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超 2018-05-26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文艺批评


编者按


王超可以说是我们最「熟悉」又「陌生」的导演。熟悉在于,他的每一部作品我们都能看到,从《安阳婴儿》到《重来》,他是「九区时代」的宠儿,几乎海外每发行一部国内就会有盗版(2014年入围戛纳「一种关注」《幻想曲》在法国也出了DVD,国内还没有,可见九区真是没落了)。

即便在欧洲三大这个概念还没有像现在这么火爆的十多年前,他已经是欧洲影展的常客,2006年的《江城夏日》就拿过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即便如此,他的电影比较少在国内公映,只辗转流传于影迷群体,所以对普通观众来说,他又是陌生的。

今天,王超的新作《寻找罗麦》将会登陆国内院线,这部由韩庚、法国演员杰瑞米·埃尔卡伊姆主演的电影,几经曲折,终于能在大银幕相见。写作、拍片之外,行旅之间王超看片不辍,下面是他这些年的电影笔记,细数有100部左右,跨度从60年代法国新浪潮到近年新作,重点是新片,看别人,也看自己;看欧洲,也看中国。

想必这份片单对大家也会有一定的启发,特全文发表如下。


关于王超



王超,生于南京,导演、编剧、制作人、作家,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2001年,执导处女作《安阳婴儿》,入围戛纳「导演双周」,并获得第37届美国芝加哥影展国际影评人奖 。

2003年,《日日夜夜》获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2005年,江城夏日》获第59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最佳影片。

2014年,《幻想曲》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

2015年,执导《寻找罗麦》,2018年得以公映。



感谢公众号“奇遇电影”授权文艺批评转载此文!



撰文✎王超


001


《修女艾达》,今年(编者按:指2013。这份笔记跨越多年,所写年份都是当年。下同)欧州电影奖最佳影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巴黎五区的女人》


导演保罗·帕夫利克夫斯基上部作品《巴黎五区的女人》曾让我感意外,当时不知导演是谁,不敢相信是法国人拍的,惊悚奇幻的格局内,呼吸、节律和影调都让人想到东欧,果然是他在法国拍的一部商业片,却仍在经典东欧的镜框里。


两年后的《修女艾达》,让帕夫利克夫斯基拿掉艺术虚饰的镜框,进入真正的电影,并以4:3的电影画幅向黃金时期的电影大师致敬,而他的野心不止于此。


他向大师的电影边界挑战,机位的倾向、景深的张力、调度的内驱、蒙太奇的诗学潜力,及传统画幅内外时空的相互激发,帕夫利克夫斯基几乎在他能调动的所有天才的界面上深沉而低调的挥霍。


《修女艾达》


一个孤儿,修女艾达多年后找到她的姨妈,她们一起前往一个冷避的小村庄,二战时她们所有的亲人,因犹太人的身份,遭到村民的杀害,因村民怕背负窝藏犹太人之罪。她们找到了一对父子,村民中的执行凶手,父亲老病在床将死,儿子抗拒忏悔——帕夫利克夫斯基最终让残酷历史的现实悲情淹没了他的电影形式,美学最终亦挽救不了人性不得已的沉沦。


002


贝尼特·米勒的《狐狸猎手》,今年戛纳影展最佳导演奖。米勒的第三部电影,他从没让我失望,当年看他的处女作《卡波蒂》时很受惊,好莱坞怎能有如此冰冷的内力?《狐狸猎手》是他的高峰,他以拙朴沉思的蒙太奇力量冷静抵达电影人物肉身本能的暖昧境界,唤醒我对伟大的美国现当代文学的记忆。相对于今年的金棕榈电影《冬眠》,《狐狸猎手》犹如一只福克纳的美洲黑熊压在引项撒娇的欧州天鹅之上。


003


意大利今年在戛纳的电影《奇迹》,女导演爱丽丝·洛瓦赫的第二部作品,据说在首映后掌声嘘声并存,美国《综艺》杂志甚至认为本片还不够分量进入主竞赛单元,但简·坎平将评委会大奖给了这部电影。对尊重电影本体及其镜语诗学的少数人而言,这是一件幸事。


爱丽丝·洛瓦赫在更平凡的事物中游荡,她甚至羞涩地躲避影片中仅存的其实也不免俗套的艺术散文叙事,她只在意持摄影机人的心与眼及其和拍摄事物之间的相互气息,她生怕丢失的是一种小心超越日常现实的美妙过程。镜语的最终目的是其次的,唯一重要的它一开始就应是一个让世界初呈的奇迹。


004


徳国电影近十年渐强,且承接了「新德四杰」探索省思的理性传统。新片《苦路十四站》,讲述一个少女的天路历程,实质在冷静解析上帝面前少女和母亲之间关于信仰的威权及其天职顺从。纯粹崇高的救世愿望及手段在一个多元世界中的昂首迈进,其前程是新生更可能是毁灭。影片的寓言气质在暗示包括纳粹在内的一切激进理想主义的极权起源及最终噩梦。


迪特里希·布鲁格曼,记往这个德国新导演的名字,76年生人,《苦路十四站》的作者,这是他的第四部电影。该片在电影本体美学上的自觉和完成让人有意外惊喜,我认为是14年柏林影展的真正佳作。


全片由十四个段落镜头组成,十二个固定机位,一个移动轨、一个升降,后两者的出色运镜拓展出影片深刻的结构意义,并皆以长镜印证了电影镜语的元含义及其极简调度的本质力量。


能想到来自于阿巴斯的《十》和《五》的元电影实验之影响,但布鲁格曼又有更新鲜而多元的体认,如以强、渐强、弱、又强的声音剪切来丰富景深层次,以暗写彼此内心的双向递进。当然更令人注目的还是布鲁格曼以他的电影机位天才般地划定了一条信仰与反信仰的边界,暗示二者间的静默交战——形式就是内涵,这一艺术真理在快堕落至死的电影中的复活,是布鲁格曼带给我们的易逝之灵光。


005


瑞典电影《游客》,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评委会奖,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此片也获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一家人进山滑雪,一次雪崩前,父亲本能抛下妻子和年幼儿女逃跑,之后发现虚惊一场,雪崩只是稍有失控的旅游节目,妻儿无恙。但妻子却无法再面对重回到她身边的丈夫。


一个故意较真不免俗套的戏剧切口,奥斯特伦德索性较真到底穿过陈旧而又新鲜的伤口逼视人性本我的脆弱。在超我与本我之间的自我永远是这两者的撕裂,而爱与婚姻只是经常染血的缠绕绷带,并不真懂自我的疼痛。



