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年前数学家预测:补课会泛滥,数学新课标会“毁掉”一代人

姜伯驹 初中数学延伸课堂 2022-07-16
姜伯驹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姜伯驹生于数学世家,其父姜立夫(1890—1978) 是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早年的老师 
教育周刊: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您提交了一份提案,指出正 在实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学新课标”,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在您看来,它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姜伯驹:“新课标”于2001年7月颁布,按照新标准编写的新教材陆续出版试用。原定分步到位,滚动发展,到2010年才全面实施。事实上到2004年9月就已在全国仓促实施,只有个别县区除外。在我看来,这个“新课标”改革的方向有重大偏差,课程体系完全另起炉灶,在实践中已引起教学上的混乱。特别是,“新课标”与此前许多年实行的几个数学教学大纲相比,总的水准大为降低。这个方向是错误的。  
教育周刊:降低水准,也许是为了让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少学一些难懂的知识,以减轻他们过重的学业负担。从这个出发点来说,“新课标”似乎不是没有道理。 
姜伯驹:这跟减负没关系。我们要问:是现在的学生负担重,还是过去的学生负担重?恐怕大多数人都会说,现在的学生负担重。从数学课来看,现在的学生所学的知识并不比过去多。而且,不是学的多负担就重。相反,老师讲得越少、考得越刁,学生的负担越重。现在学生们都陷在“题海战术”里,考试不是考学生的能力,而是考学生的熟练程度。因为考试往往有选拔的意义,如果你就学一个“九九表”,怎么考?只能千方百计出怪题、偏题,把考试搞成“脑筋急转弯”。 

教育周刊:仅仅因为“降低水准”,就说“数学新课标”“方向是错误的”,是不是有些偏激? 
姜伯驹:“新课标”全面否定过去的教学体系,每个学段(三年为一学段)均代之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四大板块,知识的讲授跳跃杂乱。它过低地估计学生的理解力,学生稍一问个为什么,就要等待“螺旋上升”的下一个循环。广大的中学教师拿到新教材后无所适从,不得不想办法应对:水平很高,经验丰富的老师,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讲;重点或准重点中学的一般老师,他们拿着过去的教材把定理和定义补齐;但更多的老师特别是西部边远地区的老师,他们缺少教具,也没有多媒体,教材中大量所谓贴近生活的实例农村孩子都没有听说过,不知道怎么教了。家长找老师补课,补旧教材,穿新鞋走老路,反而大大加重了学生与家长的负担。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有其特殊的地位。“数学是科学的语言”,说的是数学知识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说还要训练出其他学科中所需要的清晰思维的智力。这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极大。中小学数学教育担负着理性文明和科学精神的启蒙使命;在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中,这个使命尤其重要。“新课标”全面否定了我国中等教育的优良传统,大大淡化了数学中的推理证明,代之以“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甚至连“平面几何”这个词都不见了,只许说“空间与图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样的基本定理也不要求讲证明,有的教材就代之以所谓说理,让学生用剪刀将三个角进行拼接实验。不鼓励学生问为什么,不讲证明,数学课就失去了灵魂。
  其实,数学上很多概念并不是完全可以实验出来的。比如“三角形内角相加是180度”,你真用尺子去量,可能会有误差,也许就得不到这个180度。现在这些概念都不讲了,只让学生认识一个具体的角,这还是数学吗?
  平面几何中很多概念看似很简单,但是不把它讲清楚不行。一是要让学生认识图形,另一个是让学生从简单入手,逐步深入,学会怎样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最简单的东西,往往也是最本质、最基本的东西,通过对简单的把握,建立思维体系,通过推理,得出的结果往往是惊人的。这就是数学思维,是科学精神,是我们要着力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人说:“平面几何是对人生很重要的一课。”对这一点,科技界是有共识的。  

