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孩子英语学习问题要从塑造环境入手
上周周末,两件关于我女儿朵拉的事情值得记录一下。
第一是,她听完了《哈利波特》的全套英文版有声书,开始津津有味地自己读纸质书了。要知道,去年的夏天她还需要父母陪伴才能愉快地读书。
第二是,在周末家庭游戏英文拼字棋Scrabble中,她从千年老三,一跃成为第一名,以100对3的大比分击败了爸爸,并且现在已经连续独霸冠军一周了。这个游戏很考验人对于单词的熟悉程度,很多你平时看着知道的单词,可能在玩游戏的时候完全想不起来。朵拉独霸冠军一周了,说明她的词汇量和掌握程度超过了我们。
说来很有意思,因为我们全家曾经在美国呆过一段日子,很多人自然而言把朵拉的英语进步归功于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但是在我的观察,朵拉英语的迅猛进展实际上是在国内完成的。
这一年里,为了让朵拉的英语能力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我们也报了一个在线英语班。平时很多妈妈会和我聊孩子如何才能学好英语,大部分人关心的往往是选什么在线机构,或者直接问我选择了哪家机构。这个问题实在很难回答。
首先,不同年龄和水平的孩子,以及不同的家长,在英语学习方面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要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可以选择一对一以及技术稳定的平台,但也因此失去了和优秀的同伴一起成长的可能性;如果高度重视课件的趣味性和游戏化,那最好不要选择用视频通话系统来进行教学的,但自建的教学系统有时不那么稳定。如果是幼儿,标准的课件和方便互动的平台比外教更重要;但如果孩子到了小学三年级以上,外教是否可以激发孩子思考和主动学习就特别关键。
但是市场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机构,你只能侧重你最重视的方面来选择。
更重要的是,我发现在哪家机构学习其实没那么重要。选择哪家机构,选择线上还是线下,甚至是在机构学还是在家自学,都不是英语学习的关键。观察朵拉的学习,我觉得英语涨水平主要由三点决定。
学习总时间
很多家长说,送孩子去线下机构学一年好像也没学到什么。如果线下是这样,线上也可能是这样。
其实原因很简单——量不够。
语言学习是一种重复性训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在线机构大多为一周两次或者一周一次课,每节课的时间从25分钟到50分钟不等,光上课这点时间根本不够。很多在线英语机构刊登自家优秀学生的学习心得,显示出真正的原因不在于机构的特殊性,而在于学生平时的花的时间更多。
比如有一个孩子在某家英语机构学习两个月后获得某个大赛的一等奖。这孩子是暑假上的课,一周光上课就有20个小时。还有一个孩子虽然没那么高的上课频率,但是四年时间读了4000本书,看和听了无数音视频。
功夫在课外。
有心的机构会给孩子布置作业或者阅读,保证孩子平时的学习频率。比如会规定每天回家必须听写45分钟,有的会提供在线分级阅读的账号让孩子来学习,甚至还有寒暑假的集训。
要达到效果,就需要确保孩子有一定量的学习。既可以多报课,也可以选择难度适宜并符合其兴趣的书供孩子阅读。朵拉喜欢反复读一本书或者一个系列的书。也有的孩子以分级阅读读物为主。一般孩子对分级读物不会有反复阅读的兴趣,看完一本就去看下一本,所以经常有一年读几百本上千本书的说法。考虑到初级分级读物一般页数很少,大量读书并不难。
我家孩子周末没有任何课外班。周末大部分时间她都在家一边做手工,一边听音频。或者就是和父母一起在咖啡馆一起看书。这种休闲方式,使得她空余时间越多,学习得就越多。到了寒暑假,她平均每天看书和听书的时间很可能超过5个小时。在路上就听,停下来等待的时候又看书。虽然上课时间不多,但是她的学习却融入在日常生活中了。
很多家长在选择课外班的时候一个也不想放弃。吹拉弹唱,体育运动,语数外,全都要上。然而孩子的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如蜻蜓点水一样又有什么用?家长与其纠结上哪个机构或者要不要在家学习,不如算一算有效学习的总时长是否达到了?
