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伦敦生活 (Fleabag Season )》

哈利·布拉德比尔 文艺批评 2022-03-1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文艺批评


斜目而视



伦敦生活


导演: 哈利·布拉德比尔 / 蒂姆·柯比
编剧: 菲比·沃勒-布里奇
主演: 菲比·沃勒-布里奇 / 比尔·帕特森 / 茜安·克利福德 / 本·奥德里基 / 奥利维娅·科尔曼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首播: 2016-07-21(英国)
季数:2 
单集片长: 27分钟
又名: 脱线人生


1

剧情简介


本剧主人公是一个绰号为“Fleabag”的单身女子(菲比·沃勒-布里奇 Phoebe Waller-Bridge 饰),故事围绕着Fleabag的伦敦生活展开。 
  


    剧集讲述了一个在伦敦有着殷实家境的家庭里的普通女子的生活经历。她贪婪、自私、傲慢、虚伪、刻薄、耿直、贫穷、邋遢而且有点性爱成瘾。但并不妨碍我们喜欢这样一个角色,看网上很多评论说她简直是瘦版的max(《破产姐妹》),但实际上她的人生际遇比max要悲惨的多,因为她自己做的很多错事和周围人做的很多错事导致她自己始终孤独一人无法被接受,无法被信任。上面我们只说了她的无数缺点,可能你会很直观的体会到这位女主角是多么差劲的一个人,但慢慢的你在剧集中就能感受到她从中透漏出来的美好的品质,比如坚强,无论周边的人怎样恶语相向她也无动于衷,她极其厌恶自己的继母,因而偷继母的雕像、推搡继母、破坏继母的展品会,但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她从未因此流过一滴眼泪(知道最后结局);比如自立,她贫困潦倒,自己和朋友经营的咖啡店入不敷出,面临破产,朋友死了,而她独木难支,但她宁愿色诱金融公司的贷款人员,也不愿向自己阔绰的姐姐和父亲要钱,尽管姐姐和父亲都问她是不是需要钱。剧集中贯穿以自白的方式来表现女主角的内心活动,应该是借鉴了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而吊诡的地方在于,如果你刨去她的自白和她自己的自由活动以她的姐姐、她的父亲、她的男友的角度来观察她,你会发现她是个彻头彻尾的混账,而你在看剧的时候却很容喜欢上这个酷酷的说着伦敦音的短发女孩。她抽烟、她喝酒,但是她自己知道自己是个坏女孩。



2

角色介绍


菲比·沃勒-布里奇 (Phoebe Waller-Bridge)

Fleabag


菲比·沃勒-布里奇是个语言天才,聪明敏锐。英国演员、编剧 、 制片人,代表作品有《情迷意乱》、《伦敦生活》。对于看她写和表演的观众来说,甚至是直率到有点危险。她懂得操控,与角色合二为一,作为编剧的她懂得每一句台词是否好笑; 作为演员的她,懂得什么样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可达到与观众零距离的效果。



Fleabag,什么意思呢?睡袋、廉价旅舍、肮脏邋遢的动物或人,这也差不多就是女主在剧中的定位了。


女主Fleabag,生活在伦敦,开着一家没什么生意的小咖啡馆。去政府部门申请创业基金贷款,因为天热,无意地掀起来了衣服,却被大骂荡妇。Fleabag有一个男朋友,很娘、预计是个小受、戏精、假文青,即使是这样一个废柴,仍然离开了女主。面对炮友,Fleabag的姿态软的像一滩泥。凌晨两点钟熟睡时,接到炮友的求炮电话,便撒谎说自己刚回家,然后起床、喝酒、洗澡、刮毛、翻出性感内衣、吊袜套等等,然后便在门口等待门铃响的那一刻。在和炮友享受鸳鸯浴的时候,炮友突然深情的问了一句,“你有感觉到孤独吗?”女主愣了一下,内心万般涌动,却假装平静回答:“Yeah.of

course,do you?”然后炮友回答:“Never.”这个谁先认真谁就输了的游戏,真的是太屈辱了。


安德鲁·斯科特 (Andrew Scott)

Priest


安德鲁·斯科特,爱尔兰男演员。1998年,他在斯皮尔伯格导演的《拯救大兵瑞恩》中客串。其后他与导演卡雷尔.赖兹(Karel Reisz)合作了话剧《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并凭借此话剧获得了“Independent/Spirit of Life Awards”的年度最杰出男演员奖,以及“Irish Times Award”最佳男配角奖的提名。2010-2012出演BBC迷你剧《神探夏洛克》,扮演莫里亚蒂教授,并凭借在剧中的精彩表现获得2012BAFTA最佳男配角。



第二季人物。在本剧里,他饰演的神父 - 喝酒、抽烟、听摇滚一样不少,插科打诨起来与Fleabag不相上下。


比尔·帕特森 (Bill Paterson)

父亲


代表作有《司法正义》、《锦绣佳人》、《法律与秩序》。



Fleabag的母亲去世后,父亲已经有了新欢,深夜女主心情低落,跑到父亲家门口,想要反思自我,悔过自新:“我觉得我是一个贪婪、堕落、自私、冷漠、愤世嫉俗、低俗卑鄙、道德沦丧的女人,甚至不配自诩女权主义者。”剖析自我重伤自己说了一大串,却只得到了父亲一句回答:“你这是随你妈。”


茜安·克利福德(Sian Clifford)

Claire


Fleabag的姐姐呢?关系时好时坏,面对姐姐突如其来的拥抱,Fleabag的第一反应以为是姐姐要打她,场面极其尴尬。发现姐夫不忠,告诉姐姐后,没有被相信,还被姐姐反击自己是个Liar。所有关系中,亲人伤害,最是致命。




