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海街日记》

是枝裕和 文艺批评 2022-03-1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文艺批评


斜目而视


海街日记

导演: 是枝裕和

编剧: 是枝裕和 / 吉田秋生

主演: 绫濑遥 / 长泽雅美 / 夏帆 / 广濑铃 / 大竹忍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家庭

官方网站: umimachi.gaga.ne.jp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5-05-14(戛纳电影节) / 2015-06-13(日本)

片长: 127分钟

又名: 海街女孩日记(港) / Kamakura Diary / Umimachi Diary / Our Little Sister


预告短片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x00165gpcxs  


剧情简介


临海古都镰仓,顺山而成的小镇,不起眼的角落里生活着香田家四姐妹。她们的父亲早年和情人离家出走,母亲则干脆将女儿们抛给了外婆照顾。外婆去世后,外孙女们继承了这栋有着悠久历史的大房子。过早担负起家庭重任的大姐香田幸(绫濑遥 饰),尽心尽力照顾着两个妹妹佳乃(长泽雅美 饰)、千佳(夏帆 饰)健康成长。这一天,父亲去世的消息传到姐妹手中。她们结伴而行参加了父亲的葬礼,并且结识了从未谋面的异母妹妹浅野铃(广濑丝丝 饰)。许是血缘中的亲近之感,幸在临行前邀请铃搬来镰仓同住。未过多久,抱着对姐姐们的憧憬,铃迈入了父亲曾经生活过的房子。四季流转,姐妹们的故事悄然上演……



获奖情况


第68届戛纳电影节  (2015)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 是枝裕和


第3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2016)

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 是枝裕和


第63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2015)

观众选择奖 是枝裕和


角色介绍


 

绫濑遥 饰 香田幸

香田家的大姐,29岁,在镰仓一家医院当护士,坚强、可靠,一本正经,以母亲的姿态照顾着妹妹们,对抛下家庭和孩子的父亲无法原谅,与已婚的儿科医生同事椎名和也有暧昧关系。


 

长泽雅美 饰 香田佳乃

香田家二姐,23岁,是当地信用银行的职员,洒脱独立、喜欢喝酒,是家里负责调和的角色,希望姐姐幸福,与年龄比自己小的男友藤井朋章交往着,工作和经济上有难言之隐。


 

夏帆 饰 香田千佳

香田家的三妹,20岁,是在体育用品店Sport Max打工的女店员,个性率真、没心没肺,不知道父亲是谁,对自己的好友滨田有好感,很关心年龄相近的妹妹铃。


 

广濑铃 饰 浅野铃

14岁的中学生四妹,成熟懂事、开朗坚强,喜爱足球,很早失去了母亲,父亲去世后被三个同父异母的姐姐领养,其实心里藏着对家人无法言说的情绪,搬到镰仓后还加入了少年足球队。


精彩影评


豆瓣·愛永

电影中出现很多与”食物”有关的戏:四姐妹在家吃的一餐又一餐,大家经常相聚的海猫食堂与山猫亭,都是二十多年的老店。味觉记忆,始终是最值得信任的情感记忆,牢牢记住一样家传食物的味道,彷佛就能用自己的方式永远记得与家人最好的时光。大姐最会做妈妈拿手的「海鲜料理」,三姐最喜欢外婆的「鱼蛋咖哩」,小妹最难忘记爸爸的「小沙丁鱼盖饭」。此外,二姐喜欢海猫食堂的「烤竹荚鱼」、「南蛮烧」,老店的味道与家的味道有异曲同工之妙,母亲缺席的成长过程,店里阿姨数十年如一日的拿手菜,不知不觉也成为心中类似家的温暖味道。熟悉的味道,总有无可取代的安全感。



父母留下的木造房子虽然老旧,却足够宽敞,是四姐妹最好的避风港。门前的梅子树,更是代代相传,不能没有的风景与味道。从外婆开始,每年一定要酿的梅酒,好有仪式感,不管人在哪里,只要喝上一口自家酿的梅酒,总感觉家人就在不远处。新加入的小妹妹,从采梅开始,一步步融入这个家庭里,虽然是一件简单的事,却象征三个姐姐对她的全心接受。一杯酸酸甜甜的梅子酒,彷佛四姐妹们酸酸甜甜的成长过程,最好的是,现在的她们可以自行调整酒的酸甜与浓淡,可以开心地小酌一杯,也可以痛痛快快地与姐妹们醉一场。



