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巴比伦柏林》

汤姆·提克威 文艺批评 2021-01-2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文艺批评



斜目

而视

柏林巴比伦


导演: 汤姆·提克威 / Henk Handloegten / 阿希姆·冯·博里斯
编剧: Henk Handloegten / Volker Kutscher / 汤姆·提克威 / 阿希姆·冯·博里斯
主演: 沃尔克·布鲁赫 / 丽芙·丽莎·弗赖斯 / 彼得·库尔特 / 马修斯·布兰德 / Leonie Benesch ...
类型: 剧情 / 惊悚 / 历史 / 犯罪

语言: 德语



剧情简介


《巴比伦柏林》由《香水》的导演汤姆·提威克导演,改编自德国作家沃尔克·库彻亚系列时代小说。这个系列中的第一部《潮湿的鱼》描绘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即一战之后二战之前德国魏玛政府治下的柏林为背景。以科隆出身的刑警盖里恩·拉特为主线人物,采用多线叙事手法,借助不同阶层、政治背景的人物交织在一起的命运展现出一个暗流涌动时代下的人生百态。


故事开始于1929年的德国首都柏林。当时的欧洲刚刚经历一战的创伤过去十年,正处于各国经济百废待兴的阶段。而此时的德国正处在一段动荡的魏玛共和国时期。当时的德国政权很不稳定,巨大的社会压力,失业率不断飙升,通货膨胀严重。平静的外表之下危机四伏,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一边是掌权者和官僚阶层的夜夜笙歌,纸醉金迷,一边则是工人运动游行抗议,人民群众水深火热。也正是这种国家危机之下,四年之后,希特勒为代表的纳粹才走上了历史舞台。该剧的剧名《巴比伦柏林》中的“巴比伦”(Babylon)一词,无疑暗示了这部剧的主题:巴比伦既是那个遗留在历史的古老王朝,象征着朝代的更迭。同时也是《圣经》中记载的“巴比伦淫妇”,一个邪恶荒淫形象,被看作是罪恶的象征。而这正是此时的柏林这座城市的浮世绘——国家正面临着即将到来的崩溃,而在这场末世浮华背后,又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罪恶......




导演简介



代表作


《罗拉快跑》

《香水》

《十区车站》

《超感猎杀》

《云图》


汤姆·提克威尔(Tom Tykwer,1965年5月23日-) 是德国电影导演、编剧,出生在德国城市伍泊塔尔。11岁开始拍摄短片,13岁正式进入电影界。1993年,拍摄了处女作《一脸死相的玛丽亚》(Die Tödliche Maria)。获得德国电影评论协会的最佳电影奖,巴伐利亚电影节最佳新人导演奖。1998年拍摄的《罗拉快跑》是汤姆·提克威尔最为重要的作品。不仅一夜之间名扬天下,实际代表着一个新的电影时代的开始。


角色介绍





夏洛特·莉特(丽芙·丽莎·弗赖斯饰)


莉特来自一个贫穷的柏林家庭,不过为人倒是很乐观。白天,为了补贴家用,莉特在警察局打杂工,最近负责的工作是把凶杀案的照片进行归类。晚上莉特会到夜店去,在这里她完成另一份工作。一次男主角格里安·拉斯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作时,被窜到男厕所如厕的夏洛特发现。




格里安·拉斯 (沃尔克·布鲁赫饰)


格里安·拉斯是一个不完整的人,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被迫放弃了自己负伤的兄弟阿诺,受到军事上惩罚的同时,心理上也留下的阴影。他从家乡科隆来到柏林警察局,加入风纪检查组的行动,打击不良人士,并且暗中寻找一份特殊的胶卷。


精彩影评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柏林整体上处于左翼思想的控制下,被后期德国崛起的纳粹组织称作是仅次于莫斯科的欧洲“赤化”最严重的城市。本土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工人为了维护自身权益,频繁与政府势力展开正面交锋。


同时,由于苏联政权内部纷争,大批俄罗斯人出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柏林为根据地展开斗争,他们在柏林大搞地下组织,印刷材料、为国内斗争储备资金和军火,组织内有间谍,外有视其为危害社会治安之不稳定因素的德国政府,在德的黑帮势力同时也参与到几方的力量角逐中,斗争十分激烈。



除了无产阶级运动,另一种左翼的表现则是魏玛时期电影艺术上的发展。这一时期,德国电影技术发展较快,有声电影逐渐成为常态,电影制作手法逐渐娴熟。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魏玛政府时期出现了大批严肃的文学家。当然蒸蒸日上的态势不仅仅局限于主流文化。


就社会文化而言,魏玛政府治下的柏林呈现出一种堕落的风气。流行服饰和流行音乐在风格上类似美国同一时期的“爵士时代”文化,兴起于法国的音乐酒吧“卡巴莱”在德国成为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变装文化、同性恋文化和基于异性恋的性风俗产业与卡巴莱形成共生,白天的柏林充斥着贫穷的挣扎,夜晚的柏林地下则只有莺歌燕舞、春情无限。


在这种大环境下,德国人许多讳莫如深的欲望和情感都能寻找到出口,当然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



不熟悉德国这段历史的观众很难通过这部电视剧全面了解魏玛时期的德国,但拍摄水准和叙事水平都不低的《巴比伦柏林》为感兴趣的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的契机,感受一下铁与血即将浸染的柏林苍穹下,德国社会不息又往复的生与死、情与欲。


选自《巴比伦柏林——纳粹兴起前德国的生与死》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观影地址



或许你还想看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湮灭 Annihilation》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蒂凡尼的早餐》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嘻哈帝国》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华盛顿邮报》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通天塔》


本期编辑 | 此木

图源 | 网络


微信号:Wenyipiping

微博号:文艺批评Wenyipiping



IPHONE用户

由此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