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介 | 严志斌《巴蜀符号集成》


按语


文研院自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跨学科交叉合作,为知识积累和思想创新提供学术支撑。近年来学界不少新著出版,其中一些书的想法或在文研院萌生,或曾在文研院得到了来自不同学科背景学者的反复讨论。文研院微信公众号为此设立“新书推介”栏目,对和文研院有关学者的学术出版情况进行追踪和介绍。本期推介,我们将介绍文研院第四期邀访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严志斌2019年的新著《巴蜀符号集成》。严志斌老师倾注了十年心血编著这本《巴蜀符号集成》,此次特意为本栏目录制了音频,讲述编著是书的原由及书的内容,敬请收听。






《巴蜀符号集成》

作者:严志斌、洪梅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7月




目  录

序一(李学勤) i

序二(王仁湘)iii
序三(孙 华)vii
前言 xi
凡例 xix
正编 1
附录一865
附录二 901
引用书目 919
巴蜀符号索引 921
巴蜀符号器物出土地点索引 929
后记 932





作者介绍


严志斌研究员


严志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于吉林大学考古系获得学士、硕士学位;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商周考古与古文字。出版著作(包括合著)有《四版金文编校补》、《殷墟青铜器》、《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商代青铜器铭文分期断代研究》、《商金文编》。目前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巴蜀符号的整理与研究。



李学勤序



在中国古代,至少还有很重要的一类文字,至今未能得到很好的解读,其时段主要在战国到西汉这段时间,那就是人们所说的巴蜀文字(或称为巴蜀符号)。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学杂志上有一个专栏,说世界上没有解读的古文字还有五六种,若谁能够解读一种古文字,那就是科学上的大发现,这是由于那个时候(1952 年)英国的文特里斯(Michael Ventris)刚刚解读了希腊的线形文字B。


当前,有关巴蜀符号的出土材料已经有很多,需要从考古类型学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全面的清查整理。严志斌、洪梅两位编著的《巴蜀符号集成》一书,正是顺应了这样的需求,从巴蜀符号的种类、特点、规律,以及载体、材质与符号的对应关系等方面做了基础性的研究。《巴蜀符号集成》详细搜集整理了目前所公布的巴蜀符号器物 835 件,另附录 48 件。该书对每件器物进行了年代判断,并仔细分析了巴蜀符号的组合与构成。书中对巴蜀符号的区分与认定颇具学术价值,尤其是在时代、地域、符号特征与组合等方面有新的认识。例如,时段方面,作者认为巴蜀符号流行的时间段在战国初期至西汉早期;具体的巴蜀符号出现的时期或有早晚,巴蜀符号并不是在同一时间同时创立并同时使用的,其消亡也并不同时。地域方面,作者认为巴蜀符号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西部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南北条带及从重庆至枝江的峡江地区,其分布区域与巴蜀文化的分布范围一致。在符号特征与组合上,作者首次明确区分出 272 种巴蜀符号,指出符号数量组合的变化规律,如在战国时期的变化趋势是先渐而增加,到战国晚期早段发展到最为繁复,到战国末期又呈现简化、少化的态势,并发现有的巴蜀符号只出现在特定的器类上。


两位学者的这些新认识以及对已有资料的精心整理、索引,将为战国秦汉时期巴蜀文化特别是巴蜀符号的深入研究提供便利的基础条件。相信这本书的出版,会大大促进巴蜀符号的研究。这是我愿意向大家推荐这部书的原因。


严志斌老师在邀访学者论坛上发表题为“巴蜀符号探索”的报告






往期精选

纪要 | 【邀访学者论坛】严志斌:巴蜀符号探索

新书推介 | 孙圣民《经济学范式的应用:基于经济史研究的分析》

新书推介 | 贺方婴《荷马之志:政治思想史视野中的奥德修斯问题》

新书推介 | 孙歌《寻找亚洲:创造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新书推介 | 郭永秉《九个汉字里的中国》

责任编辑:关雪 王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