影片高潮故意诱导中产家庭的治愈愿景,却又直下急转出由妻子的惊惶最后引发的山中公路上游客们的沉默行进,共同流露出人类面向自身的彻底无助。奥斯特伦德将北欧电影的冷峻锋芒恰当地控制在偏激电影风格与现代文学经典的交叉点上。


006


托马斯·安德森的新片《性本恶》改编自后现代名作家托马斯·品钦的同名原著。私家侦探多克帮他曾深爱过的前女友的忙,寻找她傍上不久却失联的地产大享。追查过程中前女友也失联了,还听说她和大亨一起消失在海上豪轮上,多克没有失望,他现在更爱大麻。



安德森就这样在一种并不经意的释放出的迷幻气氛中丟下自嘲的伤感,发现了更好玩的——这就是美国体制与社会环节之间黑暗的迷宫走廓。他也没有让黑色喜剧的五彩泡沫冲淡品钦的荒诞主义浓汤,无论怎样嘻皮的凡人及他们那些终将恶心的爱情,因有幸烂在更为恶心更无可探测的体制与帮凶之间,而获得一种莫明的永恒,是为性本恶。



影片尾声安德森让前女友上了多克的车,尽管绝望,毕竟抚慰,不得不最终将电影输给了文学。但也比同样讽喻邪恶体制的俄国新片《利维坦》硬,安德森至少没像萨金塞夫那样以矫揉造作的情节剧去隐喻恶,去控诉及哀怨受伤。


007


老柴的第五交响曲在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的新片《鸟人》中响起时,我便知道我将喜欢这个电影尽管没持续到最后,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伦理的电影幻梦最终软化了这个来自墨西哥的狂野的电影天才。但伊纳里多在所有戏剧及戏中戏互文的好莱坞剧情模式中撒野,如同片中迈克尔·基顿与爱德华·诺顿在各自的绝望中抒发对世俗潮流的激愤。



但激越的超长镜最终也力挽不了《鸟人》注定沦陷好莱坞俗套的命运,同样沦为他本意不屑的艺术矫饰。伊纳里多宁肯让鸟人真的变成鸟飞在女儿的视线上也不愿回归,这是他所能做到的最有力的抵抗,却也让他不敢回望他曾经力拓的疾风中支流交叉而又万川归一的电影。


008


多兰在他第二部电影《幻想之爱》后,就不再迷恋自己的天才,或已望尽天才路。他没能如范·桑特,蔡明亮那样在同性异色的尖峰上力挽更幽暗的人性波澜。


多兰渴望下山。


可变画幅及摇滚乐也掩不住他新片《妈咪》才气爆棚的肥皂剧味道,这却是多兰执意想要的。他甚至利用一切可能的机遇放大这种气味,以造成华丽的创痛,激发肥皂剧的电影陌生性。多兰的青春似乎从不惧滥情,他闪亮的双性气质优雅地吞噬世界,更难得不避他的恳切。


009


三年前的《奥斯陆8月31日》曾让人惊喜,其编剧埃斯基尔·沃格特14年推出自己首导之作《盲视》,再续创意,借盲检省自我与本我的纠缠欲念,柏林影展最佳欧洲电影奖。


无论镜语的内视敏锐,还是对更迷思的性与爱的探幽,都胜出国内同题材电影。北欧新电影一惯的锐意当先,以盲视幻现媚俗婚恋荒诞的伦理裂痕,意识流结构的剪辑创造力未能更深入。


010


黑色电影传统中女性是操纵及定夺性爱性质与终点的一方,而《色戒》的这一方是男性。凭此不能说这片是一传统意义上的黑色电影。纯粹的黑色电影心态视角是男性的或带有伤感无辜的男权视点。而《色戒》的创作心态视角是女性化的,颇具女性的或带有伤感无辜的女权视点,这才是《色戒》有意思处。它其实是一个性别倒错的反黑色电影。


011


《我是布莱克》是一个底层老工人申请政府疾病补贴时四处碰壁而致死的故事,却哀而不伤,同时成为一个孤独的老人如何艰辛维护自己尊严的故事。然而,肯·罗奇并没有仅仅在西方左派的立场上激愤,影片自始至终流露着卡夫卡《城堡》式的荒诞气息,身处迷宫中人的彻底无助与悲哀。在这里其实没有所谓的底层及阶层划分,在这里我们都是布莱克。本片沉痛深远的寓言气质贯彻在当代世界政经的所谓体制及体制中人的衰落现实中,而决非只是左翼政治文化倾诉。这近似一个伟大的警醒或挽歌,对于全球化的世界而言。


012


风格各异的阿莫多瓦与门罗小说相碰撞,会产生什么样的电影?没有跨性畸恋的阿莫多瓦会是什么样?《胡莉叶塔》,凭生命中一道微妙的裂痕,阿莫多瓦依旧深刻地打动人心。


013


《推销员》。一直不太喜欢法哈蒂电影中总是事先预设好准备一步步精确解决的道德悖论。往往都是从道德及真主之下忏悔的角度去切割人性,再娴熟裁剪成有着标准人伦戏剧张力的电影剧情,骨子里真正洋溢着伊期兰教的精神气质。现在有不少伊朗年轻导演在学他,像一个优质的富于强烈道德张力的当代伊斯兰良心剧模式。


014


《托尼·厄德曼》还是牵强了,好在很懂得往哪儿使劲,很聪明地了解艺术人性套路,好几处它的确做出了一个好电影的样子,但也只是样子,流于表面的完成。它的悲喜剧动因终没能够真正掀动得起原发的真实而荒诞的生命,而不得不跳进优质情节剧的泳道。去年戛纳影展大热片,却未获奖,觉得正常。


015


多兰去年戛纳新作《只是世界尽头》好得有点意外。将多兰只当成边缘另类的先锋旗旌,这回怕会让他的年轻影迷们失望。多兰的天才潜入纯文学领地,并以极为敏锐的电影触觉将一部现代戏剧把握成真正的当代电影,这在影史上只有伯格曼曾达到这样的高峰。在伯格曼式元气充盈的近景中,多兰一向锐利的对人性的挖掘闪烁天才之光。灵动中的节制与成熟令人有些难以置信出自青春的多兰。该片获本届评委会大奖,实至名归。


