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阿德尔曼夫妇》

尼古拉斯·贝多斯 文艺批评 2021-01-2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文艺批评


斜目



而视



阿德尔曼夫妇


外文名:Monsieur & Madame Adelman 

制片地区:法国 / 比利时

导演:尼古拉斯·贝多斯

编剧:尼古拉斯·贝多斯 / 多莉亚·蒂利耶

类型:爱情 / 剧情

主演:多莉亚·蒂利耶 / 尼古拉斯·贝多斯 / 德尼·波达利德斯

片长:120分钟

上映时间:2017年3月8日

对白语言:法语


剧情简介


当著名作家维克托·阿德尔曼逝世时,一位记者联系上了他的妻子莎拉,希望能抢先报道这位伟大作家的一生。随着记忆的帘幕被缓缓拉开,维克托和莎拉这场近半个世纪的爱恋过程终于呈现在世人眼前。然而在甜蜜生活的背后,这对世人眼中的模范夫妻究竟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丈夫背后的神秘女子又究竟是谁? 当浪漫的爱情遭遇不忠的背叛,当真爱背后是熊熊燃烧的野心,他们究竟该如何解决婚姻的种种危机?



角色介绍



维克托对莎拉的感觉是恐惧多于爱慕,因为莎拉太聪明了,她有古典文学的硕士学位,还能从维克托的作品里挑出一大堆毛病。维克托在文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妻子莎拉的聪明才智。



莎拉对维克托一见钟情,于是对维克托展开了疯狂的追求。莎拉设计各种偶遇,以吸引维克托的注意。


精彩影评


作家维克托·阿德尔曼创作了一本又一本书,而他的妻子莎拉创作了他——某种程度上说,维克托,这位功成名就、熠熠闪烁的文学明星其实是莎拉的作品,终其一生,她都在修正、斧凿、规整自己的丈夫,把他从一文不名推上盛名巅峰,在他一次又一次失控的时刻将他拽回轨道,而这一切,外界并不知情。《阿德尔曼夫妇》弥散着一种神秘魔力,讲琐碎日常,讲夫妻一生,讲一位作家的波峰波谷,讲青春年少和野心,讲暮色将至与死亡,它在看似平缓的叙述中,一直牵引观众,把平凡都幻化成奇绝,然后又让人们从奇绝和耸动中看到普遍的生活真相,所有人的爱情或许都能从中找到对标的时刻。



这部法国电影使用了一种经典的叙述模式,记者的来访和莎拉的倾诉,故事在当下的对话中展开,回溯了过往的一生,而这场对话是在维克托的葬礼之后,于他的书房进行的。这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反差,门外都是慕名而来的宾客,说着虚妄的致辞,祭奠一个被维系起来的著名符号,而屋内,却进行着一场彻底剥落人设的对话,打掉了所有光环、包装与虚名,显露出的真相让记者瞠目结舌。《阿德尔曼夫妇》是一个爱情故事,从两个浪荡青年在酒吧相遇开始,历经试探、相爱、婚姻与撕扯,共同面对现实生活的窘迫、成功带来的眩晕、激情退却后的厌倦以及难以舍却的相濡以沫。


……


这故事从爱情出发,一步步闯进宽阔又纵深的生活,看起来洞悉一切的作家其实不过也在迷途,而旁人以为的追随者其实才是清醒的引航员,从这个意义上说,莎拉是一位“元作家”,把丈夫的肉身与精神,才华与愤怒,希冀与绝望,以及对于生活的所有体验都化作了自己的素材,她把一生变成了一次漫长而沉郁的创作,吞吐狂喜和悲伤、告别与死亡。


