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虱

其他

如何让司马南在两年之内失势?这个方法不妨一试

最近,司马南因发文建议调查揭露粮油运输问题的媒体而再次霸屏。他的那一席话,连他的老朋友胡锡进都看不去。大家闻之咬牙切齿,纷纷抱怨平台为什么不对司马南进行封号处理。然而,大家想过没有,司马南能够成为左派自媒体大v,到底谁的功劳最大?
7月13日 下午 8:45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成都“牵手门”事件再次反转,太惊人了!

成都牵手门的女主角开直播,是近日传出的一个热闻。先来简单回顾一下牵手门。
4月5日 上午 11:00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李云迪欧洲巡演热卖,两年前抵制他的单位领导们作何感想

最近,李云迪欧洲巡演,可以说是场场爆满。这让两年多以前因为嫖娼被抓而接近社死的他,再次回到了公众视野。两年前,看到“云迪嫖娼”的新闻那一刻,我真的没觉得那算什么大新闻,因为作为中年男人,我非常清楚,在我认识的同龄男士中,十个当中,至少有七八个,偶尔会偷偷出去嫖娼。完事之后,提起裤子,走出巷子,他们又俨然是一派正人君子的模样。哪怕是“知识分子”云集的高等院校,很多中年男教师们仍然热衷于偶尔到火车站附近的小巷子里悄悄地渔色猎艳。很多高校都有几个被警察抓个正着的倒霉蛋。当然,嫖娼不属于刑事犯罪,被抓之后,一般不会开除,最多解除教职,发配图书馆后勤处。所以,很多高校的图书馆和后勤处几乎成了嫖客收容结构。嫖娼当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是,也不至于像李云迪这样遭遇群起围攻和穷追猛打。
3月29日 下午 7:09
其他

英国对我拒签,非但不算打脸“美狗”,却让我更加尊重英国

3月22日中午,收到拒签邮件的那一刻,我的内心万分沮丧。拒签信上面的refused(拒绝)这个单词,仿佛一记重拳,瞬间让我头晕眼花,无心认认真真阅读下去,匆匆忙忙扫了一眼PDF文档第一页文末“不得申请行政复议”的字样,就关闭了邮件。那一刻,我真的十分悲观:只要不改变单身这个事实,这辈子要去英国旅游,估计是有点麻烦了。3月25日,也就是本周一,我重新打开邮件,却意外发现,拒签信的PDF文档,竟然还有第二页。原来,英国拒签信的第一页是告诉你“你被拒签了”,而第二页则是详细地告诉你“你被拒签的具体原因”。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拒签就拒签了,不会给你任何理由,你自己慢慢琢磨去。就连著名影星陈坤,想带着儿子,去加拿大旅游,居然被加拿大拒签,自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英国愿意花费大半个页面,给你详细解释,让你知道,你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仅凭这一点,就足以看出,这个国家对人的尊重。拒签的原因与是否单身毫无关系。一般情况下,男性单身不会成为拒签的理由,因为男人不好嫁人,女人可以嫁人。因此,单身女性被拒签的风险远远高于单身男性。拒签信的解释是这样的:“在申请表中,你说,你每个月收入是X元,你每个月开支是Y元,你在英国旅游期间计划花费是Z元。这么一算,相当于,你把自己每年扣除日常开支之后95%的余钱,都用在这一趟英国旅游。这不大可能,所以,我们无法相信,你来英国的真实目的是旅游。”寥寥数语瞬间就让我意识到,原来是自己太粗心大意了。在填写申请表的收入支出这一项的时候,我没想那么多,总觉得,银行存款显示的余额数目,够我这一趟英国旅游花销,就可以通过申请。因此,随便填了一个数字。万万没想到,英国人做事如此严谨。他们的推理和判断,全是基于常识和逻辑。这足以说明,英国教育制度相当健全和成功。其实,研究生以下的本科和中小学教育,重点原本就不应该放在知识的灌输上,而应该重点强调常识和逻辑,让人具备最起码的判断能力。在申请表陈述去英国旅游的理由这一项,我说,自己喜欢英国这个国家,希望亲自去看看,加深对西方文明、文化和社会的了解。这的确是我内心的真实目的,然而,读到我写的自己被拒签的文章(我被英国拒之门外,遭文明误伤的感觉真痛)之后,这几天,微博上的几个粉红,掀起了一阵狂欢,对此事大做文章,说我这条“美狗”长期跪舔英美,结果却惨遭英美“主子”打脸。他们进一步上纲上线,说我是被国内亲西方的资本平台给捧出来的。更卑鄙的是,他们甚至造谣说,安培遇刺身亡之后,我在网上为他“哭坟”,被学校开除,却谎称自己主动辞职。在国内混不下去了,准备投奔英国而去......对此,我一笑置之,懒得理睬。他们对我的嘲笑和辱骂,不过是鲜活地展露了粉红思维的搞笑性和荒谬性。都什么时代了,思维封闭的他们仍然秉持这样幼稚可笑的认知:你说谁的好话,谁就应该照顾你。你说了人家的好话,人家却不给你特殊照顾,那你就是被人家打脸了。所以,你就是活该!这也进一步折射出,在粉红群体的价值体系中,规则和道理远远不如观点和立场来得重要。的确,他们从来都是只讲立场,不讲是非。当然,这也是国内很多右派民逗的共患病。其实,英国拒签我,非但不是我这个右派惨遭欧美打脸,却恰恰说明,英国这个国家的自由、开放和英明,尽管偶尔也会犯错误。真正自由开放的社会,原本就应该这样,绝对不会依据你所持的观点立场而为你特地改变规则,因为所谓的“自由开放”,本身就意味着,任何观点,只要不存在即时危害性,都应该得到包容和尊重。假如英国因为我说自己欣赏欧美文化,而绕过规则,给我特殊照顾,那才是对言论自由的亵渎。司马南在国内靠反美发大财,美国难道不知道他是中国网络顶级反美大V吗?美国肯定知道,但是,美国仍然允许他到美国购置房产,把老婆女儿送到美国定居,那是因为美国社会的健康运行,所依托的是从来都是规则,而不是立场。美国认为,允许不同观点在同一个社会平等共存,有利于激发全民思维活力,防止长期被单一观点浸染,导致人们普遍陷入思维惰性。国民在思维上越活跃,社会创造力就越强。所以,司马南、金灿荣、陈平他们来到美国购房置业居住,对美国也是有利的。把规则远远高置于立场之上的欧美人非常清楚,人的言论未必是其内心真实的反应,而且人的内心是任何科学手段都无法检测的。因此,如果把人的言论作为判断如何对待这个人的重要依据,而枉顾外在规则,其长远后果必然是,整个社会,口是心非的伪君子遍地。最后,我要提醒这几天疯狂涌向后台辱骂嘲笑我的粉红们,你们改变不了我,你们打击不了我。我不会因为拒签而改变对英国的看法,我还会继续申请英国旅游签证。假如第二次仍然被拒签,我将致函英国国会和内政部,提出申诉。换个角度想,这段申请签证的经历,给了我一次跟与英国政府部门和公务员队伍打交道的机会。这难道不比到英国旅行本身,更有价值和意义吗?太值得了!
3月28日 下午 1:31
其他

我被英国拒之门外,遭文明误伤的感觉真痛

3月初,从泰国回国之后,我便开始着手准备英国旅游签证。网上填表的时候,对于自己的软肋——独身未婚,上无老下无小——我有点担心,因为这往往是欧美旅游签证拒签的重要理由。毕竟,我这种人,在国内没有什么牵挂,容易被认为,黑在人家国家不回来的可能性偏大。尽管如此,我仍然愿意相信,英国是一个开明的国家,不至于如此歧视单身人士。在填写“为什么去英国旅游”这一项,我用英文写道:As
3月23日 上午 11:39
其他

20字留言暴露当下流行的4种“精神病”

导读:喜欢阅读,未必不脑残。唯有自我反思,才能治愈脑残早上起床,喝下一杯咖啡之后,才算正式醒来。打开笔记本电脑,手痒痒的,在某个论坛上发了一条动态,评价贾玲的新电影《热辣滚烫》。我的动态不过就简简单单一句话:“我从没半点兴趣看电影《热辣滚烫》,贾玲的气质非常土,看到她,我就没有半点胃口观赏那部电影。”很快,引来一条留言:“我也不会去看,但是我不会对女性或者任何人发这样侮辱性的评论
3月14日 下午 7:23
被用户删除
科技

拆解40部值得无限循环的世界经典电影,每天一集,英语水平好到六亲不认!(内附资源合集)

据研究统计,一部经典英文电影通常有1500个左右的生词,1200-1800个句子,其中包含的语言信息量足够我们学习英语使用!不仅如此,电影还能给我们营造一种母语式的学习氛围。完整的故事、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真实的对白,都比枯燥的教科书更能激发我们学习英文的兴趣!但为什么有些人看了上千部影片但还是搞不懂最基础的语法,而有些人只看了几十部电影英语听说读写水平就有爆发式的增长?因为,只有选对了电影,用对了方法,才能快速实现英语流利说!所以今天,我们费尽心思挑选出“40部世界经典英文电影”免费送给你!还特别邀请到了国内资深英语教学导师,词行四海掌门人@宋维钢,分享关于通过影视记忆词汇的英语学习法,真·正版教学资源!让你:看一部抵百部,4天学习>其他人30天努力!学地道英语,看这些电影就够了!扫码免费领取40部世界经典英文电影+正版教学资源在纯正英语环境中练就地道英语,词汇量轻松突破1w+!让你像native
3月8日 上午 11:02
其他

毛某起诉莫言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我驳斥浙大校友“你书白读了”

为了不帮助想靠起诉莫言哗众取宠博眼球的MXH增加一丝半点的知名度,对于他,一概称“毛某”。昨天中午,我在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他扬言起诉莫言那天,我又一朋友移民北欧.....”,引来一位浙大校友的留言。他不赞成我在文章中对毛某的批评。他认为,毛某站出来起诉大家莫言,不仅仅是我们这些右派提倡的“个人自由”的表现,而且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因为这意味着,社会上存在多种声音。他是这么说的:“我就不明白一点,有人能起诉,不也是一种进步吗?难道社会上只能有一种声音?这个是显得关键是看判决。”
3月3日 下午 1:53
其他

他扬言起诉莫言那天,我又一朋友移民北欧.....