016


贾木许去年戛纳新作《帕特森》,小城公车司机的诗歌生活。近七十的贾木许还这么干净、安宁,敏感。似乎总在拍处女作一般的羞涩而自信,真是好。


017


《毕业会考》,蒙吉的又一力作。很喜欢。也像中国的现实,影片却没出现在这里。惭愧。


018


同样是表现黑人权利的政治正确,《月光少年》「聪明」而拙劣,却成今年文艺片热门,多项奥斯卡提名。



而杰夫.尼克尔斯的《爱恋》低调又质朴,入围去年戛纳,落选奥斯卡。


019


《间谍同盟》,泽米斯基新片。大师的平庸之作,其电影语言也如教课书般的精准,导演的高职业水准维护了电影作为一种形式艺术的尊严,哪怕在一个失败中。


020


《弗兰兹》,欧容的新片。他总能在残忍的悖境中找到优雅的勇气。冷静的内敛的疯狂是法式优雅常备的力量,也是法国艺术电影的灵魂一种。从特吕弗到欧容,这种优雅有时变得矫饰,有时依然闪烁真实而暧昧的光芒。


021


《保持站立》,继〈湖畔陌生人〉后,阿兰·吉罗迪的又一力作。甚至更好。边缘处境中颤栗着的脆弱的诗意,最终站立成较为深远的跨性寓言。


022


卡西·阿弗莱克主演的《海边的曼彻斯特》真的好,之前也一直喜欢他,这回更服了。这部影片中他把自己彻底掏空,很厉害又不留痕迹,真的是要有不凡的教养才敢这么放松着哀切。希望他和这个电影都拿到奥斯卡。


023


《降临》,天分不小的维伦瓦尔自《边境杀手》再次取媚好莱坞了。此次执导科幻片,恰在反类型上他做得不好,原本正期待他这方面有想法的。原小说很棒的创意却被他塞进了一个毫无生气且媚俗的类型片语境中,美国拯救加上了「中国主导」符号。残存的一点反类型气质是小说原创的时间观与类型的必然摩擦,这应是导演能够抓紧的逆飞时刻,但他丧失了这个机会,但愿他是出自无奈。


024


《比海更深》,是枝裕和的家庭剧针线活儿真的纯熟老道。


025


无中生有,是电影的本质,也是世界的本质。所以,要有光,也要有配得上光的黑暗。


026


阿基·考里斯马基《世事浮云》,简单的事,极简的拍,亦打动人心,很难做到的,阿基做到了,举重若轻,且歌且冷幽默着到达。


027


很喜欢阿彼察邦今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的新作《幻梦墓园》。亚洲电影在当代只有两个真正的天才,即蔡明亮和阿彼察邦,而后者的安静和耐心,更是可贵而颇具神性的品质。


万物有灵皆平等。佛教的世界观和时间意识浸透在人间的悲悯与大爱中。而意识与观念、悲悯与大爱在影片中又如梦如幻,如过去、未来、现在心皆不可得般的虚无,只有对生命细节的耐心,和对不断流逝的时间的冥想留下了回音。


028


韩国电影《釜山行》,厉害。电影也是一国实力的体现。别与美国比了,先和韩国比比。价值观、批判性与人性反思,团队与个体精神,执行力与认真劲儿等等,这些若跟不上趟,国片没戏。


029


阿彼察邦的《恋爱症候群》。佛学与量子物理时空概念的一次简易的当代艺术的图像演练。不知为啥能把国际艺术电影圈吓成那样。


030


保罗·范霍文78岁新作《她》,伊莎贝尔·于佩尔出演。演的比导的更精神。类型片中的作者电影新经典,但还是比保罗若干年前的《本能》弱一点,少了点人性要命的入骨迷茫。趋从类型表现的剧情翻转让刻意的情感纠葛失去本想捕捉到的电影魅力。站在暧昧人性立场对天主教伪善的批判通俗化了,让虐恋中女性主义的伸张显得有些匆忙。


031


迟看了《哭声》。技艺非凡的罗宏镇这回显然不再满足拍类型片。《哭声》以类型片外衣包装的是一个关乎圣经及其内心能否确信的寓言,一种在信仰危机的世俗图景下的仿约伯记。


观念的先行及其对当代神学进程理解的落差,不仅扰乱了电影现代叙事的格局与节奏,也降低了导演原本充满野心的电影品格。粗糙的概念,生硬的推论让精致而精确的电影语言最终失去真正的艺术力量。


在类似大卫·芬奇的《七宗罪》和伯格曼的《第七封印》等佳作谱系中,《哭声》暗黑华丽同时显得局促而失血。


032


再看阿彼察邦的《热带疾病》。轮回的佛学影像教课书。好在拍得妥贴,得以自然呈现灵性的时间的结构。依然有图解的感受,好在语气虔敬,并以当代艺术话语巧妙修饰艺术电影语境,节制而绵延。


033


与《老男孩》过于突出到人物的主观忏悔和刻意的宿命感比,朴赞郁这回在新作《小姐》中几乎完全躲到叙事后面去了。哥特通俗文学与黑色类型电影在女同女权先锋性上的交融创新,让《小姐》呈现出后现代电影的迷人气质。


以三种叙述视点交错呈现人性异色,华丽流露颇具戏仿性的后现代电影结构表情。情欲戏也突围了过去时代的原著小说,「只有在性上很难欺骗与自欺」的主旨还是穿越了时代。


然而朴导赋予影片强劲的人性黑暗意识,在最终的倾向肤浅的结局中未能升华为险恶生命本身的救赎,这也是后现代电影抵制深刻的无意识吗?


最后一镜在失焦的男人画面上,朴应想说的是男人对女人认知的无力与掌控无能,而又留下一个男人是否回首看见了这对女人的手搭在一起的谜。


其实应是看见了,只是朴切出一个失去焦点的男人镜头便结束影片,暗示了另一个新视点,以及三人是否能一同生活的新可能。这个读解有风险,是朴的本意,还是他镜语刺激我的想像也不确定。


034


看河濑直美去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的新作《澄沙之味》,尽管与她的标志风格拉开了距离,也偏向主流,景深浅了,镜头更近了,更依赖演员了,但对日常生命细节的真切耐心,和常规镜语的精深技艺令人折服而动容,也恰与影片的表意内涵相辅相成。这是河濑直美初次改编别人小说拍摄的电影,巨匠式的打磨流露大师级的专注和朴素。


035


若早看到《路边野餐》,应会鼓励几句的。突然那么多影评夸得太离谱了,这么捧一个年轻人好不好先不说,但別拿那几位我尊敬的大师为他和这个不成熟的电影垫背,这冒犯了我的电影教养,所以才发言。


这回艺术电影的营销我同意,但别弄成山寨国的艺术大跃进,「将中国电影提升了50年」也喊了,赶着发射你们国产天才卫星可以,但别冒顶塔可夫斯基之名好吗?是真无知还是说瞎话?