微信公众号·MOViE木卫

在日本,有一个说法叫“物哀”,意思是为外部世界的万事万物,致上最深的感受。它赞美了逝去生命的哀愁,比起枝头的绿叶,更欣赏落叶的美。灵魂的哀伤,就像是对事物美感的表达。关于那些方格子照片,有种调色参数,叫日系风格。画面干净,简洁,美好,以冷调,褪色和轻微过曝为主打。这类照片,与小清新保持了时间和心理上的距离,在滤镜强度上,也不会侵犯到观看者。看到 《海街日记》 的青绿背景,你会联系到这种色调,更会感慨,是枝裕和还是那个是枝裕和。这部电影继续大咖配角乱入,过去作品的影子不断重现。是枝自己的 《步履不停》 到 《奇迹》 ,河濑直美到桥口亮辅。


从山形的森林到镰仓的大海, 《海街日记》 讲述一个关于接纳、包容和生命恩泽的故事。闪闪发亮的,是少女的明眸,是洒进老房子的牛奶光,是性情不同但心心相印的姐妹情深,更是侯孝贤口中无从名之也难以归类的吉光片羽。这种灵光闪烁,也被引申成声音,像轻盈细碎的风铃,炸天妇罗的滋滋声,周而复始的列车经过,假装敲门的咚咚咚。还有重逢的沙丁鱼刺身味道,很久没有体验过的梅时雨,甚至是故意被隐去表现的一树樱花。



是枝裕和的影像世界,它不仅打通自己,也连接了同时代的导演,延续黄金时代的大师印记。更神奇的还有,对如今的中国影迷来说,他的电影,就是日本或日本的想象——你很难找到其他的替代者。


豆瓣·小玄儿 

影片从原著漫画中,脱化出来四姐妹的故事,将主观视角放在了四姐妹中最小的四妹:浅野铃身上,从她眼中的三位姐姐,到老屋宅院,到海街小镇,再到镰仓的大海,在渐渐扩展的周遭和慢慢延伸的时光中,我们感受到了光阴的流动,四季的脚步,亲情的点滴。


一位过世的父亲,几位脆弱的母亲,四个坚强的孩子,隔阂间满是孤单的泪水。而大姐的扶持,小妹的善良,她们重新用彼此间的照顾与关怀,相互填补心中的空缺,找回父亲的记忆,原谅母亲的选择,用感动的泪水抚平了彼此的伤痕,一起并肩面对生活中的那些完美与不完美。四姐妹的情感,在柔和的画面中,化解了悲伤,充满了笑颜。时光的前行,伴着循环往复的欢乐与痛苦,无论是否逆风而行,而她们始终奋力向前,努力向前走,向前看。



这样的情感传递,一直贯穿在是枝裕和的光影作品里,而这一次,四位女性角色的刻画,更是鲜活动人。而除了摄影师请来了曾成功合作《如父如子》的:泷本干也,原创音乐上更是请来:菅野洋子为影片量身定做优美的乐章。简单的键盘与弦乐,却传递出了姐妹间最真挚,最单纯的情感,失落与感伤,微笑与坚强。而那首悠扬的主题曲《エンドロール》,从笛声,到钢琴旋律,再到丝丝入扣的提琴声中传来的,是夏日的阳光,树枝的摇曳,海浪的翻滚,和一波又一波,难以平复的心绪。


你很难想象,这样一部画风质朴的漫画连载中,这样一部画面柔美的影片中,四个姐妹们,各自背负的重担。父亲的离去是否薄情,母亲的脆弱是否寡义,大姐在支撑家庭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三个妹妹们也都有着各自的禁忌。影片从父亲的葬礼展开,其中贯穿了一场外婆去世七周年的法事,和另一场小镇邻居的葬礼,这样温情的故事中,有着三场丧事的场面。这样年轻的姐妹们,在青春年少的时光里,不断经历着失去和伤痛,她们在自我独立和相互扶持的成长中,学会了乐观和感恩。无论背负着什么样的重担,生活就是一路向前的旅程,这是电影的核心主题,也是导演是枝裕和一贯想要表达的生活真谛。



豆瓣·愛永

看完了是枝裕和的新片《海街日记》,很难不把它和森淳一的《小森林》系列对比一番。《小森林》分“冬春”和“夏秋”篇,讲来自日本东北部乡村“小森”的女孩市子在城市生活受挫后回到家乡,在母亲留下的木屋里一人独自生活,经历夏秋冬春四季的生活细节。《小森林》并无情节,以上前因后果也只不过作为布景板存在。镜头所捕捉的是市子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和季节变迁,拣取其中最美好清新的片段进行组合,作为明信片日记一般呈现在嘈杂都市生活的观众眼前。《小森林》是纯粹的视觉展览,几乎没有电影手法的运用,更缺乏艺术作品的目的性。这四集“故事”更像一套四季食谱,经过明显的加工筛选,为呈现自然之美与其背后返璞归真的情怀,距真实的乡村生活甚远。



