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宝藏《昆虫记》,可以这样和孩子一起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爱上读书吧 Author 我叫雷雨
《昆虫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价值
文/雷雨
习得知识
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聚焦书册的文体特征、结合学情的年段特征,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习得以下知识,丰富语言积累。
指向科学性,习得专业而丰富的知识介绍
1.习得昆虫学名词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目标中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在阅读《昆虫记》的过程中,学生会关注到一些反复出现的昆虫学名词。如窠、蛴螬、鞘翅等。这样的一些昆虫学名词可能会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也有可能会成为他们阅读的障碍。在阅读过程中要抓住科普作品的科学性这一要点,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者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意思,加深对《昆虫记》的理解,丰富学生在阅读科普作品时,对专业术语的积累。
2.习得说明方法的妙用
五年级学生阅读《昆虫记》整本书,可以与语文课本中的单篇说明性文章《新型玻璃》《鲸》《松鼠》等产生阅读链接。五年级上册第三组单元导读里提出: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些文章,不论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要使用一些说明方法。
所以,开展《昆虫记》整本书教学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把课内学习经验迁移到阅读过程中,发现书中的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了解法布尔是怎样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初步感知说明方法在科普作品中的妙处。使《昆虫记》整本书阅读成为课文学习的有益补充,让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产生有效链接。
指向文学性,习得平实中蕴含生动的描写
梅特林克称法布尔为“昆虫界的荷马”,由此可以体会法布尔创作《昆虫记》的动机,与其说是介绍知识,不如说是描述体验。阅读《昆虫记》时引导学生习得在平实中蕴含生动的描写,能丰富五年级学生在阅读和表达方面的语言积累。
1.习得专业术语形象化的描写
《昆虫记》中看不到大量的专业术语(昆虫学名词),更多是被形象化的描写所取代。例如,《螳螂》一章中“它高举着的祈祷的手臂,是最可怕的利刃,任何东西经过,就用它来捕杀。它真是凶狠如饿虎,残忍如妖魔。”在这里作者把“前肢”这个专业术语形象化为人的手臂,以及利刃。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幅幅画面来,让那些从未见过螳螂的人,对螳螂前肢的样子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对螳螂前肢的作用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2.习得把昆虫当人写的方法
首先来说,在法布尔的笔下小小的昆虫们无一不是身怀技艺的行家里手:蝉和蟋蟀是名副其实的“歌唱家”,被管虫既是聪明的“裁缝”又是“良母”,萤是可以进行外科手术的“麻醉师”……法布尔赋予了昆虫各行各业的身份和职务,它们在那个稀奇而冷落的“荒石园”里快乐而自由的生活着。
其次,法布尔还关注昆虫生活中的一个个小细节,发现一个个昆虫的小心思、小乐趣,告诉读者昆虫之间也和人类一样存在尔虞我诈、巧取豪夺。
例如在描写蜣螂运食物时。一会儿写朋友合作,像邻居一般友好,抛下工作,助一臂之力。一会儿来个强盗,猛将主人击倒,自己蹲在球上,前腿交叉胸前,待球主人起来抢球便给它一拳,把它打得四脚朝天。
通过关注昆虫的心理、动作、神态等,会让人在阅读时发现读《昆虫记》就是在读一部昆虫的武侠片、生活剧等,带着这样的阅读趣味进而让书本与现实生活产生连结。
指向通俗性,了解如数家珍般的叙述风格
法布尔作为一名昆虫学家,他一生痴迷于昆虫的研究工作,在昆虫的世界自得其乐。虽然是站在科学研究的立场观察记录昆虫,但整本书的叙述充满着法布尔个人独特的风格,让读者阅读时通俗易懂。
1.了解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
阅读《昆虫记》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作品中作者多以自己的视角来进行观察,把自己融入昆虫的世界中,并以第一人称一一"我"展开叙述,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讲对昆虫的研究。这有别于把知识科普化的科普作品,因为作者缺少亲身历练,深入研究,往往是一种间接叙述的方法,即介绍者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将转述的内容以第三人称的口气介绍给读者听。很难让读者保持长久的阅读兴趣。著名翻译家、思想家周作人曾说:“法布尔的书中所讲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2.了解点状式的介绍顺序
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所以这类文本一般呈现出一种点状式的介绍顺序,即随便翻到那一章看都不会影响阅读效果,倒过来、顺过来看也是可以的。《昆虫记》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在具体的每一章的介绍中也是法布尔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以自己的兴趣为主,以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介绍为主。这和我们阅读传统的讲究章法的文章略有不同。
阅读《昆虫记》我们可以试着站在法布尔研究昆虫的立场,去发现法布尔介绍的一般顺序。即我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我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这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等又是怎么样的?我们还可以想一想法布尔是如何站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展开介绍,最后再形成一个结论的。
阅读《昆虫记》,读者会渐渐感知到昆虫学家法布尔及像法布尔一样痴迷、醉心于自己的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们,在创作科普作品时,正是如数家珍般的把读者带入了他所精通的领域里。
