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功勋》

毛卫宁 / 沈严 等 文艺批评 2022-03-18

功勋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文艺批评


斜目而视




《功勋》


片名:功勋

导演: 毛卫宁 / 沈严 / 康洪雷 / 杨阳 / 林楠 / 杨文军 / 郑晓龙 / 阎建钢

编剧: 刘戈建 / 李修文 / 王小枪 / 陈枰 / 申捷 / 巩向东 / 徐速 / 王小平 / 宋方金

主演: 王雷 / 雷佳音 / 郭涛 / 黄晓明 / 蒋欣 / 佟大为 / 周迅 / 黄志忠 / 邵汶 / 郝荣光 / 鲁诺 / 孙锡堃 / 倪妮 / 杨烁 /等

类型: 剧情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21-09-26(中国大陆)

集数: 48


☆ 剧情简介☆


该剧取材于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真实故事,以“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手法,用单元剧的形式,将首批八位功勋人物的人生华彩篇章与共和国命运串联起来,诠释了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人生品格和献身祖国人民的崇高境界。



单元剧情:

李延年(王雷 饰):讲述其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故事。

于敏(雷佳音 饰):从少年、青年和中年三个时期讲述他投身国防安全事业的故事。

张富清(郭涛 饰):描绘其作为战斗英雄转业后扎根基层的故事。

黄旭华(黄晓明 饰):以核潜艇下潜极限为故事压力点和戏剧转折点,再现我国自主研发核潜艇的艰难历程。

申纪兰(蒋欣 饰):着重展现她首倡"男女同工同酬"并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经历。

孙家栋(佟大为 饰):以无数次的试验失败为切入点,展现其代表的中国科学家永不言弃的探索精神。

屠呦呦(周迅 饰):展示她研发抗疟新药青蒿素的全过程,并回答人们对其个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某些疑惑。

袁隆平(黄志忠 饰):从梦境展开,讲他如何为祖国和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不懈奋斗。



☆ 精彩影评☆


壹 | 微信公众号·广电时评


主题创作出新出彩,《功勋》给出新范式


功夫在戏内,也在戏外。


作为塑造八位功勋人物的剧集,《功勋》一大特点便是人物事迹丰富、资料库庞大,案头工作量可想而知。因而,总导演郑晓龙接到任务的第一反应便是:“首先要找到他们身上最闪光的东西,了解这些功勋人物为什么被评为功勋的,最后把他们作为主体,把他们的事迹拍出来,让广大观众知道他们身上闪光的地方。为此,主创们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


《能文能武李延年》单元幕后制作花絮


面对功勋人物卷帙浩繁的人生履历和功绩,如何入手?


《功勋》用了两个方法化解此项难题:一是采用单元叙事,由郑晓龙担任总导演,集结毛卫宁、沈严、康洪雷、杨阳、林楠、杨文军、郑晓龙、阎建钢等一线创作力量,各个击破缓解创作压力,保证各单元主题连贯又独立成章。《功勋》第一单元播出后,很多观众感叹战争场面的丰富精彩。殊不知,30多天的拍摄,28天都在打仗,剧组完全是复原了夺回346.6高地的战役。在创作阶段,《能文能武李延年》单元主创查阅了大量史实资料,力求还原人物。战争戏全部都是真实爆炸,演员们全部穿戴防火服;《申纪兰的提案》单元剧组几乎还原了50年代初的西沟村......


单元剧有效率,也要有丰满的艺术质感。


单元剧的创作方式让每个创作团队有着各自的风格影像,又在总导演的 “总指挥”下达成审美趋同。比如,《能文能武李延年》中战争场景宏观微观交织,壮烈但不简单地刺激人感官;《无名英雄于敏》引入戏剧元素,主人公兴奋时、紧张时、无助时辅以不同的鼓点适配情绪。





第二是不用“人物传记”惯用的科普式叙事手法,聚焦每位功勋人物的“高光时刻”,主要写“平凡中的不平凡,不平凡中的平凡”。因此剧中《能文能武李延年》主要是围绕李延年带领七连坚守346.6高地的故事、“无名英雄于敏”则聚焦氢弹研制中方案探索和生产阶段的重重困难,剧中的李延年常与战士唠嗑打趣,于敏也会第一个冲向食堂并“偷”吃萝卜干。



这样“切片式”呈现素材、平视的视角,能有效增强戏剧张力和拉近观众距离。


而为了弥补对功勋人物功绩呈现的“挂一漏万”,《功勋》会在每个单元片尾对人物进行滚动式介绍。每个单元故事,还会制作成5-10分钟的专题学习片,由功勋人物的扮演者讲述榜样事迹,视频内容结合剧情片花和花絮,在多家新媒体平台发布。接下来,《默默无闻张富清》《黄旭华的深潜》《申纪兰的提案》《孙家栋的天路》《屠呦呦的礼物》《袁隆平的梦》几个单元将陆续播出。


以真实为基础,辅以电视剧的视听手段,《功勋》融合着历史的“真”与艺术“美”。


《能文能武李延年》单元结尾,画面由彩色化为黑白,叙事空间在虚构和纪实画面间来回切换:真实的抗美援朝战斗场景、我国的一批批先进军事武器亮相、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场景等浮现;《无名英雄于敏》最后,沉寂的戈壁大漠上空,升起了一颗极为神奇壮观的“太阳”。镜头转场,街道上人流涌动,人人为氢弹成功爆炸而欢呼,于敏接过报纸,剧中第一次刮掉了胡子......


