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红气球》

艾伯特·拉摩里斯 文艺批评 2022-03-18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文艺批评


斜目而视



红气球


中文名:红气球

外文名:Le Ballon Rouge

出品公司:Films Montsouris 

制片地区:法国

导    演:艾尔伯特·拉摩里斯

编    剧:艾尔伯特·拉摩里斯

类    型:短片、奇幻 

主    演:帕斯卡·拉摩里斯

片    长:34分钟

上映时间:1956年10月15日 

对白语言:法语

色    彩:彩色


电影简介



一个孤独的小男孩在上学路上捡到一只在半空漂泊的红气球,他带着它上学放学,红气球像个淘气又懂事的小精灵从此亦步亦趋地跟随着他,陪伴着他。小男孩带它在大人们的伞下躲雨,红气球聪明巧妙地躲避着老师和家长们的追捕,等待着小男孩的放学,它甚至还会快乐地和途中偶遇的小女孩牵着的蓝气球耳鬓厮磨。小男孩从此有了一个快乐的玩伴。在一家蛋糕店门口,红气球被一帮一直尾随着他们、嫉妒他们的顽皮孩子捉去了。小男孩虽然竭尽全力把它救了回来,可是,最终红气球还是没能躲过那帮孩子们用弹弓射出的石子,它泄气了,被蜂拥上来的孩子们踩瘪了。小男孩怔怔地望着它惆怅满怀,这时,突然满街的各种五颜六色的气球都挣脱了孩子们牵扯着的手,从街头、窗口纷纷飞出来,一起飞向忧郁的小男孩。小男孩仰望着它们,重新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欢喜地抓紧了这么多的气球,任由它们把他带向空中,自由地翱翔.



获奖情况



1956年  

第9届戛纳电影节    

短片金棕榈奖    

路易德吕克奖    


1957年    

第29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原创剧本   

第10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特别奖    



人物简介


 

帕斯卡

演员 帕斯卡·拉摩里斯

一个有着柔软金色头发的男孩,有点孤独,喜欢游荡。有一天,在上学路上,他拾到了一枚红色的气球。他追着气球走过巴黎的很多条街道终于征服了它。从此以后,他和红气球就成了世界上最好的朋友,一起走过巴黎的大街小巷,互相依赖,彼此忠诚。



精彩点评


《红气球》或许已经是一部更富哲理,因而较少稚气的作品了,它有着适合成年人又适合儿童的诗意。它没有借助蒙太奇手段,拉摩里斯的红气球确确实实在摄影机前做出各种运动,这当然是一种特技,但它不属于电影本身的特技。在这部影片中,正如变魔术时一样,幻象来自于现实。幻象是实际存在的,而不是靠蒙太奇可能造成的效果产生出来的。该片是一个电影童话,它纯属虚构,但重要的是,这个故事之所以说是完全靠电影来表现的,恰恰是因为它基本上没有沿用任何电影技法 。

——法国影评人安德烈·巴赞 评


片中飘忽不定,看似具备着旺盛生命力的红气球所代表的不是魔术,更不是特技,而是童年时代人人都曾有过的“梦”,你可以说,那象征着纯真童年,甚至直指它代表着赤子之心,但我却觉得那是专制时代,人们压抑在心中,不敢提及的唯一想望——自由。导演帕斯卡·拉莫里斯通过气球这一银幕上的能指,所指涉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



在专制时代里,自由的存在不被允许,倡导自由的热情意志,只会被视为叛逆脱序的失控表现,沦落到被压制、禁锢的悲惨命运,自由的红气球,在不自由的国度里,显得格外地落寞孤寂,在种种横逆情境的摧残下,那一抹象征朝日,给予人无限希望的红色气球,在天空中逐渐消失身影。没有对白的短片,带着淡淡的哀愁,自由如同气球般地高飞,也如气球般地脆弱,当红气球破裂的瞬间,无数彩色气球从巴黎各个地方飞到空中,聚集到小男孩上空时,忽然想到了五十年代法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所倡导的主张那样“从选择到反抗”。当然,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不光光影响了后来涌现出来的新浪潮导演们,而且这部先于新浪潮的超现实主义影片也可窥见萨特他老人家一脸坏笑的样子。