这个片子最大的问题就是毕导没有真正沉浸入他故乡的时间、土壤、气息和传说中去。他忙着在几个以为聪明的段落里交叉布置电线,并在若干以为聪明的关节安上了灯泡,但直到最后,也没能通上电,只有电线。


而在那几位一流大师最好的几部电影里,你根本看不见电线在哪儿,只不断地感受到电,及电流时刻在触动我们的生命和灵魂,只感受到光,看见光渐渐或刹那间照亮整个电影的时空。


这就是大师和学生作业的区别,电和电线的区別。《路边野餐》只在题旨概念上与老塔的《潜行者》建立起一个粗糙的关联,就是对某种意义的解构。


但老塔的天才在于他从第一秒开始便建立起了自己的电影银幕时空,并在不断的质疑、掘进,及最终的解构过程中逐步建立反思、探索、生命领悟和信念的不堪一击。


而《路边野餐》却只能依赖流行软科幻文艺意识,加些聊斋,在几个似梦非梦的段落里交叉埋设电线,与观众捉迷藏。


当陈升最后举起在长镜之梦里拾起的与孩子同名的摩托青年的望远镜去观察自己要找的弟弟的孩子时,我们看的也依然是贵州山寨里没能通上电的诺兰,而如此对意义的解构,你觉得有趣?


036


重温阿巴斯的电影《特写》,据说这是他自已最喜欢的作品,确实奠定阿巴斯日后重要电影结构风格。阿巴斯从来不是一个现实主义大师,他一向回避伊朗真正现实,但《特写》结尾,阿巴斯让真导演马克马尔巴带着伪装者萨布齐恩重访被骗人家并洒下悔悟感恩之泪,似乎透露了阿巴斯的伪善,而这一段落却是阿巴斯所拍摄的拍摄这一段电影的实况,同时揭穿了电影作为一种表现工具的虚妄。


阿巴斯的现代性体现在他对电影语言学能指与所指互涉互文的敏感简洁,剧情与纪录的美学双向渗进不过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法庭这一段落阿巴斯借导演之囗告诉萨布齐恩现在这个特写镜头交给你,萨布齐恩于是将自我辨词心声形成对全景审判的抵抗,于是我们看到一部电影中的电影真正产生,其主人公假戏真做的理想和实践成功反转感人至深,但阿巴斯此时却拉出录音杆的身姿冷静暴露这不过是一个电影拍摄现场。


现实主义关乎现实质感的形式美,后现代主义关乎书写现实笔迹的现实迷思及其质疑。


阿巴斯总说自己很少看电影,我相信,也相信他曾说过自己是一名现代小说狂及不曾说过的当代哲学迷。


037


广木隆一的新作《再见,歌舞伎町》不错。比是枝裕和的那类家庭伦理剧更真实,镜语也更具现代性。日本艺术电影有几个实力派可能比大家熟识的那两位更好。


038


《塔洛》,还是过于概念了。太清晰的意图推演让一个关乎人的身份迷失的故事丢失了真正丰富的人性内容,成为一种意图的风格化表演,从而让其试图最后完成的政治寓言显得苍白而尴尬。


抛开人性复杂的干净是可疑的,塔洛的真实人格没能确立起来,从而让作者的貌似抵抗隐喻成为在驯与服之间的幽怨。喜欢那一段冬季草原的牧羊镜头,是全片流露出的难得质朴的诗意。


039


去年戛纳影展金摄影机奖电影《大地与阴影》,哥仑比亚青年导演的初女作,没有故作天才的超拔与炫技,沉郁、精确而真挚。


040


九四年吧,电影资料馆办过一次法斯宾德的回顾展,全部胶片,有一天看了6部,最爱《四季商人》。八十年代在南京的电影院看他的《莉莉·玛莲》,秦淮河边的一家小影院,连看三场。


041


一直喜欢杜蒙,十年前在巴黎,他来看我电影《江城夏日》首映,我当面向他致敬,那天上午我也刚看了他的《弗朗德勒》。十年,杜蒙一直勇进于人性探幽及电影形式与风格,吾辈愧更敬而振否不知。


042


《索尔之子》,关于个体信仰与集体理想的冲突,虎头蛇尾,寓言与写实终相抵触,撕裂了作者野心,而电影语言尤其声画空间的探索勇气成就半部杰作。


043


北影节看的第一部电影《来自远方》。今年的金狮奖电影。同性恋题材,但实际是一个探幽父子关系和父权的电影,或从同性角度看父与子的相爱与相残、忠贞与背叛。极简的笔触,深入抵达人性的幽暗。动静平衡,间或失控,但皆被敏感度极高的先锋意志统领。


导演拍纪录片二十年后首部剧情。纪实与表意高度交融,暗涌古希腊式的同性潜流。


044


在北影节上看到的第五部电影《公羊》,去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冰岛山村生态人情。拍得很质朴,简洁。新导演能如此更不易。


045


布鲁埃尔1950年的杰作《被遗忘的人们》,今天看来也依然闪耀着大师透视人性的先锋光芒,盖过当代。更早些的《无粮的土地》影响过我。


046


《狩猎》的编剧托比亚斯导演处作《战争》不错。依然是一个难以抉择的悖论处境,托比亚斯为此下足功夫铺垫的战争及其家庭氛围细节,令一个预设概念具备了充沛的电影质感和驱动力。本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047


《45周年》,两位老戏骨的演技近乎炉火纯青了,但电影很稳的开局,至中篇终无力翻新,而于尾声仓促收场,可惜两位老戏骨,他俩己涌现出的气场原可奉献出更深厚的诗意。


048


洪尚秀有时似乎故意在贬低电影镜头语言的作用,以为凸显人物的语言才是真正须关切的,这是语言哲学在当代电影中的彻底贯彻。尤其在《这时对那时错》中,人物的两套语言系统的叠错呈现了私人行为的隐秘复杂性及生活的不可确定性,这可以说是一个证伪的过程。


洪尚秀应快与侯麦、伍迪·艾伦并列了吧。都是话唠导演,都以似乎最不电影的方式每每去干巅覆电影的事情,且常常举重若轻,新作《这时对那时错》所冒风险更大些,以两套镜语刷新一个故事,实验目的牵强,却还是出其不意在某处一下子给搞定了,这许是洪尚秀的惯技,但极少失手,如禅似电的一击,能见出作者的内心定力。


049


重看《蓝风筝》,比前不久重看的《活着》好很多,空间质感及表演风格更具现代性,尤其景深镜头及其调度运用出色,只整体镜头结构不太统一,致全片通体气韵不足。


但田壮壮的耐心和质朴足够动人,尽管影片还是在家庭人生遭际之上控诉时代之痛,无能更深入人性与政治荒谬处境深处去细说麻木扭曲之心,但也是第五代所能提供给时代的最有力而真实的艺术文献。


