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社会学的三大误区与四大策略
文/高行云
1994年巴西大选时,总统候选人卡多佐(Fernando Cardoso)以54%的得票率当选,超过对手席尔瓦两倍之多。这是巴西民主选举总统以来,最大的得票差距。
或许卡多佐更为人知的一面:他曾是国际社会学学会会长(1982-1985),也是社会学中“依附发展”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在接受访谈,问及“社会学对他的政治生涯有什么样影响”,这位总统社会学家说:
我认为社会学的训练给了我们更宽广的视野,给我们更好的能力去参与这个不同群体互动的游戏之中,也让我们知道没有单一的方式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确实,我们能看到社会学家既像社会的细心侦探,去打开观察与反思社会的更多视野;社会学家又像社会的缝织巧匠,把被折叠与分隔的社会群体串连起来。
确实,我们也看到社会学的这种研究能力与活动能力,也被社会越来越认可。
以百度搜索的“资讯指数”为例:自2017年统计以来,社会学(7470)的资讯指数日均值,甚至和管理学齐平(7476),远超过政治学的指数值4572。
以“谷歌图书大数据”来看,在简体中文图书出版领域,社会学自1980年代重建期和恢复期,终于在21世纪以来发展越来越快,见下图。
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社学家如细心侦探、如缝工巧匠,向我们呈现了丰富的社会图像、复杂的社会成因。
——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教授Matthew Desmond的《扫地出门》一书,也让我们反思与回想驱逐低端人口与长租公寓爆雷事件。
——美国西北大学著名的民族志学者Gary Alan Fine的《日常天才》,也呈现了那些非科班出身、自学成才的艺术家如何进入艺术市场、如何兜售他们不同于科班艺术家的“本真性”。
会学家的侦探与缝织的力量,也将我们想不到的社会力量联系在一起。
——当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出海热”的时候,绝对想不到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来自于社会学家李静君的民族志,如何整体联接了全球资本主义的空间转移与中国国企外派员工的海外苦闷生活。
——当我们在感叹连美团、滴滴都做出小额借贷、担心金融化及其危机随时可能席卷我们生活的时候,也许值得想想,为什么被《远景》称为“金融风暴中25位金头脑”之一的爱丁堡大学教授麦当齐,却是一位社会学家。
但是,当我们开始思考社会世界的生动问题与时代脉搏的时候,当我们终于鼓励勇气想学习这门知识的时候,又容易陷入“社会学入门的三大误区”:
社会学入门误区No.1:先学理论家、再看经验作品
一提到社会学,我们也许会想到马克思、韦伯、涂尔干这些响当当的社会学理论家。但一提到他们的名著,又让我们忘而却步。涂尔干《自杀论》的量化分析也好,马克思的《雾月十八》历史叙事也好,从来都不容易啃下来的著作。除非精选篇章+精读指引,理论思想“大部头”确实不适合入门社会学。恐怕门还没入,就吓走了一批又一批。
社会学入门误区No.2:学习知识靠教材、实际情境靠揣摩
不管是引进教材还是本土教材,都有个通病:全是理论框架的历史。像数人头一样,从古典数到现在,从这个流派跳到另一流派,往往把社会学想象成“思想英雄史”,而忽视了社会学最长久的进步,就是新的经验研究领域不断迸出来,开发以前古典大师从未研究过的模特行业、期货运作、自然灾害……。就入门社会学来说,教材知识的框架化,可能让我们抓住简洁的要点,但太容易变成了“元素周期表”。对于结合我们面对社区团购大战、中美贸易战等时代脉动,启发的距离太远太远。
社会学入门误区No.3:专注经典名著,缺乏当代实例反思
经典名著让我们敬畏,但也真让我们“畏而退之”。就入门社会学来说,激发我们继续反思、整理思考,让兴趣之火保持燃起,才关键。因此,当我们面对19世纪或20世纪初的那些经典名著,不得不承认我们会卡在什么叫“加尔文教”、什么叫“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些历史遗迹之中。反过来,我们的困惑、兴趣在于为什么外卖骑手会被困在系统中、为什么我国芯片总是被卡脖子。韦伯与马克思的经典当然有启发,但请让我们的时代兴趣与疑惑,继续引领我们前行。
