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allerstein和Arrighi对马克思的两个修订:世界体系观点

高行云 社会学理论大缸 2022-06-17

荐读:Ho-fung Hung. 2017. “World Capitalism, World Hegemony, and World Empires.” Claudio Benzecry, Monika Krause, and Isaac Ariail Reed ed. Social Theory Now.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05-29.

 



1. 无止尽的资本积累?

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看作为ceaseless accumulation of capital。这个过程是基于雇佣劳动中产生的剩余价值的工业生产模式。

 


但是,沃勒斯坦回到16世纪,从劳动的国际分工出发,看待inter-state system来理解资本主义。实际上,交换往往是剥削但又是不平等的,其创生与维持,是要在世界的核心、半边陲、边陲地方间产生分工,三个地方的资本增值从高到低。正是这样的模式,导致了资本的积累与拓展。

 

沃勒斯坦看似重新回答马克思的问题,实际却是回到韦伯的资本主义的概念。因为在韦伯那里做做出了两个区分:

 

第一, 韦伯的“新教伦理”来的资本的无止尽的积累,看似只是西方的事情,实则是区分了东方与西方的不同精神与状态,因而这种精神划分,是搭配上世界的劳动分工。

第二,韦伯对于中世纪城市国家(city-states)的研究,说明了它们的自主与多重竞争,构成了西方在世界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的基础。

 

2. 从C-M-C到M-C-M’?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另一分析,是提出了一般的商品交换公式:

(1)C-M-C:两个商品(commodities)以贷币(money)为媒介产生交换;

(2)M-C-M’:在交换过程中会产生一个资本的增量,所以才会一直交换下去。这个剩余价值是来自于雇佣劳动的阶级剥削。

 

那么,究竟是怎么从(1)到(2)的呢?因为只有在(2)中才有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学派的另一位学者,ArrighiLong Twentieth Century(1994)和Adam Smith in Beijing(2007)两本书中,结合了Braudel对市场(market)和资本主义的分析来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分析。市场是独立于资本主义的,任何时候都是C-M-C;但只有资本主义才是M-C-M’。市场甚至是anti-资本主义的,因为它不必以profit为唯一动机,而可以考虑livehood等更广泛的因素。

 


Arrighi进一步运作Tilly对西欧中世纪以来的state building研究指出,之所以会有M-C-M’,是因为通过西欧各国间的战争,导致国家与当时的资本家形成的联盟来剥削劳工,支持profit-making activities。

 

这样解释也可以反证: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资本主义(从C-M-C到M-C-M’)?

 

因为在清朝中国,虽然有大规模的市场活动,但由于资本主义活动对雇佣劳动的应使用会破坏原有的livehood,使得清廷更加不愿意站在商人一端,从而导致了只是advanced market without capitalism。


最后,Arrighi也反对把雇佣劳动看作为资本主义的唯一形式,而是认为只要以profit导向,都可以视为资本主义的形式,因而具有奴隶制的资本主义等种种形式。


(Sociological理论大缸第209期)


链接:

Bob Jessop:马克思的三种国家观


What was原始积累?从当代争论回到马克思


韦伯的量化思维:《新教伦理》中隐蔽的列联表与概率论


新自由主义:四副面孔,四个国家(Evans&Sewell201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