虚实之间,观众读懂了功勋们“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品格与果敢,也领略到了功勋模范精神的深层次力量。


https://mp.weixin.qq.com/s/vdxqPxr62PTqnfcsAgO2jg



贰 | 豆瓣·武安岳


这是一部难得的表现我军基层政工干部的影视剧,可以说大放异彩,吊打改开以来所有军事题材的影视剧。


以往影视剧里表现的基层政工干部是什么样?《集结号》里干预指挥员作战部署,鲁莽冲锋结果被炸成两截的指导员牺牲后,连队有没有指导员仿佛没什么差别。《亮剑》里的政委成了管家婆,得处处维护迁就团长的权威,政工工作基本没影。


《能文能武李延年》剧集相对完美诠释了基层政工干部:领会上级作战意图,配合军事指挥员,有较强的军事指挥技能,作战中根据分工指挥部分行动,军事指挥员牺牲后可以立即遂行指挥职能;浅入深出得给战士们讲明为什么而战,为什么而死,是的,人都怕死,但是之所以能克服恐惧直面死亡,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是因为要守护远比自己生命重要的东西进而自我实现。战士个人不是工具人,而是自我解放后尽最大可能做最好的自己,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事业结合起来;熟悉了解战士们的情况,做思想工作,让战士们在政治上成长进步,建设巩固党组织;化解矛盾,保持队伍的团结、激发队伍和战士的战斗热情;沟通协调军地、兵民关系,维护军纪。李延年的“尊重和信任也是战斗力”、铿锵有力但又质朴坦诚的战场动员讲话、对连队里的解放战士的个人情况了如指掌等等就是体现。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4951103/reviews



叁 | 豆瓣·友友宝宝


《无名英雄于敏》质量依旧在线,但是相比战争戏的高燃催泪,这个单元似乎更加细腻柔和,主要体现在家庭生活以及科研工作上的微观探察。在剧情上虽然涉及比较专业的核物理知识,但导演和编剧会以一种类比讲故事的方式呈现,降低观门槛的同时又精准传达意义所在。在第二集中,原子能所四人围坐在一起打桥牌,老陆突然向新来的研究员小原发问:每天耗费那么多时间计算弄清楚氢弹如何爆炸,但如果真的成功又希望它永远不会爆炸,那么研究的意义何在。这个问题其实在了解过核武器的危害后,我也短暂地迷惑过,但道理确实如这位年轻人所讲,“如果没有氢弹,别的国家就会肆无忌惮,别的国家的核武器就会随时随地扔到我们的国土上,这叫核平衡。我们制造核武器,是为了让其他国家的核武器不会爆炸”。小原话音一落,三位科研所老前辈相视一笑表示默许,所长的一番话深明大义,“和平求不来,有实力才不会挨打”。


四个人打桥牌的这段剧情,表面上在消遣放松,实际上在交代当时中国的国际背景以及以于敏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也深刻表达出当时中国制造核武器的立场。当时的新中国物资匮乏,但还是大力支持原子弹、氢弹研究,这与国际形势脱不了干系。由于威力巨大,核武器常作为和平时期的威慑力量和强大后盾,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下,对于中国等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来说,我们必须拥有核武器,作为“第二次打击力量”,有了核武器,使其他国家敢轻易使用核武器,同时作为自卫力量和手段。当时有一种理论,如果要制止核战争,只有两条路:一是全面销毁核武器,当这一点达不到时;二是大家都拥有核武器,因为只有拥有核武器才能最有效地制止别国使用核武器。所以在建国以后,国家高度重视核武器,因为深知如果没有核武器,那就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随时都会被别的国家核讹诈。还好在历经重重困难之后,我国最终独立自主完成了氢弹的研发。也正是因为许多像于敏一样心怀大义的科研工作者全心投身两弹研究,我国才完成从零到一的自主研发。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4951103/reviews?start=20




或许你想看


●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你好,先锋》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决胜时刻》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大决战》三部曲

●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革命者》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夺冠》



大时代呼唤真的批评家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文艺批评”

 

本期编辑 | life扣肉

图源 | 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