入门社会学,不是在大师与名著的阴影中寻找参考答案,而是激发我们对现实的思考、进一步整理与提升我们的思考。
入门社会学,有四大策略:
入门策略No.1:精读,不要糊弄自己
民国国学大师钱穆说过“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天现在也一样,不少社会学学者都反映:最后能留在学术界的学生,反而不是最聪明的学生,而是聪明劲尚可,但肯下功夫的。精选篇章,看似容易,但逐句逐段地读,最难:因为没法轻松跳跃,糊弄不了自己。有了这样认识自己、扎实学习的基础,才如地基一样。地基之于建筑,不在宽广,而在扎实。
入门策略No.2:分支,勇敢延伸兴趣
很多学生困惑于:我对一些社会现象感兴趣,但是这是个社会学问题吗?如何找到从兴趣到学术的线索?入门社会学的分支化,就是保持与继续兴趣,以点成线,让自己热爱的成为变成学术的。例如,如果你对现在泛滥的消费者信贷,那么组织与经济社会学有新制度主义与组织生态学告诉我们,如何大型正规银行(如工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之间的合法性壁垒,导致了大型银行难以越界去吃此业务,产生了“生态分割模式”,就像新浪微博的借钱产品,资源来源只能是来自九江市一家小额贷款公司。
入门策略No.3:前沿,与时代共同思考
尽管一些学生对历史问题会有兴趣,但或许我对于“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这样历史问题也是基于对当下的反思。我们的疑惑往往是当下的、时代的,我们的精读与分支也将具有这样的特点——各个分支社会学的精读将在时代疑惑中由线成面。例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21世纪如何继续前进?在阶级斗争之后,那么如何思考拉美、欧洲等地的“经济民主”、“社会试验”,如何思考参与式预算、社会福利改革、无条件基本收入?这些研究也将同时涉及到政治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
入门策略No.4:实例,认知迁移迈向自主学习
入门学怎样的知识,更有利于今后自主学习?难道我们为了掌握一个个咒语与套子,今后再看到政府组织,就套个“官僚制”,看到有钱人就套上“资产阶级”的术语吗?最有利于谨慎的认知迁移的是类比图像,而不是规则框架。社会学不同于经济学、政治学的最大特点:通过丰富方法(定量、定性、实验、历史……)去描述同一件事,从而呈现实例的众多侧面和更多变化。由此得到理论可以跨越多个研究领域。例如,回答为什么非洲国家难以发展高效的官僚体制,需要迁移跨越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劳动社会学到文化社会学。一个图像、迁移百用。
1 寒假班特色
《分支社会学前沿实例化精读》(寒假班),就是基于这样的四大入门策略——精读+分支+前沿+实例,我们将学会:
* 如何以点带线,从一个实例类比学习一个理论流派?
* 如何以线带面,思考时代问题多重分支社会学解释?
* 如何做质性或历史研究?
* 如何提出研究问题?
* 如何做文献综述?
* 如何组织田野材料?
* 经验研究如何促成理论贡献?
这门寒假班,也是
* 全网唯一:精读取向的社会学寒假班
* 全网独特:多分支的社会学寒假班
* 全网难见:实例取向的社会学寒假班
2 教学时间
为兼顾寒假+春节+上班族学生的时间:
* 6讲课程分为3次讲授
* 每次均为周日晚上19点—22点
* 每次包括两讲课程:
1月10日(周日):第1、2讲(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政治社会学)
1月17日(周日):第3、4讲(经济社会学、文化社会学)
1月24日(周日):第5、6讲(历史社会学、质性方法论)
* 每一讲为85分钟,包括:70分钟精读讲授 + 15分钟现场答疑 + 微信群永久提问答疑交流,每两讲之间,休息10分钟;
* 回放有效期:150天
【以下阅读材料,均会提供电子档】
2 适合哪些学习群体?
