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你好,先锋》

文艺批评 2022-03-1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文艺批评


斜目而视



你好,先锋 



导演: 杜寻梦
主演: 张文宏 / 王霜 / 宋寅 / 次落 / 陶勇 /苏炳添
类型: 纪录片 /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21-06-02(中国大陆)
集数: 6
单集片长: 10分钟



精彩预告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v32480brjej  



剧情简介


《你好,先锋》是由微博联合人民日报新媒体、新世相出品的6集人物纪录片。它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6位“先锋人物“的故事,单期时长在8-12分钟。它用纪录片的镜头语言和叙述方式向观众输出时代情绪中的正能量,也在碎片化的流量传播环境中用回归传统的“先锋”方式,收获了用户的关注和感动。



先锋人物介绍


 

张文宏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员。现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党支部书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上海市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是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020年“最美教师、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杰出人物奖”、获得首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等奖。2021年1月31日,张文宏当选“中国城市人物”。获得2020年度上海市市长质量奖。


 

王霜


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中场,亚洲足球小姐,效力于武汉车谷江大女子足球俱乐部。2013年,加盟韩国Sports TOTO俱乐部,并获得韩国足协杯赛的MVP;同年首次代表中国女足出战国际比赛。2015年,租借加盟中国大连权健女足,帮助球队连续两次夺得女超联赛冠军。2017年,帮助大连权健夺得女足超级杯冠军,并当选年度最佳球员;同年帮助中国女足打进世界杯八强。2018年,加盟巴黎圣日耳曼足球女足,同年随中国女足获得亚洲杯季军、亚运会亚军,并获得“亚洲足球小姐”和“2018中国十佳运动员荣誉。2019年,与巴黎女足解约,随后加盟武汉江大女足。2020年,连续三次获得中国女子金球奖。


 

宋寅


女飞行员,现任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海上搜救机长,与同学万秋雯一起被誉为“空中姐妹花”。她参与救助任务百余次,以其优异表现被聘任为搜救机长,成为中国第一代女搜救直升机长,曾获得“2020年上海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次落


国家登山队教练,国际登山向导,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获得者,国际级运动健将,多次组织和参与重大登山活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长、冲顶队员。2020年12月,被体育总局授予2020年度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陶勇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从事为眼底疾病和葡萄膜炎的诊治,以及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抗青光眼手术,玻璃体切割和扣带术。2020年8月,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12月,其参与的出版作品《目光》被评选为“南都2020年度十大好书”。


 

苏炳添


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绰号“新亚洲飞人”,男子60米、100米短跑亚洲纪录保持者。2007年,苏炳添进入广东省队,两年后进入国家队。2012年,晋级伦敦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成为中国短跑史上首位晋级奥运会该项目决赛的选手。2015年,以9秒99的成绩获得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男子100米第三名,成为真正意义上第一位百米跑进10秒的亚洲选手;2017年,成为第一个在钻石联赛百米大战中夺冠的中国人。2018年,以6秒43夺得国际田联世界室内巡回赛男子60米冠军,并刷新亚洲纪录;3月,跑出6秒42再次打破男子60米亚洲纪录;6月,在国际田联世界挑战赛马德里站以9秒91成绩追平亚洲纪录获得男子100米的冠军;8月,以9秒92打破亚运会田径男子100米纪录夺冠;9月,获得国际田联洲际杯男子100米亚军,也是生涯获得的世界最高名次。2021年8月1日,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以9.83秒刷新亚洲纪录。



精彩影评



抓住时代情绪,回归精良制作

公众号“三声”

《你好,先锋》的记述对象,是六位在自己的领域拥有独特经历并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先锋人物,包括抗疫先锋张文宏、百米飞人苏炳添、海上救援机长宋寅、以及遭遇暴力伤医事件的眼科医生陶勇、女足队员王霜和珠峰登山队长次落。


“先锋”值得被赞颂,但在内容市场中,用户已没有耐心去深入了解“先锋”背后的故事。


《你好,先锋》的记叙重点放在了“先锋”和“凡人”这一看似对立实则紧密联系的概念上。“先锋首先是凡人,亦有凡人的恐惧”。这行文字是《你好,先锋》预告片的第一个画面。嘉宾在节目中描述的困难,也紧贴这个时代大众的焦虑。


张文宏详细讲述了自己刚毕业时的经历。“当时没有太多想法,只想在上海立足。”刚开始“工作苦、赚钱少,差点辞职”。


2019年,因伤病跌入低谷的苏炳添面对着30岁的年龄焦虑。“当时感觉自己差点废了”。逐渐复出比赛时,比赛名单上的对手已逐渐变成了97、98年的选手乃至零零后。


如今中国女足的绝对核心王霜,入队时担心自己“没天赋”,要去拼一个主力位置。


面对相似的焦虑和困难,“先锋”作为“普通人”如何应对自己的生活,在平凡中创造不凡,是节目的焦点。收入锐减、就业压力、“内卷”社会情绪……疫情之后,大量普通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生活的重大挑战。


