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 | 王晓明:送别先生

王晓明 文艺批评 2024-03-13

点击上方文艺批评关注我们

2017.10.11·周三

编者按


今日,钱先生已逝世十余日,然而风采不忘,文章永存。文艺批评特推送王晓明、李洱二位老师的两篇文章,以缅怀先生,激励后辈。钱先生千古!



大时代呼唤真的批评家


 

作者:王晓明


送别先生

2017年10月2日在钱谷融先生追悼会上的发言



在今天这个场合,我们做学生的,是可以说以前不好意思当钱先生面说的话了。这样的话很多,今天只说一点:我们为什么习惯于称他“先生”,而非一般的“老师”


他文章写得好,在学术上有特别的贡献,也是难得的好老师,但我们称他“先生”,还有别的更深的原因:


一个当然是他的透彻,他常常那么随和,也愿意说自己“散淡”,但你跟他久了,就会明白,这绝非只是出自天性,它背后有很深的内心冲突,是出自长久的精神磨练,是把事情看到底了,才可能养成的应世之道,这当中的曲折、智慧和心力,我们虽不见得都能体会,但一定知道,那是我们难以企及的。


1991年钱先生指导博士生

  胡河清论文答辩会后的合影。

左起:徐中玉、潘旭澜、贾植芳、

蒋孔阳、钱谷融、胡河清、陈子善。


另一个,是他的依然率性,虽然洞察世事,决意低调,他却还是多有按捺不住、拍案而起的时候,我们无缘亲见他当年写《论文学是“人学”》、与那些类“御用”的文人们论战的神采,但1980年代和以后,他的屡屡仗义执言,有时甚至言辞相当激烈,却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才是他的精神的底蕴。


《钱谷融论文学》


第三个,就是他的高寿了,因为这并非一般的高寿,而是一个胸怀志向、却在青壮年时期经受了许多苛待和侮辱的人的高寿,一种即便如此、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保持宽厚和从容的高寿,这样的高寿里,正有一种极高的尊严在。


钱谷融(1919.9.28-2017.9.28)享年99岁


从某个角度看,他一生经历的,是一个以各种方式把人往卑琐和功利的方向驱赶的世道,我们做学生的,也正以长短不同的时间,跟他一起经历这样的驱赶。但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有他近距离地给我们示范:即便世道恶劣、天地局促,人还是可以保持高洁的品性,涵养人之为人的大器之志。


我深信,这才是这样的时代里的真正“尊严”的“师道”。当我们因此敬称他为“先生”、在这里送别他的时候,我们也该明白,后生者的责任何在。至少,至少他示范给我们的,我们也该示范给我们的学生,和其他远远近近的后生,如此前后接续,我们才配称他的学生,千千万万的师生如此接力,中国和中国人才有未来。

钱先生,感谢您!


   明日推送

张历君:时间的政治——论鲁迅杂文中的“技术化观视”以及“教导姿态”


  或许你还想看:

文艺批评 | 丁帆:勘破风云 宠辱不惊 ——记百岁钱谷融先生

悼念钱谷融先生·文艺批评 | 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

悼念钱谷融先生·文艺批评 | 陈平原:散淡中的坚守

悼念钱谷融先生·文艺批评 | 百年洒脱钱先生




本期编辑/此木

图源/网络


微信号:Wenyipiping

微博号:文艺批评Wenyipiping



IPHONE用户

由此赞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