(防走失,加我!已加过其他微信的朋友,勿重复添加)在农村长大,还是在城市长大,往往会在一个人的气质上,打上终身难以洗掉的精神印记。农村的孩子,无论后来读了多少书,无论将来到哪里工作,农村气质几乎一辈子都抹不去。别人一看,大都能轻易识别出他们曾经的出生地。同样的道理,一个人读过大学与否,从气质上,也很容易与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识别开来。我这么说,并不是歧视农村出生的人,更不是歧视没有读过大学的人,大家千万别误会!今天,我不过是想用气质为引子,谈论近期的一个热点。无论是上个月在南京碰瓷狂骂店家精日的战马,还是近日网上炒作起诉莫言的毛某,从外在气质上,不难判断,他俩都是底层家庭出身,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而且,现在仍然在底层挣扎。论知识,他们几乎没有读过什么书。不然,明明是现代义和团的毛某,不至于无知到把自己比作谭嗣同,甚至喊出“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言壮语。谭嗣同如果在天有灵,估计肺都会气炸。论资源,他们的家庭无法提供任何人脉和资本。论能力,他们几乎赤手空拳。除了把脸皮豁出去的蛮劲,其他方面,一无所长。他们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但是,和农村那些早已接受命运安排、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老百姓不一样之处在于,他们自以为见过世面,不甘平庸,无法忍受来自资本精英和知识精英的“歧视”。他们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总应该干一点大事,既向别人证明自己,同时也赚一笔大钱,改善生活境况,让人生的意义有所附着。他们深知,如果走正规路径,自己一辈子,恐怕都难以博出位,脱离社会底层,最多也就是冲过中层与底层之间的边缘线,进入中下阶层。吴京的发迹,让他们窥探到了一个财富密码,那就是“爱国”流量。但是,吴京和他们可不一样。吴京可以依托早期在影视界打拼积累的资源,他们却只能白手起家。吴京的爱国是正向爱国,也就是高唱“中国非常了不起”。这一条路上,早就已经挤满了各类名仕和大V,留给这些底层爆破手们的空间,几近于无。于是,底层爆破手们瞄准了旁门左道:既然正向爱国的路,我们没有资格走,那么,我们就通过煽动底层仇恨,到处猎巫抓“汉奸”,博取“爱国”流量。他们心里非常清楚,自己走的是歪门邪道,无法得到正规大媒体的认可和加持,但是,只要能够煽动和自己一样认知低下的庞大底层群体,短期内所汇聚的流量,也足够自己发迹了。中国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实在过于庞大,而且这些人的思维早已严重固化。面对他们,道理讲不通,逻辑不生效。只要底层爆破手们的仇恨煽动踩准了节奏,民粹情绪便会像野火一样遍地燃烧。中国社会的有识之士,早已清醒地意识到,民粹一旦泛滥,后果不堪设想,必将加速资本和精英的流失。易中天先生曾经说过,一个社会,如果资本出走,将带走资金。如果精英出走,将带走知识。那么,剩下的,将是越来越多的贫穷和愚蠢。就在毛某扬言炒作要起诉莫言的这几天,我的又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移民北欧。临走之前,他跟我告别:“老虱,我要走了。不为金钱,不为福利,只为让自己的孩子远离自媒体上越来越多的妖魔鬼怪。我怕孩子的心灵被这些小丑们煽动的仇恨污染。”他走的那一天,旅居曼谷的我,半夜突然醒来,心头是一团浓得化不掉的孤独感......(总想奋斗,是一种病:我一语点醒中产之家)
3月2日 下午 1:23
其他

总想奋斗,是一种病:我一语点醒中产之家

导读:这位生意成功、家境优渥的中年读者,找我咨询自己和家人的烦恼,我一语点醒了他。老虞:您好!佩服你对很多问题的独到见解,今天,冒昧向你请教。我是广东人,做生意的,早就实现了财富自由,家里有几千万资产。
2月27日 上午 11:55
被用户删除
教育

这套书正在下架中,赶紧入手吧

这一套书(一套含四本)我已经推荐过很多很多次了。(高校发生这样的事,让知名学者震惊......)20多年前,出版以来,一直都在一版再版。它属于北大清华复旦浙大......多所大学文科推荐阅读书目之一。20年来,这套书的销售形式,一直都有两种:一套卖和单本卖。最近,其中的一个单本,已经下架。但是,整套出售的,还可以买到。大家赶紧入手吧,不要等到买不到了,你才后悔。一旦入手,有可能是绝版。将来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哦。视频左下角有购买链接。多谢信任和支持!
1月28日 下午 12:21
其他

新加坡免签了,也难以企及香港曾经的魅力

正式官宣了:新加坡对中国普通护照游客免签。这是第一个发达国家对中国普通护照免签,算得上中国在外交上的一个重要突破,真是可喜可贺。然而,作为一个喜欢独自到世界各地旅行的老驴友,对这个好消息,我却没啥感觉,因为我对新加坡从来都提不起兴趣。选择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旅行,我首先会考虑一下,这个地方的自然风光美不美?新加坡没有高山,只有大海,而且那里的海毫无特色。中国的海岸线那么长,有必要专门飞到新加坡去看海吗?要说人文景观,新加坡除了市容整洁,绿化很好,现代发达,几乎没有任何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得你特地去看。选择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旅行,我还会考虑,当地的文化是否有特色?这是我想重点说一说的问题。我一直认为,新加坡是一个经济建设十分成功,非常适合居住,但文化建设严重失败的不适合旅游的国家。在进入“文化建设”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看看并非源自建设的原生文化。新加坡历史非常短暂,几乎没有历史厚度。在那里旅行,无法让人感受到世事变迁和历史沧桑。历史短暂,加上没有多少原住民,基本上是一个由华人、印度人、马来人组成的移民社会,这让新加坡成了一个严重缺少原生文化沉淀的国家。那里有很多华人,但是,中华文化味道却被严重稀释了。那里的社会精英流行说英语,但是,你又感受不到西方文化味道。论多元文化,印度才是真正的多元文化,所有族群都保留自己鲜明的特色,而新加坡的所谓“多元文化”,其实就是既想取悦西方,也想取悦东方,结果却把自己弄得不中不西。那里固然干净整洁,看去却像一个精致的玻璃茶具,里面装满了毫无味道的白开水。说完了原生文化,我们正式进入文化建设这个话题。论原生文化,香港本土基本上是以广东文化为主体,谈不上原生,但是,香港的文化建设却非常成功。那里的流行原创文化一度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无论是流行歌曲,还是电影电视,香港的创造力一度雄踞亚洲榜首。香港的流行歌曲,东亚东南亚国家的人都在唱在听,香港的电影明星在世界各大电影节尽领风骚。香港既没有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乏善可陈,大多数楼房都非常老旧,街道十分狭窄,但是,为什么世界各地游客,尤其是内地游客,一度都非常喜欢到香港旅游?除了免税购物之外,其实,世界各地游客更多是被香港作为东亚东南亚流行文化工厂的魅力所吸引。在香港旅行,我们心里会感觉,自己离周润发、刘德华、张国荣、黎明......等天王巨星非常的近。我们会想到,这里住着金庸、古龙等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和香港比起来,都是作为华人占主体的前英国殖民地,新加坡在文化上几乎是毫无建树。扳起手指数一数,我们认识几个新加坡歌星、影星?新加坡有什么让大家印象深刻的电影电视作品吗?有哪些大家都在传唱的流行歌曲吗?在华语文学上,新加坡有什么著名华语作家吗?新加坡这个国家,善于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左右逢源,而且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因此,依靠贸易和金融,取得经济上的辉煌成就。然而,尽管李氏家族把新加坡管理得非常好,却没能激发和释放人的创造力。在亚洲儒家文化圈中,无论韩国和日本,还是中国台湾和香港,都对中国内地的通俗文化消费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新加坡毫无作为。在流行文化创作上,香港曾经的辉煌,是新加坡根本无法企及的。这才是曾经的香港对内地和世界游客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如今,内地游客对到香港旅行,慢慢失去了兴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香港流行文化已经衰落了,曾经的偶像正在逐渐老去,新的偶像却未能成长起来。现在,亚洲流行文化中心已经转移到韩国去了。内地中壮年人,一旦踏上香港这片土地,想起少年青年时代曾经哼唱过的香港流行歌曲,曾经看过追过的香港电视连续剧,心里定会满是惆怅和伤感。论旅游,我个人认为,新加坡还真的不值得去。要看自然风景,中国名山大川,你一辈子都看不完。要看异域文化和异国风情,我宁愿去泰国和柬埔寨。这两个国家尽管经济不发达,但是,区域文化特色浓厚,而且消费比新加坡便宜了五六倍。论文化特色,新加坡简直是全球倒数。它其实就是一个修饰得非常整齐的人工盆景。说它是自然,它不自然。说它是文化,它又没有多少文化含量。一个真正热爱大自然的人,不会喜欢盆景这种人造的美。一个真正有文化品位的人,不会喜欢这种拿起剪刀修修剪剪的东西。新加坡能吸引到的中国游客,主要是那些没有出过国、没有见过世面,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旅游,却喜欢到处打卡发圈的有点闲钱的人,让他们满足一下“我出过国、我到过发达国家”的心愿。只有世界主要国家都走遍了,我才会考虑是否去新加坡看一看。(老虱
1月26日 上午 11:34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人民币红包最害怕的对手,又打回来了!

