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镜子》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文艺批评
斜目而视
镜子
外文名:Zerkalo
Зеркало(Soviet Union:Russian title);
Sarke(Soviet Union:Georgian title);
The Mirror;
White,White Day(English translation of working title)
制片地区:前苏联
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编剧: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类型:剧情 / 传记 / 历史 / 战争
主演:玛格丽特·捷列霍娃 / 因诺肯季·斯莫克图诺夫斯基 / 奥列格·扬科夫斯基 / 菲利普·扬科夫斯基 / 伊格纳特·达尼利采夫
片长:108分钟
上映时间:1975-03-07(苏联)
对白语言:俄语 / 西班牙语
剧情简介
这是一部自传体的的电影。影片完全抛开情节线索,通过少年的回忆来呈现其成长时童真的迷失、对家人的回忆、对亲情的召唤。影片中有极为重要的一个情节:因为生活困难,幼年塔科夫斯基随年轻的母亲踏着泥泞到亲戚家借钱,独自呆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静默之中,他发现了一面镜子,看到了镜子中的自己。镜头推近镜子中的脸庞,再推近镜子外的脸庞,画外响起巴赫的音乐,音乐声由弱到强。幼小的安德烈就那样静静地、一动不动地端坐在镜子前,久久地与镜子里的自己对视……幼年时的塔科夫斯基通过亲戚家这面陌生的镜子审视着自己;而成人之后的塔科夫斯基通过影片《镜子》,通过记忆进行了自我认知。
关于导演
安德烈·塔科夫斯基,1932年生于俄罗斯札弗洛塞镇,是诗人阿尔谢尼伊·塔科夫斯基之子。曾就学于苏联电影学院,一九六一年毕业。他的电影曾经赢得多项国际性大奖;第一部长故事片《伊万的童年》于一九六二年获得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其最后一部作品《牺牲》荣获一九八六年夏纳影展评审团特别奖,同年十二月,塔科夫斯基因肺癌病逝于巴黎,享年五十四岁。
塔科夫斯基对电影语言的杰出贡献具有公认的典范意义。他开创了自己独特而完整的艺术风格,使博大深邃的精神主题在庄重沉郁的诗性叙事中展开,获得完美的表达。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IngmarBergman)曾经予以这样的赞誉:"初看塔科夫斯基的电影宛如一个奇迹。蓦然间,我感到自己伫立于房门前,却从未获得开门的钥匙。那是我一直渴望进入的房间,而他却能在其中自由漫步。我感到鼓舞和激励:终于有人展现了我长久以来想要表达却不知如何体现的境界。对我来说,塔可夫斯基是最伟大的,他创造了崭新的、忠实于电影本性的语言,捕捉生命如同镜像、如同梦境。"
精彩影评
塔科夫斯基认为,电影的本质在于它的客观真实性,这种真实性不仅包括对物质世界的客观记录, 更包括客观生活中人们的心理体验。因为这种体验的具体表现方式,如梦境、记忆、幻想等,都具有时间性质,并且都被时间记录下来。只要呈现在银幕上的梦境、回忆是由和我们相同的自然生命形式所组成, 那么就可以重现一个人内心所见及其梦境和回忆。记忆和梦境在塔科夫斯基的电影作品中有着非常大的分量。而且在其作品中,梦境与回忆都保留了特定状态下的情绪与气氛, 让人感觉真实可信。否则,失去了这种情绪气氛,再精准的记忆也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影片《镜子》中的回忆便充满了诗意色彩。影片讲述了一个艺术家的童年体验与成长。在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跨度与导演现实接近,影片的故事与导演的经历也大致相同。这是一部自传体作品,片中现实与记忆完美结合,并且穿插了一些新闻纪录片,将个人的过去与现在,梦境与现实自由组接。
——豆瓣·泥鳅也是蛇
《镜子》是塔科夫斯基带有自传性质的代表作,很多人反应其晦涩深奥甚至不知所云,在我以为这部电影就像是由奇妙的幻觉、残酷的历史、抽象的梦境和苦涩的现实,这些不同的碎片拼凑而成的‘镜子’,以一种极其独有美妙的方式从中呈现出塔科夫斯基不同寻常的个人经历,表面上看似乎相当繁复,但一切不过都是围绕着童年、历史和现实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而展开,只不过塔科夫斯基通过巧妙的构思,加上摄影和配乐对意境的营造以及对人物情感细腻独到的捕捉,使《镜子》完全脱离了一般通俗电影惯有套路的束缚。
无论是对北国迷人风光和景致的展现,或是一些象征性的情节,塔科夫斯基对于长镜头大量讲究的运用,还是用黑白和彩色以及微妙的细节变化来作为一种现实与非现实、当下与曾经间的区分,光是这些电影技术上的调配和构思足以令人敬佩与折服。
——时光网·尉迟上九
塔科夫斯基在《镜子》中回忆和讲述了自己生活的很多片断,这些片断彼此关联,相互渗透,以至于让我们深感迷惑,人们在说到《镜子》的时候,也往往称之为“非叙事性”的。毕竟那些故事不是我们的经历,甚至和我们的经历大相径庭,但这并不会阻止我感受到这部电影的美,以及这种美传达的力量,信念,以及探索的勇气,这也让《镜子》有了被读解的可能。
塔科夫斯基曾经为《镜子》辩护说:“如果两个人能够经验同样一件事情,那怕只有一次,他们也将能够了解彼此,即使其中一人是生活在旧石器时代,而另外一个则是成长于电化时代。上帝赋予人类能力去了解、体会人类共同的冲动——包括自己的,也包括别人的。”
虽然我们的经历会有不同,但是我们还是以不同的方式经历过很多同样的事情。这些事情,正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必须,我们在其中思考,生活,感动,而塔科夫斯基则用他的镜头,把他的思考,生活和感动凝固下来,成为他的“时光的雕刻”。
——时光网·九尾黑猫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观影资源
或许你想看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长按赞赏
本期编辑 | 法国梧桐
图源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