——时光网·何塞


这部影片全长34分钟,可以分为三个段落去看。当空阔的街头映入眼帘,小男孩从画框左下角入画,第一个镜头里带给观众的是,一个孤独的小男孩遇到一只当街玩耍的小狗,他抚摸了它一会之后,无聊地离开,从画框的右上角消失出画。紧接着第二个镜头小男孩从右上角入画,沿着阶梯一步一步走着,这个长镜头让小男孩与红气球的相识一气呵成,让观众的思绪也跟着一并认识这即将开始一段或许不可思议相熟的男孩和红气球展开。      


第二个段落可以看做是小男孩和红气球相熟的过程,因为红气球,他的一段又一段遭遇,也因为红气球,他快乐的每一天。当然,导演将红气球拟人化之后,就像是小男孩的一个真正的伙伴,相互扶持,相互调皮,相互玩耍,这种感觉,就像两个要好的小伙伴一样,童年的本真跃然于荧幕之上。     



 第三个段落可以看做是红气球和小男孩被其他小伙伴围住之后的,各种挑衅和欺负,最终红气球被击中,这样的情感段落,典型的剧作创作三段式创作,可是又很难看出瑕疵,原来童年的故事,无需太多的装饰,小伙伴被欺负,要营救,小伙伴终究还是被击中,小男孩伤心的样子,气球在空中慢慢变小的样子,每一个画面,都带着情感,运用长镜头,将情感冲击放大加长,撞击出特有的情绪。这也是长镜头的优势所在。



——时光网·芥末杆子


本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可谓与深刻主题存在巨大落差感,但事实上具有强烈对比意图,更给观众的心灵带来明显的反差感,弥漫着美好被邪恶吞噬的感伤。本片中音乐的运用充满着欢乐与明亮的氛围。当巴斯蒂安被学校老师锁在小屋子后,红气球上下窜跳戏弄老师时,伴随着一阵欢快滑稽的音乐,喜剧色彩明显。随着两位老师的对话,红气球的“偷听”,音乐节奏逐渐加快,营造了童趣梦幻的喜剧氛围。在展现红气球“垂死挣扎”的片段中,特写镜头与跟镜头配合着长镜头,将无面部表情的红气球痛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力。本片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富有感染力和表达力,也更加反衬出主题的严肃与深刻。



      当红气球破灭的那一刻,梦幻消失了,隐藏在黑暗中的邪恶蹦跳了出来。但影片没有就此结束,而是用色彩缤纷的气球给巴斯蒂安一双翅膀,一起融入湛蓝的天空。影片不直白表达,而是通过会意的形式发人深思,引起对人性本质辩证关系的重新思考。

——豆瓣·wvwvwvwv


作为一部仅有34分钟的奇幻短片,《红气球》是一部几乎没有对白的现代童话片。导演主要围绕它与一个孤独小男孩(帕斯卡)追逐嬉戏、如影随形的途中经历来展开描述,却成功地利用自然流畅而富于变化的长境拍摄将那一始终跃动于寂寥银屏之上的梦幻色彩表现得亲切随和,纯真优雅,以至于让人忘却了特技的存在。红气球和小男孩相依为伴、不离不弃的亲密关系充满了可爱的情趣,“仿佛是童年友谊,又好像是恋人絮语”。为此,安德烈·巴赞评论到,《红气球》尽管由在摄像机前做出的各种动作——特技组成,但它并不偏于电影本身的特技……正如变魔术一样,幻象是真实存在的,……它把我们引向现实。

 

 

引向现实或许是《红气球》有别于其他幻想电影的独特之处。这首先在于它以帕斯卡的视角、通过他与红气球在上学——放学途中的率意行走,捕捉到了50年代中期巴黎都会生活最质朴、最平常的一面:城市和她的行人笼罩在影片蓝灰色的恬淡色调中,但因为这只淘气的红气球和它的跃动飞行,帕斯卡寻常的一天开始变得与众不同——同时,这天的巴黎城,也褪去了久为世人传颂的、已落入窠臼的高贵与世故,重新像孩子般敞开胸怀拥抱世界的冰冷或温暖;而有关巴黎的影像叙事也从此被赋予了某种天真的想象。50年后,侯孝贤以他的第二部同名外语片试图在文化融合和差异拉伸下,通过具有东方视野的“他者”眼光重构和还原寻常生活细流中的巴黎的本来面目,表达了对此片的致敬。

——时光网·瞬息天涯



或许你想看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佛罗里达乐园》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铁皮鼓》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啊,男孩(Oh,Boy)》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坏孩子的天空》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长按关注


欲转载本公号文章,

请后台留言申请,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期编辑 | 好大的风

图源 | 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