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敦某家中餐厅,我的待遇不如黑人
导读:在海外感受中国人的鄙视链
我已经旅行过二十几个国家了,但凡在中国人在海外开的中餐厅吃饭,我的体验大都非常糟糕。
先说说,这七八年间,我在自己去过最多次的泰国的经历吧。
我前后在曼谷四五家中国人开的中餐厅吃过饭,最后无不是落个愤然离开的结局。
在曼谷这个高度国际化的大都市,无论是走进泰国人自己开的餐厅,还是数量客观的日本人和韩国人开的餐厅,你一进门,老板和服务员都是笑脸相迎。但是,走进中餐厅,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如果是其他国家的人进餐厅,无论是中国来的服务员,还是柜台后面坐着的中国老板,马上会挂上笑脸,立刻走上去招呼他们坐下来,拿着菜单,恭请点单。
然而,只要看到进来的是中国人,他们态度大都是冷冷冰冰的。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前来招呼你,而是任由你自己找个位置坐下,拿起桌上菜单,仔细端详。自己选好了菜,叫他们们一下“点单”,他们才会不冷不热地过来。
2017年冬天,我第一次到泰国。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完全陌生的曼谷,我感觉特别孤单。
某一天中午,我偶遇一家中餐厅。“他乡遇老乡”的激动,让我立刻一头扎了进去。然而,看到他们的这种架势,我的心顿时凉了大半截。
这还不算最坏的事情,更糟糕的还在背后。
我点了单之后,静候他们上菜。等了差不多十分钟,还不见上菜,却进来了几个泰国本地人。中国人老板和服务员立刻上前迎接。
点了单之后,他们立刻着手准备泰国人的菜。我等了二十分钟,泰国人点的菜已经开始上了,我点的菜还没有下锅。
因为第一次到泰国,人生地不熟,我只好忍了。憋了一肚子气,继续等待。足足等了半个小时,菜才上来。那一顿饭,从入店到结账,我没有看到他们半个笑脸。
此后几年,我每年都去泰国旅行两三次。前后又吃了三四家中国人开的餐厅。他们对中国客人的态度,基本上都差不多。从此,我去泰国旅行,再也不走进中国人开的餐厅。
在日本人、泰国人、韩国人开的餐厅,服务都非常热情友善,不会狗眼看人低,讲究一个先来后到。
有时候,前面的客人多,泰国老板或服务员往往会在我进店的那一刻就主动告知:“先生,现在我们客人有点多,可能上菜要等一伙儿”。
我的胃是标准的中国胃,一段时间不吃中餐,我就会觉得非常难受。但是,在泰国旅行,我的胃口却十分适应,因为很多泰国菜和中国菜比较接近,所以,我可以在泰国待上几个月时间都不会想回家。
在中东和欧洲,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们的食物和中国大不一样,烹饪方式差异非常大。多吃几次中东的食物和西餐,我就会觉得咽下去。呆几天就很想回家,非常怀念自己在家烧的菜。
这一次,刚刚到英国,吃了一次汉堡,我已经难受得不行了,因为之前在中东的迪拜和南亚的土耳其已经玩了一个礼拜,勉强吃了七八天的本地食物,胃口已经提出强烈抗议,极度想吃一吃中国菜。
所以,昨天晚上,我决定到我住的伦敦这家酒店附近的一家中餐厅去过一把瘾。价格不管多高,我豁出去了!没想到,我再次热脸贴冷屁股。
推开门,走进去,柜台后面那个看去五六十岁的中国老板,一看进来的是中国人,头都没有完全抬起来,不冷不热地瞥了我一眼,就又低了下去,自顾看中文抖音短视频(我从声音判断视频出处,未必准确)。
我没趣地自己坐下,翻看着菜单,琢磨着吃一道什么菜好。
几分钟之后,一个黑人进来,老板马上从柜台后面起身,走上前去,热情地招呼......我似乎可以理解他对我的冷淡。
中国来的游客,属于一锤子买卖,对他而言,没有商业价值。
这一带属于游客和酒店聚集地,再看一看我的着装特点,听一听我的口音,他肯定已经准确地作出了判断:我是中国大陆来的游客。对于“过路客”, 没必要热情。
这一点足以说明,中国人往往把在国内不讲商业伦理的坏习惯带出国门,而且施害对象往往都是自己同胞。
欧美和东南亚的店家,往往不会如此厚此薄彼,他们普遍遵循的是“进来都是客”的经营理念。
