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美智库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2017-09-16 学术plus 学术plus



首次打击

—中国对美国在亚洲多个军事基地的导弹威胁



(一)


具有中国特色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1. 作战战略



  • 1966年,中国弹道导弹部队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SAC)正式成立,起初二炮主要致力于核威慑。


  • 1990–91海湾战争期间,美国精确制导巡航导弹对伊拉克军队的打击取得令人震惊的胜利;中国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分析,了解情况后二炮部队按照“双重威慑、双重作战”战略,从严格的核战略部队转型为同时具有核弹道导弹和常规弹道导弹的部队。


  • 通过采用2049项目研究所的易思安(Ian Easton)在2013年所说的“投送中心战略”,中国集中力量进行单个投送单元(例如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精确打击武器的发射,摈弃了美国军队以基于平台打击力量(例如飞机、战舰和潜水艇)为标志的军力投送老路。该战略最小化了中国在平台能力上的劣势,充分利用了不对称因素的优势,例如战区地理的不对等(美国和同盟国在亚洲缺乏战略深度)、 财政不对等(中国武器生产的成本低)和国际法律的空白(中国对《美俄中程核导弹条约》的不参与)。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从很早就认识到,这种新方式是中国所谓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基础,而这种新方法需要同时提高导弹的质量和数量。中国导弹部队在转型中扩大了规模,目前组成人员数量约为100,000,粗略地比较是美国主要弹道导弹部队——美国空军第二十航空部队的十倍。并且在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被提升到与中国其他军种平级的地位,正式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2. 美国海军与智库专家分析?



关于该军种的特殊使命,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米歇尔-查斯(Michael S. Chase)在2014年写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作战原则要求一系列的威慑、胁迫和强制作战。如果威慑失败,常规导弹突击战役的任务包括“对敌军战役和战略纵深区域的重要目标实施火力打击”。打击的潜在目标包括指挥中心、通信枢纽、雷达站、空军和海军设施、交通和后勤设施、燃料库、发电中心和航母打击群。


查斯(Michael S. Chase)还写道:“总之,中国关于常规导弹突击作战的军事文献强调突袭的重要性,暗示更倾向于先发制人地实施打击。”尽管多数“中国通”认为,中国在危机情况下不会不先给敌人一个让步的机会,就直接进行晴天霹雳式的袭击。但实施先发制人的导弹袭击、率先发起作战行动符合中国声称的“积极防御”的总体军事战略。


兰德公司2007年关于中国反介入战略的研究概括道:“将敌方的首次攻击定义为‘敌方采取的任何企图分裂中国领土、侵犯国家主权的军事行动’,这种概括就为中国军事战略似乎前后矛盾的论述提供了解释. . .由此表达了与‘战略第一枪’相同的含义。”


中国事务分析师成斌(Dean Cheng)在2015年有类似的说法:“从毛泽东时代到现在,积极防御的概念强调假设战略防御,同时争取作战和战术主动权,包括必要时在这些层面上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因此只有在政治或战略领域,中国才可能将先发制人进行导弹袭击看作对敌方威胁中国主权(例如,宣称对台湾或南海的主权)的防御性“反击”。



尽管多数“中国通”认为,即使在危机条件下中国也不会不先给敌人一个让步的机会而进行晴天霹雳式的袭击,实施先发制人的导弹袭击、率先发起作战行动符合中国声称的积极防御总体军事战略。


 

3. 作战原则



在某些方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作战原则与西方分析师在冷战时期苏联对抗北约(NATO)海上部队的计划中的发现类似。苏联的准则对反航母和反潜艇作战进行整体看待,并强调对敌方作战部队和起支撑作用的后勤与指挥中心的协同行动。在核冲突中,苏联准则强调使用核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打击在港舰船以及其他重要设施。


但在冷战结束时,苏联分析师认为现代高精度常规武器“在作战效能上能够与小当量的战术核武器相比”。兰德公司1975年对小当量核武器效果的研究似乎证实了这个观点:当武器精确度提高到了数米(数十英尺),常规武器(可能相当于0.001kT弹头)对一些“软”目标造成破坏的可能性估值,似乎粗略地等同于可能偏离目标数百英尺的典型战术核武器的作用。


将高精度与大量弹道导弹结合起来,中国可能已经发展出了苏联部队从未具有的能力:在数分钟内有效打击美国和同盟国的基地、后勤设施和指挥中心,不须凭借核武器或建立空中优势。如同易思安2013年所说的:

 

中国军队可能实现了直到最近只能通过核武器才能实现的战略效果。冷战期间,北约和华沙条约组织都向核导弹部队下达了破坏对方重要空军基地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计划使用相对较少的常规弹道导弹达到相同的效果,这些弹道导弹安装了常规的跑道侵彻子母弹。

 


中国的网络战准则也强调“首先打击、严厉打击”是必要的,同样注重先发制人的打击和进攻优势,这可以看作这个问题的旁注。考虑到中国军队指挥控制系统相互之间在抗击网络指令中断方面的脆弱性,特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单位)又相对分散,军事行动在网络新领域的动向,很可能与另一个先发制人行动相互映:(导弹武器率先的)精确动能打击行动具有各种优势。这可能进一步促使中国的决策(层)在危机条件下更趋向于采用先发制人的攻击模式,无论是动能还是非动能的(导弹打击)。

 

中国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外的欢迎仪式上检阅仪仗队



图: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射程 vs. 美国在亚洲的基地

 






文章来源:First Strike: China's Missile Treat to U.S. Bases in Asia.Thomas Shugart and Javier Gonzalez, Jun. 2017./ 图片来自于原报告或互联网


欢迎大家评论


《 召 集 令 

身怀学术绝技的你速速前来!


1,有学术水准:一定的专业学术水准是必须的!

2,有独到思想:具深度,广度,锐度者为最佳!

3,内容范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不设限!

4,资讯或翻译类文章:符合上述条件的均可以。


学术plus咨询/投稿邮箱

xueshuplus@163.com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投稿链接 http://kjpl.cbpt.cnki.net

  • 学报电话:010-68893411

  • 学报邮箱:dkyxuebao@vip.126.com

2017文章全收录(3月)一篇文章满足你

2017文章全收录(1-2月)

2016文章全收录 · 信息与电子前沿

DARPA的13个科研成果转化项目

DARPA2016年最受关注的10大项目

DARPA的关键研究领域:信息,生物,技术边界

只要内容过硬,其他都无所谓的,2016微信大调查

两院院士:评选2016年中国、世界10大科技进展

15张图看未来30年科技改变社会

未来30年,塑造社会变化的6个关键趋势

美国陆军报告:未来30年,影响世界的24个核心科技趋势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6年十大突破技术

新视点:漫谈面向未来之颠覆性技术

新视点: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进程概览

新视点:中美在网络空间如何达成共识:一种建构主义视角

新视点:特朗普大选获胜是颠覆式创新的胜利

新视点:透过数据看美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