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堆假中华勤学故事,实在让人很无语,很无奈 | 短史记

杨津涛 短史记 2019-04-02

图:央视官网《中华勤学故事》页面截图


文 | 杨津涛


这两天,偶然看到一部央视早些年制作的动画片,叫做《中华勤学故事》(如上图)。①


这是一部非常奇葩的动画片。它总共52集,每集讲述一个古人的勤学故事,立意可以说是非常好,但……其中很多勤学故事是假的,让人看了很无语,只能哑然失笑。


动画片的目录如下:


图:《中华勤学故事》全集目录


其中部分内容确有所本。比如,《匡衡凿壁偷光》出自汉代刘歆《西京杂记》;《李白铁杵磨成针》是宋代祝穆《方舆胜览》里的故事;《皇甫谧浪子回头》取自《晋书》;《范仲淹断齑画粥》采自宋代魏泰《东轩笔录》。


为了丰富动画片情节,超出原有史料做一些发挥,也无可厚非。难以让人接受的,是捕风捉影,甚至杜撰假的勤学故事。


比如《岳飞学艺》这一集,说的是岳飞小时和周同刻苦习武,终成一代名将。《宋史·岳飞传》里确实有岳飞“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的记载,但片中岳飞的一句问话:“是不是当年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授业恩师周同?”瞬间让本集故事的真实性土崩瓦解——林冲、岳飞为一师之徒,那是评书小说才会有的情节。


再如《陆游书巢勤学》这一集。陆游的书房确实名为“书巢”,或许也真的学过剑法——他自称“读书三万卷,学剑四十年”。动画片借此发挥,不但让陆游成为武林高手,连他父亲也是身怀绝技。其实,陆游的父亲是一个标准文人,一生历任淮南东路转运判官等职,没有证据表明他练过武②。


图:动画片中,陆宰、陆游父子比剑


再如《张三丰创太极》一集,称张三丰原本是武当山上的一名厨师,经过不懈努力,发明了太极拳。后来,张三丰在武当收徒,成为一代宗师。事实上,今人对张三丰所知甚少,甚至不知道他和“张三峰”是不是同一人,究竟生活在宋代、元代,还是明代。太极拳的创始人有王宗岳、陈王廷等不同说法,但绝非张三丰。③动画片为一个“莫须有”的人物,编了一个假的勤学故事。


以上几例“勤学故事”虽然荒唐,但多少还能找到点史料的影子。动画片中的另外一些勤学故事,除了古人名字是真,事迹全属虚构。


比如《屈原洞中苦读》一集里,说屈原小时候喜欢读《诗经》,而学宫里的老师不允许他看这种“民谣野诗”。没办法,屈原只好躲到山洞里偷偷阅读,且不问寒暑……


就史料而言,屈原其人只出现在《史记.屈平贾生列传》里。关于屈原的少年经历,这篇传记无一字涉及。


面对这个完全虚构的故事,最合适的评语,或许就是“无力吐槽”了。


图:动画片中,屈原在山洞中读《诗经》


再如《华佗拜师学医》这一集。就史料而言,华佗的事迹仅见于《三国志》与《后汉书》。关于他的师承,只有一句记载:“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意即华佗在徐州游学,精通几种经书。


而在动画片中,编剧为华佗演绎了一段曲折的拜师经历。动画片一开始,说华佗父母双亡,于是立志学医,给贫苦人看病。随后,华佗在一个名为“仙医镇”的地方,找到名医“蔡大夫”。蔡大夫说,要拜他为师,必须完成两道难题:一是不用梯子、不爬树,摘下树叶;二是分开两只打架的山羊。华佗在绳子上缠上石块,挂下一根树枝,轻松摘下叶子;他又给两只山羊分别喂草,成功使它们安静下来。


如此狗血的故事,怎么可能是真的呢?


图:动画片中,华佗为拜师来到“仙医镇”


再如《宋应星买书》这一集。突然有一天,少年宋应星发现包“米果”的纸是《梦溪笔谈》散页,当他想找这本书的时候,被老师告知“已经失传了”。正当宋应星绝望之际,他看到一个老太太卖“米果”用的“包装纸”就是半本《梦溪笔谈》。宋应星大喜过望,追踪而去,终于在废纸厂找到了另外半本书——他如果晚到一步,书就要被化成纸浆了。


这当然也是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首先,《梦溪笔谈》并不是一本“科学著作”,它是文人笔记,内容包罗万象,有关科学的内容只占约1/3。其次,《梦溪笔谈》问世后,刻本很多,甚至我们现在还能见到元代刻本。在明代万历年间,想找到该书并不难④。第三,从宋应星《天工开物》一书的引文来看,他一生博览群书,但其中并无《梦溪笔谈》⑤。


图: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征引过的书目,见于潘吉星《天工开物校注及研究》


整部《中华勤学故事》还经常使用一个套路——某名人小时候家里很穷,上不起学,只能在私塾外偷听,但是通过努力,成绩反而超过了那些在私塾里上课的人。


比如《文天祥少年正气》这一集。为了表现文天祥刻苦读书,自尊自重,编剧让他“变身”为一个没钱上学的放羊娃——文天祥在里面自说身世: “我爹是教书先生,后来我爹去世了,我就出来放羊了。”塾师见文天祥一心向学,就留他一起读书,并不收学费。


