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域 | 对金融变革的分析,应从数字经济谈起
数字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未来发展的共识,金融领域数字化变革与大趋势相称,全球主要的金融中心城市都在拥抱金融数字化,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属于自己的金融开放模式。从开放银行到开放金融,这一趋势已在全球金融数字化趋势中日益明显,但其中的重要环节开放金融监管仍面临诸多挑战。当前的金融问题,首先还是要从经济层面来看,因为金融变化归根到底是与经济社会现实发展中的趋势性变化相匹配的,所以,对金融变革的分析起点应从数字经济谈起。
原文 :《拥抱金融数字化已成为未来共识》
作者 |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杨涛
图片 | 网络
发挥新技术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长期来看,全球经济增长处于长债务周期顶部、创新周期萧条期,创新活动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逐渐消失,投资减少,各部门杠杆相对处于历史高位,长期增长无法依靠宽松政策刺激。因此,需要依靠制度改革、技术创新,进一步推动全球化等产生的红利,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前,全球经济增长内在动力已经出现下滑,叠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面临共同挑战的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新思路,期望在长期发展中处于优势地位,如何充分发挥新技术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拥抱数字化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共识。
除了全球经济下行的挑战,中国还面临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问题,我国要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数字化+“巨国模型”意味着国家经济体量越大,数字化提升低效率配置和运行的空间就越大,数字经济助力内循环的作用也就越大。数字化表面上是改变了产业组织、宏观运行和社会分工,更直观的表现是为经济社会运行带来了标准化、透明化、规范化。数字化变革具体包括三大层次,新“数字经济”即数字产业化、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即产业数字化,以及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过去数字产业化是突破点,但现在最迫切的问题是传统产业数字改造程度低,金融数字化也困难重重,成为直接制约产业数字化的核心问题。
数字金融的价值至关重要
讨论金融问题离不开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判断,数字化大趋势是具有全球共识的,金融领域需要发生一些变革。从实践层面,金融变革来自于需求端,必然带来数字化金融更多特征的变化。来自于技术本身对金融带来的深刻冲击和影响,随着新技术的变化,金融的业务也在变化。从理论层面,新技术也深刻影响着金融微观基础和未来资产定价。
全球主要的金融中心城市都在拥抱金融科技。一方面,数字化使得原有空间物理意义上的金融要素的集聚和竞争受到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各主体都想通过数字化的竞争来占据优势。全球主要金融科技中心各具特色,在规模上已有长足发展。例如,据2019年的一份资料统计,美国纽约金融科技基础完善;美国加州基础理论完善,科技植根金融行业,科技从业者逾100万人;巴西金融科技需求旺盛,拥有220家新创企业;英国伦敦资本发达,人才充裕,金融科技实现生态发展;德国法兰克福金融科技以需求驱动,基础夯实;荷兰阿姆斯特丹发展潜力巨大,举办多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峰会,世界影响力逐渐增大;以色列特拉维夫科技孵化能力强,科学家占人口比高,技术领先聚焦金融需求;新加坡金融科技发展由政府引导,实现监管模式创新。
各个大国在发展金融科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战略性考量,并界定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2020年9月,欧盟委员会通过新的数字金融一揽子方案,首次系统性考虑金融科技发展框架,具体包括四项内容:一是“数字金融战略”,二是“零售支付战略”,三是“加密资产立法提案”,四是“数字运营韧性立法提案”。一揽子方案将提高欧盟在金融领域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欧盟成为全球标准制定者,对欧盟经济复苏也至关重要。在全球共同的数字化趋势下,中国金融也在变革。需要完备的研究框架支撑、顶层规划设计、创新与安全标准、监管政策约束和金融生态环境保障。随着监管部门推出金融科技规划,数字金融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所有的金融科技创新都离不开三要素,供给侧是技术和监管,需求侧是企业和居民的偏好。
整个金融行业进入了信息化、移动化、开放化、智能化四期叠加的时代。当前,中国金融行业整体处于信息化末期、移动化成熟期、开放化成长期和智能化探索期。传统的简单模式难以覆盖当前的产业联盟模式,所以就产生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在这样的大变化下,数字金融还是金融科技这一基本概念名称的争论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价值到底是什么。数字金融的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升金融效能,提高金融竞争力和运行效率,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客户,打破过去金融领域数据、资源、期限的错配问题。第二,弥补功能的所谓短板,实现普惠和长尾是数字金融时代的愿景。第三,保障金融安全。第四,发挥数字金融价值的外溢作用,在金融安全可持续运营的同时,充分发挥对于技术进步、智慧城市、民生、经济增长、ESG的责任。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35期第1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社会科学报》
2021年征订开始啦!
01
《社会科学报》简介
《社会科学报》是经原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首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的专业报刊,是社会科学界交流思想、展示成果、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阵地。
1985年,《社会科学报》作为一份为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专业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学术对话、思想交流、理论争鸣平台的专业性报纸,创立于上海社会科学院。
三十余年来,作为理论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和宣传阵地,《社会科学报》以“思想性、问题性、前沿性、信息性”为目标定位,践行学术标准和宣传原则,坚持在突出主流价值的同时提供多重视角,在贴近现实热点的同时把握长远方向。
02
订阅价格
定价1.5元/份,月度订阅价6元,全年订阅价72元。
03
订阅方式
读者请向各地所在邮局(所)订阅,或者通过中国邮政APP、中国邮政微邮局、中国邮政官网等进行网上订阅。
邮发代号:3-62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4
如果在订阅过程中遇到困难或疑问,请联系我们:
电话:021-33165492
Email:xiaohaodong@sass.org.cn
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社会科学报社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