这个课程适合学员面向较广,因为采取分级梯度、分时提升模式。每个分支社会学有三类文献:分支脉络、精读实例和推荐阅读,以及“分支百篇文献清单”。
(1)社会学初学者(大学及其以上知识水平,尚未接触或初步了解相关的分支社会学)
* 课前:专注阅读“精读实例”文献。
* 课后:学习分支脉络等文献,继续在课程微信群提问交流。
(2)社会学中阶学力者(已学习社会学的概论或部分的分支社会学)
* 课前:请阅读“精读实例”文献。如时间允许,可课前学习“分支脉络”文献。
* 课后:学习“推荐阅读”文献,继续在课程微信群提问交流。
(3)社会学高阶学习者(已了解本课大部分知识但想再提升)
* 课前:结合推荐阅读与分支脉络文献,思考“精读实例”文献的论证逻辑与改进空间
* 课后:课程微信群中继续拓展讨论学习“分支百篇文献清单”。
3 课程大纲
第1讲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前沿:迈向真实的乌托邦
21世纪的社会学,还能再谈马克思主义吗?只能做理论与文本研究吗?不是。这一讲将以NYU等校社会学团队在巴西的参与式预算研究为精读实例,介绍以刚去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E.O.Wright为代表的“真实的乌托邦”及其与马克思关于法兰西内战的联系。
这一讲结束后会提供“分支百篇文献清单”——这一领域20位优秀国际学者清单与100篇代表文献书单,便于同学继续拓展学习。
1. 分支脉络
说明:理解马克思的这个文本对于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至关基础;我的研究类似于精读实例中的参与式预算,对比拉美与中国的同异脉络与后果;Kentikelenis的文章是从布兰尼的“双重运动”角度入手,也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寻找社会学来源的重要支撑。Tormey等人教材中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困境的描绘,是见过最简洁和全面的。此书也有台译本。
第2讲 经济社会学:在地镶嵌与全球价值链
一提到经济社会学就让人想到找工作时靠不靠熟人这种“经济行动的嵌入性”研究。这一讲将推进“嵌入性”研究,进一步理解其悖论(过犹不及)与视野不足,发展全球视角——全球价值链。这一讲将通过对比阅读两派理论开创者的徒弟(格兰诺维特的学生乌兹和加里˙杰里菲的郑陆霖)的质性研究——纽约服装商的嵌入网络与全球鞋业的亚洲运营,理解其中的经济社会学分析的强与弱。不过,我非常建议也课前阅读加里˙杰里菲的介绍,不难读。
这一讲结束后会提供“分支百篇文献清单”——20位优秀国际学者清单与100篇代表文献书单,便于学生继续拓展学习。
1. 精读实例(内含分支脉络的梳理)(课上精讲)
郑陆霖,1999,《一个半边陲的浮现与隐藏:国际鞋类市场网络重组下的生产外移》,《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第35期,第1-46页。
2. 推荐阅读(穿叉讲解)
吴介民,2019,《台商、广东模式与全球资本主义》,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说明:Gary Gereffi的全球价值链理论已经成为世界银行、商学院的重要理论。Jennifer Bair是这一派的中生代最强音。请留意,她对于嵌入性与全球价值链的比较理解也没有早于郑陆霖。相较于Bair更擅长从在地社会—全球产业间关系入手,吴介民对中国广东的台商三十年研究,更关注到国家的角色,而这也是全球价值链与嵌入性理论的共同不足。
第3讲 政治社会学:发展型国家命题及其反思
自从20世纪80年代社会学重新重视“国家”研究(如国家自主性),政治社会学又迎来了新生命。但是,伴随着文化等社会学兴起,政治社会学最经典研究既是颇有政治经济学色彩的“发展型国家”——国家如何通过制度激励产业与社会发展,也在于其自我批判:国家到底能带来发展还是灾难?这一讲将通过经典文集《找回国家》回顾这一波研究的底蕴,但以精读精析周雪老师对发展型国家的批判性质性研究——如何一项村村通工程让有的村庄背负了集体债务?
