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如此担心自己不够成熟?
在泰国曼谷的这个公园,不时能见到这位来自英国(或是美国,他说的那个城市名,我没大听清楚)的五十岁左右的白人老外。
他经常带着一小包的猫食,在公园的路边席地而坐,自得其乐地喂公园里的流浪猫。
他一般都是先给猫喂乳酪(我一开始还以为是咖啡呢),再喂干粮。这些猫粮全部买自日本。
从视频中,很多读者留言赞扬他的爱心。对此,我不以为然。
尽管不可否认,他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我却不认为,他这一行为的主要原动力是爱心,因为泰国人善良,经常来投喂公园里到处可见的流浪猫,猫猫们根本就不愁吃。
这些流浪猫一只只吃得肥壮光鲜,经常懒羊羊地躺在马路中央睡大觉,一点都不怕人。
从这个老外的行为中,我看到的最大闪光点是,人到中年的他,仍然怀揣着一颗宝贵的童心。
所谓的童心,就是遵从内心,屈从本真,敢于和别人不一样,而且善于从身边一些简单无用的事物中,发现一些简单无用的乐趣,认真专注地投入其中。
就是如此美妙天然的童心,却是中国人在成长历程中,巴不得急速脱手的东西。
欧美老外,无论男女,活到五六十岁了,还经常表现得像个小孩,童心未泯。
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大多数中国人,才十几二十岁,就已经十分担心被人嘲笑“太小孩子气”,因为我们非常在意自己是否成熟。而且,在多数老师和家长眼中,孩子越成熟,说明教育越成功。
中国人眼中的所谓“成熟”,到底是啥样的呢?
第一,把自己变得跟大多数人一样,唯恐在周围的人群中,自己显得太有个性。
第二,一切行为选择,都是基于“有没有用”和“能否给我带来好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物,无用就扔。
过分实用和功利导向,导致多数中国人非常不善于,也不敢于,积极挖掘寻找身边的一些与利益无关的乐子,并且沉醉其中,自得其乐。
当过九年大学教师,和年轻人打过九年交道,我不得不说,如今,大多数大学生,不过20岁出头,童心却早已泯灭。
从高校辞职之前的那九年,看到一届比一届暮气沉沉的学生,我经常感叹:这真是一个在本该旺盛生长的阶段,质朴纯真就被成人社会集体扼杀的社会,以至于大多数年轻人还远未成熟,就已经衰老。
直到去年万圣节之夜狂欢,才让我意识到,原来咱们这个社会还有年轻人啊。只可惜,他们大都在北上广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