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性别为本 (On the Basis of Sex)》

米密·莱德 文艺批评 2022-03-1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文艺批评


斜目而视



性别为本

导演: 米密·莱德

编剧: 丹尼尔·斯蒂普尔曼
主演: 菲丽希缇·琼斯 / 艾米·汉莫 

类型: 剧情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8-12-25(美国)
又名: 司法女王(港) / 基于性别 / 以性为本


预告片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i0834hxgbt5



 电 影 简 介

菲丽西缇·琼斯饰演传奇女法官鲁丝·巴德·金斯伯格,讲述她职业生涯里为平权作斗争的事迹。金斯伯格曾就读于哈佛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学院,1980年被任命为联邦上诉法院哥伦比亚特区巡回审判区法官,1993年由克林顿总统任命为联邦最高法院法官,是最高法院内富有争议的自由派法官之一,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二位进入最高法院的女性法官,她在整个职业生涯里一直为平权、性别平等发声。影片将由米密·莱德(《守望尘世》《无耻之徒》)执导,Daniel Stiepleman操刀剧本,此剧本曾入选2014年剧本黑名单,焦点影业和Participant Media公司联合制作,9月份在蒙特利尔开机。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



金斯伯格曾就读于哈佛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学院,1980年被任命为联邦上诉法院哥伦比亚特区巡回审判区法官,1993年由克林顿总统任命为联邦最高法院法官,是最高法院内富有争议的自由派法官之一,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二位进入最高法院的女性法官,她在整个职业生涯里一直为平权、性别平等发声



1970年,她与其他人共同创办了《女权法律报》(Women's Right Law Reporter),这是全美第一份关于妇女权益问题的专门法律杂志 。


1972年,金斯伯格成为第一位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获得终身教职的女性。同年,她还成为了ACLU女权计划(Women'sRights Project)的第一任理事长(director)。


1981年,金斯伯格被当时的总统吉米·卡特提名为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院法官。此后她在这个位置了工作了13年。


罗伯茨法院九位大法官

(图中前排右一为金斯伯格)


1993年,美国最高法院怀特大法官(Byron R.White)退休,最高法院出现了空缺。当时克林顿政府的女司法部长珍妮特·雷诺(Janet Reno)向克林顿举荐金斯伯格。参议员以96票对3票通过了金斯伯格的确认。1993年8月10日,金丝伯格宣誓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女性、第一位犹太人女性最高法院大法官。


接受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


1999年,金斯伯格被查出患有结肠癌,接受手术、放疗和化疗,但从未因治疗停工过一天。


2007年,一起堕胎案让金斯伯格首次公开宣讲了自己言辞激烈的异议意见。由于该案牵扯到《禁止局部分娩堕胎法案》,金斯伯格称,堕胎权属于女性,“它们围绕女性的自治权展开,希望由女性自己决定自己的生命历程,以及对平等公民权地位的享有”。


2009年,她又被查出患有胰腺癌,在纽约斯隆—凯特林癌症研究所接受手术,留院观察10天后,她回到工作岗位,同样没有错过一次庭审。


2013年,金斯伯格成为第一位主持同性恋婚礼的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2018年11月7日,金斯伯格在办公室摔倒,送医院检查之后发现三根肋骨骨折,被迫住院接受治疗。


演 员 介 绍


菲丽希缇·琼斯


Ruth Bader Ginsburg



艾米·汉莫 

饰 

Marty Ginsburg


精 彩 影 评


五星不是因为电影多好,而是因为确实是想“力荐”每个人都去看一看。金奶奶应该是现在大多数美国自由派的偶像,但是她其实和现在的很多自由派又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全片把那个时代的精神表现的挺好的。影片基本是从她和Martin的家庭入手,最后的高潮在她的第一个反对基于性别法条的case结束,而并没有去赘述她后来的经历,这个角度我挺喜欢的。女主演的确实不太好,但是其他角色都挺出色的,特别是锤哥,帅出新高的度了!最感人的其实是电影最后一幕,当女主变成了真实的金奶奶,缓缓走上最高法的阶梯,冲击力真的很强。片名的中文翻译是很有问题的。看完电影就会发现“On the Basis of Sex”实际是在讲基于性别来制定的法条,这是金奶奶一生致力于反对的东西,翻译成“性别为本”或者之前的“以性为本”都有问题。总之推荐观影,配合之前的纪录片。

——(豆瓣)小熊



RBG现在是我人生偶像。这传记片预告都看得我热血沸腾。我只有愤怒却没有能力改变,所以我无比崇敬这些伟大的女性所真正发出的声音。 周日的下午,几乎满场的电影院。电影结束后掌声不断,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说:Inspiring. I'm glad so many people are watching this. 身边的老爷爷笑意满满地说;I know!