过年怎么能少了红包!红包有价,但有创意的红包无价!去年的福兔新年红包非常受欢迎,一上架就爆卖1w+,很多人都是3件5件入手,后面直接断货了,不少人没抢到。▲部分订单
1月25日 上午 10:13
其他

退休后的胡锡进,越看越像好人,千万别跳楼

直到六年前,我才知道胡锡进是谁。此前,我一直拒绝阅读《环球时报》,而且与《环球时报》有关的新闻,我一概不点开看。某一天,当我通过别人在朋友圈转发的一条文章,意外知道胡锡进这个人的时候,我网上搜了搜他的资料、文章和微博,当时的我,被他的叼盘言论气得真想狠狠扁他一顿。我相信,心里不时产生这种冲动的人,可不单单是我。很多右派,估计都想揍老胡一顿。2020年4月,正式开始写公众号之后,我偶尔会在文中拿胡锡进开开涮,骂一骂他。必须承认,我义正词严地痛骂胡锡进的原因,其实,并非那么光明正大。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我厌恶老胡两面光的叼盘言论,更大的原因却是,我心里非常清楚,和大多数自媒体作者一样,骂胡锡进,既是一种安全的勇敢,也是一种变相的投机。换言之,既可以发泄自己的内心不满,又不会遭到平台的禁言处罚,还能赢得粉丝的鼓掌喝彩。真可谓一举三得啊。那一年,老胡被举报在外有私生子。我跟着网友们一起在网上不断跟帖起哄,真心希望,调查结果宣布“举报属实”,然后,把胡锡进双开。遗憾的是,结果让很多人失望了,因为老胡是清白的。然而,不久之后,老胡到了退休年龄,真的告别《环球时报》了。人的顿悟,总是在某个自己毫无预料的瞬间。读到胡锡进退休的新闻的时候,我既感到开心和解恨,但是,心里却突然莫名其妙地对他的离去产生一丝不舍。那一刻,我忽然隐隐约约看到,在胡锡进身上,其实还是有可爱可亲的一面。我们骂他,更多是因为我们无法理解,担任“叼盘侠”,实属胡锡进作为《环球时报》主编的工作职责。与多数主要依靠体制力量发行的官媒不一样的是,《环球时报》是中国少数几家依靠市场化运作进行销售并且非常成功的媒体之一。顶级官方媒体,尽管非常权威,但不免显得太高大、严肃、正式,以至于除了体制内人士阅读,普通老百姓往往不愿轻易接近,从而影响了国家大政方针被民间所理解。如何用平民百姓更加容易接受和入耳的通俗化、浅显化的语言,把国家的政策意图清晰地传达到民间?于是,以显得不是那么官方的商业化形式出现的《环球时报》诞生了。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胡锡进作为报社主编的角色定位:他既不能突破宣传口径自由发挥,又必须对标准化语言进行软化处理,让它们更加柔顺丝滑地被大众所理解。因此,“叼盘侠”,算得上是主编胡锡进所做的一个媒介策略和商业智慧兼具的成功的自我形象设计,尽管这也让老胡显得太圆滑老道,而不时遭骂,甚至屡屡被当做世故的小人。叼盘,既属于胡锡进的工作需要,也着实让他利用环球时报这个平台,在微博上积攒了多达几千万的海量粉丝,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重量级自媒体大V。只要你愿意静下心来,客观地把胡锡进和其他几个“爱国”自媒体大V做一个对比,我相信,对他的厌恶,马上会消除一大半。首先,和其他几个靠煽动仇外做“爱国”生意的自媒体大V相比,胡锡进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固然经常发布一些批评美国的言论,但是,老胡的反美言论,更多是基于国际战略角度,而不是极端民族主义立场。(这一点,读者朋友们一定要懂得辨别)换言之,胡锡进认为,中美两国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但是,他反对国民仇恨美国,他从不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尽管那一定能给他带来大量的流量。其次,和某些靠煽动社会撕裂获取流量和赞赏的自媒体大V不一样,胡锡进从不煽动反资本、反精英的民粹主义情绪,更反对社会撕裂。在这个网络世界被严重撕裂的自媒体时代,煽动对立的言论最容易获得流量和赞赏,所以,某些丑陋的大V不惜疯狂攻击民营企业和知识精英,不惜把这个社会引入歧途。他们的心里,只有个人利益,没有社会责任。胡锡进固然也在乎个人利益,但是,他从不煽动对立,而且一再强调和呼吁,不要动不动对什么都进行政治化解读,中国社会不能被撕裂。由此可见,胡锡进是一个内心怀抱社会责任感的媒体人,而不是那种捞够了就开溜的骗子自媒体大V。第三,和某些大V巴不得所有批评自己的自媒体都被禁言封号,好让自己的“爱国”生意更加火爆不同的是,被骂得最多最狠的胡锡进,一再反复发文呼吁:“老胡不希望中国的互联网上只有一种声音。”胡锡进反对对那些持与主流叙事不同观点,并且,经常批评嘲笑自己的自媒体轻易实施禁言,这足以说明,老胡拥有一个文化人最起码的胸怀。最让我对老胡的好感飙升的时刻,是去年的万圣节。那一夜,上海街头真是前所未有的火爆。大量年轻人们使出各种创意,释放无尽激情。然而,青年人的某些略显低俗的庆祝方式,很快就引来一些担忧和质疑:这个节日如此火爆,是不是西方文化入侵中国?面对就业压力上涨、房价居高不下的现实,现在的年轻人活得真的太辛苦了、太压抑了。一年到头,他们就这么一个万圣节可以开开心心地释放自己。当这仅有的一点快乐都有可能失去的关键时刻,胡锡进挺身而出,为年轻人说话:“年轻人玩一下又怎么了?我们的社会需要包容这种现象。”判断一个人心地是否善良的重要依据之一是,这个人是否有同情心和同理心?是否愿意为与自己无关的人群的快乐和幸福仗义执言说上几句?看到老胡为年轻人撑腰的那一刻,我对他的看法发生了极大的扭转:这个人外表圆滑世故,骨子里却暗藏几丝善良。这几天,胡锡进关于“只要A股跌到几点,我就跳楼”的言论,引发了大量网络嘲讽。坦率地说,我真不希望胡锡进跳楼,因为退休之后的老胡,真的越看越像一个好人。其实,老胡这个人骨子里本来就不坏。理性客观地评价胡锡进,是读懂中国的重要一步。我把司马南粉丝驳得哑口无言:一堂逻辑课
1月21日 上午 11:22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男女戴翡翠的规矩,不是迷信,请认真记住!

1:提升气质,翡翠的质地通诱,戴在身上可以体现出佩戴者优难、高贵的气质魅力,从而提升个人的生活品味。2:愉悦身心,天然翡翠的色泽美丽,看上去给人一种青春活力的感觉,将其时常戴在身提升自身气质。
1月20日 下午 1:33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做牛做马多年,在县城买了房,他口气变粗了

昨天,一位读者,阅读文章之后,对此人的评价非常到位:“其实,老师您的这位同学,肯定非常羡慕嫉妒您。人会不承认、会嘴硬,但也会继续困在自己介意的地方不断跳针,试图证明自己。即便那个地方已经空无一人。”
1月17日 上午 10:27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多数国人的努力,最终都是导向攀比

去年11月中旬,我自驾路过家乡小县城,路上偶遇这位初中同学,他对我说了这番话:“老虞,我和你同龄,我的孩子马上都高中毕业了。你呢?读了那么多书,还读了博士,直到现在都还没有老婆,一个人孤孤单单。”
1月16日 下午 2:35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我为何怕见小县城的老同学和老同事?

导读:昨天文章,主题掺入泰国国王,影响了阅读体验。今天,我修改一下,只谈“小县城思维”这个主题,这样立意更鲜明每次,自驾旅行,开车路过或进入家乡的小县城,我就会陷入纠结之中。那里,有着很多二三十年未曾见过面的同学和曾经的同事。要不要和他们联系一下,约出来,聚一聚,聊一聊呢?每一次,我最后都把从心底冒出来这个念头悄悄压下去。在这个思维越来越二极管化,价值观越来越撕裂的自媒体时代,不同的人群之间,在认知上渐行渐远,彼此存在的交集越来越少,可以聊的话题越来越少,可以心平气和地对话的空间越来越小......小县城处在中国社会层级结构的中下层,人的平均文化程度偏低,见识有限。除了少数留下来当官和体制内就业这些利益在那里的人,真正有本事和有见识的精英,早都跑到更大的城市去发展和生活了。由于(相对体面)的工作机会奇缺,除非考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否则,大学毕业生普遍不会愿意回到小县城体制外就业。优秀精英多以出走,新鲜血液又无法补充进来,久而久之,小县城逐渐沦为一个人们在认知和价值观上严重凝固的洼地。暂且不说县城普通居民,就是在当地“文化最高”的中学教师群体中,相当多的人认知水平非常低。大半辈子,多数县城居民深陷“小县城思维”这片洼地,自己又无法破茧突围,加上从应试教育一路走过来,在他们的脑子里,凡事只习惯标准答案。认知和价值观越是凝固,人的思维就越是封闭,封闭到滴水不进,只能不断自我循环的境地,以至于在小县城,尽管人们的外貌体型千差万别,但是,精神长相却高度一致。能够主动破茧的人,不是没有,但是,数量极少。任何不从主流、特立独行的人,在小县城都很难拥有宽松的生存空间,好奇异样的眼光和敌视“异端”的口水,都足以把你淹死。无论是五十岁主动放弃高校教师事业编,还是五十岁仍然笃定不移地抗拒世俗婚姻,在小县城居民的眼里,我这两个选择都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站在我这个维度上,可以理解他们的认知困境,但是,他们却很难理解我的人生选择,而且,再怎么解释,那些思维已经严重僵死的人,多数是无法接受和真正理解的。倘若这些被小县城思维裹挟的人,有钱有时间了,到世界各地走走看看,思维能改变和提升吗?我觉得,非常非常困难。在这个信息井喷的时代,无处不在的思维病人们,真正的病因,已经不再是信息短缺。他们真正的病灶在于大脑的接收装置。这套接收装置,就是由他们脑子里的标准答案凝固和拼凑而成的、他们认识世界的铁打的唯一框架。这套接收装置,只能接受与它们原有的认知相容的信息。即使涌入的信息,与他们的原有认知不大相容,这套接受装置也会自动削足适履,让它们变得相容。要治愈这些思维病人,唯有改变应试教育模式,砸烂他们脑子里的接收装置,重新安装一套系统。然而,这个工程实在浩大,你我皆无能为力。干脆相见不如怀念吧。所以,高中毕业三十年了,同学聚会我一次都没有参加过。下岗二十多年了,曾经的同事,我一个都不曾主动联系过。老虱
1月15日 下午 12:29
其他