后来,私塾中有人诬陷文天祥偷了同学的墨,塾师说,“按照村里的老规矩,让土地爷来裁决”,结果文天祥被土地爷“确认”为小偷。不久,丢失的墨在别处被找到,证明文天祥是冤枉的。这时,文天祥说了一句话:“打我骂我都不怕,就是不能侮辱我的人格。”


这个故事毫无史实依据。因为文天祥的父亲文仪精通诗书,亲自教几个孩子读书,直到1256年、即文天祥20岁左右才去世。⑥文天祥没上过什么私塾,当然不可能在私塾里被人诬陷偷墨。


图:动画片中,文天祥在放羊


再如《朱元璋放牛读书》一集。说朱元璋幼时家贫,一边为人放牛,一边努力读书。好友徐达从私塾放学后,会把老师讲的内容复述给朱元璋。长大后,朱元璋就投奔义军,成就了大业。


按照王文禄《龙兴慈记》的说法,朱元璋小时候曾和小伙伴们一起偷吃牛犊,可能确实当过放牛娃⑦。但朱元璋成年后,是先到皇觉寺为僧,后来才参加的红巾军。动画片虚构了徐达教朱元璋读书的故事,还回避了他曾当和尚的历史。


图:《龙兴慈记》中有关朱元璋等偷吃牛犊的部分


最为可笑的,当属《诸葛亮喂鸡》这一集。故事中,诸葛亮在私塾读书,公鸡一打鸣即要下课。诸葛亮为了多学习,就暗中给鸡喂食,让它不能按时打鸣。


这个故事不见于任何典籍,不知道编剧是不是从“半夜鸡叫”的故事中获得的灵感——事实上,这个故事在常识上也不能成立,单靠喂食是无法控制公鸡打鸣的;私塾用公鸡打鸣来决定下课也非常脑残。诸葛亮少年时代如何求学,因史料所限,今人是完全不了解的。


图:《诸葛亮喂鸡》截图


再如,《少年包拯学断案》一集里,说少年包拯和所在县的县令学“推理”;《柳公权戒骄成名》一集里,说柳公权小时候看到一位没有双臂的人,也能写很好的书法,于是知道人外有人;《欧阳修借阅典籍》一集里,说欧阳修借捉迷藏的机会,去小伙伴家看书……都是虚构出来的“勤学故事”。


此外,或许是为突出“勤学”的价值,这部动画片在讲解古人成功原因时,始终在忽略两个关键因素,即主人公的天赋及家世。


从天赋来说,动画片中出现的李白,史称“十岁通诗书”,10岁通晓史书;柳公权“十二能为辞赋”,12岁能写辞赋;陆游“年十二便能诗文”,12岁就会写诗作文;顾炎武“读书目十行下”,一眼能看10行书……


他们不成名,谁成名?


就家世而言,动画片里的人物当中,王羲之、王献之出身世家,自己也都有官职在身,不必为吃穿发愁,自然能随时练书法;李清照父亲李格非曾追随苏轼,著作丰富、藏书众多,李清照耳濡目染,自然容易打下文学基础⑧;陆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都是高官,且以藏书闻名,因此陆游很容易做到博览群书……


很多时候,家世的重要性并不弱于勤学,甚至是一个人是否有机会勤学的前提。


图:动画片中的李清照


其实,真正的勤学故事,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知名者,有祖逖“闻鸡起舞”、杨时“程门立雪”等;不知名者更多,如王育读书失羊”、阎正衡“以柴借书”、王闿运“勤能补拙”……⑨


可惜的是,《中华勤学故事》愿意虚构荒诞不经的《诸葛亮喂鸡》,却未曾收录这些真实的勤学故事。


(完)


①张宇:《央视推出大型动画片<中华勤学故事>》,《北京晚报》2004年5月9日。

②郭玉琼、李金松:《“家风”与陆游的诗歌书写》,《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

③梁宇坤:《张三丰与太极拳关系研究》,河南大学2014年。

④胡道静:《梦溪笔谈校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777—809页。

⑤潘吉星:《天工开物校注及研究》,巴蜀书社1990年,第195—197页。

⑥夏汉宁、黎清、刘双琴:《宋代江西文学家考录》,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466—467页。

⑦王文禄:《龙兴慈记》,中华书局1985年,第4页。

⑧徐培均:《试论李清照俄父亲李格非》,《岁寒居论丛》,黄山书社2011年,第345—360页。

⑨参考刘茂银、万爱珍著《治学典故》,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年。王育读书失羊,见于《晋书·王育传》,大致情节是,王育少时贫困,给人放羊为生,每次经过学校都暗自流泪。一有空闲就折蒲草在地上写字,一次因太入神以至羊跑走了也没发觉。王育只好将自己卖给羊主人作为赔偿。同郡许子章代他偿还了丢羊的损失,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王育博通经史,在十六国之一的前赵官至太傅。阎正衡以柴借书,见于《清朝野史大观·清朝艺苑》,大致情节是:清代学者阎正衡年轻时喜欢读书,但地方偏僻,不易得到书得知同村一老翁藏有《史记》,于是每天为老翁背柴,换取读《史记》的机会。一边读一边抄,用了几个月时间全部抄完。王闿运勤能补拙,见于《清史稿·王闿运》,大致情节是:王闿运幼时天资愚钝,他鞭策自己,白天学的内容,不能背下来就不吃饭;晚上学的内容,不完全理解就不睡觉。


四十年前,一张“接吻照”轰动全国


如何区分真国学与假国学


百万侵华日军投降后,武器去了哪里? 


一位四百年前的“朱元璋粉”


中国“永动机”往事 


国军上将在日记中评价民国政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