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南烟草公司招一线工人,名校硕士占三成?社会学家谈过度教育的内卷化及其避免之道

高行云 社会学理论大缸 2022-06-17

文/高行云

首发时间:2021年7月17日

1. 什么是“过度教育”?

2. 西方国家也会内卷到过度教育?

3. 如何避免过度教育的内卷问题?


  

这是最近网上传得很火的一张图。




河南的烟草公司发布2021年拟录用名单,在 “一线生产操作岗位”工作的毕业生来源,不仅有人大等985名校的本科生,还有不少“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

 

这项工作是什么?在车间里卷香烟。

 

因此,这则消息一出,微博热度直达1.1亿。

 

学历这么不值钱了?

还是烟草部门待遇太好了?

 

确实,很多文章又接着说烟草公司营利多高、待遇多好。但还是要回到我们最普遍关心的问题:

 

为什么接受了这么多年的高等教育,毕业了还要做不需要这么高学历的一线工作?

 

是内卷吗?或许我们得更具体地谈“内卷”——这背后的“过度教育”问题!

如果说教育是社会问题,那过度教育,更是社会学关注的问题了!

 


究竟要怎么理解这个现象呢?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育社会学专家Queralt Capsada-Munsech在期刊Sociological Compass上于2017年发表过一篇综述文章,总结了社会学对过度教育(overeducation)的看法。

 


1. 什么是“过度教育”?

2. 西方国家也会内卷到过度教育?

3. 如何避免过度教育的内卷问题?


 

01

“过度教育”:别人的过度就是你的不足

 

 

确实,烟草一线操作工作,确实不需要到硕士学历、上这么多年学。但也许确实没办法,因为水涨船高。

 

所以,“过度教育”往往被理解为: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完成工作所需的教育要求。

 

这不止是个别个人和个别岗位之间的关系,而是个社会问题。

因为如此一看,你用硕士学历去找一线操作员工作,将会使原本只有本科或者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处在不利的就业地位。因此,过度教育表现是个人的教育投资问题,实际上因为你的过度,导致了那些从事充分匹配工作的个人处于不利的就业地位。

 

河南中烟公司自己也出来回应:“烟厂招工要求本科以上,但硕士太多只能择优录取” 



谁容易成为“过度教育”的人呢?

已婚妇女。

因为她们更可能根据丈夫的工作、生育情况、子女扶养的通勤情况找工作,难免产生不合意的的过度教育工作。

移民。

如果你不是本地人,可能受到劳动力市场歧视。同时,如果你缺乏当地的语言、技能认可,也可能在刚找工作时,面临难题只能屈就一份不合自己的低学历工作。

 

02

西方国家也会内卷到过度教育?

 

 

1970 年代的欧美社会,个人受教育的增长速度开始超过了现有职业需求更新的速度,引起了经济学家、政策制定者和年轻人群体的关注和担忧。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Richard B. Freeman1976年出版了《过度教育的美国人》(The Over-Educated American),引发了学界、教育界和政界的关注。Freemand教授研究了高等教育扩张时期(1967-1976 年)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回报下降问题,指出要从从教育程度和生产力、工资回报方面角度理解,认为教育投入会存在上限。 


(Richard B. Freeman)


不过,这个研究确实很经济学,这意味着其它社会面向被忽视了,也由社会学家接力,继续开始研究。最直接的研究是关于工作满意度和生产力:如果你都学到研究生了,再去做一线操作员,工作满意度会大打折扣。甚至,即使我们以为有高学历、能做得好,但实际不然。已经不乏社会学研究指出,过度教育下找的工作,生产力并不会提升。

 

西方国家,究竟过度教育到什么样了呢?

 

我们不能这样简单看问题,而是要问: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结构,会影响吸纳过度教育人群的力量。


试想,我们作为世界工厂,如果持续这种情况,可能高技能工作岗位有限,那么过度教育就更容易发生。反过来,如果一个国家的高技能工作岗位较高,那么吸纳力量就更强,即使有一批内卷过度的人,也一样能消化掉。

 

因此,高技能/低技能工人需求比例,直接影响了“过度教育”的发生率。

 

我们来看看欧美的数据。有两组部分:

第一组是各国的高/低技能工人的人才需求比例。第二组是各国的受教育水平分布。

 

以西班牙和爱尔兰为代表,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比例较多——高于OECD成员国的平均水平,但他/她们从事高技能工作的工人比例相对较低,这促进了过度教育的发生。

 

以捷克和德国为代表,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比例低于OECD成员国的平均水平,从事高技能工作的工人所占比例也低于平均水平,因此主要是促进了中等技能工人之间的技能匹配,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过度教育的发生。

 

奥地利是个反例: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的数据远远低于平均水平,但从事高技能工作的工人的数据高于平均水平,说明这个国家不太可能内卷,过度教育也不容易发生。 

 

03

如何避免过度教育的内卷问题?

 

 

首先是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体系完善的国家,不容易产生“过度教育”情况。这或许也是我们国家现在想推中考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分流原因之一?

 

在高度职业教育导向的国家(如德国、奥地利、瑞士),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可行替代方案。职业教育反映的是劳动力市场标准化和分类化,让你想过度教育也不太可能!你不太可能多上好些年的技校吧!反过来,在美国、英国这样职业教育体系不发达国家,职业培训主要是内部的——由雇主而非国家教育体系提供,因此学生不得不过度教育找工作,因为只有提升高历才是补救自己和目标公司之间的差距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大学教授Valentina Di Stasio等人在Research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的2016年发表过一篇文章,就分析了职业教育的差异如何影响了过度教育。

 


该研究团队发现,在职业体系薄弱的国家(如爱尔兰或爱沙尼亚),过度教育的程度更高。但是,在职业体系强的国家,如瑞士、捷克,过度教育就不那么强。

 

下图中,x轴是职业体系指数,y轴是过度教育年限,两图分别按性别分类了。图中个个字母和方块,是各个国家,比如IRLireland(爱尔兰)


 


 

还有哪些可能避免陷入“过度教育”的内卷陷阱呢?

一种可能性是从事你父母熟悉领域。

来自体力劳动背景的孩子往往更喜欢技术领域、个体户的子女从事金融和商业领域,如此让父亲/母亲从事行业与孩子的学习职业有所匹配,可能会降低以后陷入过度教育的可能性。

 

还有一点,是如何让雇主最看重的一些非学历技能,例如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当然这个可能说了也没人信。

 

这篇文章还介绍了过度教育研究在主流理论,有意思可能看看下面的图。


 


 

荐读文献:

Capsada-Munsech, Queralt. 2017.“Overeducation: Concept, Theorie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Sociology Compass 11(10)

 

Di Stasio, Valentina, Thijs Bol, and Herman G. Van de Werfhorst. 2016. “What Makes Education Positional? Institutions, Overeducation and the Competition for Jobs.” Research in SocialS 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 43:53–63.




    * 这是Sociological理论大缸的第567期推送 *


当代如何研究韦伯、马克思和涂尔干?15篇前沿文献介绍


用学术态度吃瓜,研究也不再枯燥:今年中国12个热点的英文社会学文献解读集


纪要| “鸡娃”社会学六十年:统计数据与理论演进(社会理论青年说第6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