——(豆瓣)AilsonAir



并非全面的Ruth Bader Ginsburg的传记片,交代了她六十年代备受性别歧视压力下的法学院与求职经历以及幸福却突遭波折的家庭生活后,切入了Moritz v. Commissioner这个该片的重点。第一步在美国法律层面撬动性别歧视铁板的案子竟是税务方面男性遭受的性别歧视伤害,这个开端以及片中那些今天看起来荒唐而当时却是法庭上有力理由的性别歧视观念令人感慨。这一案不是RBG独角戏而是一个家庭的故事,这个家庭两代既在工作上又在自身行动上否定不平等的性别观念,时代风向以及下一代的权利与变革这两点都使这个故事里RBG的女儿Jane这个baby boomer的角色与象征极为重要。法庭一段以及之前的模拟法庭中女主一方尤其女主的压力展现得非常明显。演员们表现出色。

——(豆瓣)长夜北斗



《基于性别》

值得讲给所有女孩的故事

蓝猫看好莱坞

(节选自豆瓣影评)


首先,这谁翻译的中文名?该打!真对不起本片的严肃主题。如果叫”以性别为本“或”基于性别“更为合适。其次,我看了下目前给差评的海外影评人评论,都是因为觉得本片太美化了鲁丝·巴德·金斯伯格的人生和功绩,相比今年初她的纪录片,并不全面,而且过于“童话感”。


斯金伯格旧照


这点上大家就需要了解美国现状才能明白。本片末尾给人充满希望的结局,结果真实情况却没有那么美好。1950年代看起来可笑的事情并未停止,而是更加恐怖。鲁丝·巴德·金斯伯格目前是否可以在最高法院坚持她的座位和立场,将对美国的未来有很大的影响。她,可以说目前是老川的眼中钉,也是可以阻止老川为所欲为的人。如果她因为生病退休,老川可以在最高法院放入更对他的心腹,美国就可能倒退回50年前。因此,如果只讲她年轻时成功的故事,未免让目前忧心忡忡的美国人觉得“太理想化”了,没体现出如今的挑战。如果这片在老川上任前上映,那么绝对高评价,而现在,则不符合现实。

……


但在我看来,这样的正能量在目前的美国是需要的。特别是鲁丝法官的故事,就像神奇女侠一样,将让很多很多女孩子受到启发。也许目前面对的困难很多,也许美国在倒退,但这部电影的真正意义,在我看来,是给女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To Inspire the new generation。对此,我觉得本片做得很好,也是绝对值得推荐给每个母亲,日后给你们的女儿看。



在我小时候,都没有女性榜样。提到女性偶像或角色,直接想到美丽的公主,仙女,但只是因为美丽和幸福令人向往,却不是因为她们的成就。而鲁丝法官的个人事迹如此典型,如此难得,就算她一个人的努力尚未获得最终想要的结果,但她的坚定与勇气,还有在那个男权时代下的无畏和冷静,真的非常值得每个女性学习。


……



有些人觉得费莉西蒂·琼斯不够犀利,长相太乖巧,但我觉得她在本片里的表现还是很出色的。无论是辩论还是被拒绝、被打击后的隐忍,情绪都拿捏到位。我同意她的老公被塑造得太完美了,艾米·汉莫本来就是白马王子形象,又具有超级宽容的胸怀和开放的思维,善良的个性,我的天,真的找不到再完美的丈夫。也许女导演这是希望给所有男性也树立榜样。但正因为这个角色及片中一些扭转乾坤转折过于“简单”,让人会觉得没有真实反映出她遭遇的曲折和艰难。



无论如何,本片还有关于鲁斯的纪录片《RBG》,都非常推荐给大家,她的事迹值得所有年轻的姑娘了解。而最感动我的是,她作为一个渺小的女孩,却有着改变法律,改变美国的决心。而无论她是否成功,其实变革都会到来。正如片中她说的:“法律就算不变,人心也在变,社会在进步,无法阻挡人们思想的改变。” 




相关纪录片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RBG

又名: 《RBG:不恐龙大法官》(台) /《 Ruth Bader Ginsburg》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RBG 


纪录片简要介绍梳理了鲁斯·巴德·金斯伯格的人生。金斯伯格1933年3月15日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贫困的犹太人、意大利和爱尔兰移民聚居区中的一个工人家庭,父母皆是移民。金斯伯格的母亲从小给她灌输自我努力的价值和重视良好教育的理念,在母亲的熏陶下,金斯伯格在学校学习非常勤奋,成绩优异。她的丈夫马丁也是一位著名的律师,深爱并且尊重她。马丁接受她所有的一切,始终以她为荣。在金斯伯格成为大法官的道路上,马丁始终尊重并支持她。

片中还介绍了几个由金斯伯格参与的美国男女平权重要案件,同薪同酬、男女平权、住房补助等。



或许你还想看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血观音》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时时刻刻》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以女儿之名》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男人要自爱》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使女的故事》

文艺批评 · 斜目而视  | 《妇女参政论者》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了不起的麦瑟尔女士》




编辑|陶令篱边色

图源|网络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长按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