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这些症状可能是得了慢性胃炎,快看看中医名家怎么说!
来源/人卫中医(renweizhongyi)
慢性胃炎有什么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多数慢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如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等,部分还可有健忘、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
该病症状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者发生胃癌的危险度增加,在临床上越来越引起重视。
慢性胃炎如何诊断?
慢性胃炎的确诊主要依赖于内镜与病理检查,尤以后者的价值更大。
对慢性胃炎的诊断应尽可能地明确病因,特殊类型胃炎的内镜诊断必须结合病因和病理。
内镜诊断:
1.非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斑、黏膜出血点或斑块、黏膜粗糙,可能伴或不伴水肿、充血渗出等基本表现。
2.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表现。
3.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
病理诊断:
根据需要可取2块或以上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
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炎性反应、活动性、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包括化生性萎缩和非化生性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实验室检查:
1.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的最重要的原因,建议常规检测;
2.维生素B12、自身抗体等在诊断萎缩性胃体炎时建议检测;
3.血清胃泌素G17、胃蛋白酶Ⅰ和Ⅱ可能有助于判断有无胃黏膜萎缩和萎缩部位。
诊治经验
慢性胃炎中医病名诊断以症状诊断为主。
以胃痛为主症者,诊为“胃痛”;
以胃脘部胀满为主症者,诊为“痞满”。
若胃痛或胃脘部胀满症状不明显者,可根据主要症状诊断为“反酸”“嘈杂”等病。
一、发病核心“滞”与“虚”
慢性胃炎发病核心在于“滞”与“虚”。古之人,饥荒战乱,奔波流离,内伤劳倦,故多因虚而滞;今时之人,生活富足安逸,饮食肥甘厚腻,恣嗜烟酒,社会竞争激烈,精神紧张,故多因滞而虚。脾胃乃气机调畅之要地,今有诸般实郁内伤,则脾胃升降失司,纳化不能,则见诸症。又年老之人,长期消谷,磨损脾胃,胃虚脾滞,多虚滞,以虚为主;然年轻之人,实邪伤内,郁滞脾胃,滞脾腻胃,多郁滞,以实为主。故“滞”与“虚”贯穿病变始终,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其侧重不一,但“滞”则为本病之辨证特点。
邪正的盛衰变化,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和转归都有重要的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过程。治疗的关键是改变正邪双方的力量对比,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转化。对于本病,在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则更应辨明邪盛与正衰的实质内涵方能有的放矢施治。
二、邪滞湿停,气郁痰瘀
脾主运化水湿,胃主腐熟水谷,脾胃易被湿邪所伤而致本病。慢性胃炎邪盛,故多见于湿,但不能一概而论,或饮食肥甘厚味、嗜好烟酒,化生痰湿;过食寒凉、冷饮,则致寒湿内阻;或肝郁气滞,水液代谢失常,致痰瘀互阻;亦有用药不当,直伤脾胃等。此般邪盛皆可影响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使脾失健运,胃不化谷,诸症丛生。故诊病之时需谨察其症,以外揣内,慎求其因,免犯“虚虚实实”之患。
三、虚实明辨,中西互参
慢性胃炎的发病过程历经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三个阶段。胃镜作为中医望诊的延伸,在本病的诊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浅表性胃炎时,镜下见黏膜局部斑片样发红、充血、水肿,此时为诸般实邪郁而化热,以湿热为主,伴糜烂则为湿热灼伤黏膜所致。萎缩性胃炎时,镜下见黏膜色泽苍白,色调不均,萎缩变薄,黏膜下血管网隐见,此时为因滞致虚,以虚为主,或夹寒之时,则胀满、隐痛,此单纯萎缩性胃炎多见;或夹热之时,则灼痛,此为伴有糜烂。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时,镜下见胃固有腺体明显萎缩,又有黏膜层纤维化和散在不规则颗粒、结节及肠上皮化生,从微观辨证即与中医的痰瘀相合,此时属气滞痰郁或痰瘀互结,并有气虚,为虚实夹杂之证。因此,临证时须辨明正邪两者之主次,并明晰正邪盛衰的内涵,扶正与祛邪兼用方可。
