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院士:应提高研究生、博士后收入!【中国科讯】
3月17日晚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院士在人民网强国论坛接受访问,提出要提高研究生和博士后的收入等建议。
在丁仲礼院士看来,提高研究生和博士后的收入水平是促进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举措。
他建议科研经费应向一线倾斜、向年轻科研人员倾斜 。他说道:“科研经费向人看齐这个问题,其实是一线科学家工资高与低的问题,提高一线科学家的收入这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可以这么来呼吁。”
有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全社会的研发经费支出预计达到1.76万亿元,但和数据相对的则是不少一线科研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并不高。
丁仲礼说:“跟国际上相比,我国研究生、博士后的收入较低,应该让他们多参与科学研究工作,成为主力。今后,要建立一种机制,让科研经费更多地投入到一线年轻人身上,让向人看齐的概念得以实现,改变科研经费向物看齐的现状。”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博士后收入水平基本上同其整体实力及科技水平相对应。
以下是根据网上的数据对各国博士后的收入水平的大致盘点:如瑞士、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等科技强国的顶尖机构,博士后的年收入在税后4万美元(约25万人民币)左右,高的可达5-8万美元(约32-50万人民币)。
瑞士的博士和博士后工资非常高,博士后每月平均工资6千瑞士法郎(约4万人民币)。
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为博士后提供5万-9万美元(约32-57万人民币)的年薪,并根据家庭成员数目提供免费的1居到3居的独立城市住房,医疗免费,外加报销往返机票。优厚的待遇吸引了各国的科研人才,该校已经成为世界上学术研究和论文被引用率增长最快的学术机构之一。
日本、美国、瑞典、挪威、香港、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数机构,以及德国的洪堡奖金等,博士后的收入基本都达到税后约3-4万美元(约19-25万人民币)。
德国、荷兰、比利时、奥地利等国及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的博士后年收入也在税后2.5万美元(约16万人民币)左右。
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以色列、加拿大、新加坡、台湾,以及东欧的一些国家,博士后年收入水平约为1.9-2.5万(约12-16万人民币)左右。
中国的博士后收入随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尽管近年来有大幅提升,如北京的博士后年收入据统计已达到20万人民币左右。
但综合来看,距很多高水平国家尚有差距。
很显然,以现有的收入水平来看,我们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对研究生和博士后并不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 丁院士接受访问
在论坛上,围绕如何推进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丁仲礼给出了一系列切实的看法和建议:
要建立与时俱进的科研评价体系
丁仲礼:“我们经常讲的科学评价体系,实际上是各单位自己定的,我国并没有统一的科学评价体系,有的叫计工分、有的叫业绩点,根据工分给你算出来三六九等,把你的工资收入也同三六九等挂钩了。这种评价在我们国家科学研究很落后的时候还是有用的,但是要让科研项目真正去领跑世界,这一套体系肯定是不能再有了。”
丁仲礼认为,科研工作者内部要达成共识,即形成科学共同体,科研人员本身的理解、眼光、追求等这些内因才是建立新体系的根本,要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把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从0到1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才是真正能得到赞美的。“目前,我国的科研水平进入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少量学科领域实现长期领跑的时代,新时代下,就更需要调整科研评价体系,建立同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体系。”
中国用20年过渡到科技领跑阶段
丁仲礼:“我们这20年,国家的科技发展是非常快的,如果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可能没有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这么快的发展;如果说看数字的话,我们现在的文章、论文、专利等等,数量都已经做上去了。但是冷静地、理性地来看这个问题,我们是把这个体系建起来了,这个量的扩张已经有了,接下来要经历一个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高的过程。”
“如果有不少年轻人热爱科学研究,能投身于科学研究的话,根据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市场对科技的需求是很大的,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我觉得再有20年,我们可能会有相当多的领域在国际上从并跑走到领跑。”丁仲礼说道。
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远远没有满足
丁仲礼:“美国几十年前布局信息产业,大量的人才留美读研究生;后来美国做生物医药产业,又有大量的中国毕业生去美国继续读研,做生物医学大健康;现在美国又在大量招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他的人才永远是不缺的,这样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让真正的人才沉淀下来,你才能站在竞争的制高点上。而我们国家没有人才培养机制,研究生名额也是分配的,我们很多领域对于研究生的人才需求缺口巨大。”
丁仲礼认为,社会往前发展,更多经济竞争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这对我们人才的需求非常之大,只有让有才华、有前途的年轻人接受更为专业性的教育,多给与其支持和自主权,才能形成真正的竞争力。
除了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建言献策,丁仲礼院士还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并回答了一些网友感兴趣的问题。
当被问到他最崇敬的科学家是谁,丁仲礼回答,对科学家的崇敬源于没见过、不了解而产生的神秘感,了解以后就知道大家都是一样的。丁仲礼的回答体现了一个科学家具有的直率、清醒和谦逊的品质。
随后记者又问道,为何有科学梦的孩子很多,最后真正成为科学家的却凤毛麟角?
丁仲礼说,人一长大就失去了单纯,科学要做得好需要“单纯”或者说“纯粹”,失去了纯粹的人就很难把科研做好。
而最后的问题应该是一直为网友所质疑的——孩子们只知明星小鲜肉而不知科学家,明星凭什么比科学家火?
丁仲礼的回答令人颇感意外:无话可说。随后他又补充道,科学家是小众的工作,交流也是小范围的,明星就是面向大众的,科学家不应该和明星相比,也不应该成为明星。
丁仲礼的态度表明,成为明星根本不是科学家工作的目的,我们可以替科学家抱不平,但科学家们也许根本不在乎自己是不是被追捧。从丁仲礼的回答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真正科学家的淡泊和纯粹。
本文来源:观察者网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 添加关注!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在本文留言!
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6. SpaceX“重型猎鹰”带着特斯拉跑车进入太空!还记得马斯克说过“学术论大多毫无价值”吗?
8. 5个方面20项重点任务!国务院部署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
10. SCI论文多产学者的9点自我修养
中国科讯App
长按下载手机客户端
随时随地查阅文献,体验更多学术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