《海街日记》也采取了相类似的“日记”手法来记录滨海小镇镰仓的香田家三姐妹在父亲葬礼后接纳同父异母的妹妹浅野铃,四姐妹一同生活的家庭琐事。与《小森林》系列相比,是枝裕和的镜头语言更为丰富,关注的焦点更是人物之间的关系与互动,而非明信片一般的静态风貌。这四姐妹因为一场葬礼走到一起,各有美丽之处。其中有两个片段更是达到了日式审美的巅峰:


一是夏季花火大会结束,细妹小铃穿着大姐香田幸送给她的外婆的和服,回到家发现三姐妹全都穿上了传统的夏日和服等着她在后院梅子树下放烟火。小小的花火照亮了四个人的脸,镜头从房内越过榻榻米,穿透拉窗与走廊,照进如同被框进画里的傍晚庭院,鲜活生动。



二是小铃坐在青梅竹马的小男友自行车后座穿越空荡的“樱花隧道”,两人笑得毫无顾忌,路两侧盛开的樱花灿烂如雪,乐声轻抚,小铃年轻的脸明亮如星,春风拂面阳光如蜜。



花火与樱花都是短暂易逝的物事,短暂处格外灿烂,属日式“物哀”悲情审美的典型。《海街日记》中也的确出现了两次葬礼,然而这些审美符号的出现并没有让电影带上丝毫的黑暗底色,四姐妹从初见到最后的海滩剪影,彼此之间简直毫无矛盾嫌隙,包括父亲这个最难启齿的话题,都在日常生活的甜美和谐中被一一化解。无论青梅酿酒,还是海猫小饭馆的关张,生活的种种烦恼不如意都无法影响香田家姐妹的日常,一切来得毫不费力,美得透明不似人间。


豆瓣·圆首的秘书 

是枝裕和的叙事法是非常具有特色的,这是《海街日记》的精妙之处所在,也是导演本人对其前作《步履不停》(2008)的一次继承和回望。影片从头到尾没有一处大段讲述前情,而是在剧情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断渗出家族的历史,使之成为人物对话当中的只言片语;角色往往说着说着又欲言又止、欲说还休,这既制造出一种十分优雅的悬念感,又表现出强烈的真实感。毕竟,生活的真相从来不似壶口瀑布般倾泻,亦非汩汩清泉般不息;它更像是涓涓细流,甚或暖冰滴水,几可穿石而过,汇入心田。与此同时,大片的留白处理也与传统东方美学观念完全隼合,留下无尽的余味和体悟的空间。


但同时,《海街日记》又是一部太不真实、太过梦幻的电影了。用一些评论人的话说,简直就是“甜得发腻”。甜得发腻的主要原因,大概是四个女主颜也太美,整个故事又太自然,尽管过往的不幸一直攒在每个人的眉间,但她们竟然从头到尾没有一次大吵,没洒一滴狗血。生活,就在生与死、吃与喝之间缓缓流淌,哪怕是本应轰轰烈烈的恋爱和分手,也就只是变成了一壶清酒、一个微笑、一次骑行、一次观海,仿佛彻底融化了一般;镜头亦在此间悄然移动,使得整部电影处在某种极其微妙的韵律之中。



这不禁让人想起家庭剧大师小津那些令人永生难忘的作品。在他的视角之下,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浅笑,每个酒杯都是一场欢喜,不过,小津的电影讲的是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归根结底,是家庭的解体,是人生的况味,是舟行舆动的世态,是小津本人对物哀的体悟。是枝裕和没有这种高度,或者说,他从未想过要追寻小津的足迹。他只是想让家人“和解”,尽管脆弱短暂,是枝裕和还是希望捕捉刹那的美感。


这种对瞬间和细微的热忱,来自于日本的古典文化,更来自于日本的民族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小津安二郎和是枝裕和正是这个世界的一体两面,后者去捕捉,前者去容纳;后者讲瞬间,前者讲永恒;后者是不折不扣的凡人,前者则是无所不尽的神明。就像庄子把朝菌与晦朔并举,人与天地由此一也。如是,我们便在《海街日记》里看到了种种看似平常、实则富于含义的意象,比如生死交叠的葬礼与转瞬即逝的花火,恰和了日本对“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的向往;梅子酒和海猫食堂更是一组极佳的对照,前者象征着血缘的延续和难以割舍的亲情,后者则以食堂的转让叙写着生命的脆弱和家庭的纠纷。可以说,每一个简单的情节无不值得细细玩味,因为在这样的国度和这样的表达当中,只有日常,才是神圣,只有寡淡,才是味道,只有平静,才是动人。






或许你想看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步履不停》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菊次郎的夏天》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千与千寻》

艺批评·斜目而视 | 《春江水暖》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迷失东京》



  



长按关注

欲转载本公号文章

请后台留言申请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期编辑|life扣肉

图源|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