复旦留美流浪博士真的有病,但我们也病得不轻

到泰国已经一周了。每次,只要是冬天来泰国,刚刚到的那几天,我总是感觉特别容易疲劳。毕竟,从国内西南地区的寒冷,一下跳跃到热带地区的酷热,身体容易进入应激状态。不知道是因为身体原因,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复旦留美流浪博士的新闻出来的时候,有的读者让我写篇文章,谈谈看法,我就是提不起评论的兴趣。新闻已经出来五六天了,仍然有读者建议我写点文字,他们很想听听我是否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其实,与其说是我提不起评价的兴趣,不如说是我真心认为,复旦留美博士在美国到处流浪这件事本身,实在是不值得给予太多的关注和评价。若一定要写点什么,我反倒想从“中国国内为何把这件事炒得太热”这个角度,边缘性地切入这个话题。至于博士的人生为何从“辉煌”跌入“低谷”,我觉得,真的没啥稀奇,不值得过多评价。所以,这篇文章的评论,我就从“天才少年”和“博士流浪”这两个关键词切入吧。高中三年,我是全班和全年级倒数第一第二的学渣,大家都暗暗看不起我,几乎是谁都可以欺负我。高考成绩,我拿了全班倒数第一。生物、物理、化学三门课的成绩加起来,合计不到一百分。高考成绩出来,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领成绩单。那时候,考大学非常难,每一届只有不到5%的学生,能够考上中专或大学。对于落榜的同学,班主任几乎都会关心地问一句:“这一次落榜了,下一步什么打算?接着到一中补习?”
1月12日 下午 1:14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北大清华互通,丢人丢到家了

前几天听说,因为反对北大门禁制度的北大副教授李植,在校门口闯关,闹出了比较大的舆情,北大校领导决定有序开放校门。昨天,我才知道,我白高兴了一场。原来,北大的所谓“开放”,不过是和隔壁的清华大学“畅行互通”。换句庸俗易懂的比喻,那就是“只有门当户对,才能结为亲家”。不是一个圈子的外人想进,门都没有。此刻,北大正在高调宣传自己的这项新政,彷佛因为关闭校门几年时间之后,突然对属于自己同一阶层的“贵族”打开一道小小缝隙,北大校领导收获了一项响当当的业绩。先关起大学校门,然而,再打开一点点。于是,一项“仁政”就此诞生了。或许,这也是关闭校门的好处之一吧。政治学理论认为,权力和优越感的本质是对资源的垄断。当一个部分或一个人,手中拥有你渴望得到的资源的时候,这个部门或这个人,便对你拥有了权力和优越感。一旦没有了资源,这个部门或这个人,对你也就失去了权力和优越感。北大校门对社会开放一百多年了,谁都可以自由进出。因此,长期以来,谁都不把这当一回事。疫情期间,特殊原因导致关闭校门,让北大清华校领导们突然意识到,原来,从关起校门那一刻起,进出校门、参观校园的权利,瞬间便成为校领导手里的资源。一旦盘活了这份资源,一项权力和浓浓的优越感便从天而降。某些校领导懂得施行“仁政”,不想独占这份资源,愿意让自己的教职工和学生分享一部分突然冒出来的“福利”。于是,某些名校出台进出校门细则。细则规定,在校门口,本校教职工和学生,只要出示证件,就有权利带一到两个人进入校门。如此一来,原本无权无势的本校教职工和学生,也突然获得了一项权力和优越感。这样一来,因为关闭大门校门,从校领导、教职工,再到学生,简直是皆大欢喜。千万不要再跟我说,北大清华教职工和学生大多数都反对这项门禁制度。那只是你基于善意的想当然而已。前几天,加我微信的北大在读学生亲口告诉我:“我是同意您的结论的,严查证件一定是绝大部分的老师、同学都支持。最起码也是默许。”(严查证件的意思,可不是外人凭证件就可以进去,而是北大其他校区的学生,凭本校学生证,可以自由进出。)北大清华迟迟不肯对社会公众开放校门,告诉了国人什么了?第一,习惯管制的思维,仍然深深烙在中国人的头脑里。习惯管制的背后,是多数国人对自由的深深误解和恐惧,总倾向于认为,自由便意味着失序和混乱。哪怕是北大校领导和众多教授,认知和见识也不过如此。在过去的文章里,我一再强调,真正值得尊重和敬仰的大学教授,实在是没有几个。有知识,不代表有见识,不代表有认知高度,大多数教授不过是靠学术混口饭吃而已。现在,大家理解了吗?第二,多数国人对自由怀抱深深的误解,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渴望自己独占自由的特权。疫情几年,让开放一百多年的北大校门关了起来。然而,一旦校门关上,北大校领导和师生因此而品尝到了特权的滋味,他们再也舍不得失去它。可见,多数国人真正痛恨的,从来都只是贪官,而不是特权。没有几个国人不渴望特权的,他们只是没有机会腐败而已。论心里对特权的向往,大多数国人一点都不逊于那些被捕的贪官。第三,一个对自由如此恐惧和排斥的北大清华,一个对特权如此钟爱的北大清华,离世界一流还差得远,实在是丢死人了。值得你千里迢迢赶去参观吗?别跟风!国内没有一所大学值得参观。(高学历人士为何沦为高级韭菜)
1月4日 下午 12:37
其他

在中东阿曼,我被两位阿拉伯青年劝婚

导读:这是迟到四年的游记,以下内容来自当时发的朋友圈。过几天,我又要出发了......在疫情大爆发之前的2020年春节前夕,在巴基斯坦的旅游即将结束之时,走过大约二十个旅游相对热门的国家的我,突然想换一种体验,前往一个非旅游国家。春节那几天,我只避开人多的地方,让自己安安静静待上几天。越是没有游客,我越期待。在一个几乎没有外国游客,全部都是本地人的国度独自旅行,心里会是什么感觉?我非常好奇,因为对我而言,与其说旅行是为了观赏风景和品读文化,不如说是一个探索自我和内心的过程。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接受新鲜的刺激,我的内心会分泌出哪些自己以前从未觉察到的情感呢?于是,除夕前一天,我特地选择了国外游客很少涉足的海湾国家阿曼。第一次踏上了阿拉伯国家,与阿拉伯人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不知道能否遇到传说中的阿里巴巴。同为海湾巨富,阿联酋的迪拜早已敞开怀抱,欢迎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去消费撒钱,我却极其厌恶她的极致奢华和暴发户嘴脸,从未对她产生过一丝兴趣。与迪拜人的热情如火迥然不同,仍然把自己包裹在阿拉伯传统文化中的阿曼,坚持用低调、冷淡,既不想被打扰,又不敌视的心态,来对待外来游客。阿曼机场入境处工作人员表情和动作的不紧不慢不笑不怠,便是阿曼对待旅游业的态度最好的注脚。也许是他们太有钱,不在乎你来消费。也许是他们太喜欢心灵的平静,不愿意被消费主义裹挟。在巴基斯坦,目之所及,尽是触目惊心的脏乱差穷。飞机越过阿拉伯湾,抵达阿曼,走出马斯喀特机场那一刻,立刻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副清洁、有序、富裕的城市景观。兑换好当地货币里亚尔,怎么都找不到开往市区的机场大巴,我只好叫了一辆的士。在离开机场,进入市区的的士上,一路扑入眼帘的,几乎全部都是楼层低矮的全白色的方形圆顶房屋。从出租车司机的嘴里得知,在首都马斯喀特四通八达、宽阔畅通的公路上,至今没有运行公交系统,因为家家户户都有车,而且烧汽油如同烧自来水,加上地广人稀,马路无比宽敞,以至于没有人会选择公交出行。我非常吃惊,却也再次感受到了他们对待旅游业的态度:
1月3日 上午 11:38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拆解10季《老友记》,每天小刷10分钟,英语水平提升几个level...

新浪微博年度教育十大影响力人物大多数人认识艾力可能是通过他在《奇葩说》《超级演说家》等节目中的精彩表现而实际上,艾力是知名教育机构的顶级英语老师和培训师并早已成名多年在他10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1月1日 上午 10:46
被用户删除
社会

上海富人圈“奴性”事件曝光: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

近日,“上海太太月薪14万招保姆”,刷爆了微信朋友圈。比工资更劲爆的,是工作内容:“伺候太太需要跪式服务”,“太太一伸脚就知道给穿鞋子,一抖肩就给脱衣服”,“要会唱歌跳舞”,太太还说:自尊心强的我不要,这就相当于古代的奴仆。
2023年12月27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好人与人渣如何共同酿造悲剧?

