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最后是强化基层治理共同体组织关系。受制于基层社会碎片化、复杂化、多样化治理现状的影响,基层治理共同体协同共治在理念耦合、组织结构、主体权责、运行机制、参与模式等方面面临诸多行动困境。因此,强化基层治理共同体内在组织关系和建构行之有效的组织体系,充分有效发挥共同体组织的协同共治作用是未来研究我国基层治理共同体实践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阅读链接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投稿网址: 

sxzb.cbpt.cnki.net

 微信号 : scdxqks  

● 扫码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