在时代情绪中讲述“先锋”背后的故事,向大众传递正能量,是对“先锋人物”形象的还原,也是聚焦关注的核心方法。


在对人物故事的还原上,《你好,先锋》力求勾勒出细节和真实感。张文宏的学生孙峰,在节目中讲到张文宏因为连轴转的工作状态有一次在组会上睡着了。张文宏的笔记本电脑因为一段时间无人操作,出现了他设置的屏保。“屏保上只有八个字,正直、谦逊、踏实、节欲”。


经历了严重伤医事件,手部严重受伤的陶勇,在手术间隙,向自己的同伴求助“帮我戴一下口罩行不行,系不了带了。” 伤医事件后,他仍坚持为患者服务。


通过大量类似的对主人公身边人物的走访以及对人物的深度专访,《你好,先锋》不只聚焦于“先锋”们的成功经历,还还原了他们的生活的真实样貌和起伏。


可信,是引起共鸣的核心前提。


《你好,先锋》在内容制作方法上完全采取了经典的纪录片式的创作方法,拍摄过程中对主人公做了深度访谈,同时走访了大量主人公身边的相关人物。这带来了工作量与拍摄难度的大幅提高,同时也还原了内容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这本身就是一次“赌博”——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告诉创作者,5分钟以上的视频是没有人愿意看的。


事实证明,用户除了利用碎片时间看新闻、看短视频,也愿意花10分钟时间去观看一个完整的故事,只要你信息密度足够大,做得足够好,足够吸引人,微博上的用户本身对内容具备更强的包容性。


与人物的深入交流,带来了大量的一手信息,带给观众真实感与猎奇感。与苏炳添的访谈,穿插了大量苏炳添备战东京奥运的真实封闭训练画面。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意识到自己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后,苏炳添从2013年开始重构自己的起跑技术。这些细节的还原帮助观众了解一个真实生活中的苏炳添。而对海上救援机长宋寅的访谈则直接呈现了宋寅实地驾驶直升机以及进行邮轮救援的画面。对观众而言,这是极为珍贵同时可以强烈构建现场感的影像资料。


在“碎片化”成为绝对内容主流的情况下,《你好,先锋》每一集用8-12分钟的时间为观众构建了一个从内容到主题层层递进的完整故事体验。“先锋们”经历挑战、克服磨难、最后引出他们自身对先锋精神的感悟。


碎片化的传播环境里,面对观众随时划走的浏览习惯追求完播率成为短视频创作者最核心的目的。最大限度调动观众感官情绪,通过严整结构支撑观看节奏,吸引观众欣赏完几十秒的视频内容成为通用的创作方法。对比之下《你好,先锋》的创作逻辑非常“回归传统”:以第一手信息为基础,向观众呈现完整的内容逻辑,通过深度挖掘追求内容背后的美感。


(https://mp.weixin.qq.com/s/vM101J2FVX5G4ZbaXMf4sg)



今天,你至少会为这6个人心动一次

公众号“新世相”

我们记录了这个时代里 6 位先锋人物的故事,从 60 后到 90 后。

当你听到 52 岁的张文宏说,刚毕业时工作苦、赚钱少,差点辞职了;

当你听到已经是“亚洲飞人”的苏炳添说,也有“年龄焦虑”;

当你听到搜救队女机长宋寅说,自己执行完任务也会后怕;

当你听到带着女足反超韩国赢了比赛的王霜说,也曾害怕自己“没天赋”;

当你听到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长次落说,夜里山顶的大风,其实他也怕;

当你听到手被扎伤后,现在还很难自己系口罩的眼科医生陶勇说,害怕自己的患者因他的原因而失去了希望......

你会发现,原来我们以为的已经很成功、很沉稳、很坚强的“英雄”们,也和我们一样,有普通人的压力、焦虑和恐惧。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里说:“世间一切伟大的壮举都是默默完成的。”


就像每颗星星都在黑夜里无声地、奋力地闪耀。

英雄也好,凡人也好,都是这黑夜里的一颗星辰。


(https://mp.weixin.qq.com/s/TDQbiJmLGcAUz1OvN279nw)



或许你想看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纪录片《生命里》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棒!少年》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但是还有书籍》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到阜阳六百里》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锵锵行天下2》



  



            长按关注


欲转载本公号文章

请后台留言申请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期编辑:掉了脑袋的鬼

图源: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