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 | 【文研论坛106】广学会与晚清思潮
“文研论坛”是文研院特色的学术项目。三年多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跨学科的交流,鼓励不同学科的学者以各自的视角加入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诸多核心议题的讨论之中,从而激发学术发展的潜在活力。在当前的特殊形势下,我们将依托文研院的微信公众号,继续思想对话与交锋,通过线上直播、视频等形式将文研院长期以来致力推动的跨学科交流,呈现给关注文研院的朋友们。
明末以降西学东传,而清代雍乾后,禁教限商,影响渐微,直到晚清西人破门而入,形势遂为之一变。近代传入的西学,各类知识形态,举凡宗教、科技、天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诸科,曾对中国的现代转型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依托相关领域的学者,文研院将在“西学知识形态在中国”这一主题下,组织系列研讨,旨在探明近代以降(上溯明清、下迄于今)的西学与中华文明的互动和共生。作为该系列的第二期,“北大文研论坛”第106期“广学会与晚清思潮”,将以直播形式于9月25日(周五)9时30分在腾讯会议平台直播,敬请关注。
“西学知识形态在中国”
第二期
广学会与晚清思潮
广学会成立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上半叶结束,是在华西方人成立的以出版西学读物为主的学术团体,宗旨为介绍世俗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和宗教知识,主要作者有韦廉臣、林乐知、艾约瑟、慕维廉、花之安、李提摩太、沈毓桂、李佳白、丁韪良、德贞等。甲午战争至戊戌变法前后,广学会在晚清的影响达到高峰。广学会所办《万国公报》对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均有重要影响。李鸿章、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等近代著名人士都与广学会成员有所交往。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想被广学会引入中国。相比于此前的西方在华各类学会,广学会堪称首次进入了中国知识界内部,从经学到哲学、从国民性批判到文明论反思,在晚清思潮变迁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学者简介
李天纲,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宗教学会副会长。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国基督教史。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上海史。著有专著:《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跨文化诠释:经学与神学的相遇》、《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文化上海》、《人文上海》、《马相伯与近代中国思想》(英文)等,参与主编《徐光启全集》,主编《<万国公报>文选》、《弢园文新编》、《中国近代思想家·马相伯卷》。
陈建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基督教在华文字出版事业研究,主持完成“近代基督教在华出版事业研究”、“广学会文字布道与西学传播之双重角色研究”、“中国基督教文字事业编年史”等课题。出版相关著作、译著若干部。
周伟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兴趣在教父哲学、宗教哲学、中国基督教史,著有《记忆与光照》《奥古斯丁的基督教思想》《太平天国与启示录》等。近年正在撰写中国近代基督教思想史。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第九期邀访学者。
提 要
题 目:广学会与晚清早期西学传播
主 讲:李天纲
概 要:受50年代以后戊戌变法研究影响,一般都以为广学会的“西学”主张是经过康梁的传播,在1890年代末期才扩大影响。实际上,1892年更名的广学会,在其前身益智书会(1873)和同文书会(1884)阶段就通过《中国教会新报》(1868)《万国公报》(1874)产生重要影响,其与华人社会和士人之深入程度不亚于戊戌时期。提纲:1,西学:严译之前的西译;2,人物:王韬、张文虎、李善兰、沈毓桂、范祎、蔡尔康;3,兴办中西书院(1886)与提出“中体西用”;4,柯文“沿海改革派”(Littoral Reformer)概念之精确定义。
题 目:广学会西学读物与晚清维新变法思潮的形成
主 讲:陈建明
概 要:一、广学会的宗旨:向上层精英灌输新思想,“通过影响更有知识和领导能力的阶级,引导和提升民众”。二、广学会在晚清出版的西学读物包括:教育思想与制度、科学技术、哲学和伦理学、文学和史学、西方政治制度等大类。三、广学会出版物对维新变法人士的思想触动。
题 目:广学会与康梁之思想渊源
主 讲:周伟驰
概 要:康有为梁启超创办的北京《万国公报》与李提摩太、上海《万国公报》关系,广学会与强学会关系,李提摩太与广学会的三类社会主义译介对康有为梁启超之影响。
收看方式
本次论坛将于9月25日(本周五)9时30分在腾讯会议平台上进行直播,观众可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下方链接进入直播室收看。
直播二维码:
直播链接:
https://meeting.tencent.com/l/WT46xUYL79xQ
栏目推荐
纪要 | 【云端论坛06】鸦片战争之前的新教东来、西学传入与本土化
海报设计:杨卓
责任编辑: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