能力提升
在阅读《昆虫记》之前,学生已有过阅读科普读物的经历。比如《十万个为什么》《神奇的校车》等等。这些科普读物更多的是以图画配文字的方式来呈现科普知识。而《昆虫记》则不同于一般科学小品或者百科全书,它主要以文字记录为主,散发着浓浓的文学气息。开展《昆虫记》整本书教学实践活动需要培养起学生以下的阅读能力。
检视性阅读能力
检视性阅读是获取文本信息的一种主要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带着一颗好奇心去阅读《昆虫记》实则是让学生通过关注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去快速获取书中相应的知识。
由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鲁道夫·斯托尔夫人改编的《昆虫记》是一本面向希望了解昆虫世界的少年读者很好的入门书。它不等同于《昆虫记》的全译本,全译本是大人买给自己看的书,是可以用于专业人员研究的书。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了解到一些昆虫的独有知识。这个昆虫的世界是现今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很难寻觅到的,所以要从各个方面(封面、作者、插图、译者等)、不同角度(片段荐读、名家介绍等)引导学生对书中的内容产生兴趣。阅读兴趣最大的推动力,便是好奇心。
阅读《昆虫记》这本书的好奇心还来源于新知的发现,有自己读出来的,有同伴交流中得出来的,还有通过老师或者词典明白的。要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对未知的昆虫世界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好奇心,才能让书中介绍的昆虫知识源源不断地涌入到学生的脑海之中。
理解性阅读能力
理解性阅读的目的是读懂作品讲了什么,理解文章的关键,是要抓住要点,准确把握作品的意思。让学生带着一颗需求心去阅读《昆虫记》,主要是通过“自我阅读需求”和“学习任务驱动”两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昆虫记》中的疑难,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建立起篇与篇的联系,从宏观上把握作品,引出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对于这个时代的学生来说,书中的昆虫他们并不是全部都了解。所以,也不要求学生将每一种昆虫的知识都去掌握。读《昆虫记》这一类科普作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关注点,选择精读。对于不太熟悉,不感兴趣的地方选择略读,甚至是跳读。在阅读《昆虫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试着做一个熟悉的昆虫名片,讲一个熟悉的昆虫故事,整理一下法布尔观察记录昆虫的器皿,发现不同昆虫生活的地方等,让学生围绕这样一个又一个的任务集体建构,读懂作品内容,加深阅读理解。
研究性阅读能力
研究性阅读,指以研究问题为目的的资料阅读。让学生带着一颗探索心去走进科学,是让学生通过对“知识内容的追问”和“对法布尔科学精神的追问”,进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科学变为实践运用中的科学。
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是法布尔毕生研究的结晶。如果仅仅只抱着一种获得资料或者消遣的方式来阅读,那就体现不出《昆虫记》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了,我们的阅读也便失去了向上迈一个台阶的重要意义。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学会不断地问问题。比如“茧的外科器具是什么呀?”“为什么称被管虫为聪明的裁缝呢?”“蛴螬为什么会选择冒险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去走近文本。
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让自己的追问变得更高级一点,向法布尔的科学精神靠近。如:“法布尔为什么讲蝉的时候要说一个寓言故事呢?”“法布尔为什么看到一个小孩手里拿着像梨一样的东西就要去考察呢?”“他有什么发现呢?”最后再质问自己,“为什么我听到蝉叫只会感到噪耳,而法布尔则明白了它叫的原理。”“为什么我只害怕黄蜂的蛰人,法布尔则不惧危险地达成了研究目的?”
学生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完成了阅读过程的探索,也叩醒了心扉,燃起了研究的欲望,一步一步带着书本上知识走向生活,走进科学。
陶冶情操
《昆虫记》是一部经典作品。巴金曾说:“《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学生不仅要在经典阅读中体悟文字表达,还要通过阅读激起学生探寻微观世界的兴趣,感悟法布尔执著的科学探索精神,体会他的理性思考,促进精神成长。
对大自然的热爱
《昆虫记》是一部法布尔探究、记录昆虫世界的从书。在书中的第一章《我的工作和作场》里说到:我的亲爱的小动物们,我从前的老朋友和现在认识的朋友们,都在这里打猎、建筑,养活它们的家庭……所以我放弃城市来到乡村,到西里南来干给芜菁除杂草和灌溉莴苣的工作。这一段的文字叙述坦诚而率真地向我们介绍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同时,他说到:这是我四十年来拼命奋斗的乐园呵!……看呵!这里是一只缝纫的蜜蜂,它剥下开着黄花的刺桐的网状干,采集了一团填充物,很骄傲地用嘴巴带走了。阅读这样的文字,是可以激起现在的小学生憧憬自然,走向自然的美好愿望的。
对科学探索的执著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10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这个被达尔文称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的法布尔,以异乎寻常的科学精神在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昆虫钟爱的土地上,整整蛰居了35年,写下了400余万字的作品。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野外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可以说,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
书中第一句话写道:“我们都有自己的才能和特具的禀性。”这正是法布尔作为一名昆虫学家对自己执著昆虫学研究的真切告白。阅读《昆虫记》要唤醒学生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不仅只是有兴趣,更是要有一种坚定而执著的精神。