在历史与现实中,人与人之间在积怨经过长期发酵,终于突破极限的那一刻,发生惨不忍睹的血案,早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血案往往发生在好人与人渣之间。一开始只是小小的矛盾,却愈演愈烈,忍无可忍的好人,最终手刃人渣,不是一剑封喉,就是一刀捅穿......责任都在人渣?好人真的那么无辜?我看未必。其实,很多悲剧是好人与人渣一起共同酿造的。究其原因,无非就是一句话:好人太轻信,人渣太自信。很多好人,往往因为自己心存善念,善于自省,从而喜欢以己度人;往往因为自己太讲情义,太讲良心,因此,总是天真地以为,良心终将唤醒人渣。天真善良的好人们,在不撞南墙之前,永远无法认识到,人渣之所以是人渣,正是因为内心毫无道德感,为了利益可以马上翻脸不认人,知是非而枉顾是非,知情义而践踏情义。如果重情义、讲道理、有底线,人渣还会是人渣吗?好人们不知道,从人渣们干下坏事的那一刻起,就根本别指望,将来哪一天,他们会内疚、会悔恨,会饱受良心的折磨。他们只会为自己成功做了坏事,谋了利益而暗暗沾沾自喜。一开始,面对人渣厚颜无耻却破绽百出的撒谎,好人们出于善心,往往选择顾及对方面子,不愿意当面揭穿,甚至假装相信人渣说的都是真的。然而,人渣根本不可能为自己撒谎而良心自责,却会反过来误以为,好人非常容易欺骗。这份自信,让人渣此后更是撒谎成性,一个谎言接着一个谎言,简直是张嘴就来,并且越来越相信,无论自己怎么作恶使坏,谎言最终总是可以轻轻松松搞定好人。好人呢,明明看到人渣撒谎不断,仍然心有不甘,仍然想着对人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屡屡浪费时间和口舌,主动与人渣交涉。好人的所有努力和善意,不过是让人渣更加误以为,好人对人渣仍然抱有期待,所以,何时收敛的主动权,牢牢握在人渣的手里。无论人渣怎么使坏,好人的门永远对人渣开。只要人渣想浪子回头了,任何时候,都能回头。当事情快要突破极限了,人渣的眼泪和谎言,一定能对好人奏效。只要流着泪哭几下,好人定会原谅人渣,相信人渣。从好人的天真和善良中,人渣们收获满满自信,越来越沉醉在自己长袖善舞的幻觉中,于是,人渣逐渐踏上了变本加厉、肆无忌惮的不归路,好人与人渣之间的裂痕越来越不可修复.....如果可以对好与坏分别给个分值,那么,完全可以说,好人有多么天真,人渣就有多么邪恶。当人渣一直在为自己成功做了坏事撒了谎而自鸣得意的时候,好人们还一直在期待人渣们终究会内疚自责,终将金盆洗手,直到有一天,事情恶化到无法逆转的地步了,好人突然幻灭而下了狠念.....(为何你读了很多书,文章却写不好?)
2023年12月26日
被用户删除
其它

您已关注虞乐仲满1年,诚邀您加入英文学习交流群!扫码进!

不限学历、不限职业,只要你想学就能加入(社群内会有免费的英语直播课、免费的课程资料、资源,还有英语专四、专八等级助教辅导学习、交流!)
2023年12月26日
被用户删除
娱乐

马未都的格局,叹为观止

文学圈里,有这么一个人。他敢怼陈坤,和邓亚萍“抬杠”,拆“小鲜肉”人设......几乎没有一个明星,能熬过他的“审问”。文学编辑出身的他,十年间先后发掘发表了莫言、余华、王朔、刘震云等威震文坛的作家重要作品。还因为历史底蕴扎实,被邀请成为《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主持的每个文化综艺,播放量都破亿。无数读者从他的讲解中,重新认识了历史。在有一期讲唐诗宋词的节目中,因为讲的过于精彩,很多网友在弹幕中追更,希望马老能出一本大家都看得懂的唐诗宋词精讲。殊不知,网友们的建议正说到了马未都的心坎里。虽然他身披多种光环,但首先马未都老师最让人称赞的还是他作为文学作家的深厚底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被“唐诗宋词”泡大的。任选一首诗,他都能信手拈来,声情并茂地把精髓讲出来:▲(马未都老师催泪解读苏轼的《江城子》)可以说,写一套关于能够讲透唐诗宋词的书籍,一直是马未都的夙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想法一直被搁置。2020年的正月,那时候,大家仍然深受疫情的影响。65岁的马未都趁着居家办公的当口,在他创办的观复博物馆开始闭关写作,一口气写了5本书,其中3本讲唐诗,2本讲宋词,这一写就是整整112天。
2023年12月21日
被用户删除
社会

突发|缅甸内乱,宣布人民币结算,翡翠购买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这是一篇关于翡翠玉石的最诚恳、最能揭秘内幕的文章。如果您之前购买过翡翠可以对比下是否买贵了,从来没有买过的,你也可以了解这个所谓的暴利、水深充满着各方势力的行业到底是怎么样的?
2023年12月17日
被用户删除
其它

发现一个特别靠谱的商家

她说,你是我的客户,因为买了我们的牙刷,结果还被偷了,不管原因是什么,结果是让你整个购物不开心了,所以我们重新给你寄了一份,希望你忘记这个不开心的事,因为你是我们的客户,而且确实也没多少钱。
2023年12月16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怀念周海媚,更怀念港版流行文化

人到中年,踏入人生下半段之后,记忆越来越长,越来越厚,时常会在某一个让人出其不意的瞬间,心弦突然被什么东西拨动,导致某种情感如泉水般汩汩冒出来......某个中午一点多的时候,在云南某个高速服务站,实在是太困了的我,停了下来,躺在车里午睡。迷迷糊糊中,高速服务站的大广播播放的音乐把我吵醒。“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是喜,是愁,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那是叶丽仪演唱的曾经让中国内地万人空巷的香港电视连续剧《上海滩》的主题曲。在脑海的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在上海外滩上,在大雪纷飞中,许文强正给冯程程打伞......当年的许文强非常的帅气,冯程程非常的美丽,上海滩遍地都是精彩的故事。我猛地坐了起来。一股忧伤的情绪,在我的内心,慢慢地升起。对于60后、70后、80后来说,电视、港台明星、影视和流行歌曲,都是成长记忆中不可抹去的重要组成部分。1979年,中国的国门刚刚开放,香港这个六百万人口的弹丸之地创造的流行文化,瞬间填补了内地过往三十年的政治挂帅留下的文化空白,抚慰和滋润了内地国人早已被阶级斗争磨砺得粗糙不堪的干涸心灵。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短视频的年代,在人口多达十几亿的中国大陆,港版电视连续剧制造着一个又一个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迹......随着张国荣、吴孟达、梅艳芳、大傻......相继离世,Beyong乐队解散,亚洲电视停播,某一天,一觉醒来,我们突然发现,曾经的香港,已是“星”光黯淡,不告而别了。几代中国人曾经是那么熟悉和喜欢的港味十足的流行歌曲、电影、电视连续剧已经全线没落了。因重情重义而深受港人爱戴的梅艳芳,在香港玛丽医院英年早逝,让内地艺人高晓松自叹一夜之间老了很多:“就好像一个年代的逝去。”
2023年12月13日
被用户删除
社会

做个调查:多少人买过她的东西?!

我找这个卖家说,你帮我看看,这个汤圆还能不能收到,不能收到的话我就去超市买,因为我知道如果退,这汤圆大概率也会坏,推己及人,有时候我宁愿自己吃点小亏,也不希望别人吃亏,疫情期间做生意也不容易。
2023年12月12日
其他

袁立终于被穷人伤到,她的伤也是我的痛

从知道袁立放下如日中天的演艺事业,专职从事慈善事业,帮助山区穷人的那一刻起,我对这位既美丽又善良的天使般的女子,不禁肃然起敬。然而,从肃然起敬的那一刻起,我同时也开始暗暗地心疼她,忍不住担心,她总有一天会受伤。基于过去9年的西部地方院校教师经历,我实在是痛切心扉地明白了一个道理:贫穷不代表善良。相反,贫穷往往会助长人性之恶,而且那是一种没有见识的短视愚蠢的恶。近日,袁立在朋友圈发布了这样一条动态:“我们有给大学生助学,5000块钱每年,今年突然增加约600个大学生。小学初中高中,我们也助学,但对于小朋友们,我们没有要求,对于来申请助学金的大学生,我们有要求,就是要写自己父亲的文章,或参加夏令营带弟弟妹妹们活动。如果录用了,可以增加助学金申请成功的条件。今天,有个学生挑衅地问:‘为什么要干活?你们不就是慈善基金吗?慈善不就是直接发钱吗?’
2023年12月11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辞职之后,我彻底验证了某人狰狞的灵魂

在中国,“敏感”几乎被当成了贬义词,尽管国内外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敏感的人洞察细微的能力往往特别强,适合当作家和艺术家。不管别人如何评价我的敏感,反正,我这个人的直觉一向特别的敏锐。几年前,我对在同一所学校工作的Ta,就开始有所警觉,尽管表面和Ta关系还算不错。通过很多细节(比如,学校某位处级领导苦心帮了Ta,Ta竟然拐弯抹角煽动我去恨这位领导,这位领导至今也许一点都不知情),我隐隐约约总感觉,此人温良敦厚、轻言密语后面,隐藏着一个相当狰狞的灵魂,但是,我也无法得到稳妥的确证,直到今年我辞职之后......二月下旬,我提交辞职报告之后,在随时可以撤回的半个月犹豫期内,Ta突然在某个晚上主动打电话给我,说Ta也打算辞职了,Ta的爱人表示支持Ta,愿意和Ta一起辞职,一起浪迹天涯,做闲云野鹤。我知道,Ta说的话,肯定是假的。我相信,Ta极其特殊的个人情况,足以让几乎所有人断定,在那个时候,Ta根本不可能有勇气和决心辞职告别体制。我心里十分清楚,和暗暗巴望着我主动“跳海”好看笑话的多数人一样,Ta也想看笑话。但是,Ta比别人更进了一步:担心我突然反悔不辞职了,决定主动联系我,给我一个电话,用自己假辞职的消息,加固我真辞职的决心。由于原本对Ta一直暗中有所提防,Ta的谎言,我根本当一回事,却在电话里应承着,假装相信Ta,并劝Ta别学我冲动,一定要考虑清楚。放下电话之后,我没有生气,我仅仅只是庆幸,甚至感到自豪,因为我再一次准确验证了自己之前的直觉:此人外表和善,灵魂狰狞。“管Ta人品啥样,反正我已经辞职了,此后尽量不和此人交往就是了。”
2023年12月9日
被用户删除
科技

《唐顿庄园》全6季合集:每天刷一集,英语口语、听力水平蹭蹭涨!