另外,这些在国外开小餐厅的中国老板,文化程度大都不高。这一类人群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只要赚了一点钱,就觉得自己灿烂得不行;
其次,能到国外开一家小小中餐店,就更是把自己当一回事了;
第三,在他们的认知中,谁在国外待的时间越长,谁就越牛逼。
他们的心里普遍是这样想的:“我能到国外长期开店,而你们这些中国人,不过是短期来旅游的,所以,我比你们牛逼,我高你们一等,我强你们一筹。”
这种基于畸形的攀比意识和等级观念所滋生的优越感,往往非常虚幻,只有在同样热衷于攀比,想当“人上人”的人群身上,才能得到真正地落实。换言之,只有在缺钱的人或极其在乎钱的人面前,你才能收获炫富的快感。
欧美人脑子里缺少等级观念。哪怕你身为总统,无论你怎么秀优越感,人家都理解不了你的优越,却有可能拂袖而去。因此,这些在海外开一家哪怕公厕般大小的中餐厅小老板们,只能在中国大陆来的游客身上,寻找和满足自己的优越感。
在国外旅行,只有你细心观察,还能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真正在国外读过书,然后,留下来工作,或者,海外生意做得比较大,或是生意有一定知识技术含量的中国人,往往态度温和、谦逊、有教养,而很多文化程度不高却得到机会出国打零工或短期旅行的中国人,往往以为自己十分牛逼。
无论拿的是几年期打工签证,暂时走出国门,哪怕是给小餐厅老板当服务员,做的是端盘子和点菜单的工作的中国人,还是拿到短期旅游签证,到海外旅行的中国人,普遍都是优越感十足,以为自己能踏出国门,非常的牛逼。
在国外,你遇到这两类人,他们普遍会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不会轻易因为你是同胞而给你热脸或打招呼,但是,一定会揪住机会秀自己的优越感和牛逼劲。
要领教服务员的牛逼劲,你需要走进中餐厅。一踏入店门,你就会发现,他们往往和他们的中国老板一样,对中国游客几乎都是爱理不理。在你们这些“来玩几天就要走的短期游客”面前,他们不免会觉得,自己能够长期待着,一待就是几年,就是牛逼十足的体现,哪怕天天端盘子。
对于中国到海外的短期游客,他们秀优越感的方式往往因年龄而异。你有机会和他们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相遇,并且静心细心观察他们行为细节的地方,往往是酒店的早餐厅。
六十岁前后的中国跟团游客,往往因为自己有退休金出国旅行,走过了不少国家,而觉得自己非常的牛逼。在坐下就餐期间,他们在和自己同伴的言谈中,一定会故意并高声调,用中文透露,上次去哪里哪里旅行,坐的是多大的飞机,感觉怎么样怎么样的内容,就是想让坐在旁边的其他中国同胞羡慕自己“有钱有闲,周游世界”。
二三十岁的利用调休出来旅行的中国年轻游客,则会利用早餐桌上和自己同伴聊天的时机,故意在言谈中夹杂若干英语单词。没用同伴的中国游客,瞅准有其他中国人在身边的时机,抓紧时间对早餐厅外国服务员飚几句英语。
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周围的中国同胞佩服自己会说几句英语。他们往往看不起年纪大的中国游客,因为他们普遍没有读过大学,不会英语,只能跟团,而自己十分牛逼,会飚几句英语,不用跟团。
真牛逼的人遇到真牛逼的人,一般轻易不会冲突,因为双方格局都大。
真牛逼的人遇到假牛逼的人,也轻易不会冲突,因为前者看不起后者,不屑一顾。
假牛逼的人遇到假牛逼的人,十分容易产生冲突。
难怪若干年前,日本爆出一条新闻:两个来自中国的三十多岁的女人,在日本某家中餐厅,打起架来。一个是在日本中餐厅打工的女人,一个是去日本旅行前来吃饭的女人。
我当年是在网易新闻中看到这条新闻的。我记得,我当时笑爆肚皮了,并且在新闻跟帖中留了言,引来了数万条点赞。
我的留言是:一个以为自己很牛逼,能出去打工端盘子;一个以为自己很牛逼,能出国旅游。“牛逼”的遇到“牛逼”的,能不打起来吗?
好吧,本文啰七八嗦有点长,我还是总结一下本文的中心思想吧:中国人之间存在着一条长长的鄙视链,而且基于攀比和鄙视而滋生的优越感,往往只能在自己同胞身上具化和落实。哪怕走出了国门,很多人也依然是劣性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