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改革》2023年第3期
目 录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考辨
付文军(1)
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高校的使命担当与路径选择
山述兰 边慧敏(13)
数字时代专题
挑战与进路:数字时代的同行评议
张耀铭(24)
政治学研究
中华民族观念的时代意义
周平(43)
党的建设研究
多岗位历练对地方官员职务晋升的影响——基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候选人数据的实证分析
陈朋(57)
双笼关虎:权力限制法治化的中国式表达
欧爱民 范晓珲(67)
城市治理研究
问题倒逼与平台驱动:超大城市治理重心下沉的两条路径
彭勃 杨铭奕(79)
数据共享、数据风险与智慧城市的平台选择——基于深圳市S区的实证研究
郑崇明 高梁(94)
“小马拉大车”:经济发达镇治理何以可能?—— 一个双向调适的解释性框架
杨郑媛(108)
基层治理研究
重大风险事件中的政策邻避情结:情感表征及引导策略——一种情感社会学的解释框架
郭小安 段竺辰(123)
数字媒介、不确定性与风险传播中的情感治理
袁光锋(134)
指标反应:基层干部指标治理的现实偏差与形成机理
彭小兵 罗浩奇(144)
英文摘要
(158)
文章摘要
1
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考辨
付文军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引用格式
付文军:《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考辨》,《理论与改革》,2023年第3期。
【摘 要】现代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走向国富民强的科学抉择。基于世界现代化的实践史,可分别从时间、价值和实践三重维度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并澄清它与工业化、西方化和传统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始终秉承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展开了对资本现代化的历史性分析和实质性批判,并极富远见地勾勒了未来现代化的情形。马克思的现代化设想在中国得以落实,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结合具体实际探索出了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引领中国人民迈入现代化行列的成功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应对世事变化过程中的睿智之举。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在朝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上,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并着眼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集中力量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开辟新境界。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唯物史观
2
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高校的使命担当与路径选择
山述兰 边慧敏
(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用格式
山述兰、边慧敏:《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高校的使命担当与路径选择》,《理论与改革》,2023年第3期。
【摘 要】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是党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把科教事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必须结合自身优势,完善自身不足,以对标世界科技前沿、衔接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期待为目标,从基础研究、科研组织、创新人才、成果转化、民生福祉等路径着力,以更大的贡献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二十大;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高校
3
挑战与进路:数字时代的同行评议
张耀铭
(《新华文摘》原总编辑、编审)
■引用格式
张耀铭:《挑战与进路:数字时代的同行评议》,《理论与改革》,2023年第3期。
【摘 要】英国是同行评议制度的发源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660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经过三个半世纪的发展,伴随数字时代的到来,同行评议在欧美国家衍生了多种类型,但也存在一些制度缺陷。20世纪90年代,同行评议被大量应用于我国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评价的实践。同行评议引入中国之后,也出现了行政主导、人情渗透、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定量评价强势介入等异化现象。“破五唯”后如何“立新标”?如何建构数字时代中国同行评议的新范式?第一,重组后的科学技术部在战略规划上,要做好“以价值为导向开展同行评议”的制度设计,履行“科技监督评价体系建设”的职责。第二,学术界、期刊界、第三方评价机构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运用评价学理论指导科研评价实践,构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同行评议的实践范式与理论范式。第三,充分发挥各学科领域学会、协会等学术共同体在学术评价过程中的实质性主体作用,重视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适应。第四,建立专门针对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多维评价范式,如何在不同的评议标准之间取得平衡并达成共识,需要兼顾科学、公平、公正和高效。
