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特稿 | 李洱:改善人的境况

李洱 文艺批评 2022-03-18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文艺批评





编者按

2020年肆虐全球的疫情,使这一年成为令人痛苦、哀伤的艰难时段,更有可能成为影响世界格局和人类未来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年大部分高校都无法常规授课,这一届的毕业生也不能如往年一样全部参加对每个人都意义重大的毕业典礼。在这多难时刻,甚至可以说是人类的至暗时刻,大学对即将奔赴社会去改变世界的毕业生的致辞,就倍加重要和意义深长。6月23日、24日,华东师范大学以及中文系先后采取“线下典礼+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了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华东师大中文系系主任朱国华在典礼上发表的致辞,激起了校内外师生、学界同仁的广泛共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家李洱以杰出校友的身份,精心录制了一段视频在全校毕业典礼上与大家云端相聚。在新冠疫情的特殊言论环境和精神氛围中,在极度复杂、各种经验犬牙交错的当下世界,如何重新思考人文学科知识分子的责任与使命、个人的努力和世界的关系,两位老师对此做出了真挚的思考和嘱托。今日文艺批评特推送这两篇致辞,送给所有的毕业生,送给愿意为改变世界而努力的每一个人。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华东师范大学校友会”,特此感谢!


请移步公众号,查看今日推送另一篇章:

文艺批评·特稿 | 朱国华:忠诚于真理



大时代呼唤真的批评家




改善人的境况

在2020届华东师大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尊敬的师长,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


疫情暂时改变了我们的交往方式,很遗憾我不能回到母校,与学弟学妹们一起再次聆听师长们的教诲。好在我能够通过视频连线,表达对师长们的感激之情,表达我对学弟学妹们的祝福,这使我稍感安慰。


此刻,我是在中国现代文学馆。1985年,在巴老的倡议和众多作家、学者的响应下,中国现代文学馆得以成立。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现在它已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资料中心、交流中心、展览中心和研究中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文学博物馆。


这里珍藏着现代以来中国人的哀痛和喜悦、失败和梦想,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的记忆。


我第一次走进这个展览大厅,就惊奇地发现,这里展出的众多作家和学者当中,华东师大校友是最多的,有如群星闪耀。我们由此可以想到,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在千帆之外,在祖国各地,华东师大校友都是重要的存在。


能够在华东师大度过自己的大学时代,是我们的荣幸。在丽娃河边,在夏雨岛上,在每一个阶梯教室,我们都能听到蔡元培先生当年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的回声。在中国众多高校中,华东师大的风雅有目共睹。正如一名杰出诗人宋琳所说,在华东师大,我们学会了爱,学会了赞同,或者更重要的,学会了不赞同。


如果说寻找自我是现代以来中国文学的重要主题,那么对我们来说,一个真实的、可以不断丰富的自我,是在师长们的悉心培育下诞生的。感谢命运慷慨的馈赠吧!世界如此之大,我们却能够在华东师大相逢,能够在这里相互激励,走向新的人生之途。


我在长篇小说《应物兄》中写到过一个真实的细节:1990年的情人节,“旅行者1号”进入银河系中心后回首太阳系,拍下了六十张照片。其中一张照片上刚好包含着地球:在黑暗的背景中,地球就像一粒尘埃。在那粒尘埃上,生活着很多人。每个你爱的人,每个你认识的人,都将在那里度过一生。那里集合了一切的欢乐和苦难,集合了无数个自信的宗教、意识形态以及形形色色的经济学观点。“旅行者1号”携带的一张金属唱片上,收录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以及流传了两千五百年的中国琴曲《流水》,为的是向可能遇到的外星人表达地球人的问候。《流水》一曲,表现的是涓涓溪流历经曲折终归大海的意境,同时也表达着寻找知音的诉求。它与贝多芬的《命运》,有着相同的主题。那些音乐,那些问候,至今仍在太空翱翔,将翱翔四万年。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人类与宇宙的关系,通过一艘飞船,一张照片,一曲命运般的《流水》,得到了充分地展示。


这里我还想提到一件事。不久前,华东师大前党委书记、著名哲学家童世骏先生,向我推荐了华东师大哲学系王寅丽老师翻译的阿伦特所著的《人的境况》一书。我将此看作来自母校的关心和提醒,并为此深受感动。阿伦特在书中提出,要从我们最崭新的经验出发,重新考虑人的境况。她同时也提出,当现代人丧失了彼岸世界的时候,他无论如何也没有赢得这个世界,严格说来,没有赢得生命。


与阿伦特所处的时代相比,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更为复杂,各种经验犬牙交错。


几个月来在世界各地蔓延的疫情,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现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流水》仍在弹奏,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展开,各种前所未有的挑战令人应接不暇。好在,对于未来不可预期之事,我们可以从过往的历史中寻找答案:当我们回首来路,我们就可能找到未来的道路;当我们推己及人,我们就可能找到与他人和世界相处的方式,并且赢得一个健康的自我。而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你们和我一样,会不时地收到来自母校的祝愿和提醒。我们惟一能回报的,或许就是以自己的思考和行动,去阐明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是人的境况有可能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而得以改善。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我相信你们,祝福你们。



或许你想看




  



长按关注

欲转载本公号文章

请后台留言申请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期编辑|法国梧桐

图源|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