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O现状&未来
所谓CDMO,即定制研发生产机构(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主要为药企提供临床新药工艺开发和制备,以及为已上市药物提供工艺优化和规模化生产服务。
CDMO产业在我国发展之迅猛可谓一时无两,尽管近期资本市场有所波动,但优势尚存,增势不减。
一、行业
1. 行业增速:中国>全球
目前,全球CDMO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期,按沙利文统计口径,全球CDMO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394亿美元增长到了2021年的632 亿美元,到2025年将达到1243亿美元。
2015年开启的医药创新热潮促进了我国CDMO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CDMO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32亿元增长到了2021年的473亿元,4年增长了2.6倍,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7.7%,2倍于同期全球CDMO18.5%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571亿元。我国CDMO市场规模在全球的占比也由2017年的5%提高到了2021年的13%,到2025年将占到全球市场的1/5。(详见图一)
2. 子行业增速:大分子>小分子
小分子一直在我国CDMO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按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统计口径,我国小分子CDMO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110亿元增长到了2021年的399亿元,3年增长了2.6倍,预计2025年将达到742亿元。
我国大分子CDMO的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55亿元增加到了2021年的176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到近500亿元(495亿元)。
2018年到2021年,我国大分子CDMO的复合增长率为47.4%,稍低于小分子的53.6%。受益于细分领域的突破,2021年-2026年,大分子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7.3%,将远高于同期小分子16.8%的复合增长率。(详见图二)
二、企业
1. 全球:药明系第二
2021年,全球CDMO营收最大的企业是瑞士龙沙和我国的药明系(药明康德+药明生物)。
在Top10企业中,欧洲占了6席,美国和亚洲各占2席。
如按国家来划分的话,瑞士、美国和法国各占2席,即瑞士的龙沙(48亿美元,第1位)、Siegfried Holding(9亿美元,第9位),美国的卡伦特(31亿美元,第3位)、赛默飞(25亿美元,第4位)和法国的Fareva SA(21亿美元,第5位)、杜芬药厂(9亿美元,第8位)。
另有4个国家各占1席,即中国的药明系(34亿美元,第2位)、瑞典的Recipharm AB(13亿美元,第6位)、韩国的三星生物(10亿美元,第7位)和德国的勃林格殷格翰(9亿美元,第10位)。(详见图三)
2. 中国小分子:浙江台州4家
2021年,在我国小分子CDMO市场份额Top10企业中,竟有4家来自同一个省的同一个地级市--浙江省台州市,即九洲药业、普洛药业、联盛科技和天宇股份,皆因台州是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化学原料药基地,知名原料药企业海正、华海、司太立和翔药业等均位于台州。
带量采购导致的药价下降大大促进了药品使用量的提升,原料药的消耗量也随之大幅增加,同时也推动了原料药企业向下游制剂环节的延伸。台州作为原料药基地,在带量采购背景下,其成本和技术优势凸显,从而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升级。
在小分子市场份额Top10企业中,市场份额最大的是药明康德(占了35%)。其次是后起之秀凯莱英(占11%),2022年前9个月,凯莱英营收同比增长高达167%,傲视群雄,归母净利增速更是高达292%。
其后分别是博腾股份(8%)、康龙化成(4.4%)和圣诺生物(1.6%)。(详见图四)
3. 中国大分子:药明生物最大
我国小分子CDMO企业格局相对稳定,大分子CDMO企业集中度高企。
2021年,大分子CDMO市场份额最大的企业是药明系(药明生物+药明康德),占了近8成市场(77%)。其次是金斯瑞(3%)、迈百瑞(1.8%)和和元生物(1.4%)。
在Top企业中还有一家外企,即德国的勃林格殷格翰,占了2%的市场,如勃林格殷格翰为上海之江生物的新冠双特异性抗体药物SYZJ001提供工艺优化及生产制造服务。(详见图五)
三、成本:凯莱英优势最大
国内CDMO企业多服务于临床阶段的工艺开发和研究,因此需要大量的研发人员,如药明生物、凯莱英等企业的研发人员数量占到了员工总数的40%以上,工程师红利促进了我国CDMO产业的高速发展。
2020年,全球重点CDMO企业中,人工成本最低的是我国的凯莱英,其单位人工成本为2.4万美元/人,只有瑞士Siegfried Holding(12.4万美元/人)的不到1/5。其次是我国的博腾股份(2.8万美元/人)和药明康德(3万美元/人)也都远低于瑞士龙沙的11.8万美元/人、韩国三星生物的8.1万美元/人。
我国理科大学生规模庞大,工程师红利将继续推动我国CDMO产业的快速发展,承接国际生物医药产业链的东移。(详见图六)
来源:医药经济报
E.N.D
往期文章推荐:
霍德生物首款iPSC细胞疗法IND获批,以mRNA+小分子组合方法重编程
CDE发布《人源性干细胞及其衍生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国内首个《零售药店经营自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药品服务规范》正式发布
FDA局长:细胞与基因疗法应发展更快,CBER计划增添150~200人,聚焦C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