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南研习营 | Day9 可持续生活方式--来自工业文明时代的反思

光年君 绿色光年 2022-10-07


2月12号,我们迎来了此次“可持续发展与精准扶贫”云南研习营的尾声。上午,我们与景迈山芒景村的乡亲们依依惜别。 在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宗教局岩勐副局长的面谈中,我们又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面对即将来临的分别,以及这八天非同凡响的经历,营员们内心感慨万千。



这一天,我们是在暖洋洋的被窝里告别清晨的。跟前些天紧凑又烧脑的研习内容相比,今天的行程倒是令人轻松很多:早晨特许“赖床”,九点吃早饭,中间允许去当地布朗老乡家里串门聊天和买茶叶,再到十二点吃午饭。用过午饭后,我们背着行囊告别了芒景下寨为我们提供住宿的布朗族大哥一家,踏上了回景洪的颠簸山路。


在景洪市区的宾馆下榻时,已是下午五点左右了。营员们休整了一番,又用过晚餐,总结会议便开始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岩勐副局长也前来参与了我们的总结会。


据带队的杨震老师介绍,岩局长也是布朗族发展研究会的会长,他在业余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人类学并和国内很多人类学的专家学者是好朋友。此次绿色光年与贝叶之旅云南研习营主要开展活动的布朗族聚居区(勐海县西定乡章朗村和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村)所接洽的政府及当地民间组织,均是由研究会帮我们协助联系的。

在岩局长的倾情分享中,他多次提到在他眼里布朗族等云南少数民族所面临的挑战


 “我们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面临许多问题,比如垃圾处理、文化传承……但是有一个最严峻、也是无法解决的问题,是关于如何同时接受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影响,以及如何将它们相结合。随着城镇发展的推进,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在异化。许多原住民难以融入城市:他们对城市的生活及生产不适应,对很多现代文化也不适应。像巴达和打洛等地区的少数民族,都到缅甸、泰国去打工,因为他们无法适应汉族的文化。”同时,岩局长也向我们营员提出了要求:不要用你们所在的发达城市地区的眼光来看待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因为两个地方的发展需求、发展的背景和文化完全不一样。


随后,岩局对营员们接受和适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陌生环境的能力,提出了肯定和鼓励。他说:

“我从内心里面还是很佩服你们,克服困难在这个地方体验、生活;包括你们的家长,能够让儿女来到这样一个环境里学习和成长……”


岩局长的一番话,感人肺腑,引人深思。在他灵动跳跃的布朗琴声中,我们静静地感受着。


营员在试弹岩勐先生送给倪欢老师的布朗琴

如岩局长所说的,一切文化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只有主流与弱势的差别。然而,在现代商业文明无孔不入的情况下,民族传统岌岌可危。这时,也许有必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要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不让这些“弱势”的民族文化埋没在现代化的浪潮里呢?

假如现代化带来的是更优越的生活条件,老百姓何苦为了保护这些老一辈留下的文化遗产,而放弃某些对更“美好”未来的追求呢?


云南研习营的前后九天里,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然而,在一幕幕触动人心的画面、一桩桩令人难忘的事件里,我似乎抓住了答案的一角。


在昨晚关于自然资本核算的课上,倪欢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关于大自然独白的短片《大自然在说话》,片中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是“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大自然”!而自人类发展至今,尤其是18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已经凭着我们的傲气与自负,理所应当地“凌驾”于自然之上了。若世界70.57亿人口都像美国人那样生活,我们将会消耗5.3倍个地球的资源。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是否在提到我们的现代文明的时候,心中有一丝愧怍呢?


在与中科院罗鹏教授的谈话中,他阐述了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传统文化保留得好了,生态环境想必也是好的。譬如说,在一个金钱至上而不可持续的茶叶经营模式当中,农药与其它人工元素的介入定会危害曾与自然茶树和谐共生的动植物,从而减弱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这样的经营模式与布朗族古茶园的经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是布朗族人民竭力避免的。


苏国文老先生是布朗族文化保护的灵魂人物。作为布朗族末代王子、布朗文化的竭诚研究、维护与传播者,他面临着文化传承的巨大压力。对布朗民族文化满腔热血的他,却难以在村寨里找到一位与他有着等同民族自豪感的传承人。然而,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他也誓为布朗文化的传承奋斗到底


也许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一个难以道明的事物。它从历史的长河中蜿蜒而来,给予我们向心力,给予我们发展和延续的力量。拿布朗族举例而言,“万物有灵”的信仰早已渗入了族人的灵魂。他们敬畏山林,热爱生灵,将村寨外的自然环境看做是鬼神的居所,神圣不可侵犯。这样的思想世代相传,维护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状态。


因此,这样的事物(传统文化)毫无疑问是值得珍重的。而在这样一个浮躁而虚有其表的现代社会里,又有多少人真正意识到它有多重要?


正因如此,苏老先生的坚持与奋斗显得尤其可敬。


用现代的发展方式,而假如不采取任何的环保措施,地球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掏空;反观这些被边缘化的传统民族文化,却与天地同德,留存千年。


难道我们真的还应该继续漠视各类优秀民族文化的消逝,让现代种种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缩短地球的寿命值吗?

虚伪而急躁的热浪吹碎极地的冰川,冷漠疏离的冰雪又冻住太平洋的剑鱼。而人类进击的步伐似乎还没有减缓,在生态与发展的矛盾之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明末文人李渔曾说:“以生物多时之痛楚,易我片刻之甘甜,正为此人,其死后炮烙之刑,必有过于此者”。也许真的会有那么一天,人类消失,大自然也不复存在,唯一所剩下的,只有那一堆堆毫无意义的钞票;抑或是有那么一天,我们能摘下现代人的高帽子,挣破名为城市的精致牢笼,与飞禽走兽为伴,回归原野,重拾自由



这次的云南研习营,在许多导师和热情边民的帮助和影响下,我们收获了足以受益终身的知识和思维。愿此行的体验与思考,能够成为我们成长与发展的养料;愿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能够传递和触动更多有需要的人


► 相关阅读

云南研习营 |  Day8 对话布朗末代王子:传统的根基,现代的视野

云南研习营 | Day7 布朗人申遗路:专家营员面对面

云南研习营 | Day6 热闹的布朗欢送会

云南研习营 | Day5 小额信贷那些事儿

云南研习营 | Day4 古茶林里的经济学课堂

云南研习营 | Day3 章朗村的神秘仪式

云南研习营 | Day2 植物园中见真知

云南研习营 | Day1 西双版纳初见闻

海南生态营 | Day7 因为有你而精彩—IUCN海南生态营圆满结束

海南生态营 | Day6 海尾湿地潮汐间的贝壳大课堂

海南生态营 | Day5 热带植物王国里的昆虫总动员

海南生态营 | Day4 孩子们在海村践行社会服务

海南生态营 | Day3 探秘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海南生态营 | Day2 探访新盈红树林国家森林湿地公园之东场村

海南生态营 | Day1 “从高山到大海

海南生态营 | 营员日记(一)

海南生态营 | 营员日记(二)、(三)


文案丨鼠尾草鼠

图片丨绿光的菠菜们

编辑丨彼岸花北极狐

审核丨薰衣草藏羚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