这一讲结束后会提供“分支百篇文献清单”——20位优秀国际学者清单与100篇代表文献书单,便于学生继续拓展学习。
1. 分支脉络
Evans, Peter B., Dietrich Rueschemeyer, and Theda Skocpol, eds. 1985.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h.1.
(中译本)彼得·埃文斯、迪特里希·鲁施迈耶、西达·斯考克波编,2009,《找回国家》,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一章。
2. 精读实例(课上精讲)
Zhou, Xueguang. 2012. “The Road to Collective Debt in Rural China: Bureaucracies, Social Institutions, and Public Goods Provision.” Modern China 38(3):271–307.
(中译本,有修改)周雪光,2012,《通往集体债务之路:政府组织、社会制度与乡村中国的公共产品供给》,《公共行政评论》第5卷第1期,第46–77页。
3. 推荐阅读(穿插讲解)
孙宇凡,《当中国老板遇上菲律宾海关:分赃的政治经济学》和《庄园枪声与棉兰老岛的冲突政治经济学》,观察者网
https://www.guancha.cn/TMT/2019_05_12_501220.shtml
说明:解释日本奇迹是发展型国家兴起的基础所在,但是也需要更有全球+历时视角:为什么非洲失败了?后奇迹时代的日韩台湾是怎样的?美国是不是“隐形的发展型国家”。我自己在菲律宾的工作,也深刻地理解到东南亚的国家建构方面的问题。
第4讲 文化社会学:耶鲁大学的强纲领学派
理解了耶鲁大学亚历山大提出和发展的“强纲领”理论,能读懂文化社会学旗帜刊物American Journal of Cultural Sociology一半的论文。为了衔接上面的经济与政治社会学,这一部分将特别以德国中央银行的实例精读,理解在政治与经济的张力之间如何维持“稳定文化”。注意:这个范例的中译本很糟糕,我会把译错处逐一挑出,敬请学员注意。
这一讲会提供“分支百篇文献清单”——20位优秀国际学者清单与100篇代表文献书单,便于学生继续拓展学习。
1. 背景脉络
Jeffrey C.Alexander著、吴震环译,2008,《文化社会学:社会生活的意义》,五南图书,第11-32页(第1章“文化社会学中的强势纲领:结构诠释学的组成要素”)。
2. 精读实例(课上精讲)
卡洛·托尼亚托(Carlo Tognato),2018,《中央银行独立性:文化密码与象征表现》,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第3章(“德国的稳定文化)。
Tognato, Carlo.2012.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Cultural Codes and Symbolic Performance. Palgrave Macmillan.