自己手头紧张,想问姐姐借钱,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对着姐姐却一个字都开不了口。和姐姐坐在一起,被姐姐发现自己穿的上衣是她前几年“弄丢”的。


奥利维娅·科尔曼(Olivia Colman)

Godmother


英国女演员。1974年1月30日出生在英国的诺福克。身高1米7,五官平平的她靠演技征服观众。代表作品有《小镇疑云》、《洛克》、《龙虾》、《热血警探》、《夜班经理》。2019年凭借《宠儿》获得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 


3

精彩影评


作为一部迷你剧,《伦敦生活》的格局毫不张扬,工整又本分地讲述一个小体积的故事,一个女主角和环绕她的四五个人的不堪与琐碎,但这看似毫无野心的设定却意外引爆了人们普遍的情绪。作为一部标准的喜剧,它粗口、逗趣、没节操,但它同时又让人沉默、心酸、掉眼泪,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是一部标准的悲剧,而生活本身不就是悲喜交加又不可言说吗?所以,它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复刻。这个发生在伦敦的故事,那个在伦敦孤独又努力生活的姑娘,成为了每一个在大都市中挣扎的人的镜像,我们看着她,也就看到了自己。伦敦生活的美好与糟糕,友谊与疏离,在北上广生活的每一个年轻人都能感同身受,我们装作对一切都不在乎,对每个半生不熟的人报以微笑,然后转身撞入自己的生活,甘苦自知。这毫无戏剧性的日常就足以让我们难以抵挡。



    她是那种“自助式”的女孩,从不向任何人袒露心扉,自己经营着一家几乎无人光顾的豚鼠主题的咖啡馆,有个懦弱又无趣的男友,几个从颜值到气质都差别极大的炮友,她面对性时很痴迷,面对爱时不言不语,她自己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到后来,你就明白,那不过都是一种隐藏,隐藏真实的感受,隐藏柔弱的内心,只有这样一副屌屌的样子,才可以避免受到伤害,就算最终仍躲不过受伤,她还可以装得满不在乎。你看,这不就是我们周遭很多都市女孩的样子,看着大大咧咧,混不吝,但实际上无措无助无辜,但这三无的生活又是如何锻造的呢?



从叙述上讲,《伦敦生活》看起来是那种单一主角的戏,配角的性格和故事都伴随着女主一点点展开。但慢慢就会发现,一切没那么简单。人们原本以为,只有女主很丧,其他人都过得如鱼得水,但最终,一切都开始败露,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堪。人们都在硬撑,才不至于让生活瓦解。


——杨时旸


张扬的青春和鲜活的肉体,这本身就是稀缺的资本。女性的身体从古至今都是一种个人甚至是社会资源,于是对于它的利用,规训,占有和剥夺总隐含着权力关系。在我们这个时代忙碌躁郁的都市生活中,这种权力关系又具有了新的形式和结果。正是对于这种新式性别权力的挖掘,对于当下人际关系状态的质问,让这部顶着喜剧外衣的6集短剧除了无底线的笑料和超流畅的节奏之外还同时拥有了沉重的基调和社会批评的空间。



女主以独白方式直接将观众带入剧情,并且频繁和观众直接对话。这种打破第四面墙的方式除了加快了叙事节奏,确立了女性视角之外,还为全剧增加了一种私密性,甚至是挑衅意味。本剧的观众不能做轻松的看客,安然地视淫剧中那近乎泛滥的肉体。女主把身体暴露给你,用自己的挫败和狼狈引你发笑,却又透过镜头直直得看着你,让你尴尬局促。于是,她的迷惘痛苦,她的压抑绝望你都有份。她用目光锁定了观众,让观众成为她的同党,一起去做一个在伦敦生活的年轻女人。



剧集的原名Fleabag,特指那些蓬头垢面,邋遢混乱的人,一字解之曰“糙”。我们的时代不断地在女性身上制造着矛盾,让她们成为漂亮的“糙”女郎:一方面浮华的消费社会、周密的都市生活不断要求女人活得更美丽精致,她们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有万种技术和产品去修饰。如果说在物质贫乏的过去姑娘们还有借口活得糙一点的话,那么在小学生都开美妆频道的今天,你简直不得不拼尽全力的去打造完美的自己;而另一方面,这个世界也设立了一个无法达到的成功标准。在这个标准下人人痛苦着挣扎着,却又拼命佯装正常,他们疲惫而绝望地奔走在城市霓虹之中,掩饰自己的空虚脆弱。第二集MV式的片头中,地铁里的人们在女主的臆想中演示了他们的狰狞和痛苦,这种诗意的渲染简直神来之笔。与此同时,社会角色对个人的异化和压抑在私人空间里得到了夸张甚至病态的释放。姐姐Clair说:“我有两个学位,有老公,还有一件Burberry 大衣”。女主说:“你在洗脸盆里拉过屎”。剧中捧着花对着不同墓碑哭泣的老男人,女主姐姐在灵修课程上的大笑与大哭,银行职员对充气娃娃的谩骂等都是情绪爆炸的表征。正是这种公共空间里的光鲜标致和私人空间的狼狈粗糙构成了都市人,尤其是都市女性最基本的精神分裂症。


——选自豆瓣




或许你想看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爱,死亡和机器人 Love, Death & Robots》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性别为本 (On the Basis of Sex)》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宠儿The Favourite》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和莎莫的500天 (500) Days of Summer》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英国式丑闻 A Very English Scandal》


长按关注

长按赞赏


本期编辑:虫仔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