田导因此片被禁拍五年,至今此片仍是禁片。但电影拍下了,就存在,就成为自己的历史。


《蓝风筝》是第五代最经得住时间拷问的电影,因为田壮壮尽最大努力用心铺陈的那个时代细腻而又沉重的真实质感远胜出了第五代们的思想。


050


俄罗斯终究还是个民主国家,14年出了一部《利维坦》,以一则社会寓言揭露政治体制,15年尤里·贝科夫导演的《危楼愚夫》更是将揭黑进行到底,且赤裸裸慷慨激昂地将灾难类型片与政治电影及其人性寓言愤怒搅拌成一曲体制哀歌。


051


非常喜爱保罗·索伦蒂诺的《年轻气盛》,去年的欧洲最佳电影,去年的金棕榈也应属于她,庆幸在我生日这天看到这个电影,让我在迷途中再次震惊于电影的美和力量,并让我重新爱上她。


052


很喜欢《爱恋》,将爱与性的迷失拍得优雅又绝望。加斯帕·诺总能精确地踩在只属于自己的恰当的先锋镜语节拍上曼舞,而这一次回旋曲式的叙述语调更难得让他自然又真挚。


053


匈牙利电影《白色上帝》,14年和我的《幻想曲》同在戛纳影展的「一种关注」单元,它最终赢得大奖,但今晚我才看,尽管是商业类型片的拍法,但其主题和隐喻结构强劲支撑着导演的作者气质并与类型元素达成几乎完美的平衡,实至名归。


054


喜欢《我的母亲》,真挚不易,放松着真挚难,再拌着适当的幽默感更难。南尼·莫莱蒂的作者语调让一部生活肥皂剧化为一支歌。


055


很喜欢希腊导演兰斯莫斯的前作《狗牙》,新作《龙虾》勇气不减,若放在先锋舞台,其刻意牵强的隐喻尚能找到合适的假定空间,但电影时空却从第一分钟始不断拆解导演的戏剧意图。这是两种美学撕裂的惨烈过程,形式终毁于形式之中。


056


《卡罗尔》比《断臂山》好。女同之恋更顺眼吗?不全是。美国独立电影的杰出导演托德·海因斯的电影观念比李安更具现代性。如歌的写实风格,魅力只能自己独享。布兰切特是女神,鲁妮·玛拉的表现更具灵性。同性的爱恋境界,有如一个世界的初呈。


057


日本的中国独立电影节这次做了我一个回顾展。


《安阳婴儿》这回在东京放映的是日本近代美术馆收藏并重新修复的版本,画质之好令俺感叹,想中国独立电影目前在国内的流离状,只能无语。


映后与小栗康平导演的对谈也好, 当年是他促成了《安阳婴儿》在日本的发行。


十五年前在印度一影展认识小栗导演,我是他的影迷,后来他三次来中国,我们都有聚,这回是我初次在日本见到他。


中国第五代导演大多对小粟导演的《泥之河》表示过敬意,而当晚对话中,小栗康平没有掩饰对第五代导演作品的批评。


他今年已七十岁了,毎八年拍一部,从容幽远,令我汗颜。他今年新作《藤田嗣治》依然保持大师水准,在新宿一家影院放映近一个月了。


周日上午九点半场,我去看时,近半场满,可见日本电影生态之完善。


058


《路易十四的死亡纪事》,今年戛纳展映单元电影。伟大君王的平凡之死流露他及其治下时代自尊而具反省、勇毅的法国精神。几乎全部内景和固定近景中景,镜语肃穆而内省,激越而节制,难得回归伯格曼与布列松的伟大电影传统,形式与其死亡主题共亨尊荣。


059


《圣鹿之死》,兰斯莫斯的第三部电影。人性恶的呈现与反思是严肃文学及电影的旨趣,但若以狭隘的人性观念加之商业化的哗众取宠,在一个类型模式里偏执所谓作者性,便极易转向反人类性而无知自得。古希腊悲剧的「献祭」主题被聪明而又廉价地改装成为简单粗暴的对人性的挑衅也是当代艺术流行化趋势所带来的无奈与无能。


060


片子僵了。萧红不正是因其匮乏而自足的吗?饥饿着,并犯践着与人性做动物性的肉搏,在所谓的黄金时代,她或许只愿做腐烂的土地,好埋葬爱情、自由、和她的孩子。


061


《无爱可诉》,萨金塞夫新作,今年戛纳评委会奖。较之他之前更具野心的讽喻力作《利维坦》,我更喜欢他这部朴实而沉痛的社会伦理剧。摄影尤其出色,今年欧州电影奖。


062


重温《去年在马里昂巴德》。语言同时就是谎言,现实同时就是虚妄。人类一贯在谎言和虚妄中追逐梦想。快六十年过去了,对该片的读解依然可以更新,罗伯·格里耶和阿伦·雷乃依然引领电影先锋。


有人以为语言是可以通过叙述来拯救世界的,但《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告诉我们以此被拯救的世界更是不可信的。对现实的解构首先从语言的扩张入手。金刚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这或许也是《去年在马里昂巴德》这部电影要阐释的,不是通过剧本剧情,而是通过剧情文本,与永远是正在消逝中的正在进行时的银幕时间的互文互动解构出来的,由此,《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其实更是一个呈现电影本体性价值,及电影艺术自律的宣示,由此延伸出对意义世界建构即解构的寓言。后现代电影的经典先声。


063

香坦·阿克曼(1950-2015)


当代杰出的电影作者比利时导演香坦·阿克曼5号在巴黎自杀去世。她是女性电影的代表人物,长镜美学的奠基者。1975年所拍摄的电影《让娜·迪尓曼》永载史册。


2001年在戛纳听导演双周主席MAClA女士提起她,并联系到《安阳婴儿》。回京后不久,在电影艺术中心有幸看到《让娜·迪尔曼》,被震撼。之后一直关注她的作品,其实验先锋批判反省精神几十年增进不坠,令人尊敬。哀悼。


064


类型片的调性最重要,找到,并贯穿到底才是能看可听、有韵的商业片。希区柯克、梅尔威尔、波兰斯基,科恩、昆丁都调性好,而找不到的就只能瞎搞乱来,费再大力再多钱没用。


特吕弗以独特的自由调性拍《枪击钢琴师》就如类型片的艺术炫技,能听到他内心的哨声。王家卫的武侠也调性卓越,这是骨子里的调调,不声张,反来劲儿。这个调性或许就是优秀的商业电影中的作者性吧。