有效的同伴环境
朵拉的英语水平能够有效提高,她的在线英语课同伴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朵拉的英语课有一个竞赛环节:大家抽签回答问题,最先回答完所有问题的人获胜。朵拉的同伴是个比她大三岁的男生,开始几乎次次都赢。第一次老师宣布同伴获胜的时候,朵拉脸色发青了,之后两个人玩故事接龙的时候她还和同伴吵了一架。我一开始很紧张,后来想反正吵架也是用英语,就算锻炼口语了。
此后她慢慢接受了失败,连输5次以后终于反败为胜。让我大吃一惊的是,她的同伴并没有因此而气恼,而是开心地说:“Dora is the winner!Dora is the winner!”
这样的同伴,教会她努力去赢,体面认输,在竞争与合作中发展出真正的自信。但是找到最合适的伙伴并不容易,否则孟母也不会三迁了。
然而在中国买了学区房也不能实现分层教育。现在公立学校一个班大概30到70人左右,生源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以老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使得学生很难和老师或者同伴产生深度互动。我曾在美国一家私立中学看到过哈克尼斯圆桌式教学法,是七八个学生围桌学习的形式。这种教学法在中国一些优质的中学或者某些课堂也已经试行,但是对于大部分中国的普通学校这依然是奢侈。
现在,在线教育给了我们机会,从全国找最合适的同学,从全球找最合适的老师,来学习最需要学习的内容。
很多图方便,选择一对一外教,而且不测试只试听就付费了。但是我不仅选择小班课,而且只选先测试再分班的机构和课程。因为这样才能找到和自家孩子水平相仿的同伴。不仅老师上课更有效率,课堂讨论气氛也更热烈。
当然,和同伴的学习环境也是需要维护的。朵拉所在的在线机构有一条规则是,请假需要通过所有家长的一致同意,或者不上课的学生只能选择课后看视频。这样其实效率不高。
我的做法是:别人请假我永远支持,我自己永远不请假。支持对方主要是为了配合同伴,自己不请假是因为要把在线学习和平时上学视作相同。既然上学不请假,为什么在线就请假呢?
提供一个激励的环境
以上两点,我做的努力比较多,都是为了塑造一个全浸入式的、有效的英语环境。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促进孩子英语提高的真正大Boss却在她的学校里。
与在线课程相比,朵拉在学校的英语课相对简单。据我所知,不少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会申请特殊对待,比如上课自己看书,甚至免修。我觉得这样做对老师维持统一的课堂秩序不利,所以没有提出这类要求。
但是我没有想到,朵拉真正努力学习英语正是因为学校老师设计的英语听读活动。老师要求每天都听和读英文书各15分钟,内容随意,但要记下书名并且家长签名。连续一个月听读的同学可以得到一张红条!
红条类似积分,是朵拉学校用于课堂管理的奖励计划。无论是课堂纪律良好、课后学习认真或是其他表现优秀,学生都可以得到红条。这些红条会挂在教室的墙上,还会根据小组的红条数量给学生们颁奖。
为了拿到红条,朵拉做出了各种努力,其中就包括学英语。朵拉平时只是偶然看看书,但是自从去年入学后老师发起了听读活动,朵拉平均每天的英语听读至少一个小时,最高一天达5个小时。这张表让朵拉的英语学习实现了从被迫到主动的改变,从量到质的飞跃。
这也让我思考,老师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朵拉的老师没有给她开小灶,但是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创造了一个良性竞争的激励机制,让学生升级打怪,从而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和动力。
同样,作为家长,在孩子学习上如果要发挥最有效的作用,也可以从孩子的同辈环境着手。不是简单报个班,或者买很多书,或者亲自教孩子拼读,而是帮助孩子找到最合适的同伴,并且鼓励和帮助他/她和同伴产生有效的互动,从而找到在社会中发展和成长的能力和信心。
一个Facilitator(辅助者)——这就是我对自己的定位。
【该文首发FT中文网,谢绝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