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视点:漫谈面向未来之颠覆性技术

2016-09-15 信息与电子前沿



者按:“创新”这两个字在当前中国已经火的不能再火了,创新包括战略、组织、科技等等,其中科技毋庸置疑是最具显性、最为重要的创新要素。创新性技术可分为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和使能技术等,这些概念之间有区别,也有重叠之处。上一周我们和大家介绍了我们对使能技术的理解,这周我们将和你分享更具震撼性的一种技术理念:颠覆性技术。



2016年炎夏,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对发展“颠覆性技术”做出了部署,明确提出要在信息、制造、生物、新材料、能源等领域,特别是交叉融合的方向,加快部署一批具有重大影响、能够改变或部分改变科技、经济、社会、生态格局的颠覆性技术研究,力求使我国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赢得竞争优势。这就让本来已经炒的火爆的颠覆性技术更是“火上浇油”。越是在这种热闹的场面下,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科研规划管理者越是需要保持理性,审慎思考,不要被一些虚妄的概念冲昏了头脑。



一、 颠覆性技术的定义


和 “使能技术”一样,“颠覆性技术”同样是一个舶来词,它是英文disruptive technology的中文翻译,因此有人还将其翻译为“破坏性技术”。因此,这种技术的意义在于对原有技术理念的颠覆、破坏,也就是除旧布新,对现有的一切完全抛弃。“颠覆性技术创新”具有前沿性和突破性,谁能在“颠覆性技术创新”中胜出,谁就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获得主动权。


颠覆性技术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提出创新理论(1995年的专著《颠覆性技术的机遇浪潮》)。他将颠覆性技术定义为一种另辟蹊径、会对已有传统或主流技术产生颠覆性效果的技术。根据克里斯坦森的定义,颠覆性技术能够打破现状,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重新配置价值体系,并引领全新的产品和服务。与其他技术不同,颠覆性技术给经济体带来的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并促进其重大发展,造成利润空间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传统企业被新兴企业所取代。

在军事上,颠覆性技术必须是能够改变战争游戏规则(game-changing),在民用领域,它必须具有让一个产业灭亡的能力。颠覆性技术是被颠覆者的屠刀,每一个颠覆性技术都需要被颠覆者的亡魂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因此,首先并非所有的前沿技术都是颠覆性技术,另外每一项颠覆性技术都有一个要扼杀的对象,只有对现有技术或产业进行破坏的技术才是颠覆性技术。

技术进步带来的行业颠覆的历史并不少见:汽车在美国普及仅用13年,彻底让马车变成了娱乐项目,数码相机10年时间就将胶片相机送进博物馆,有线电话取代了电报,智能手机取代固定电话,等等。未来只会有更多颠覆技术出现,不思进取的传统行业必然受到冲击甚至是被颠覆。


二、 典型颠覆性技术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否定自我的历史,每一次新技术的诞生,总是推动一轮新的社会变革,而近年来这种变化的速度、广度更是到了让人无法接受的程度,面对人类未来的问题,各个科技领域的专家都积极地预见未来,分析判断未来科技发展走势。说到这些预测热,有两个报告是不得不提的。



第一个是2013年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发布的《颠覆性技术:将改变人类生活、商务和全球经济的前沿技术》,提出了12项改变世界的颠覆性技术: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先进机器人;下一代基因技术;自动化交通工具;能源存储技术;3D打印;先进材料;非常规油气勘探开采;可再生能源。


第二份报告是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2013年9月发布的《游戏规则改变者:颠覆性技术与美国国防战略》研究报告,经过对各个行业的专家进行调研,利用系列兵棋推演,遴选了五类最具颠覆性潜力的技术:自主系统或叫智能军事系统、定向能武器、网络能力、3D打印技术、人体机能改良技术。



三、 如何认识颠覆性技术


弗兰兹ž李斯特曾说过,他创作音乐是出于对“探索未知的未来的无限可能”的强烈渴望。“颠覆性技术需要源头创新,而源头创新开始时是少数人的自由探索,需要经历多次探索失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说。不管是颠覆性技术、使能技术还是前沿技术,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创新,也许还是少数人思维的灵光一现。笔者认为,颠覆性创新最为重要在于两点,一是对个人的尊重,二是对颠覆对象的认知。

       创新不是你想有就能有,特别是颠覆性创新技术,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回顾人类历史上颠覆社会进程的技术创新,总会有一个神一样的存在。尽管这些人的成就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他们的贡献确实是不同一般的。对于一个国家、社会或集体而言,自由的空间、包容的文化、对个体的尊重,允许奇思妙想、宽容失败也许就是对创新的最大贡献。

另外笔者在查阅有关资料时发现,大量有关颠覆性技术的言论其实并没有真的弄清楚什么是颠覆性技术,而是热衷于炒概念,这种做法的可怕后果就是落入“技术陷阱”,白白浪费大量宝贵的资源。颠覆性技术最重要的内涵在于颠覆,只有弄清颠覆的对象才可以谈颠覆。

 正如国防科技大学朱启超教授所言:技术创新一般遵循渐进演化的常态模式,也不能排除具有颠覆性效应的技术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开始涌现。我们对于颠覆性技术的认识,应有常识判断,应遵循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尽可能地实现重大创新,为军事斗争探索非对称的制衡制胜手段。习主席去年曾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呼吁,我们要提高技术认知力,确保不被敌实施技术突袭,更不要把别人的需求当成我们的需求。因此,对于颠覆性技术的认识,无论是战略分析人员还是技术管理人员,都有责任秉持足够的科学理性和高度的战略警醒。



  •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投稿链接

  •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 电话:010-68893411

  • 邮箱:dkyxuebao@vip.126.com 


热点阅读: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2017年校园招聘简章

新视点:漫谈面向未来之“使能技术”

非火力打击武器发展研究

中国缺席首尔安全对话,你怎么看?

机器人是否最终会取代人类?

美国机器人发展路线图

学术:量子计量技术在预警机中的应用

学术: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分析

学术:下一代预警机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

学术:电磁武器打击链构建理论与方法研究

陆军:导弹武器打击链构建理论与方法研究

混合战争理论:21世纪战争新思维

暖心技术:秋季驱蚊小妙招

强势围观G20:“老牌壕”与“暴发户”的爱恨情仇

新视点:军用无人系统的是是非非

【邀请函】“梦想2049”青年创新论坛

学术:基于国防部体系架构(DODAF)的美军信息支持计划(ISP)

学术: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城市安全建设研究

吴剑旗:一种基于半监督学习的窄带雷达目标识别系统

有奖互动:一张奇怪的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