065


重看安东尼奥尼的《夜》


冷街与空房、废墟、突然升空的火箭、低空掠过的飞机、大厦的镜面、孤行与静物、大面积的绿地、雨水与停电后的黑暗摸索。濒于绝望的缠绕及其无因的冷漠和疏离。时间的空间化与空间的角色飘移痕迹。现代与后现代的变轨交集无关悲欣。其符号时空意念启蒙了六十年代后西方及八十年代后台湾及华语新电影的当代性。


066


段落镜头、固定长镜及运镜中调度,画外空间与声音空间等现代电影技法作为一种美学的最初宝藏在沟口健二,这让上世纪五十代中期发现沟口健二的西方电影人羞惭,因其从1939年的《残菊物语》中即显露真容。对电影史的研读应是一个想认真从影的人必修,如此方能不浮躁不盲从尤其不轻狂。


067


昨晚在法国维苏尔亚洲国际电影节的颁奖礼。最佳影片给了菲律宾的《BWAYA》,一部难得具备原创力的当代电影。


评委会大奖给了台湾电影《回光奏鸣曲》,台湾艺术电影的真传。评委会奖由大陆电影《一个夏天》获得,沉静的作者气质,婉转有力。伊朗电影《MELBOURNE》并列评委会奖,由惊悚室内剧入手带出遮蔽真相及其逃避个体责任的社会命题。


068


再悼刚在戛纳离世的金智爽先生,釜山电影节创始人之一。太突然的不幸消息。


十多年的老朋友,北京釜山许多次的相聚,特喜欢吃湘菜的剁椒鱼头,就常请他吃,跟我讲他有次将一盆魚头打包好了带回韩国,给儿子吃。好父亲。好人此时一定在天堂。


069


好几年前北京瓦尔达回顾展,看了她金狮奖电影《流浪女》后很激动,跑去见她,她却平静地对我说你应该去看看《一个唱,一个不唱》。后来找到看了,才明白她意思,是她真正想拍的电影,或者说更接近她的电影观。我也觉得这是她最好的电影,尽管我之前及世人更推祟她其他的片子。最纯粹而自由的电影往往不在闪光灯下。


070


再看杨德昌八十年代的电影《青梅竹马》,真的感慨。那时侯孝贤导演正青春,将男一演出了质感和精神,他还抵了房子投了杨徳昌电影。朱天文和吴念真的文学品质更让这部电影充满真正有力的诗意。这应该是他们那一群人最好的状态、最快乐的时光吧。


04年在南特影展见到杨德昌导演,看《一一》胶片场,杜笃之也在,之前DVD完全无法领略胶片电影的声音空间及影调。映后向他俩致敬,杨导的亲和笑容犹在眼前。


071


因去年戛纳缘,微信圈内增了一些记者朋友,毎看到他们一个影展飞另一个影展的不亦乐乎就很羡慕,做个资深影迷是幸福的,导演做认真了,有时候离电影的乐趣反而远。俺刚入行那会儿,在影展上总梦想做一个总在俺眼前悠然出现的影评人、选片人或电影记者,就觉得他们才是真因电影而欢快着。


072


曹禺看了契诃夫的戏剧后誓言要做契诃夫的笨学生,写出初具现代戏剧观的《北京人》,其实费穆的电影《小城之春》也是一个学习契诃夫心理现实主义戏剧的作品,其日常时间性的流逝诗意源自于契诃夫反戏剧诗学,与东方电影美学的开创种种无关;而再过十多年安东里奥尼电影更进到契诃夫与荒诞派戏剧之间,他的贡献是将时间空间化,揭示了现代电影本质;再过二十年侯孝贤与朱天文重拾契诃夫反戏剧诗学,嫁接上沈从文自传中「天地不仁」视点,凝视台湾乡土与城,而蔡明亮电影更以同性异色的大胆力揽荒诞派及其实验装置的荒凉风景。电影进入有声时代后,在叙事策略上大多甘作文学的徒弟,且电影是一条河,上中下游的汇涌推进形成创作的动力与传承,任何轻言开创性云云的结论都见其狭。


73


看诹访敦彦2000年的电影《母亲》,日本独立电影诸干将在日本大师时代后一直默默地在电影本体的更幽深处掘进,并将更幽暗脆弱的人性盲点与电影语言的极致探索结合,真是一件很寂寞的工作,诹访敦彦应是最寂寞而最具现代性的一位。


074


再看尤里西·塞德尔01年的《狗日子》,还是牛,他日后电影也有佳作,但始终无法超越《狗日子》。


这是电影史上极少数能直逼现代经典文学的电影作品。


075



阿巴斯说:「他们不关心声音产生的景深问题。」


我在初作《安阳婴儿》里,己将声音的景深视为一个美学问题与画面一起思考了。


在去拍摄地的列车上,我还记得与录音师王域的交谈,而当代即便在一些尚优秀的艺术片里也存在着镜头景深与声音景深的错位及本体上的不自觉。


后在阿姆斯特丹,荷兰混录师很好地贯彻了我的意图,并提出收藏全部声轨。


「声音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比画面更重要。」阿巴斯这句话是划分他与80年代之前的大师电影的边界之一。


076



《群鸟之悲》(又名《廷巴克图》,Timbuktu),片名比影片更好一些。控诉体尽管真诚,但也在源头上与更辽阔而茫然的悲伤拉开了距离,幸好它能从容,无辜的沙漠和无辜的黑色的面纱比枪声更漫长。


077



《魔女嘉莉》牛片,让恐怖片具备了古希腊悲剧气象。从魔性角度对人性神性的批判很震撼。


女导演金伯莉·皮尔斯翻拍七十年代德·帕尔玛杰作,决不让前辈,斯蒂芬·金的小说也功不可没。这些年真正在职业性上为我所敬佩的是欧美几位女导演。真正的敏感精确犀利,真正的有力量而宁愿玉碎决不装X。金伯莉·皮尔斯,也是《男孩不哭》的导演。致敬。


078


罗伊·安德森是真正的大师,他的电影《寒枝雀静》是杰作。他也是杰出的电影诗人,他的电影语言来自伟大的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的北欧现代性传统。


罗伊·安德森是抵制情感、冷讽历史人性的圣手。推销员要将有趣带给无趣的世界却比无趣更哀切,这是《寒枝雀静》的时分。


079


后现代电影在当代,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09年电影《布朗森》算杰作了,被誉为《发条橙子》后,暴力美学的最佳作品。他11年的《亡命驾驶》在戛纳让人惊喜,再后《唯神能恕》,皆是暴力与救赎的挽歌。