【关键词】同行评议;数字时代;学术共同体;《哲学汇刊》;分类评价;新范式
4
中华民族观念的时代意义
周平
(云南大学东陆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引用格式
周平:《中华民族观念的时代意义》,《理论与改革》,2023年第3期。
【摘 要】中华民族观念作为当代中国最为重要的社会政治观念,它的兴盛和沉寂皆为社会历史条件所造成。在当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出现过三次凸显。在今天这个时代,中华民族观念又前所未有地凸显,并具有特定的时代意义。首先,它促成了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历史叙事的形成,对中国的历史叙事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次,它促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国家发展目标的确立,为国家发展目标增添了一种历史性、文化性和道义性的表述。再次,它促成了以民族复兴为主体的理论论述的构建,进而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民族复兴理论。最后,它导致以民族复兴来规划未来发展,对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产生塑造性影响。中华民族观念产生影响的这样几个基本维度,构建了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结构,确立并彰显了中华民族观念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中华民族;中华民族观念;国家治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叙事
5
多岗位历练对地方官员职务晋升的影响
——基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候选人数据的实证分析
陈朋
(江苏省社科院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引用格式
陈朋:《多岗位历练对地方官员职务晋升的影响——基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候选人数据的实证分析》,《理论与改革》,2023年第3期。
【摘 要】对于地方官员来讲,无论是作为职业发展的途径还是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载体,职务晋升都是其重要期待。但是,职务晋升是一个多重因素相互影响的过程。在地方官员的职业生涯中,“岗位”是一个重要杠杆。“岗位”既是推动工作、完成使命的平台,也是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基本条件。以148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候选人为主要对象的数据分析表明,大多数人都经历了多岗位历练。地方官员通过多岗位历练实现职务晋升,至少需要组织培养、良好的个体素养和积极的干部队伍建设政策三个基本条件。多岗位历练只是地方官员职务晋升的必要条件,能不能实现职务晋升、以何种速度实现职务晋升,往往受多重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干部队伍建设;地方官员;县委书记;职务晋升;晋升锦标赛
6
双笼关虎:权力限制法治化的中国式表达
欧爱民 范晓珲
(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湘潭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引用格式
欧爱民、范晓珲:《双笼关虎:权力限制法治化的中国式表达》,《理论与改革》,2023年第3期。
【摘 要】在长期的法治实践中,中国逐渐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权力限制模式,即在依法治权的同时,充分发挥党内法规的控权功能,从而形成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共同限制权力的“双笼关虎”模式。“双笼关虎”模式是权力限制法治化的中国式表达,表现出显著特征与优势,即实体标准上的更严格、调整范围上的更广泛、责任配置上的更周延、实施执行上的更高效、价值取向上的更人本,为更有效破解权力限制的法治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双笼关虎;党内法规;历史周期率;权力限制
7
问题倒逼与平台驱动:
超大城市治理重心下沉的两条路径
彭勃 杨铭奕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引用格式
彭勃、杨铭奕:《问题倒逼与平台驱动:超大城市治理重心下沉的两条路径》,《理论与改革》,2023年第3期。
【摘 要】治理任务与治理资源的“时空错配”,一直是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大难题,治理重心下沉成为大势所趋。以京沪两地为代表的超大城市政府尝试运用数字化等手段,在政府体制结构和资源条件相对稳定的状况下,突破治理重心下沉的传统困境,实现城市治理能级提高。文章从动力来源、运行体系、运行机制与绩效控制等层面构建分析框架,将北京“吹哨报到”与上海“一网统管”案例进行比较,展现了问题倒逼与平台驱动的差异化创新路径。在讨论以上两种路径利弊得失的基础上,提出稳定高效提升治理实效的复合式创新路径。
【关键词】城市治理;基层治理;数字化;重心下沉;“吹哨报到”;“一网统管”
8
数据共享、数据风险与智慧城市的平台选择——基于深圳市S区的实证研究
郑崇明 高梁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研究员)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讲师)
■引用格式
郑崇明、高梁:《数据共享、数据风险与智慧城市的平台选择——基于深圳市S区的实证研究》,《理论与改革》,2023年第3期。
