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扫黑风暴》
点击上方蓝字 · 关注文艺批评
《扫黑风暴》
(2021)
导演: 五百
编剧: 祖若蒙 / 于小千 / 佟睦
主演: 孙红雷 / 张艺兴 / 刘奕君 / 吴越 / 江疏影
类型: 剧情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21-08-09(中国大陆)
集数: 28
单集片长: 44分钟
又名: Crime Crackdown
IMDb: tt15199554
剧情简介
作为一线刑警的李成阳(孙红雷 饰),不断遭到保护伞的打击,黑恶势力的陷害,甚至顶头上司,公安局长等人为了阻止他的调查而构陷他,导致他身陷囹圄,最终在中政委和中央督导组的指挥和领导下重获自由,后来他联合公检法司各部门,将盘踞在中江市十几年的两大黑恶势力团伙一网打尽,并将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和腐败的政府官员绳之以法,还中江政坛一个干净的政治生态,还中江百姓一个清朗的社会环境。
精彩预告
精彩影评
公众号·澎湃有戏
文字:曾于里
“不动声色”也可以用来形容《扫黑风暴》的风格。黑与白的斗争明明是你死我活、此消彼长,但明面上它处理得很隐晦很冷静。隐晦是为了保住悬念,就比如李成阳(孙红雷 饰)与马帅在监狱里谈起他们认识前马帅的事时,俩人像打谜语,说一半遮一半,但实情绝对不简单。
冷静是为了凸显黑恶势力在绿藤市已经“正常化”。比如马帅死后,作为新帅集团的二把手,李成阳被市政府请去开会,列席的还有高明远。市政府想让高明远参与新帅集团此前拿下的一块地的建设,明面上政府官员和高明远都说得冠冕堂皇,但不动声色下面,是权钱勾结后的“掠夺”和利益分食。
《扫黑风暴》始终保持着“不动声色”与“波澜起伏”之间的张力。黑社会的狠、保护伞的恶、扫黑除恶的艰巨性和危险性,都在戏剧张力中凸显。这让剧中的一些文戏有细品的空间。
《扫黑风暴》也有不足的地方。看过导演五百的几部剧,发现他的老问题还是没有改:叙事不够清晰。比如他特别喜欢在剧情中插入各种回忆桥段,这并无不可;但《扫黑风暴》本来就千头万绪,李成阳与不同人的不同回忆不断涌来,再加上回忆与当下的界限并不清晰,使得叙事偶尔显得混乱。
《扫黑风暴》只有28集,集数上看着很良心,但与五元文化此前参与的不少短剧一样,仍有“水分”。剧中孙红雷、吴越、王志飞等演员的戏份就特别出彩,一到林浩(张艺兴 饰)和黄希(江疏影 饰)的戏份,就开始各种落入窠臼。都是那种理想主义但有些冲动的人设,互动没啥新意且浪费时间。比如两个人围绕一个手表(摄像机)各种扯啊绕的,节奏明显松垮下来。不要为了增加俩人的互动“加戏”了。
公众号·中国青年作家报
文字:伯凌江
以前总会听到: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但经过近20年的成长,却觉得这句话应该是: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远远不及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艺术,只是各方势力想让我们看到的。而真实的生活,远远比艺术令人惊讶得多。《扫黑风暴》揭开了真实生活的一角,人人都知道全国都在“扫黑除恶”,但注定只有很少的人能亲历这个过程。
导演五百曾发文表示,这个作品最大的困难是“真实案件”。在前期看了大量的卷宗和审讯的视频后,团队决定把案件拆散,用碎片的细节放入故事主线。“不能是纪录片式的表达,也不能过度戏剧化地描述罪案。”在五百看来,这便是创作过程中反复讨论的“合理的真实性”。
但随着该剧的更新以及大结局的播出,口碑开始出现下滑趋势,其原因是没有摆脱国产剧的通病。作品质量如何,关键还得看细节。因为细节就像是“蚁穴”,细节没做好,很容易出现整部剧被一两个细节拖垮的情况。该剧中有三场警方抓捕的戏份,却存在同样的问题:警方并没有提前摸排布控就开始行动抓捕。警方抓捕,也叫收网,所谓收网就是已经布下天罗地网,一条鱼都跑不掉的意思。