080


西班牙电影《蛮荒故事》,14年戛纳影展。很棒。同是谈暴力,该片并没有在社会学层次上做蹩脚的影戏串烧再于伪政治平衡点上躲闪滑步,而是直指人性角色的荒唐本质,以熟练激越的悲喜剧语言突破类型片桎梏,有力地反转出一个深刻的电影寓言——暴力不过是一种莫名的人性症结,永无宁日,人性也甘于乐在其中,即便悲剧轮回。


081


惊悉菲律宾青年导演Francis Xavier Pasion离世。


他的电影《Bwaya》很出色,应有更远大前程的。15年我担任法国维苏尔亚洲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时,将最佳影片大奖颁发给他。现在想想也是安慰。据说他是在拍片中去世的,是一个很有才华有活力的青年导演。还能想起那回颁奖后晚会上他兴致勃勃的样子。


082


《他和她的孤独情事》,14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里的美国电影。


好莱坞的电影生态令人羡慕,这样略闷的文艺片,也是一堆老少明星演,我偶像法国女神伊莎贝尔·于佩尔也在里面演说英文的母亲。年轻的夫妇,痛失爱子,两人不知怎样相处了。一天,妻子骑车过桥,看见河水,就停下,翻过护栏跳下去,被救后,夫妇俩回到各自父母家想修复,也同时想各自振作起来,重新生活。还是不顺,儿子的记忆越來越淡,爱也努力尝试过一两次,也没抓回来。各自的父母也老了,孙子的夭折让他们更老。但生活还在,只是生命似乎消逝得更快。迷幻中的尾声,俩人如路人,一前一后,没有回头,没有再来。


就这么平淡,却坦诚,有点伤感的一个电影,放在当下中国,已不会有人投拍,不会有明星来演,不会有人去看了。


083


电影《金橘》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胜算较大,它有着强烈的纷争世界中的和平请愿欲,也符合似乎无可置疑的好莱坞世界政治正确。简单的和平之愿精巧预置了残酷战争中的人性冲突,又企图凭一厢情愿的粗糙的人文冲动去解决。刚开场三分钟造作平稳的倾诉式镜语便让我预感到它欲扮深刻的伪善,这样一种伪崇高式的精致伤感无情地遮蔽了战争中人性的残酷真相。


084


有段时间没看日本新电影了,记得上次看的《苦役列车》,留下很不错的印象。今看《只在那里发光》,刚入日本《电影旬报》十佳第一。


同样是底层写实文艺,同样改编自日本当代小说名作,我更喜欢山下敦弘的《苦役列车》,这不仅是它更具独立电影的寂然气质,也较《只在那里发光》更具备了属于电影的叙述语感,人在其中更有多向度的暧昧与自由。


但年轻的女导演吴美保在她的第二部电影《只在那里发光》中,一有机会便从优质情节剧的溪流中抬头呼吸更清冽而忧伤的诗意,并近乎偏执地抓紧了原小说中略显刻意的悲剧性,最终甩掉了险些致命的文艺腔。两部写实文艺片都是日本当下青春的残酷物语,都是肮脏的手捧出的恶之花,却都为主流媒体追捧,市场票房不俗。反观中国当下影坛小时代之后会无期再分手之类,可笑复可悲。

085


看完《爆裂鼓手》,导演达米恩·查泽雷根据自己短片拍成的剧情处作,19天拍完。今年戛纳入围导演双周,圣丹斯影展评委大奖及年终上榜宠儿。


新导演很出色的起步其实很不易,尤其在美国。一个俗套的励志故事还有多少空间去拓展深度与个性,就像在体操的规定动作中追求完美与极致。达米恩·查泽雷在有限的时间里坚持,并几乎是在老派的电影技艺的排练厅里踏出自己规范而华丽的舞步,舞技的用心及其精神终于飞过了屋顶,这也正与该片主人公的艰卓历程同构,成为新一代电影人的欣喜悲歌。


086


看完英国电影《自私的巨人》,去年戛纳导演双周获欧洲电影奖。


女导演克里欧·巴纳德之前拍纪录片,在此剧情片中能看出她非凡的纪录片功力。


英国电影的现实主义质感在电影史上是一笔重彩,或许是经验哲学传统及狄根斯文学血脉,英国电影的人道视野总宽于人性视野,对故事趣味的依赖总大于理性探幽。加之为求生动逼真唯恐抓在手中的生活每刻不生猛,细节的堆积节奏过紧过近反造成整体远观的失真。这些阻碍英国电影不能自由的小毛病在《自私的巨人》中皆存在。


怀念上世纪六八年英国自由电影运动中的那部真杰作林赛·安徳森的《如果》。


087


看完今年戛纳主竞赛单元美国片《送乡人》。演而优则导的汤米·李·琼斯和伊斯特伍德一样,电影品味和拍片功力总让人想到老爵士乐时代的圣手天王,自由而不逾距。根据小说改编的《送乡人》,不仅超越了西部片类型风格,更在人物及其表演质感上超越了叙事系统而流露生命本身的深沉迷思,让西部壮丽与生存严酷交融成交响音诗,却时刻节制,只留下一个克服伤感的远景。


088


真正的好电影从不机灵,更没腔调。刚看完德国影片德里森2011戛纳「一种关注」奖作品《戛然而止》(又名:濒临边缘的人 Halt auf freier Strecke),很好。

德国的写实传统一向厉害,由剪辑体现出的情绪又流露恰当而节制的诗意。最可贵的是初心拙朴。想到前两天看到的塞德尔的《天堂三部曲》,相比他早期杰作《狗日子》,最让人失望的就是他近作的所谓艺术电影的腔调,自媚又刻意诱人。


89


他或许在释放一种可能性,有点形而上的悬置意味,在此意境上拷问性与爱的落差,并以性至死抵抗对爱的绝望。关于夏侯的电影《亲密》


090


2014年最后一夜选择达内兄弟的新片《两天一夜》,刚看完。


5月在戛纳看大银幕,俺不懂英法文,依然被打动,欧迪雅的表演无须言语,仅凭身体也在传递真挚细腻的质感。达内兄弟作品中平平的一部,大师级的自选动作,更多让步给了欧迪雅的内在光芒。若老者的热烈箴言,激励我们走过又一年。


091


完成釜山影展布置的作业,参与评选亚洲十佳导演和十佳影片。


定稿:十佳导演:沟口健二、雷伊、黑泽明、小津安二郎、阿巴斯、侯孝贤、今村昌平、林权泽、蔡明亮、杨德昌。


十佳电影:《雨月物语》、《大地之歌》、《罗生门》、《晚春》、《橄榄树下的情人》、《悲情城市》、《楢山节考》、《醉画仙》、《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小城之春》。


