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讲座|情感与认同:研究疫情的社会心理学思路
1 讲座介绍
一场疫情,将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生活方式悉数打碎。我们的个人境遇也陷入了极大的不确定之中。国内疫情的逐渐缓和,我们的反思尚未止步——经历破碎之后的创伤、有待平缓的情绪安慰。同时,国际环境又风波不断——从民族主义到集体歧视。
这些微观和宏观的议题,无一不和社会心理学密切相关。
确实,美国社会心理学蓬勃发展了数十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证成果,为我们记录和理解疫情这样的社会紧急事件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资源。
本次讲座面向社会心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分享情感规则、社会认同和情感控制三大方面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探讨它们对疫情中个体挣扎、群际事件、集体反应提供的启发和研究思路。
社会心理学一直是防止社会学将个体过度社会化的一道壁垒。关于疫情的研究,尤其是针对疫情中个体经历的研究,更需要被赋予声音和关注。本次讲座会提供一些倾听、记录和思考的工具,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自己、理解他人。
本讲座是微信公众号“Sociological理论大缸”的月初讲座系列No.3。
2 时间安排
5月10日(周日)上午10:00—11:30
在线讲座,包括:
演讲部分:1小时,包括3个专题;
提问与交流:30分钟
回放有效期:30天
3 讲座大纲
专题一:越看疫情新闻越紧张,但还是忍不住想再看
——社会心理学的情感规则理论
还记得,疫情之初,我们都每时每刻在刷《财新》刷朋友圈,想看看更新几例、一线实况吗?即使我们不在武汉,也都一样紧张得睡不着——告诉自己,不能再刷再看了,但还是忍不住。
我们每一位为克服疫情付出的劳动,也包括我们的情感。那么,究竟我们的情感有什么的规则呢?
社会心理学认为情绪感受的核心不在于个体,而在于影响个体解读的情感规则(feeling rules)。我们对自身感受的解读依赖同时也受制于社会既定的情感规则。这意味着,当社会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提供一套逻辑自洽定义完善的情感规则时,人们会很容易陷入认知和感受上的困境。正如疫情中,人们体会到的各类情绪负担和创伤。
在提供解读资源的同时,情感规则也对人们的情绪表达抱有期待——特定场合需要流露特定情绪。然而人非机器,当自然感受无法满足社会期待时,我们就需要付出情绪劳动。多数服务类的工作都有隐性的情绪劳动要求。疫情期间更是如此。社会学的情绪研究也能帮我们深入理解当前从事基础工作的人们在疫情期间的情绪挣扎。
理论介绍
Hochschild, Arlie Russell. 1979. “Emotion Work, Feeling Rules,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5(3,):551–75.
推荐阅读
Mastracci, S. H., Guy, M. E., Newman, M. A. (2012). Emotional Labor and Crisis Response: Working on the Razor’s Edge. Armonk, NY: M.E. Sharpe.
Gengler, A. M. (2020). Emotions and Medical Decision-Making.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专题二:为什么普世的疫情之下仍然存在对个别群体的歧视?
——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认同理论
为什么我们对受疫情影响的人们,心怀同情?为什么我们又看到普世的疫情下,又满屏的”地图炮“?人们在疫情期间的比较、界限划分、歧视、捐赠、承担志愿活动都可以是作为社会认同心理趋势下的行为结果。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人是善于分类的动物。我们常将不同的人或事物进行区分、设定边界。被划分在界限以外的人与事,我们敬而远之,忽略其个体性,将其非人化,只将他们视为一个类别符号,因而产生歧视;而面对界限以内的人与事,我们视如己出,互相照顾,共同建设集体规范,也相互竞争做模范。
理论介绍
Hogg, Michael A. 2006. “Social Identity Theory.” Pp. 111-136 in Burke, Peter J. (Ed.) Contemporary Social Psychological Theorie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推荐阅读
o 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群际歧视(by 左斌)
o Pehrson, Samuel, Vivian L. Vignoles and Rupert Brown. 2009. "Na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Anti-Immigrant Prejudice: Individual and Contextual Effects of National Definitions."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72(1):24-38.
o Beyerlein, K., & Sikkink, D. (2008). Sorrow and Solidarity: Why Americans Volunteered for 9/11 Relief Efforts. Social Problems, 55(2), 190-215.
专题三:为什么疫情也成为一个重估善恶与冷暖的机会?
——社会心理学的情感控制理论
我们既在这次疫情之中受到的冲击,对疫情中各类不合理事件的批评与抱怨,但也学会识别真假新闻、学会冷静反思和拭目以待。错综复杂的变化让我们不得不在情境之中评估与控制我们的情感。我们这种成长,也可以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予以进一步理解。
从社会学的象征互动论发展而来的情感控制论(Affect Control Theory),认为人类对任何事物均有感情反应。人们的感情反应主要有三个维度:评价(evaluation)、力度(potency)和活力(activity),因此可以通过这三个维度对大量的个人和集体情感进行编码和记录。情绪控制论是一个善于记录和得出常识性结论的理论,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它来记录、分析、比较个体与集体在此次疫情中的感情反应和记忆,理解社会事件的发展。
理论介绍
o Heise, David R. 2007. Expressive Order: Confirming Sentiments in Social Actions. New York: Springer.
推荐阅读
o Azar, Edward E., and Steve Lerner. 1981. The use of semantic dimensions in the scaling of international events.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s 7:361–78.
o Bergstrand, K. (2019). The Advantaged Cause: Affect Control Theory and Social Movements. Socius.
4 报名方式
* 报名费:19.8元人民币,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在微师平台上购买和观看直播;
* 添加讲座主持人的微信ID sunyufan1991;
* 以订单支付凭证,进入讲座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