四、消滞健脾,尤重痰瘀
治疗本病之时,注重消滞健脾,取小承气汤之法,以莱菔子易大黄。盖患病之人多为中老年,不耐大黄之苦寒败胃,故伍厚朴、枳实承顺胃气,消郁滞,调气机,为脾胃气滞之主方。若湿滞脾胃时,则加茯苓50g以健脾化湿,且可健脾补中,便溏者重用薏苡仁50g,若病久脾阴虚而便秘者重用生白术。当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或不典型增生时,其病机乃痰瘀互结,此时仅以健脾化湿之法,效多不佳,需并用祛痰化瘀。祛痰当以半夏燥胃湿化痰,半夏为治痰之要药;化瘀多以元胡、莪术,此二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能“治一切气,开胃消食,消瘀血”;若夜间痛剧,瘀血之象为著,则加刘寄奴、失笑散。诸药合用,药应方,方合法,法对证,效更佳。
医案举例
王某,女,48岁。2016年11月18日初诊。
主诉:脘腹胀满、嘈杂,伴纳差2年余,加重1周。
病史: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脘腹胀满,嗳气,纳呆,未予治疗。上述症状时有反复,餐后或情志不畅时上症加重,口服多潘立酮时有好转。1周前,生气后出现脘腹胀满、嘈杂、嗳气、纳呆,口服多潘立酮未见明显好转。刻下:脘腹胀满、嘈杂、嗳气、纳呆,并伴有胸胁胀闷,自汗,寐差,二便正常。舌淡红胖大、苔稍腻,脉弦滑。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中医诊断:嘈杂(肝郁食积)。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消食。
处方:生麦芽20g,炒麦芽20g,青皮15g,陈皮15g,牡丹皮10g,栀子10g,神曲10g,炙鸡内金20g,海螵蛸20g,焦山楂10g,百合20g,郁金15g,合欢花15g,炒酸枣仁15g,生龙骨、牡蛎各30g(先煎),五味子5g,浮小麦35g,生黄芪35g,沙参15g,茯苓30g,白术30g,生地黄15g,泽泻10g。7剂,水煎服。砍高粱、掐谷子、掰玉米、刨芋头、割豆子、下苹果、晒柿子、揪石榴、摘花生、耩麦子,一个个音符,无不让秋风演奏得动听、感人。
二诊:2016年11月25日。上药服后,患者胃胀、纳差明显缓解,睡眠改善。继服14服,诸症痊愈。
【按语】
患者以脘腹胀满、嘈杂伴纳差2年余为主症,中医诊断为“嘈杂”。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脘腹胀满,嗳气,纳差,餐后或情志不畅时上症加重并伴有胸胁胀闷,自汗,寐差,二便正常,舌淡红胖大、苔稍腻,脉弦滑。
中医辨证“肝郁食积”,可予疏肝理气,健脾消食治疗。肝之疏泄正常,则脾胃之气归和,故用麦芽、青皮、陈皮疏肝气;牡丹皮、栀子泄肝火;予百合、郁金解肝郁;肝郁易致食积化火,生地黄、泽泻、浮小麦滋阴泄热;肝郁气滞,脾胃失和,胃不和则卧不安,合欢花、炒酸枣仁、龙骨、牡蛎、五味子解郁助眠安神;神曲、炙鸡内金、海螵蛸、焦山楂健脾消食;黄芪、沙参、茯苓、白术益气健脾。诸药合用,疏肝顾脾,健脾消食,辨证准确,效果尤甚。
《张氏医通·嘈杂》言:“嘈杂与吞酸一类,皆由肝气不舒,木挟相火乘其脾胃,则谷之精微不行,浊液攒聚,为痰为饮。”指出肝气郁结,肝脾不调,横逆犯脾胃,脾虚生湿生痰,痰阻中焦,而致嘈杂。
【本文选自《中医脾胃病临证思辨录》,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李吉彦、沈会。人卫中医编辑整理。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期推荐
5.镇衄汤治血尿
10.舌诊图谱,史上最全
16.港珠澳游记
17.史进前将军书法欣赏
20.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痒疹妙手回春效,胃病痊愈饭菜香
26.【南方农村报】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27.【潮州日报】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29.荣获锦旗美名赞——致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张仲林医生
30.三代好医生——致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的村医张仲林
1月回顾
免责声明
张仲林( ID:e41121 ) 微信公众号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张仲林观点,版权属于原作者。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对使用张仲林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张仲林不做任何承诺。
邮箱:zhonglinzhang@126.com
编辑:寒香医路(张仲林)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阅读原文
请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