——豆瓣·frozenmoon



世人所向往的相濡以沫,其实更像是一场精神博弈。一个是怀才不遇的小说创作者,一个是高等学府的博士在读。一个在成长环境中不断遭受打压和漠视,另一个成长于开放又博学的犹太家庭。从一开始,他们在爱情中的地位就不是对等的。表面看来,是维克多最先拒绝了莎拉主动的追求。但实际上,他对莎拉的拒绝更多出于自卑和怯懦,毕竟并非每一个男人都能招架得住强势又聪慧的高知女青。对此,莎拉使用了一点欲擒故纵的小把戏,她利用了他的嫉妒心,又巧妙保全了一个男人在爱情面前那点小小的自尊和骄傲。虽然在莎拉的叙述视角下,自己是一个为了让婚姻保鲜、家庭和睦而放弃事业的体贴女人,丈夫则周旋于各种女秘书和女学生之间,从未对这份感情专一。但我们最后会发现,她才是那一本本畅销小说背后真正的创作者,她像修改丈夫的小说一样修正和重塑着丈夫的人设和生活——这样的精神控制是否比表面上的话语权更让人容易上瘾?在这段类似于SM的博弈关系中,维克多心安理得地利用着妻子的犹太姓氏和犹太身份,享受着因为她的才华所带来的盛名和富裕生活。从青年到暮年,从爱情到婚姻,从离异到和解,他们的爱情关系下掩藏着生活的激流暗涌。浪漫的关系背后,实则是精神的对抗和博弈。


——豆瓣·墨醒



就像一部传记作品,本片用章回的形式,结构电影,14章加尾声,让我们从头开始,渐渐融入他们的交往,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婚姻。这不是一部平庸之作,不是白开水般平淡无奇的流水账,几乎每个章节,导演都设置一点起伏、一点关节、一点转折,让我们在每一章节里,都感受到一些新奇、一点刺激,甚至结尾,还来一个大反转。比如,维克托和莎拉不是相识在书店,或是音乐会,那会很高雅,他们偏偏在一个夜总会相遇,莎拉强势,一开始就看中维克托,而维克托逃避,莎拉先在维克托面前假装热吻一个男生,后又以维克托哥哥女友的身份刺激维克托,使得维克托最终抱得美人归。比如,眼看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值得高兴,偏偏儿子是弱智,维克托在接下来发泄不满的小说里,把母亲当成丑陋的主角,引得母亲自杀。比如,维克托小说获龚古尔奖,他们住豪宅、雇女仆,心理却有了隔阂,感情有了屏障;在维克托才思枯竭、容貌变老之下,竟对莎拉妒忌、猜疑。比如,在他们终止婚姻之后,又因维克托描写莎拉的一部小说,让他们破镜重圆;再婚后,在大学授课的维克托和女学生有染,眼看他走上正轨,却患上老年痴呆症;对于维克托蒙眼睛摔下悬崖,是莎拉所为,还是与她无干,电影留下悬案。更令人称奇的是,维克托的一些得奖小说、畅销书,背后竟是莎拉直接操刀或间接指导。这是不为世人所知的惊天大秘密。



本片电影语言非常丰富:维克托写作龚古尔获奖作品《别墅重担》时,电影用360度旋转镜头,以示灵感乍现、急切亢奋、周而复始;维克托因和莎拉有隔阂,外出推销自己的小说,不愿回家,三次“我回家了”的重复镜头,表达的是单调;夫妻吵架,莎拉冲出房门下楼,盘旋楼梯俯拍,蕴含眩晕、慌乱、跌落和逃跑;分手午餐那段场景,出现维克托拖拉莎拉的虚拟镜头,而事实却是维克托无奈接受现实,表明维克托内心和外表的一种撕裂;维克托蒙眼跳崖那场戏,年轻时的蒙眼游戏和眼前残酷的画面,交叉剪辑,体现莎拉的怀恋和无奈。


——时光网·赤子



或许你想看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楢山节考》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内布拉斯加》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未择之路》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上帝之城》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梅尔罗斯》

@文艺批评Wenyipiping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长按赞赏

本期编辑 | 法国梧桐

图源 | 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