【摘 要】数字平台是智慧城市的业务架构、信息枢纽和决策中枢。平台模式的选择与智慧城市治理的有效性紧密相关。当前,智慧城市治理面临着数据共享与数据风险之间存在内在张力的问题。基于类离散结构的分析框架,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的数字平台的优缺点都非常明显,而处于中间状态的政企共建模式则有助于平衡二者之间的困境。通过对深圳S区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证研究,发现具有国企背景的平台公司在政府授权下,拥有对职能部门提供协同数据需求清单的考核权力,倒逼职能部门提供协同数据,进而提高了数据共享程度。与此同时,国有平台公司又通过专业技术力量降低了与智慧城市项目供应商之间的技术对称,从而极大地规避了因供应商机会主义行为而导致的数据风险。兼具政治属性与技术属性的国有数字平台打破了政府部门的利益窠臼,消解了商业平台的数字垄断,有效地解决了数据共享与数据风险之间的困境,为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数据共享;数据风险;智慧城市;国有平台
9
“小马拉大车”:经济发达镇治理何以可能?—— 一个双向调适的解释性框架
杨郑媛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引用格式
杨郑媛:《“小马拉大车”:经济发达镇治理何以可能?—— 一个双向调适的解释性框架》,《理论与改革》,2023年第3期。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涌现出一大批人口集聚多、经济规模大、城镇化水平高的经济发达镇。这些乡镇有着与中西部县区相当的人口规模、与地市相当的经济规模,但囿于乡镇的行政层级,出现了“小马拉大车”的治理现象。对D市A镇的调研显示,为满足辖区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发达镇治理呈现出“双向调适”的行为特征。“双向调适”作为经济发达镇在面对规模负荷增加而组织层级不变的冲突时发展出的一套策略组合,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维度:前者表现为上级政府对基层的充分放权和低职高配;后者表现为基层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经济发达镇得以在这一双向互动的进程中实现功能和结构上的回应性调适,从而能够应对由治理规模所造成的治理资源与治理负荷不匹配问题。双向调适展现了经济发达镇治理的力量来源,构成理解基层治理行为的一个小切口。
【关键词】基层治理;经济发达镇;双向调适;治理规模
10
重大风险事件中的政策邻避情结:情感表征及引导策略——一种情感社会学的解释框架
郭小安 段竺辰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引用格式
郭小安、段竺辰:《重大风险事件中的政策邻避情结:情感表征及引导策略——一种情感社会学的解释框架 》,《理论与改革》,2023年第3期。
【摘 要】邻避情结表现为公众既认可有利于整体利益的公共设施建立,又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矛盾心理,进而引发抵触情绪或集体行动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关研究的议题多集中在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层面,价值取向上多将邻避情结视为社会治理中的“非理性”要素,忽视其作为一种情感资源的积极面向,尤其是对于政策型邻避现象的探讨,仍然处于缺位状态。文章基于情感社会学的解释框架,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维度入手,以新冠疫情期间的政策邻避现象为案例,重点研究风险认知、防护、救助、治理各个阶段的政策邻避现象及情感表征,最后提出政策型邻避情结的引导策略,试图超越传统的情感—理性二元对立的治理模式。
【关键词】重大风险;政策邻避;情感表征;群体心理;引导策略
11
数字媒介、不确定性与风险传播中的情感治理
袁光锋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引用格式
袁光锋:《数字媒介、不确定性与风险传播中的情感治理》,《理论与改革》,2023年第3期。
【摘 要】不确定性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它是客观条件与人的主观感知之间互动的结果。现代社会形成的复杂系统、个体化趋势、主观意义世界的变化,共同催生了不确定性的流行。不确定性在风险事件和风险传播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它与情感的生产之间关系密切。数字媒介在现代社会不确定性的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在风险感知、风险传播中的“事实”建构、风险知识以及情感流通的后果等方面都加剧了风险传播中的不确定性,并带来显著的情感后果,如恐惧、恐慌、焦虑、愤怒等情感的形成和扩散。应对风险传播中的情感问题,我们需要情感治理的理念。在不确定性的框架下,对风险传播中的情感治理,既需要应对消极情绪,减少负面后果,同时也要培育积极情感,建构以信任、希望为核心的情感文化系统。
【关键词】不确定性;数字媒介;风险社会;风险传播;情感治理
12
指标反应:基层干部指标治理的现实偏差与形成机理
彭小兵 罗浩奇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引用格式
彭小兵、罗浩奇:《指标反应:基层干部指标治理的现实偏差与形成机理》,《理论与改革》,2023年第3期。
【摘 要】文章从工具理性与主体的关系切入,关注到指标治理与基层干部之间存在张力的问题,并基于CAS理论发现:一是指标治理的逻辑机制在于通过指标生产机制和指标实现机制来实现以确定性回应不确定性的治理目标,这个过程能否有效实现主要依靠基层干部的主体适应性,而“指标反应”现象的出现正是基层干部主体适应性难以有效发挥的现实偏差结果;二是由于基层社会治理复杂系统出现主体聚集失灵、要素流动不畅、遵循线性治理逻辑和指标治理机制失当,导致基层干部的内部治理结构适应能力不够、外部治理需求回应能力不强、非线性环境适应能力不充分和治理结果多样性不充足,最终出现“指标反应”。文章的理论贡献在于,为当前指标治理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和分析框架,这不仅是回应愈加复杂的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而且对于推动指标治理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指标治理;基层干部;基层治理;指标反应
阅读链接
《理论与改革》投稿网址:llgg.cbpt.cnki.net
微信号 : scdxqks
●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