教育周刊:几何、包括其他数学问题,确实对培养人的数学思维、进而培养科学精神非常重要,但这些课程对初中生而言,是不是过难?  
姜伯驹:“新课标”观点是:平面几何对初中生太难。实际上,初中生好动、好问,思想活跃,凡事都喜欢问一个为什么。新标准用了“螺旋式上升”的理念,把知识点分成几片,先讲一片,然后就放下了,讲下一片的时候就要等到一年以后。可是知识是有一个体系的,前几个知识点告诉你“是什么”,下面就要告诉你“为什么”。现在你只讲了“是什么”,“为什么”要到一年以后再讲,这个体系就切断了,思维探究的精神就弱了。如果初中不学平面几何,高中立体几何上来了,更复杂的图形出来了,可学生还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思维,理性概括能力、抽象能力、科学精神都不足。基本的训练错过了,高中根本补不起来。  
教育周刊:目前,我们都有一个共识:教育必须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您认为教育改革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姜伯驹:我们普及义务教育,不是为了让大家人人都有个文凭,不能降低原来的培养标准。现在,高三一年都是题海战术,内容不是过多,而是重复。现在初三也来这么一次,学生原本要3年学完的东西,一定要在2年内学完,然后就大量做练习题,不从这方面入手进行改革,而去改教学内容,显然这种做法不科学。
  我认为,中小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比大学教育更重要。我们目前的中小学生近2亿,中小学的数学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复兴。这里说的不是培养数学家,而是国民的基本素质。按照这样的“新课标”,很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育。教育的效果是滞后的,十年以后,长大成人的这一代中学生理性思维能力不强,就悔之晚矣。
   教学改革不能采取“革命”的办法,要渐进。课程研究、师资培养、学习环境、考试制度,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行。
  我希望,立即(从2005年秋季起)停止推行“数学新课标”。鉴于按该标准编写的课本已经在全国发行,首先应允许各省市自己选择数学教材,包括非新标准教材。特别是重点中学和西部地区等使用新教材确有困难的学校。
  其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小组应当吸收对数学科学有深入理解的数学家、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小学教师参加,尽快修订课程标准。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必须妥善部署试验。推广的步伐必须与教师培训的步伐相适应。实施过程必须请学术机构组织中学教师和数学家进行相对独立的调研与评估。
后记:全国一个大课标,各省市高考题又不尽同,现在专家提倡大单元讲课,讲知识间背后的逻辑,让学生自主学习等,看看课本导数讲的多基础,高考呢?大多都有高等数学背景,学生会了牛刀何乐不为內?以后中考和高考超不超纲,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看看前段时间八省联考数学题,150分的题  平均分70左右,这是教育部命题,不知专家对这平均分,有何感想,对高三后期教学有什么指导意义何在?在“多一分,干掉千人”背景下,估计很多家长是希望自己孩子“超纲”,这样可以获得最大安全感。
本文来源于网络,贵在分享,侵删。

往期推荐


最新消息!怀进鹏出任教育部长,这些“教育毒瘤”有望被铲除!

补课机构“倒了”,新的补课形式兴起,家长不甘心就此“躺平”

变天!北京“双减”细则正式发布,上海小学英语踢出期末考试⋯⋯

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老师在拼命教书,一群不学习的父母在努力育儿!

延长教师在校时间,可能会产生这些后果

终于有人把“教育内卷”讲明白了

推荐阅读与观看(直接点击或扫码打开)

注:622分钟视频教程提供免费下载!!!

622分钟几何画板视频教程


扫码:文章详细分类汇总/快速查找文章

《尖子生之路》7册视频解析

《尖子生之路》计算专项视频

《贯通中考》-配套视频汇总

选填压轴-计算专项-124强化

[视频]知识点解读与同步例练(初中三年汇总)

近五年(17-21)福建九地市九下质检压轴汇总

初中各科各版本电子课本汇总(2021.7更新版)

初高衔接视频教程      章节资源汇总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各学科课程免费学

初中数学延伸课堂的相关图书介绍与购买

期中期末中难七上 七下 八上  八下  九上  九下

期中期末全卷解析    含参计算—方法思路

超前自学-预习复习-课后巩固

关注:对应视频号

七上 七下  八上  八下  九上 九下

近五年中考真题压轴解析

21   20   19  18  17   模拟

教学思考/体会-教研提升-常用资源

通知:622分钟《几何画板视频教程》教版初中三个年级整套PPT课件免费提供下载,需要的朋友请直接点击打开文章认真阅读操作说明。


图书推荐《尖子生之路》培优系列共8册

推荐理由:丛书内容均是本公众号之前发布的公众号文章精选更新而成,丛书最大的特色是:个人独立编写,有着其他教辅书无法替代的优点!详细了解,请点击打开《尖子生之路》系列丛书特色介绍.

初中数学延伸课堂最新图书了解与购买

《尖子生之路之路》共7册

扫码进微店
购买(唯一渠道)

《尖子生之路》计算专项

《贯通中考》—中考复习

《中考选填(含计算)》

《中考数学压轴必刷题》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更多详细分类汇总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