﹀扫码免费领取2023·原力英语提升营取材自经典《唐顿庄园》+北大学霸艾力带队有趣有料!0元!免费!迈向英语自由打基础最后一次记单词,生活考试都能用入群即可领取课程资源!
2023年12月8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你还的钱,我收下,但我仍然要你的命!”

导读:这个故事原型由一位读者朋友提供,本人对其加工了一下。我们身边有很多自以为聪明会算计的人,头脑其实十分片面狭窄,考虑问题只对准一个维度,忽视其他维度。结果,玩火自焚......十年前,因为生意需要,张力向王福借了五万元钱。当时,张力说好,四年之内,一定还清。然而,四年过去了,张力却毫无还钱的意思,尽管他的生意比较成功,赚了不少钱。对于他来说,这五万元不过是拔根毛,但是,他们夫妻一起商量了一下决定,假装资金周转不开,
2023年12月6日
被用户删除
科技

Weixin Official Accounts Platform

为了让更多的人受益,李泓霖老师辞去了原来的工作,一心投入到营养食疗的研究中,她后来发起的“北大的营养师调理班“,单个学员几天的收费高达18800元,想学的人仍然趋之若鹜,很多人都要等上半年!
2023年12月3日
被用户删除
娱乐

今天,我陪着屌丝们为吴京自豪了一回

所谓的“道义胁迫”就是:屌丝们自己骄傲嫌不够,还要求别人陪着他们一起骄傲。你若不陪着他们一起骄傲,你就是群体的敌人,因为他们在深感骄傲的同时,往往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绑架一个群体,比如,全县人民。
2023年12月1日
被用户删除
娱乐

召回!

但是昨天接到商家的电话,听着口气很着急的样子,她说,我买的那款包包,因为工厂发错了货,我们的是用最好的头层牛皮做的,但是工厂另外一个订单是用差一点的材料做的,样子看上去差不多,但是成本会差一些。
2023年11月29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从李田田到亮亮丽君,大家还疯狂打赏吗?

这几天,有的读者建议我,给那对被烂尾楼毁掉幸福的郑州小夫妻丽君亮亮写一篇文章,为他们说说话,呼吁大家给他们捐点款或打打赏。我该怎么做呢?接受这个建议,还是拒绝这个建议?大多数人基于正义冲动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老虱,你既然一直自诩为‘一位有良知的写作者’,这一次,真的应该帮一帮这一对受欺负的小夫妻。”一旦看到我拒绝,很多人的第二反应,肯定是指责我这个作者不够正义,太过虚伪。的确,在文章中,对开发商这样欺负人的强势者进行强烈的谴责,呼吁大家给受欺负的弱者者捐款打赏,一定能立刻给自己树立起高大正义的道德形象,立刻赢得海量的掌声和流量,但是,按照我一贯的写作风格,我不愿意为了掌声和流量而违背自己的意愿。我写文章,从来不是为了讨好什么人,而是言说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在这几位读者让我写一篇文章的建议中,有一句话,让我感觉不大对劲:“你可是一向都很有正义感的人哦。”听了之后,我隐隐约约有一种被道德绑架的感觉。对此,我只想提醒他们一句:善良和正义是一种主动选择,不是一种道德义务。活到中年,一向正直热血的我,在见识太多的人和事之后,逐渐变得懦弱了。但是,让我懦弱的,与其说是强势者,不如说是敲锣女。论对世道人心的杀伤力,敲锣女的变脸,可比强势者的暴击,要可怕多了。很多读者夸我勇敢,夸我理性。然而,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勇敢,大都是指向群体面对的公共问题。比如,廉价医疗、社保待遇、教育体制、学术腐败......面对这一类群体的困境,我愿意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发出一点正义理性的声音,尽管未必有效。然而,面对个体的悲情,我只愿意转发正规媒体已经公开报道的新闻和评论,或在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发出一些理性的道德追问,因为他们的不幸也有可能是我们的不幸,却不敢轻易伸出援手,给具体的弱者提供具体的帮助,尽管我的能力十分有限,即使有心帮忙,也做不了什么。暂且不说,敲锣声仍然时有所闻,敲锣女仍然时有所见,其实,大多数柔弱的个体,尽管可怜,却未必无辜,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很多时候,他们的认知配得上他们的遭遇。这一类人,平时沉醉在岁月静好之中,看似人畜无害,温顺平和,骨子里却极度自私冷漠,从来只关心个人切身利益,在别人的苦难面前,他们毫无共情。在群里的利益面前,他们明哲保身。更可怕的是,当和他一样无权无势的弱者遭遇不幸,你出来说几句,或在朋友圈转发几条新闻,很多这一类岁月静好派,还会立马跳出来,指着你的鼻子骂你“传播负能量”、“给外国势力递刀子”......在敲锣女的形象仍然如幽灵般阴魂不散的情况下,针对受伤的个人提供具体的帮助,还是要谨慎小心。除非你可以确信,他们曾经以哪怕是“在别人的跟帖后面匿名点个赞”这种最稳妥安全的方式,在社交媒体上,为其他弱者发过点声。温情互助就像一池良性循环的流动活水。当大多数人都陷入看似岁月静好,实则道德冷感的一潭死水之时,多来几个铁拳,也许还有望让死水流动起来。我这样说,看似出于万般的无奈,却多少带有几分的真实。我早就迈过动不动圣母心泛滥的年龄阶段和智力门槛了。恳请读者原谅我的自私。另外,尤其需要提醒的事,动辄正义感爆棚地用给受欺负的弱势者捐钱的方式,来表达对欺负人的强势者的不满和抗议,那是自欺欺人的伪正义。你们的天真和冲动,除了帮助李田田带着一夜收获的大多数人几辈子都赚不到的赞赏,轻轻松松移居日本之外,什么都改变不了。文章最后,我还是真心希望,在经历了这件事之后,丽君亮亮能够成长起来,坚强起来,逐渐走出当前的困境,并且不再为日本地震和澳洲大火而欢呼。贵州大学生刺伤我的心,台湾大学生治愈我的痛
2023年11月24日
其他

我不忍心杀了你,但我希望你尽快死:我和希特勒一样仁慈

二战结束之后,希特勒身边的一些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大都有过类似的回忆:“每天早上,走进办公室,他(希特勒)总要抚摸抚摸身边那一盆又一盆的花花草草。偶尔看到花草枯死了,他会流下悲伤的眼泪。”希特勒是在伪装仁慈吗?我相信,绝对不是。我甚至深信,他的眼泪,绝对是真诚的。三个月之前,我买了两条金鱼。其中一条养了不到十天就死了。剩下的那一条金黄色的金鱼,一直非常健康地活着,直到十几天前......那一天,我意外发现,它的尾巴被夹在鱼缸造景的石头缝隙里,动弹不得。我赶忙取出夹子,伸进水里,把石头挪开。然而,它右边的尾巴已经断了一半多,留下一条红红的血丝。从石头缝隙解脱出来之后,它再也无法游泳了,只能永远躺在水底,横着滑动。干脆把这条金鱼扔了吧?扔进垃圾桶或卫生间下水道?那一刻,这一念头在我大脑闪过。但是,转念一想,这条金鱼尽管尾巴断了,好歹还是一条活着的生命。活生生地把它扔进垃圾桶或下水道,实在是太过残忍了。无论如何,它和我相处了几个月,给我带来过一些快乐。经过一整天的阅读、写作、翻译之后,每到夜深人静之时,我经常会把家里大灯全关了,唯独开着鱼缸射灯。静静坐在一边,观赏它在水草之间舒展自如地穿梭的优美泳姿,总能立刻帮助我放松劳累一天的紧张神经,尽管三天两头给鱼缸擦擦洗洗、换水除藻,的确有点麻烦。然而,我拒绝就这么扔了这条金鱼,真的是基于善良本性吗?严肃拷问一下自己的灵魂,我发现,自己内心的真实,其实未必如此。“善良仁慈”如我,心里暗暗期盼的结果竟然是,我没有亲手把它抛弃,但是,它自己很快就死了。也许,我不愿意把它扔了,只是因为我无法接受把鱼活生生扔掉的残忍的自我形象,被明晰地烙在自我意识上。人性具有极其复杂的多面性,人的内心时常在不同按键之间切换。哪怕是再坏的人,也不必轻易否定“道德是一个好东西”。纵然是十恶不赦之徒,如希特勒,也希望活在“我非常善良悲悯”的正义幻觉之中。因此,坏人和恶魔,偶尔也有做好事的时候,间或也有仁慈的时刻。为何维护内心的正义幻觉,他们发明各种理论,编织宏大叙事,描摹炫丽理想,为自己杀人如麻,寻找光明正大的理由,既为说服别人,更为说服自己“我很正义”。性格简单直率如我,在人性的复杂性面前,照样不能免俗。半个月前,在潜意识里,正是为了维护那个“善良悲悯”的自我形象,我把这条金鱼捞了出来,放到了一个小的塑料盒子里。原以为,伤成这样,不能游泳,它应该很难进食或食欲缺失,没过几天,应该就会自己饿死。过几天,等它真的自己死了,我再把它埋到花盆里,同时,拍张照片,发到朋友圈或公众号上,再配上悲伤哭泣的表情。那一刻,在潜意识里,我一定会深深地爱上那个“善良悲悯”的自我形象,并享受着由此滋生的些许正义快感。。没想到,尽管尾巴缺了一块,布满血丝,躺在缸底,无法舒展自如地游动,这条金鱼的食欲却非常的好,能吃能拉。我每天投喂的饲料,它能吃光。然后,拉出几条长长的粪便。我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窗台看它。只要看到它那双大眼有神有光,看去还能活很久,我就会暗暗失望。然后,带着沮丧的心情,继续给它投食换水。于是,躺着不能动弹的,是这条金鱼,而内心纠结撕裂的,却是我自己,因为我既不想亲手扔了它,又暗暗期盼它尽快死去,免得长期给我添麻烦。简而言之,我既不想做坏人,也不想一直做好人。为了缓解自我被撕裂的痛苦,我心里真的希望,突然闯出一只流浪猫,趁我不注意,把头伸进鱼缸,把这条金鱼叼走。如此一来,恶的罪名全部由这只流浪猫来承担,而我只需对着逃之夭夭的流浪猫的背影,痛骂诅咒几句,既省去了长期照顾这条金鱼的麻烦,还可以收获些许正义幻觉。不期然间,这条意外生病的金鱼,让我进一步看透了人性的复杂。看透之后,我更加笃信,自己选择独身主义终身不婚的正确性。人生充满各种意外。从某个角度说,婚姻本质上是相互在对方那里买保险。进入这种互助保险模式之后,倘若一方突然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另一方有义务长期提供照顾。倘若结了婚的我,不幸和这条金鱼一样,某天突然失去了行动能力,我确信,自己最害怕好最难过的事情,肯定不是死亡,而是日渐发现,照顾我的时间长了,配偶脸上的笑容,逐渐收紧,日益僵硬......将心比心,倘若横遭不幸、长期卧床的人是她,我估计也会产生只敢深藏内心、不敢轻易示人的龌蹉期盼。我相信,大多数夫妻都是这样。甚至对于长期卧床的高龄老人,子女也大都如此。我这个人生性不喜欢麻烦别人,也不喜欢别人来麻烦我,所以,独身一辈子,既是选择,也是必然。万一将来失去了自理能力,我定会主动选择绝食,让自己悄悄离开这个世界,不给任何人增添任何麻烦。我自在潇洒了大半辈子,人生末尾的那点苦,是我应得的。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仍然愿意用它来交换大半生的自由。为何你读了很多书,文章却写不好?
2023年11月21日
其他