92


《奥斯陆8月31日》,好片。11年戛纳「一种关注」电影。年轻导演的第二部作品。一个青年作家24小时生死迷途。俺37岁拍第一部,定与青春无缘,却很想活回去拍,因了这个奥斯陆。影片的恳切灵动和冷静诗意,尽管无力挽回坠落,也让人留恋。两年前曾散步过的奥斯陆有轨大街,在片中浮现出来时感到一种隔世的陌生。


093


今儿上午在江南小镇,修脚小伙儿将困扰我一个月的脚痛,一刀治理,聊开后知俺是导演不过拍的是艺术片,当即真诚劝我改行,说《推拿》这几日在南通没几人看,而俺还嫌这片通俗了点。下午小睡醒后,下雪了,今年的冬天来得紧,改行做什么呢,想了想,晚上应有黄酒吧⋯


094


五月在戛纳当面向比诺什表达了一个影迷的敬意。


095


罗恩·拉什的短篇好,长篇《赛琳娜》买了没看,今先看了改编影片。之前听闻国外或豆瓣啥的评价都低,不信,因这片是我偏爱的《更好世界》丹麦女导演苏珊娜·比尔新作。刚看完,她没让我失望,更爱她了。跟前天看到的一抹造作霞光似的《冬眠》相比,《赛琳娜》就是一道黑色的闪电。


096


韩国电影《恶女》,今年戛纳午夜场单元。动作段落拍摄一流,足以挤进当下国际动作电影先锋之列。只可惜剧情设置格局和节奏过于拘泥类型。但不得不佩服韩国电影人的生机勃发和勇猛锐进的才气和能量。当下香港动作片与其相比顿显疲态犹如老油条了,更不论大陆山塞自耍自嗨一派。


097


纪录片导演拍起剧情片,真下功夫。昨晚法国女导演克莱尔·西蒙跟我讲,她拍《巴黎北站》前,六个月时间,只和三个助手在北站听人们说啥,并观察记录,然后再写剧本。从她第一个纪录片起,她都同时是自己的摄影师,她说女导演要有充分的话语权,就必须亲自掌机。


这部剧情片《巴黎北站》她去年拍的,六十多岁了,也是亲自掌机。该片纪录片手法的剧情渗进,真正纯粹的电影感,镜语在雅克·塔蒂和让·鲁什之间,更直接敏锐,随处流动女性非凡的感性触觉。


她曾在法国Femis电影学院任教十年,可想电影学子之幸。今年认识两个法国女导演,另一个也叫克莱尔,拍《军中禁恋》的克莱尔·丹尼斯,北京举办她的回顾展时,与她在尤伦斯有过一次对话。同样优秀优雅有力量。


098


或许罗西里尼与英格丽·褒曼的相爱激发了电影现代性的觉醒。两人合作的《意大利旅行》可以说是安东尼奥尼所代表的现代主义电影的启蒙先声。他俩的《欧洲51年》在电影史上也意义重大,心理写实主义的开山作之一。


真正影响到新浪潮的恰是罗西里尼与褒曼合作的那一批作品呈现出的典型作者性。罗西里尼可谓法国新浪潮的真正导师。《德意志零年》无疑影响了特吕弗的《四百下》。


099


今年和俺《幻想曲》同在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的韩国电影《道熙呀》,今天才看,戏剧化痕迹重,但与内心反转及性别角色的张力契合恰当。裴斗娜表演的暧昧性及渗透力控制了情节剧倾向,使精巧戏剧产生锐利而迷茫的诗意,边缘同性的危机感柔韧似针,悄然刺入男权体制的缝隙,令两者皆伤。年轻女导演的心志力作。


100


去年这时在普罗旺斯拍片,路过罗纳河岸,见几座巨大的核电站烟囱里喷涌洁白的云雾,很震惊,法国南方的美丽传说刹那间黑暗。但核电正是普罗旺斯的现代化心脏,其美景美食美人抑制着我的恐慌。


今天看到法国电影《大电站》,拍的正是罗纳河谷核电站工人的故事,普罗旺斯阳光与核辐射下的肉体,在爱欲生存与职责牺牲之间挣扎,古老人性与现代文明的冲撞亦如男女欢爱沉沦迷失中且歌且行。忘了核电,忘了普罗旺斯,记住了电影,及其中的人。


101


迟看了韩国《辨护人》,却在众多应被震撼的剧情处没能足够有感,是编、导、演太想掀动我了,并循着商业片的节奏套路埋伏我捕捉我推动我鼓舞我,可惜在我这里这套没能奏效。


我想一部倡导自由与人权的电影,如果以一种强势的简单快捷的驾驭人情人性的形式去宣讲,所唤起的是什么呢?


让我想到影片所反对的那个权力的运用。


102


比利时电影《破碎之家》是近几年难得的电影佳作。久违了的真正电影化叙事,由极普通的男女家事的日常与无常入手,直抵爱的本相及信仰的焦灼与平静。真正可贵的还在于其恢复了电影叙述的灵性与尊严。


103


从《第五元素》到《超体》,并不是导演,而是反映了他背后的这个时代,和电影本体的退化。娱乐也是极权,同样奴役人脑与心。


104


《藏身之所》,北欧电影才子丹尼尔·伊斯皮诺萨的首部英语片。揭露中情局腐败。好莱坞出色的类型片有时何尝不是锐利的政治惊悚。事件的电影化结构,及灵动的镜语调子近于完美地缝合纪实与表现。运镜激越而沉潜,奔放节奏中利落建立情感及规定动作。类型片要拍出风格难,须有格律内的狂野冲动与美学节制,以及对人性与体制的有分寸的挑衅。此片做到。


105


今法国新大使顾山午宴,见雅克·阿诺导演,我说《情人》我看过近十遍,他听了说感动。


《蝴蝶》的导演费利普·弥勒说看过《日日夜夜》和《江城夏日》,很喜欢,我也高兴。


他刚拍了部中文电影《夜莺》,我刚拍了部法文电影《寻找罗麦》,他不慬中文,我不懂法文。


电影无需国籍,某个时刻只拍给某些人看,足己。




明日推送

王安忆:《虚构与非虚构》


或许你想看

文艺批评 | 李智星:《一代宗师》里的“香港问题”

文艺批评 | 戴宇辰:斜目而视——作为后现代革命叙事的《阿凡达》

文艺批评 | 陈琰娇:《嘉年华》的寓言叙事与美学困境

文艺批评 | 李云雷:窃听题材电影与好莱坞的国家认同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暴裂无声》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通勤营救》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三块广告牌》




文艺批评

大时代呼唤真的批评家

长按|左边|关注|文艺批评|

长按|右边|Iphone|赞赏|

空·


本期编辑 

桑丘快跑 有间茶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