但是剧中三场抓捕的戏份,没抓着一个主犯,如果不是剧情需要和主角光环的加持,这些目标人物可能一个都抓不到。尤其抓捕杨东的时候,多么重要的一个证人,准备了那么长的时间,说跑就跑了,最后居然是阴差阳错,靠着主角光环才抓到。此外,还有明星用力过猛的演技。张艺兴在剧中饰演的青年警察林浩,妆容帅气,做事冲动,乍一看还以为是偶像剧里的男主;江疏影饰演的记者,首次登场就被犯罪团伙识破,差点惨遭毒手,缺乏记者职业素养。
浮夸的青年警察,不稳重的调查记者,这种人设与现实中侦查案件的警察,深入虎穴的记者形象截然不同,硬是让观众在一个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剧集里感觉到了不真实感。孙红雷作为绝对主角,他亦正亦邪的人设,虽然考验演技,却也没能平稳发挥:刻意地阴笑,刻意地撂狠话,给人一种用力过猛的感觉。对比孙红雷在《潜伏》中饰演的余则成,同样是卧底身份,大部分时间却在装傻充愣,不露锋芒,反而让人感觉很自然。
《扫黑风暴》的优点是尺度、剧情、演技,但这些优点却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同期对比起来,《扫黑风暴》是部好剧,毕竟能亲眼看见黑暗力量被正义消灭,谁又能抑制肾上腺素的狂飙呢?但如果能经得起时间的推敲,而不仅仅是一部迎合大势的“爽剧”,就更完美了。
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
文字:张月寒
《扫黑风暴》是最近比较具有话题性的一部剧,讲述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来到绿藤市,对一系列涉黑案件以及人员,逐一侦破、抽丝剥茧的过程。其间几个主要案件的情节和人物,取材于真实发生的事。
现实与戏说之间的那种联系性,是所有文艺作品得以彰显其华彩的一种确认。
以前冯梦龙编“三言二拍”,自陈收集的那些故事,无外乎是为了警世、劝诫。我看其间故事,无论多荒唐、叹惋、悲伤,最终作品总是说,因果终有报,人生是个循环,不应做这件那件事,否则就会这样那样。但是,人们在自己的人生中,面对因果报应,几乎所有人,都是当局者迷。
这部剧有类似关于执迷和回头的探讨,它塑造的那些沦陷进去的人物,有些是因为纯粹的恶,有些,往往是因为当初自以为“正当”的理由,从而滑入无法拯救的深渊。这于人性是很难看透的,而作品却可以形成折射。
《扫黑风暴》中,有些细节感营造较好。第一集,“拦轿告状”的妇人跪在路上,后边,清洁车《祝你平安》的音乐响起。《祝你平安》这首歌在这里形成一种讽刺:放着《祝你平安》的旋律,人却是一点也不平安的。
剧里的很多台词都话里有话,你得品、细品。“14年前”在这部剧的很多人内心都是一个敏感词,每每提到它时,他们都会脸色一变。第11集,李成阳和董区长的那段对话,堪称聪明人间的交锋。
李成阳说:“董区长,您这个人……”然后竖起大拇指。这你可以理解为是一句夸赞、拍马屁的话,但李成阳接过这个话头和这个手势后紧接着说出的三个字却是:“不一样。”
这就很厉害了,明着是在夸赞领导,可说话者的真正意思呢?“不一样”这三个字非常中性,既可理解为夸奖,也可理解为……接下来李成阳说:“您这么多年可没少为新帅操心啊”。这又是一句可褒可贬、真正意思只有当事双方才明白的话。他节奏也很好,开始追溯到这件事的源头,也是董区长最担心的一个时间点——“打从您在建委工作的时候”。李成阳的每一句话,步步堆砌,直至点明自己的意思,然后,收尾离开。且离开之际他还有点睛之笔,把一张14年前董和马帅的合照,送给董区长。暗示:你的把柄,我可都知道啊。这一顿操作下来,明明李成阳是什么都没有说的,却话里有话,把一个很重的消息传递给这个在位者。
有黑,才有白。绿藤市的这场黑中,真正的白究竟是怎样的?很多时候我们熟悉规则,往往就以为自己可以玩转规则。《扫黑风暴》或许就起到了这样一种警世作用。
或许你想看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沉默的真相》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装台》
>>>文艺批评 · 斜目而视 | 《隐秘的角落》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大江大河2》
>>>文艺批评 ·斜目而视 | 《兔子暴力》
长按二维码关注“文艺批评”
图源:网络
编辑:掉了脑袋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