“叫虱”从此消失了......

2020年4月,开始公众号写作以来,我给本号起过两个名字。一开始是“老虱杂货铺”。一年后改为“叫虱”,并一直沿用至今。最初起名的时候,我就想用实名“虞乐仲”的,但是,想到自己的写作有可能涉及到熟人,为了避免被知道后的尴尬,我放弃了用实名的想法。尽管认真阅读文章的人,早就知道我的名字和工作单位,但是,如果只看公众号名字,没有认真阅读文章,多半不会知道我是谁。上周,自驾路过老家县城,停留了半天,偶遇几个熟人,没想到,他们都已经知道我的公众号了。此时,我才意识到,用笔名继续写作,已经毫无必要。既然大家都知道了,我干脆就实名吧。“叫虱”这个名字用了几年,多少有点感情,但是,太多太多的人认为,我的实名“虞乐仲”非常非常好听,一听到名字,感觉就是一个很有底蕴、很有文化的人物(过奖了)。这么好的名字,不用实在是可惜了,那就改回实名吧。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我。多谢多谢!
2023年11月16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我从不指望靠打赏发财:给读者解释两件事

其实,我极少推送简短文字,只是偶尔发一发。以前推送简短文字(非文章)信息的时候,文字后面是没有打赏按钮的。但是,那不是我不开,而是平台没有开放对简短文字的打赏功能。
2023年11月15日
其他

高校发生这样的事,让知名学者震惊......

在历史上,美国人曾经贩卖黑奴,可见美利坚民族罪恶昭彰。”此时,你可以搬出这个史实:“
2023年11月4日
被用户删除
社会

中国离审美有多远,离乔布斯就有多远

今天,贵阳出了大太阳,我的心情好愉快。起床之后,早餐之前,我做的第一件事,照例是,把房间好好打扫一遍。尽管我也算是大半个贵州人了,仍然要毫不客气地批评贵州几句。贵州本质上是一个农民省份。除了老贵阳人有浓浓的城市气质,你到贵州地州和县城去看看,尽管楼房和街道都修建得不错,但是,主体城区的灵魂,仍然离城市化非常的遥远。在地州县城街上行走和小区出没的人群,气质远远没有城市化,一看就是从农村上来的第一代市民。这是贵州和东部省份,在给人的直观感受上,最大的差别。辞职之前,我经常在课上跟学生说:“同学们,我不怕得罪大家,你们贵州本省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土里土气,怎么洗都洗不掉的土气。”前几天,在路上偶遇一位毕业6年多的在贵州县城工作的13级女生。我看得出,进城之前,她已经是非常用心地打扮过自己,但是,给我的感觉却像一只花蝴蝶......这些年,走遍大江南北,我不时痛感,这个社会最缺的就是审美。中国人真的急需一场触及灵魂是审美教育。接受高等教育,不单单是为了获得职业技能,更应该培养博雅气质。拿着同样的工资,为什么有些人的生活就像风干的咸菜,有些人却把日子过成一首诗呢?同样旅行,有些人,走了很多地方,言行举止仍然俗不可耐。有些人,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全都内化为视野、审美和价值观?生活状态差异的背后,其实是感受生活能力的差异。感受生活能力的差异背后,是美学素养的差异。蔡元培很早就意识到,改变中国,首先需要的不是科技和制度,而是改变人的精神世界。最能胜任这个任务的唯有审美教育。德国诗人席勒更早就发出了同样的呼吁:通向自由的道路,首先是审美教育。席勒深信,一个美盲充斥的民族,很难开展成功的经济政治改革。二战之后,日本和德国从废墟中快速成长为经济大国。这两个民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生活美学的极致追求。这种生活态度渗透到经济生产中,就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没有这种精神,能有享誉全球,畅销世界的过硬品牌吗?乔布斯说过,苹果与其他品牌的最大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绝不放弃对艺术和审美的追求。我教过的有的学生,非常崇拜我的审美品位。工作之后,买了房子,装修总想极力模范我。然而,装修结束,人住进去,房间的整体观感,仍然是洗不掉的土味。一个人的家居环境,在本质上,是内在灵魂的外化,是多重元素的奇妙组成,无法简单模仿。提升美学素养,需要整整一代人的努力。这些年,国家非常强调用创新创意驱动经济发展。然而,一个没有审美的国度,很难诞生乔布斯这样的天才......可以说,我们离审美有多远,离乔布斯就有多远。
2023年10月31日
被用户删除
社会

中国式启蒙为何最终往往收获愚昧?

导读:一场柏拉图式的对话读者:“老虱,你的文章,我每篇都读。昨天的文章,我也第一时间看了。”老虱:“谢谢!”读者:“我不同意你文章的观点。”老虱:“说说你的原因。”读者:“在文章中,你说,‘那些认为这个社会已经毫无希望的人,都是误国误民的人’,我不同意。”老虱:“你为什么不同意?”读者:“房价降不下来,贫富差距太大,就业压力太大,人口平均素质低......这个社会的问题如此之多,你说,哪里还有希望?老虱,我觉得,你太盲目乐观了。反正,我是不抱任何希望了。”老虱:“你的这些话,违背了人性,也违反了逻辑。希望我分析给你听吗?”读者:“你说吧。反正我是早就不抱希望了。”老虱:“你若早就对这个国家的变革和进步不抱任何希望,你根本就不会坚持阅读我的文章了。你早就取关我的公众号了。”读者:“何出此言?”老虱:“你长期坚持阅读我的公众号文章,说明你内心深处是渴望从我的文章中,获得某种启示、某种共鸣、某种力量。我说的没错吧?”读者:“嗯,的确,这符合人性,毕竟你的文章阅读门槛高,需要调动很多脑细胞。”老虱:“你一直在抱怨这个社会在教育、房价、就业、社会保障、医疗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实,那是因为你对社会能否变得更好还抱有希望,你才会这么做。”读者:“嗯,还真是这么回事。”老虱:“如果你对中国社会彻底不抱希望,你根本不会抱怨。你抱怨的目的是希望其他人能和你产生共鸣。你希望从更多的共鸣中看到希望,对吗?”读者:“你这么一说,我觉得自己还真没绝望,只是藏在潜意识里的希望,自己没有发现而已。”老虱:“你根本就没有真的绝望。你说过,‘最近发生的城管推翻老人摊子事件,更是让你对这个社会彻底绝望了’。这句话暴露了一个逻辑错误。你回头想想,‘更是’两个字与‘彻底’两个字,是否自相矛盾?”读者:“我不认为有矛盾啊?请给我指出来。”老虱:“一个事情,一旦已经到了‘彻底’的地步,就意味着已经到达极限了,根本就不存在‘更是’这样的比较级了。有比南极更南的地方吗?显然没有。那么,何来‘更是让我彻底绝望’呢?读者:“额......”老虱:“‘更是’两个字足以说明,绝望并未占满你的内心。在你的潜意识里,对这个社会还是抱有希望的。只是这个希望,被你内心泛滥的不满情绪掩盖了,你自己意识不到,却通过你的语言不经意地折射了出来。”读者:“老虱,我一直在内心责怪你做人太敏感,我今天才发现,敏感其实也是一大优点。这些细微的东西能被你瞬间觉察,而且分析的头头是道。不简单那!哈哈哈。”老虱:“那天,很多人批评某地城管推翻老人摊子,你也在转发朋友圈。如果你对这个社会的制度和法律彻底绝望,没有任何信任了,你还会转发吗?不会,你甚至连这条新闻都不会关注。你转发,是因为你相信,事情有望得到解决。”读者:“今天经你这么一分析,我还真的是没有绝望。”老虱:“但是,你经常给你周围的人传播绝望情绪。张嘴闭嘴‘这个国家彻底没希望了’。你自认为是一个启蒙者,其实,你是一个极其不负责任的启蒙者。”读者:“老虱,何以言之?”老虱:“你经常给你身边的人讲一些这个社会存在的问题,你一直在试图启蒙他们。”读者:“他们难道不应该知道吗?我这么做,也是为了提高他们对很多问题的认知水平和批判精神啊。”老虱:“他们当然应该知道,所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国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可是,你知道自己为什么招致这些人的反感呢?”读者:“为什么?”老虱:“启蒙之余,你经常摇头叹息说‘这个社会彻底没救了’。这句话,其实,已经让你的启蒙努力,陷入逻辑上的自相矛盾。”读者:“何出此言?”老虱:“既然这个社会彻底没希望了,你又何必启蒙大众?既然你认为,所有教育、文化、社会和经济问题,都永远解决不了,你又何必让身边的人知道这些问题呢?那只是徒然增加人家的痛苦。鲁迅不是说过吗?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梦醒之后无路可走。”读者:“......”老虱:“中国有很多自诩为‘启蒙者’的文人墨客。他们的所谓‘启蒙’,其实就相当于闹剧。比如,我原本睡得香香沉沉,就算宇宙立刻要爆炸了,世界末日马上降临了,至少我会在无痛苦中死去。这些启蒙者倒好,硬是把我摇醒,然后,告诉我‘你赶快醒醒,宇宙马上要爆炸了’。对我来说,反正地球毁灭已经无法挽救了,还不如不知道,宁愿在梦中变成灰。所以,这些启蒙者看似好心,实则荒唐,甚至害人,硬是把人拽入绝望的痛苦之中。”读者:“......”老虱:“假如你鼓励我站出来批评腐败,你首先必须让我对纪检部门有一个最起码的信任。你一边希望或鼓励我举报贪官,一边和我说,腐败根本没救,纪委里面没有一个好人,那我就无所适从了,甚至会非常痛苦,进而选择根本不再关心腐败问题。”读者:“确实......”老虱:“假如所有人都受你这一类启蒙者的影响,陷入了和你一样的绝望情绪,执拗地认为,这个社会彻底没有希望,那么,就没有人会再站出来为被城管欺负的摆摊老人发声,舆论场上必然是一片沉默。大家愿意站出来发声,那是因为心里还有希望。”读者:“......”老虱:“表面上看,你是一个有正义感、有人文情怀的人,但是,你给别人传染的绝望情绪,恰恰会抹杀你所有的启蒙努力。结果是,你的启蒙落得天怒人怨。读者:“......”老虱:“那些动不动就把咱们国家说得毫无希望的人,表面上看,是在批判现实,试图推动进步,其实恰恰是在阻碍社会进步。当大家都认为,真的毫无希望的时候,推动进步的任何努力,都会被大家主动放弃。既然没有任何希望了,那不如睡觉去呢?与其在绝望中死去,不如在睡梦中死去。你说,是不是这个逻辑?”读者:“那应该如何启蒙的呢?”老虱:“负责任的启蒙者,既要审视社会存在的问题,又要正视已经取得的进步,哪怕是一点一滴的细微进步。让接受启蒙的人们,在意识到问题的同时,不至于失去希望,并且愿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社会走向文明进步。”读者:“那么,你说说,出路在哪里?”老虱:“面对日益撕裂的国内网络舆论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启蒙者,在当下社会,最应该做的是,在十亿网民中,努力修复裂痕,培育中间地带。每次只要我提出,大家在批评中国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取得的巨大进步,那么,保证有不少网民,会跳出来攻击我,说我开始拍马屁了。无论是普世派,还是粉红派,很多人的思维已经严重极化到容不得任何中间地带。只要你不极端,两边都会骂你。”当下很多自诩为“启蒙者”的文人墨客,自己首先要接受一场启蒙,立场不要太极端,更不能把自己的极端传染给受众。否则,所有的启蒙都将走向启蒙的反面:收获更多的愚昧。一个失去中间地带的思想极化的社会,任何公共对话都无法开展,任何社会共识都无法达成,任何变革之路都无法铺设。
2023年10月25日
被用户删除
娱乐