3. 推荐阅读(穿叉讲解)
说明:第1篇文献有个老译本,新出英文本可再参考。Smith是Alexander早年也最出力的学生,将强纲领理论放在人文与社会科学(不仅是社会学)的文化研究脉络定位。第2篇综述了这一派的发展,其它文章包括亚历山大近年的再研究(更加强调社会权力、物质性)以及他的学生McCormick(也是演奏家)通过钢琴比赛的研究呈现布迪厄理论与强纲领间的比较。我在公众号之前推送过关于切诺尔贝利事件的文化创伤研究,也均是这一派的应用作品。
第5讲 历史社会学:从方法论困境到时间性解套
历史社会学与文化社会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学最有整体批判性的两股分支力量,但是历史社会学遇到的质疑也最强。这一讲将首先回顾方法论部分的质疑(如Small-N问题),再从时间性理论角度反思如何做“历史”的社会学。精读的实例会是提出“事件时间性”的休厄尔的代表作——在攻占巴士底狱中发明革命。考虑到时间原因,方法论讨论以苗延威的综述为核心。这篇综述对2000年以前的讨论整理得很完整。
这一讲结束后,会提供这一领域20位优秀国际学者清单与100篇代表文献书单。
1. 背景脉络:方法论困境
苗延威,2013,《历史社会学的方法论争议》,《社会科学论丛》,第1期,第99-147页。
2. 精读实例:时间性解套(课上精讲)
休厄尔,2010,《历史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第3章(“三种时间性”,无需读最后的支持性案例)和第8章(“在攻占巴士底狱中发明革命”)
3. 推荐阅读(穿叉讲解)
可参考我之前写的《课程大纲:历史社会学十八周》,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结合组织网络、民族国家、资本主义,拓展社会史与历史人类学视角,最后回到存在论的反思。当然也欢迎关注我的即将上架新书《历史社会学的逻辑:双学科视角下的理论探索》(四川人民出版社)。
第6讲 质性方法论前沿:关系民族志及其批判
这个寒假课程的大多研究是质性方法,因此最后以该方法论为结尾。我们将精读大家可以都已经读过的经典《扫地出门》为实例,并以作者自述的“关系民族志”为理论文本,对比理解一种不做实体化、封闭的“X村”、“X公司”、而是做“关系的”质性研究,会是怎样的。
这一讲结束后,会提供这一领域20位优秀国际学者清单与100篇代表文献书单,便于学生继续拓展学习。
1. 精读实例与背景脉络
马修·德斯蒙德,2018,《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Desmond, Matthew. 2014. “Relational Ethnography.” Theory and Society 43(5):547–79. (这篇文章是对上一本民族志的方法论脉络的总结)
* 由于是方法论课程,所以课堂精讲重点是会放在第2篇。
2. 推荐阅读(穿叉讲解)
说明:第1篇文献全面回顾了质性研究在社会学中的历史(比教材上写得更有历史感得多),第2篇文献是本周精读的理论基础,作者Emirbayer也是Desmond的导师;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大佬Burawoy批评了Desmond研究,会在文中讲解。最后,Emirbayer的教学与研究深受芝加哥学派影响,因此最后以轻松些的方式,回顾下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Howard Becker在20世纪70年代于西北大学任教时,是怎么开展质性研究的教学的。
4 导师介绍
孙宇凡, 笔名高行云,爱丁堡大学社会学博士生,同时被兰卡斯特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社会学博士录取,中欧大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硕士全奖项目录取,先后毕业于台湾中山大学和安徽大学社会学专业。
* 获得“2020年台湾社会学会硕士论文佳作奖”,是自创办以来首个理论研究作品获奖。
* 作品发表在《清华社会学评论》、《社会理论学报》、《社会学评论》、《社会发展研究》等刊物,独著出版《历史社会学的理论逻辑》(四川人民出版社,2021年初出版)、合著出版《听与说 社会学电邮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发布电子读本《Sociological理论大缸四百期精选集》(2020)。
* 致力于公共社会科学活动:自2016年创办微信公共号平台《Sociological理论大缸》以来,现有5万+人订阅,也在“学术志”等平台开设在线课程、在“706青年空间”开办线下课程,新办网刊《理论与历史社会学复印资料》(2019年10—),每月转载介绍近年的好书新文。
* 先后在党政部门、政策智库和跨国公司从事一线和管理工作,历任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社会体制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助理研究员、派驻广州南沙经济开发区政策研究室、丰源(邢台)特种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以及该公司投资的马尼拉麻纤维工厂项目经理。
5 报名方式
* 报名费:498元人民币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下图的二维码,进入在微师平台上购买和观看直播;
* 添加讲师的微信ID sunyufan1991;
* 以订单支付凭证,进入课程交流群。
* 这是Sociological理论大缸的第502期推送 *
市场社会学的六个中观议题:来自Socio-Economic Review
《理论与历史社会学复印资料》第10期:三位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诞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