拆解64集BBC纪录片,每天看一集,英语水平超大多数国人.......

50的“世界神作”,不仅浓缩了文学、思想、经济等领域的精华,还汇聚高达90%的日常词汇和口语场景,是不可多得的绝佳学习素材!
2023年10月21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总有刁民想害郑:郑强绯闻引发狼狗交战

时间应该是大前天的上午。从早上十点开始,关于郑强婚外恋绯闻的文章,伴随着聊天记录的截图,开始跟雨后的蘑菇一般,在互联网上不断冒出来。有的文章,在朋友圈出现之后,很快就被各大平台删除,原因是“存在造谣嫌疑”。然而,平台删帖的速度远远不如写手推文的速度。终于,十个指头按不住了......最初发文对疑似聊天记录截图穷追猛打的,都是右派阵营的自媒体。对于郑强长期以来在高调演讲中频繁发表的粉红言论,这些“汉奸美狗“们早已经深恶痛绝,却苦于无处下刀,终于等到郑强传出绯闻了,实在是机会难得,岂能轻易放过呢?随着射向郑强的子弹越来越密集,粉红战狼们开始摁耐不住了。再怎么说,郑强这个老粉红,一直都被“爱国”战狼们奉为自己阵营的旗帜性人物之一。在”汉奸美狗“们用推文和转发的方式,集中火力朝郑强射击了几个小时之后,前天下午,一场“护旗”运动开始了。粉红战狼们纷纷推文反击。他们根本不关心绯闻本身是真还是假,长期深深迷恋“阴谋论”的他们,一如既往地直接从动机入手,质疑“汉奸美狗”对郑强穷追猛打的图谋,指责他们试图借助这条婚外恋绯闻,发起一场打击“爱国”人士的舆论围剿。简而言之,就是“总有刁民想害郑”。于是,在国内舆论场上,(战)狼(美)狗开始交战......我的文章“被郑强投诉,我选择这么做......”于昨天中午推送之后的四个小时内,在公众号后台或读者微信收到的,都是赞同或夸奖我“勇于对郑强开火”的留言。然而,随着文章热度的增加,战狼们朝我这条“美狗”扑了过来。昨天晚上七点开始,骂我“恶毒抹黑郑强”、“打击爱国人士”的留言,越来越多......其实,平心而论,自2009年踏上高校领导岗位,十几年来,从未听说过关于网络红人郑强的桃色新闻,直到今年下半年,已经63岁,即将到达退休年龄的郑强,才被爆出“婚外恋”绯闻。传说中的婚外恋,究竟是真是假?这条绯闻仍然有待证实。在我个人看来,就算是真的,我也真心不认为,那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毕竟都是成年人,而且和东南大学马院袁久红院长在工作群散发某位女性私处红彤彤的美照比起来,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事情。要怪也只能怪,郑强平时的粉红调子,实在是唱得太高了,以至于实在是招太多人厌恶。最值得注意的是,和乌克兰战争、巴以冲突、日本核废水等等新闻事件一样,这位63岁网红老男人的婚外恋绯闻,再次在中国网民当中,引发的这一场狼狗交战。这一场场交战背后的大布景,是一个业已严重撕裂的中国舆论场。作为被粉红战狼奉为“旗帜”之一的网红人物,在演讲中频繁给人灌输敌我对立思维和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郑强,也是社会撕裂的制造者之一。这才是郑强最大的孽。1.
2023年10月15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被郑强投诉,我选择这么做......

昨天晚上,我突然收到公众号平台通知。打开一看,我被投诉了。投诉主体姓郑,IP地址是山西太原。(一看就知道是谁)被投诉的文章是,我前天写的“从郑强绯闻到余姚教育局长一百多名后宫:我只为教育担忧”。投诉理由是,我侵犯了他的肖像权和名誉权。关于名誉权,我觉得,可以商榷。真的要进行法律意义上的争论,我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毕竟,在全篇文章的措辞上,我从未肯定关于郑强的绯闻是真实的。何来“侵犯名誉权”呢?关于肖像权,我就更不觉得我有什么错了。郑强属于大学领导和公众人物。从民法角度而言,只要肖像本身来自其他正规网站和媒体报道,并且肖像本身没有被引用肖像的自媒体恶意扭曲和误读,那么,公众人物对于自己的肖像被这些自媒体使用,负有一定程度的容忍义务。平台的建议是,我自己先思考一下,该不该主动删文。如果主动删除,投诉就终止。如果不主动删除,对于是否真的侵权,平台法务部门随后会跟进并做出判断。想了一下,我还是决定把文章删除了。不是因为胆怯懦弱,而是因为不想穷追猛打。就算绯闻是真实的,我也不觉得,这属于严重的道德瑕疵。坦率地说,在我认识的35岁以上的已婚男士和男性单位领导中,在婚姻家庭感情问题上,非常干净的人,没有几个。即使不养小三,或养不起小三,偶尔到各地火车站附近的小巷子里渔色猎艳,点份快餐,也不算什么新鲜事。我前天写下那篇文章,并非出于对有待证实的郑强“婚外恋”的义愤填膺,而是因为这个绯闻是热点,最近因为宁波余姚教育局长丑闻,我正好对这个题材感兴趣,于是,索性就蹭个热度。我不喜欢郑强,是因为他在演讲中频繁给听众灌输敌我对立思维和煽动仇外情绪,而不是因为他是否有婚外恋。作为一位浙大校友,我曾经见证了2009年郑强仕途起步的那一刻。当时,几乎是所有人都相信,凭那个势头,郑强必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界的一颗新星。然而,此后,他的仕途生涯一直都走得不太顺利,始终未能如愿实现自己的抱负。我相信,和胡锡进的私生子风波一样,郑强一定能平稳度过这一次舆论风波,但是,我同样相信,他的仕途应该到头了。其实,真正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高等教育。在象牙塔内,不要说心怀天下,心系苍生,有思想、有情怀、有审美的知识分子,就连对阅读怀有真诚热爱的读书人,都已经是凤毛麟角。大多数博士、副教授、教授,都是不学无术、沽名钓誉、蝇营狗苟的利禄之徒。除了弄一些纯粹是圈钱骗钱的名头高大却毫无价值的课题和论文,他们的精神世界一片荒芜......只要看到他们,我就会忍不住对高等教育的前景感到灰心丧气。远离学术南郭先生和科研混子!眼不见为净!辞职整整半年了,我从未后悔过!为何你读了很多书,文章却写不好?贵州大学生刺伤我的心,台湾大学生治愈我的痛
2023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